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25 23:56: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的内容,理请说明思路。

  2、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等,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我们知道现在这种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人信服。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二)探究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⑤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⑥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行文思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第二篇短文是提出两个假设,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的一个。而前篇短文由一个问题提出另一个问题。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比较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进行比较)

  a.说明内容:《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b.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c.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三)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提示这两篇课文涉及到了哪些科学领域?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

  板书设计:

  恐龙灭绝

  撞击说

  沙子〈——————〉斯石英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的倾向是什么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探究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⑤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⑥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吗?

  (展示PPT)

  讨论明确:

  文章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这种说明顺序称为逻辑顺序。

  (四)情景再现

  通过对文章的理解,组织同学们对恐龙灭绝的场景进行故事复述。

  (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五)课堂拓展

  (1)作者为什么要探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否偏离主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亲密接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学以致用。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2

【被压扁的沙子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03-18

沙子的秘密教案03-15

《好玩的沙子》教案02-16

好玩的沙子教案09-08

大班观察沙子教案04-01

精选有趣的沙子教案3篇02-18

有趣的沙子教案3篇01-23

有趣的沙子教案4篇01-27

有趣的沙子教案三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