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14 00:17: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从精妙的语言中揣摩文章的写作用意。

  2、过程和方法:

  把握人物的形象,体会前后对比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设计】

  1、导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哪些品格。(引出课题)

  2、整体感知:让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从业缘起

  脉络 信客生涯

  转行之后

  ⑴ 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⑵ 信客生涯:

  ① 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 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

  ③ 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⑶ 转业之后:

  ① 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

  ② 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3、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格。(任劳任怨、诚心无私、待人宽厚、通达事理)

  4、研读结构:

  ⑴ 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 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

  ⑶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你对哪些句子感兴趣?读一读,议一议。

  5、深入探讨:

  ⑴ 作者为什么要为信客树碑立传?

  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6、课后拓展:

  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陈寿和《三国志》。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4、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结合课文的注释,借助有关的工具书通读课文。

  2、进行朗读教学,重点讲解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自尊自重、谨慎持重和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课文重的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难点:

  1、理解本文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来,诸葛亮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充分展示了一代名相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在人们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满怀报国之情的英雄人物,更是我们崇拜的智慧之神。今天,让我们走近诸葛亮,一睹其风采。

  二、解题:

  1、陈寿,晋朝人,史学家。著《三国志》。《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2、《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对”,回答、应对,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3、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是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陇亩(lǒng) 倾颓(tuí) 猖獗(chāng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4、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5、词语积累:

  一词多义:

  谓 认为 谓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日

  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 已历三世

  信 确实 谓为信然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这样 谓为信然 但是 然志犹未已

  用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贤能为之用 运用 此用武之国

  词性活用:

  箪 用箪 名词作状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用水壶 名词作状语

  通假字:

  信,通“伸”伸张 欲伸大义于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

  句式: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

  6、齐读课文。

  四、小结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背诵课文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读课文 品人物: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5、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是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刘备说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出对汉室江山的焦虑之情。“凡三往,乃见”既说明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

  6、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

  可争,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战略:占据荆益,易守难攻;取得外援,抚民养兵;偏安一隅,以待时机。

  7、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政治蓝图:成霸业,兴汉室。

  战略方针: 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联吴灭曹;抚和戎越,内修政治。

  根据:①不具备向东或向北发展的可能性。②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课文结尾为什么要写“关羽、张飞不悦”?

  ——最后写“关羽、张飞不悦”,实际是从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犹鱼之有水来”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满足心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惊人才能的确名副其实,从而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的“自比管仲、乐毅”和人称“卧龙”。

  9、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一个胸怀韬略,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才智过人的谋臣形象。

  刘备:一个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精于用人之道的英雄形象。

  三、观历史 谈感悟:

  结合历史及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谈你心目中这葛亮。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四、拓展延伸

  积累关于诸葛亮的诗词、对联、词语、故事: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五、小结: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预习《出师表》。

  附:板书设计

  亮自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庶推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 备三顾:凡三往,乃见。

  曹 孙 记

  分析政治形势 荆 益 事

  中 将军优势

  亮对策: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记

  对 制定战略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言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 ……

  备推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2、能力目标:

  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揣摩作者的想象活动,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学习作者的想象思维。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情节,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结尾的含意,领会小说的主旨。

  【教学方法】

  1、漫画激趣法。

  2、复述法。

  3、品读鉴赏法。

  4、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聚洞旁,纷纷猜测,让我们随着星新一去看看究竟。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1、星新一,1926年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制药公司经理,曾赴美留学,还创办了药科大学,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诗人)”,外祖父小金井良博士是日本解剖学和人类学的草创者。星新一幼年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星新一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他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达18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星新一发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称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冲破了微型小说的篇幅限制,拓宽了微型小说的题材,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2、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

  3、预习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众目睽(kuí)睽

  棘(jí)手 铆(mǎo)钉 贪婪(lán) 履行(lǚ)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三幅漫画:

  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第二幅:有许多垃圾车开来。第三幅: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石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推测漫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踊跃发言。让我们听听星新一的介绍吧。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画出文中的生词和成语。教师强调一些词语:

  哂笑(shěn):讥笑。牟取(móu):非法谋取利益。

  3、学生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4、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学生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微型小说也不例外。复述时,宜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思路要清晰。

  (多媒体显示)

  教师总结: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后来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

  四、研读课文,探究小说的结尾,理解文章的深意

  1、提问: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小石头掉下来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各组,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师提示:可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的含意。

  明确:叫声和小石头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了一块小石头扔进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就要倾泻到人们头上,原先扔进去的机密文件就要扔到人们头上,还有动物尸体和流浪者尸体,还有废物和污水,还有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

  2、再看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存在哪些疑点。

  如:

  (1)洞是怎么来的呢?真的有这样的“洞”吗?比喻什么?

  (2)文章真正要说明的是什么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3)那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洞”的认识有没有把问题解决了呢?

  ……

  3、组长把问题列举出来,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4、教师补充关键遗漏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如:(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明确:既表现和讽刺了人们的幻想,又用来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了社会公害。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各抒己见:

  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来自人类本身。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

  (3)、文章结尾,天上传来“喂——出来”及掉下来块石头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5、提问:想一想,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生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生2:谁制造祸害,祸害就会加在谁身上。

  生3:我想起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生4: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惩罚。

  生5:这个故事讲的是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苦果。

  生6: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本性的多面性、复杂性,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得过且过、草率从事、盲目冲动……

  ……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特,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要保护环境,善待自然。

  五、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五个成语组成一段话,要合情合理,通顺自然。

  2、展开合理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一二百字。

  (注意:用心揣摩课文写法,课文语言,尽量使续写如同出自作者之手。)

  附:板书设计

  喂——出来

  “洞”——人类地球

  “喂——出来”——首尾呼应,污染环境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警醒: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六、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读古诗谈理解

  春望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2、由古诗引入新课:

  在身处和平年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中的词语)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体会三名森林警卫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合语文天地D4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

  三、拓展练习:

  如果让你给这些守卫森林的战士们写封信,你会和他们说写什么?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找出最家方案,班上派两名代表执笔写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并试着默写《春望》,或把古诗改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送往小木屋的信

  战士 为保护森林 克服单调和寂寞 军爱民

  指导员 为送信 一路上小心翼翼 官爱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演示:(王宁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就是王宁,他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可是,你们想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提问:(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读音。

  3、读读想想,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

  4、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词:劳动委员补选教室王宁楞住亲切集体掌声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学生领读。

  (2)出示生字:

  1)、指导读音:生字,掌、室声母是翘舌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确。

  2)、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并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已的生活组词、说话。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朗读感悟

  1、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读课文。

  (1)请4个小朋友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2)集体评价。

  2、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重点朗读感悟。

  (1)多媒体出示句子以及教室里静悄悄的图片: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a、该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b、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要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a、我们怎样读林老师的话呢?

  b、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学着给他说的话加上提示语。(如: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笑着说等)

  c、给王宁的话加上提示语后再读一读。

  d、师生对读王宁和李老师王宁的话。

  (3)多媒体出示句子: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掌声)

  a、齐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b、是呀,教室里这一片掌声就是全班小朋友的心声,这时小朋友们会怎么说呢?

  四、表演体验。

  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五、拓展深化。

  1、假如你是王宁,当选劳动委员后会做些什么?

  2、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之后,说一说。(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等)

  六、写字指导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