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案

时间:2022-01-19 23:21:08 教案 我要投稿

《忆江南》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江南》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江南》教案五篇

《忆江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诗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3)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明确]诗歌篇末点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乃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7.集体背诵诗歌。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请同学们课后找资料阅读,更好地感受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l.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爱国的忧思。

  (二)整体感知

  这两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戍(shù) 阑(lán)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④若个(哪个)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⑾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愈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成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已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ín) 脉脉(mò)

  2.学习《已亥杂诗》

  (l)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访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厂渠门出城。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目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蒋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在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忆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梦。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其余的《已亥杂诗》《忆江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探究活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两句话是说那些儿童的品行不好吗?为什么?

  解说:不是。这是一幅顽童戏谑的场景。作者据实写来,以此引出对“家贫如此”、“长夜沾湿”的描述,最终是要引出作者对天下寒士的关注。

《忆江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忆江南》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

  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

  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

  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

  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

  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

  了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

  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

  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

  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

  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

  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

  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

  的歌。

  板书: 忆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赞美、思念

  浓情

《忆江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情境巧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晚年,回到故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朗读指导

  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忆江南》教案】相关文章:

《忆江南》教案01-17

《忆江南》教案范文05-29

《忆江南》教案3篇01-27

《忆江南》教案四篇01-24

《忆江南》教案六篇01-18

【精选】《忆江南》教案3篇01-26

精选《忆江南》教案三篇01-27

《忆江南》教案7篇01-19

《忆江南》教案三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