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

时间:2022-01-20 03:41:4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马过河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马过河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小马过河教案四篇

小马过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多音字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

  (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

  (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

  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

  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教学反思:(略)

小马过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读准字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________

  事:共8画,笔顺是________

  然:共12画,笔顺是________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四、作业

  1、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三、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汇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五、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小结: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六、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七、作业

  回家后把《小马过河》的故事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动脑筋试一试

  牛伯伯 浅

  小松鼠

小马过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小马过河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安静欣赏乐曲。

  (1)师:有一个小动物藏到了老师的音乐里,你们能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

  (2)完整播放乐曲一遍。

  (3)师: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动物在老师的音乐里做游戏?

  二、 师:小马在老师的音乐里做什么游戏你们想知道吗?

  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教师讲述故事)

  三、完整倾听乐曲(第二遍),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师:这首音乐讲的也是《小马过河》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朋友们骑马,哪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过河。(教师随A段音乐做马跑和扬鞭的动作,用伸直手臂做“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

  四、分段欣赏。

  A段音乐:师:请你听听这段音乐讲的是小马在做什么?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重点引导幼儿随乐做“扬鞭”动作的同时发出“驾”的声音。)

  五、欣赏B 段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用手臂做独木桥,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动作来感受B段乐曲舒缓平稳的节奏特点。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做独木桥,并随B段音乐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起立

  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完整的做动作,感受全曲。(原地)

  七、游戏:小马过河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小马过河的游戏吧!可是没有独木桥怎么办?看看我们身边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搭独木桥?(启发幼儿用椅子搭建独木桥)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3)组织幼儿讨论过桥的安全。

  师:独木桥很窄,小马过桥的时候要怎样做才不会掉到河里去?(小心翼翼、一个跟着一个……)

  八、小结

  附故事梗概:马棚里住着很多匹小马,有一天小马想出去找妈妈了,他们很快乐的跑啊跑!小马们跑着跑着,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们站在河边真着急啊,河水很深,水流很急,这么才能过河呢?忽然小马们发现河上有一座小独木桥,小马们真高兴,立刻走过去,大家小心翼翼的.走过独木桥,过了独木桥以后,小马们继续飞奔,很快就到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小马过河》是我模仿的一节音乐优质课。在活动前,我首先根据本班情况将整个教案修改了一下,让这个音乐活动更加适合幼儿园情况。《小马过河》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欣赏的是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教师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了一个故事,让孩子在音乐中扮演小马,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表演。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在活动中,我尽可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喜欢,并且愿意参加这个活动。首先,我先让孩子安静的倾听这首歌曲,之后我又再次播放音乐,并且在音乐中,我讲述整个故事,让孩子再次感受音乐。之后,我进行了分段讲解,让孩子更加透彻的理解整个歌曲。最后,我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表演小马,在活动中再次表现音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应该更加放手,让孩子自己感受音乐,而且,我对整个音乐课堂的把握还有地提高。

【小马过河教案】相关文章:

《小马过河》教案07-20

小马过河的教案01-10

小马过河教案03-23

小马过河教案03-16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08-26

小马过河大班教案12-01

《小马过河》大班教案04-24

《小马过河》教案及反思03-17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08-30

中班语言小马过河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