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2-01-20 18:5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大米的产生过程,知道它的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教育幼儿要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内容为秋天来临后大自然的变化,主要突出收获季节的成熟果实)、大米成熟的全过程课件。

  2、水稻播种至收割的全部过程的图片。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观看PPT,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之后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秋天都有哪些东西丰收了?引出课题。

  二、看看、说说米及米制品:

  1、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之后出示米饭,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

  2、组织幼儿看课件《大米的.产生》。

  师提问:米除了做米饭,还可以做些什么?

  3、与同伴交流、分享认知。

  师小结:米除了煮饭,还可以煮粥、包粽子、做爆米花、酿甜酒。当然,大米还有很多的用处。除了直接做这些食品外,还可以磨成米粉,做好吃的食品。(米粉、水、糕、粽子、汤圆、米饼、爆米花、逐一出示)

  三、再次播放《大米的产生》的课件,让幼儿知道大米是如何磨成粉并制成这些食物的。

  师幼讨论并由教师做小结,总结出大米的多种用途。

  四、操作活动:小小厨师。

  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做些好吃又好看的食品。

  1、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厨师,好吗?

  2、教师示范做做米粉制品,并带幼儿品尝,体验成功的乐趣。(观察老师用水和米粉,变米团)

  3、鼓励幼儿造型好吃的米团,让幼儿当小厨师亲自动手制作。

  师:你们想把米团变成什么?

  五、谈话: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知道我们吃的饭是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师:你看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村的田地里去看一看农民伯伯种地的情景。展示图片:

  2、教师讲解:从春种到秋收,农民伯伯进行了许多的工作,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给禾苗施肥、浇水、灭虫、拔草,每天辛勤的劳动。那么这样辛苦的劳动最后换来的是什么呢?就是:种下一粒种子会收获很多粮食,农民伯伯把全国的土地和水田都种上种子、插上秧苗,没有一处地闲着,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粮食。

  3、复习诗歌:《悯农》,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组织幼儿谈话:我们应该怎么爱惜粮食?

  幼儿一:吃饭时不挑食;

  幼儿二:不掉饭不剩饭;

  提问幼儿:你能做到吗?

  4、尝试理解《悯农》这首诗的含义,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适时结束课时。

  5、配插图(略)。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对米有更直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直接参与,于是我们请幼儿品尝了米制品,在品尝得过程中了解米的作用,以及劳动的艰辛。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意图:

  生气对幼儿而言是比较难控制。克服自己的生气情绪,不被情绪所左右,逐步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不生气》。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现实需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多种情绪变化。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准备:

  绘本PPT、幼儿人手一张32K的绘画纸、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幼儿会唱歌曲《拉拉勾》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多种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她名叫——苏菲。(出示图1)仔细看一看,苏菲是什么样的表情,这样的'表情说明苏菲怎么了?”(出示图2)

  2、平时苏菲脾气很好的,不轻易发火哦,猜一猜苏菲今天为什么这么生气?(幼儿结合自己经验猜想)

  3、苏菲到底为什么生气?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图画书去看一看。

  二、欣赏故事、体会人物心理。

  1、教师配合图3、4、讲故事。

  提问:苏菲遇到这样的事,心情怎么样?

  2、你像苏菲这样生气会是什么表情?会做什么样的动作?请到前面来表演给大家看看。(请两三个幼儿表演过后集体表演,相互看一看,老师点评一下。)

  3、你们会这样做,那苏菲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5,三种发火的画面)

  第一种:了解跺脚动作和红色影子

  第二种:苏菲的怒火一喷出来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怒火,家里人都不高兴了。

  第三种:苏菲身上充满了怒火,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一样。

  三、寻找解怒方法。

  1、看这样子,苏菲真的是太生气了。生气好吗?有什么不好?

  2、小结:生气真的很不好,它会让我们心情很坏,让我们皮肤变差人变老,会让我们生各种各样的病,身体受到伤害,还还会让我们周围的人也不高兴,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要使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很难把握眼神、表情配合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作品与自己的情感,与观众进行交流,老师也为之困惑。为此,我设计本活动,选择贴近幼儿的`音乐,创设符合音乐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与音乐、动作产生共鸣,鼓励孩子运用眼神与表情、肢体动作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变生硬的教授、练习为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从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神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运用眼神时点与线的区别,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2、能夸张运用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情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森林幻想曲》;幼儿人手一个花儿头饰、蝴蝶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花儿醒来了

  师:春天来了,花儿都醒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吧!

  从形体的要求提醒幼儿的身体动作,表现花儿在晨风中绽放的姿态。

  二、学习情境表演:花儿与蝴蝶

  (一)创设“蝴蝶飞来了”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眼神中点与线的区别。

  1、情境导入。

  师:花园里那么多美丽的花儿,会引来谁呢?

  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飞到左、飞到右。

  2、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眼睛来告诉大家: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

  3、请一幼儿做蝴蝶,帮助其他幼儿理解、掌握运用眼神的要领:眼随手动,同时能用表情来表现与蝴蝶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4、出示蝴蝶手偶,引导幼儿边讲故事边运用已有经验探索眼神中点与线的不同。

  飞到左、飞到右,飞到上,飞到下。(眼神:看点)

  飞来飞去和花儿捉迷藏。(眼神:连成线)

  5、集体边讲故事边表演一次。

  (二)创设找蝴蝶情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眼神与表情的配合。

  1、提醒幼儿长时间用眼后应该适当休息。边休息边猜想音乐中花儿与蝴蝶游戏的情景。

  2、幼儿表演后,通过个别示范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惊讶、着急、惊喜时不同的感受与表现,并结合眼神进行表演。

  3、完整地表演。

  (三)通过分组表演,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表演中身体动作的运用。

  1、邀请能运用身体动作配合表演的孩子示范。

  2、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

  指导重点:手臂、旁腰、身体前倾的运用。

  3、幼儿自愿向他人展示自己。

  (四)集体完整展示

  1、集体表演

  2、戴上头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用眼神与老师们打招呼说“再见”。

  附故事:

  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飞到左,飞到右,飞到上,飞到下。飞来飞去和花儿捉迷藏。呀!蝴蝶不见了。左找找,右找找,没找到!看远处,再找找。咦!蝴蝶在那儿呀!还带来了许多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5

  生成背景

  一天,扬扬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本印有黄河石的挂历,自豪地宣称挂历上的黄河石是爸爸的收藏品。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欣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瞧,一条龙。”“不,是云彩。”“像雪花。”“像老爷爷……”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疑问: “为什么石头的花纹都不一样?”“这些漂亮的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只有黄河里的石头才会这么漂亮吗?”孩子们对黄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河石作为黄河流域所独有的地域文化而响誉中外,生活在黄河边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接触、了解黄河石。然而,我们的孩子对此了解得却并不多。于是,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黄河石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黄河石是黄河流域独有的文化,体验黄河石文化的魅力。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

  4.在欣赏、创作黄河石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 参观奇石馆

  活动目标

  1.体验黄河奇石独特的美,培养幼儿对赏石文化的兴趣。

  2.激发幼儿对黄河奇石发现者、研究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

  活动准备

  外出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前,我们与奇石馆的讲解员进行了沟通,请他们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进行讲解。

  1.讲解员向幼儿介绍作为赏石文化载体之一的黄河奇石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

  幼儿1:这块石头像雪花!

  幼儿2:不,更像桃花。

  幼儿3(面对作品《盼》):老师,“盼”是什么意思呀?

  幼儿4:我知道,我知道,那是爷爷,爷爷在想家,盼回家!

  2.讲解员讲述人们寻找黄河石、加工黄河石的故事。

  幼儿1:用这么长时间,才能找到一块奇石,真不容易。

  幼儿2:黄河真厉害,冲刷出这么多漂亮的石头。

  幼儿3:石头的打磨、抛光,真费劲。

  活动反思

  难道让孩子们仅从感官上感受到黄河奇石的美就足够了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黄河石、传承黄河奇石文化的思想,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兰州的真切情感。面对幼儿对黄河奇石的种种比喻、讨论,教师均不予干预,让幼儿在无限的遐想中去体会黄河奇石的神韵。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在夏天的夜晚,大人们喜欢在院子里干什么?

  小朋友喜欢干什么?

  这时,小朋友最希望晚上有什么?

  放舒伯特的'《小夜曲》,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感受一下。

  除了月亮、星星以外,什么小动物能带来光明?

  出示萤火虫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萤火虫,播放课件,谁能来学一学萤火虫是怎样飞的?它是怎样来的?

  2、学习儿歌:《萤火虫》

  3、提问:为什么说萤火虫提着一盏一盏小灯笼?

  4、夏天的夜晚是萤火虫快乐的时光,欣赏散文录音《闪闪发光的话》。

  5、散文里讲到了几只萤火虫,播放课件。

  6、有萤火虫的夜晚,景色美不美?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7、然后再播放课件让萤火虫从画面上飞走,比较那幅图更美。

  8、小朋友想不想变成一只萤火虫,来美一下?

  9、世界因为有这些小动物的存在而变得更美丽。

  播放课件:

  (1)花儿开了,很美丽,引来了飞舞的蝴蝶和嗡嗡叫的小蜜蜂,会变得更美丽。

  (2)河水清清,很美,游来欢快的鱼儿会更美。

  (3)湛蓝的天空,白云飘飘,很美,添上几只飞翔的鸟儿是不是更美?

  10、世界因为有这些小动物而变得更美了,所以,我们要有爱心,要爱护这些小动物,千万不要乱捕乱逮。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11-15

大班舞狮教案06-16

大班防火教案06-16

大班健康教案06-16

大班心理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