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时间:2022-01-24 21:05: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

  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还能回忆起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

  (1)知识重现,合作复习

  复习一:血液的组成

  1、小明生病看医生,医生要其做血液化验的事情引入血液组成的复习。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血液成分的记忆(注重生物学源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2、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与学生进行合作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 课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验单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讲述:“这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看看小明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值比较起来哪一项不符合标准?你来做做医生小明可能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数值的比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体可能出现炎症。”此时我继续讲述:“这个时候护士小姐就出来,对小明说你有炎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一般的输液采用的是静脉输液,那同学们知道输液时针头是插在哪里的吗?”同学们积极做答:“手臂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静脉血管,血管其实除了静脉之外还有…..”“还有动脉和毛细血管”“那现在我们就来对血管进行一下复习。”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与学生合作复习。

  2、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三:心脏与血液循环

  1、教师设问:输液时,药物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会通过已学知识作出通过血液循环,我继续追问那血液循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血管和心脏构成的管道系统和在其中流动的血液三个部分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把三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清楚的认识。

  2、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相关文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反思02-22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03-05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02-25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03-29

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02-20

生物说课稿-《物质运输-心脏》08-12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06-25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07-02

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教案3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