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2-01-21 23:55:4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模板9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实验记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什么是电磁铁,五年级下期湘版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线管绕向改变了,电池两极接法改变了,电磁铁两极都会改变。

  2、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3、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自制小电磁铁一个、大铁钉两个、小盒式指南针一个、大头针几个、绝缘导线一根。

  2、分组器材:绝缘导线一根、大铁钉一个、大头针几个、电池盒(带电池)一个、盒式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对电了解多少。

  生答。

  谈话:电对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要学习电磁铁,电铃、继电器、电话、电磁起重机、喇叭都应用了电磁铁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在铁钉上顺时针缠绕绝缘线管,就制作成了一个电磁铁。再反时针缠绕,制成一个电磁铁。

  演示实验电磁铁特点: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流吸上大头针。切断电流,大头针落下。

  提问:怎样制作电磁铁?

  回答:将绝缘线管,案一个方向,往大铁钉上缠绕,绕成线圈,制成电磁铁。

  2、指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1)磁铁磁性有无与什么有关系

  提问:怎样让它产生磁性?

  谈话:请你们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亲自试一试。

  学生制作与实验:教师行间指导,缠绕线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样来的。

  学生汇报。

  (2)电磁铁有南北极

  提问: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根据什么?

  回答: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因为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也是磁铁,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极。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大家,指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实验示范,根据学生最佳设计,示范实验方法: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慢慢地接近指南针,观察排斥哪极,吸引哪极。根据异极相吸的原理,确定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分组实验:教师行间指导。注意发现绕向不同和电池正负极不同,钉帽钉尖极性不同等现象。重点了解验证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电磁铁象其他磁铁一样也分南北极。

  提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

  回答:为什么同是钉尖,有的是南极,有的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谈话:电磁铁两极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观察研究一下。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行间指导。

  学生汇报:两极变化可能和线圈绕向、电磁正负极接法有关。

  谈话:同学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设计实验。

  教师小结。

  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设计,当场改变线圈绕向,改变电磁正负极接法,利用指南针投影器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实验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

  (一)巩固

  1、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会了怎样制作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就有磁性,断电就没磁性。知道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还了解到了电磁铁两极的变化规律。

  2、电磁铁的作用: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制作电磁铁。

  3、电磁铁的特点: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用实验说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4、南北极:请学生用实验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

  (四)、布置作业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大小。都一样吗?怎样磁力就大?怎样磁力就小?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态度。

  2、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的完整过程。

  教学过程

  1、对选择的主题做出猜想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事实与证据,这是专题研究的核心环节。

  2、计划与组织。

  在以往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知道了做好研究准备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教师可以组织研究相同问题的学生先进行商讨,并制订出研究计划,然后集体交流和评议,再修改完善研究计划。教材设计了一个范例,从计划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制订研究计划给予适当的指导。

  3、事实与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专题探究活动,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学校图书资源比较丰富,能够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认真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如果学校没有足够的查阅资料的条件,而学生家庭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网站,让他们利用梨外时间查阅资料,搜集证据;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均不具备足够的查阅资料的条件,教师课前就要认真准备原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供学生查阅。

  (2)、教师一宽一要指导学生做好资料卡,为后面的整理和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记录,注意证据的科学品质。教材中呈现了三个资料卡和一个采访记录,分别是探究小组和奇妙小组搜集的.资料,就是要引领学生重视填写资料卡,重视把搜集的资料记录下来。

  (3)、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摊材料和证据。

  4、整理与分析。

  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资料的来源也不尽相同。对这些数据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解读,是专题研究的重要步骤,也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教学时,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哪些可以作为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哪些不符合我们的猜想;哪些是相互矛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然后,可以开展集体交流,汇报小组形成的结论,对于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要组织全体学生讨论,集思广益。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各个研究小组提供对问题的解释,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活动延伸

  对于研究问题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结论,可以将不同的解释展示出来,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非常有益一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千万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强制学生认同某个解释。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乐园中的旋转木马……这些现象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选择了《快乐转转转》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伞、轮子、石磨、风车、竹蜻蜓等。

  (2)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记录表、水彩笔、轻快的音乐。

  (4)录有各种转动物品的录象。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会转动的东西并展示在交流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探索,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可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玩的东西, 玩时要注意观察,你玩什么东西,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师:你玩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我玩呼拉圈,我把呼拉圈套在腰上,扭扭腰,呼拉圈就转呀转,我还把它放在手上转呀转。

  我坐在转椅上,转椅转呀转,我也转呀转。

  我玩雨伞,我把雨伞打开,还让它转呀转,雨伞转起来很漂亮……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科学幻想画的构思方法,《科学幻想画创作》教案。

  2、培养学生的科学幻想能力和创作意识。

  3、了解科学幻想画的意义。

  建议教学方法:

  科幻画作品欣赏、分析创新方法、对比示范、网络辅助查询

  教学内容:

  一、理论基础:

  科幻画:全称科学幻想画,是指少年儿童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情景的绘画作品。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选定了主题,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这就是"科学幻想绘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挑战竞争激烈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层出不穷、社会充满挑战的今天,培养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是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幻画的创作正是培养这种创新精神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20xx年少儿科幻画正式成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幻想画

  二、图表分析:

  绘画性--可运用各种绘画形式

  幻想性---不要把科学和神话相混淆

  科学性--不要有科学性的错误

  三、科学幻想领域

  孩子们的科学幻想可以涉及从天到地,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日常生活、环境变迁、城市建设到动植物演变与发展等。具体的说可以围绕宇宙航行、月球生活、太空世界、星际旅行、海底世界、未来居住、地球环保、生态平衡、新型能源、未来交通、人工气候、生物工程、太阳能利用、废品利用、人类生存、信息传递、未来工具、未来食品等诸多方面,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推理、猜测、论证,想象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进行巧妙的构思,并运用艺术手段,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教案《《科学幻想画创作》教案》。

  四、引导创新举例:

  1、创新问题:

  A、给同学们一根铁丝,我们能用一些怎样简单的方法把它改造成怎样一件可用的物品?

  B、从身边着手,如何进行创新性的改造?(如黑板、书桌、铅笔盒等)

  2、创新问题答案提示:

  A、铁丝一根

  改造后1弯

  2磨

  3穿

  B、改善生活的科幻作品范例

  C、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科幻画手稿:

  五、错误构思举例:

  《嫦娥奔月》是人类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

  不能算做是科幻画。但可以将其改造成人类探索月球的一个愿望,通过一些科学发明,创造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月球上生活。这样的思路就是科幻画的正确思路了。

  六、优秀的科幻画作品欣赏:

  利用太阳能的

  创意昆虫

  开发地下资源的

  吸收有害气体的

  开发宇宙空间的`

  多功能环保车

  七、优秀的科幻画作品的构图和绘制方法:

  注意构图要美观,各功能部件要表达清楚,注重其科学性,注意细节的描绘,可用各种绘画方法(水粉、水彩、油画棒、铅笔、水墨等)完成。

  教学评价:

  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进行。评价时首先肯定画中的优点和创意的闪光点,然后再阐明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大胆想象。

  教学成果展示:

  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利用集体的力量组织和筹划"科学幻想画"展览。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

  学生作品赏析: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精品科学教案09-30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科学教案模板03-25

科学教案:泡泡03-31

《空气》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蜗牛03-2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