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1 11:59:0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精选2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活动准备:

  1、拓印树叶用的油泥、泥工板,圆柱形积木。

  2、《梧桐树叶叶脉什么样》的记录单、笔、胶棒、纸片梧桐树叶若干。

  3、叶脉书签、叶脉图片、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4、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拓印的内容。

  教师:叶子落下来了以后,时间久了会怎样呢?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留个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树叶,引出叶脉。

  (1)教师介绍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树叶

  (2)幼儿操作,用油泥拓印树叶

  (3)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3、观察梧桐树叶叶脉,探索其结构。

  (1)幼儿猜测并绘画叶脉。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细致观察实物。

  (4)观察梧桐树叶脉的图片(ppt或实物)。

  (5)再次绘画叶脉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叶脉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梧桐树叶脉长的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像动物有血管一样,植物的身体里也长出了许多很细的管子,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另外叶脉还能支撑叶子。)

  5、拓展。

  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这里还一些其他的树叶,我们再看看,他们也有叶脉吗?观察一下他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刚才看到的梧桐树叶一样吗?

  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我们下次再来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树叶叶脉的秘密告诉你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激发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壁虎尾巴和其余动物尾巴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1、找尾巴。

  出示小动物的身体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黑板上的是什么东西啊?你看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出示动物的'尾巴,让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并说一说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

  师:你觉得这些尾巴漂亮吗?这些尾巴不仅漂亮他们还有很大的用处呢?

  带领小朋友们观看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各个动物尾巴的作用。

  2、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教师放录音后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刚刚故事里还有哪个小动物我们刚才没有说到的啊?

  师:它的尾巴与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

  3、找一找。

  发给幼儿每人一根动物的尾巴让幼儿自己去找小动物的身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喜欢与同伴合作,表述观点。

  2、 能够自主的探究活动,丰富生活经验。

  3、 学会对科学的探究态度,体验操作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知识:

  2、物质材料:水、针头、勺子、布、海棉

  3、活动铺垫:幼儿知道搬家用意

  活动与指导:

  一、教育要求

  1、 本次活动老师的作用,重点放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探究精神,关注幼儿自然表现。

  2、 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反映,发现问题 ,随时采取相应的活动帮助幼儿找解决的办法。

  3、 保证幼儿充分自主的活动,体现每个幼儿和的成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让幼儿了解搬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2、引导幼儿说出搬家时应该把旧家所有的家具搬到新家里去。

  3、强调搬家时应该是小心翼翼的。

  4、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给水搬家》。

  (二)发现问题

  1、老师给幼儿出示一个空碗和一个装水的碗,让幼儿想办法将那个碗里的水搬入空碗中。

  2、幼儿发表意见,发现直接将水倒入是最快的办法。

  (三)设想结论

  1、玩游戏前让幼儿讨论,设想这些材料中哪种搬的又快捷而且不洒水,哪种搬的最慢而且会洒很多水。

  2、幼儿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四)解决问题

  1、 引导幼儿说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哪种材料是搬的最快的,哪种是搬的.最慢的。

  2、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玩《给水搬家》的游戏。

  3、 强调让幼儿用计算次数的记录方法,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4、 操作要求:

  (1)每组选一个记录员,其他幼儿 当操作员。

  (2)操作员要小心翼翼的给水搬家,应该及时的将操作结果告诉记录员。

  (3)记录员要认真观察操作员并将操作员操作的结果准确及时的记录下来。

  5、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分组指导。

  (五)汇报研究结果

  1、 操作完毕后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共同研究的结果汇报一下,并提示同组幼儿是否有补充,其它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这组发问。

  2、 和设想的结果比较是否一样,再按实验的结果把它改正过来。

  §关注点:a给孩子动手操作和发表结论的机会与时间。

  b让幼儿材取多种方法对结论进行记录,能够根据操作记录进行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老虎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2、知道老虎的行踪并且对它的行踪感兴趣。

  3、爱护老虎 ,懂得保护老虎。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老虎。

  物质准备:一段介绍老虎的'《动物世界》,一张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首先是导入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老虎吗?在哪里见过的?

  激发兴趣,让幼儿自由表述引发幼儿对老虎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幼儿梳理关于老虎知识的几个方面:外形、环境、食物、行踪、哺育。

  2、播放视频。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老虎生活的视频,你们想看吗?

  首先分段无声播放视频,播放顺序是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捕食--育儿。

  每段看完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表述)

  3、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虎在捕食前是怎样潜行的!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老虎的潜行,理解其悄无声息的含义。

  4、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教师:(手指地图)这个是什么知道吗?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指认老虎在中国的踪迹,介绍"东北虎"、"华南虎"所在的地点,议论为什么要保护老虎,以此给予"保护动物"的概念。

  5、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老虎厉害吗?你最喜欢老虎哪一点?为什么?

  最后小结:老虎是珍惜动物,我们要懂得保护它们!

  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回家后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们讲讲老虎的秘密,老虎还有其他秘密,可以回家后让家长帮忙上网查一查!

  如: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自然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学习科技小制作技能,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纸、小玩具、沙袋、小纸盒等物品。

  2、选择好便于幼儿活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

  3、线绳、纸巾、用于悬挂在降落伞上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1、你们见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吗?是怎样掉下来?(幼儿自由表达)

  2、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从空中掉下来?(请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来表达)

  二、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探索、物体下落这一自然现象。

  1、请幼儿选择桌上的东西,把它们轻轻地向下扔,看看它们会怎样。

  2、如果把东西扔得很高,它会怎样呢?

  3、你们能使这些东西不掉下来吗?(请幼儿畅谈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4、:不管什么东西,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总要掉下来。

  三、引起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

  1、我们发现不管什么东西都会从空中掉下来。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人在空中会怎么样?

  2、怎样才能使人掉下来不擦伤呢?(幼儿自由讨论)

  3、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降落伞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学做“降落伞”。

  四、引导幼儿学做“降落伞”。

  1、简单示范,为幼儿材料,让幼儿尝试做小小“降落伞”。

  2、观察幼儿的制作情况,必要时作个别指导或提示。

  3、请幼儿观察自制降落伞的降落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程反思

  整个课程通过感受物体下落的自然现象——自己的发现——幼儿动手制作降落伞三个环节,使幼儿在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中达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我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提问把幼儿引入到这节课所要思考的知识范围里,让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以往经验,讲述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下落物品;通过第二个环节的两次幼儿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得出物体都要从空中下落这一自然现象的论,使幼儿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意识;最后通过提问、示范激发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一直非常兴奋,大家都积极地动手进行操作活动,使活动得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卡片等,布置“动物翅膀”展。

  2、实物投影仪。

  3、观察记录表若干。胶棒、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参观翅膀展,初步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参观动物翅膀展。(幼儿搜集的资料图片、手工、玩具、图书)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动物翅膀展,在参观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现在我们再去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二、第二次参观,学会使用观察记录表。

  1、出示、介绍观察记录表“首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将它们的小图贴在左上角,然后根据你观察的内容分别记录在下面”。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吗?如果有,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标记?没有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第二:“它有几对翅膀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幼儿讨论)

  第三:“它会飞吗?可以做什么标记?”(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观察记录,教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现在我们就拿上记录表,选择你感兴趣的动物去观察吧!”

  3、集体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自己记录的结果。

  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2、“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3、“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4、“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也有翅膀呢?它们的翅膀又是怎样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幼儿畅谈。

  “小朋友们想得真好,我们一起到班上去把我们美好的愿望画出来吧!”

  带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发幼儿学习日历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调查表并收集一些桥的图片。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3、制作桥的发展史的PPT。

  活动过程:

  (一)、展示《桥》的调查表,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各样的桥。

  1、幼儿与同伴交流

  教师:前几天老师发放了《各种各样的桥》的调查表,现在请你和好朋友说说你调查到了哪些桥?叫什么名字?这些桥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2、在集体中交流。

  师:现在谁来介绍你调查到的桥?

  (二)、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1、教师:这是什么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地观察画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

  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1)、按建桥地点来分,可分成架在河面上的桥和架在陆地上的桥两类。

  (2)、按建桥材料来分,可分成木桥、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等几类。

  (3)、按桥的形态来分,可分成桥中间有桥墩的和没桥墩的两类。

  2、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桥?

  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三)、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各样的桥梁的用途。

  1、教师:我们知道了桥有各种各样的。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马路上?为什么有的桥很大、很长,有的桥却很小呢?

  2、幼儿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3、小结:桥梁的最初功用是用来跨越江河的。如今,除了架在江河上的桥以外,还有架在十字路口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这些桥不仅保证了道路的安全畅通,而且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漂亮建筑。

  (四)引导幼儿观看PPT,了解桥的发展史。

  1、刚才,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有设计造出了各种现代桥梁,我们一起来看看桥是怎样发展的?

  2、幼儿观看关于桥发展史的PPT,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

  如果你来设计一座桥的话,你想怎样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2、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橡筋、席子、积木、沙、记录表A、B、铅笔)

  2、VCD机,(有关斜坡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3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尝试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发现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有的要辅助物。

  2、能根据需要辅助物连接的材料的特殊结构,找到合理的连接方式。

  3、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连接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

  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

  难点:

  寻找辅助物来连接。

  活动准备:

  1、布条、绳子、扭扭棒、勾子、回形针、筷子、兵乓球、纸盒。

  2、活动图片活动过程:

  一、快乐连接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快乐连接"的游戏,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想个办法让你们两个能连在一起。

  二、我会连接

  (一)请幼儿把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一:绳子、布条、勾子、扭扭棒、回形针。

  2、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说一说。

  师:你刚才连的是什么?;本文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它们会连接?

  小结:用了勾、绑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开可以勾、可以绑。

  (二)请幼儿把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二:筷子、兵乓球、纸盒。

  2、让幼儿操作,并发现它们不能单独连接。

  师:这些材料为什么不会连接在一起?可是它们也想和好朋友连接在一起,你们能用刚才的那些朋友来让他们连接吗?

  3、在材料一中寻找辅助材料来帮助它们连接

  4、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请了谁来帮助他们连接?

  小结: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连接,但通过了朋友的帮忙他们也能够连接在一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连接,看看它们连接在一起会怎么样?

  三、生活中的连接

  1、出示图片(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等)。2、观看图片,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师: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四、活动延伸:找连接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连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吹泡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时期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之一。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洞洞和缝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

  2.尝试改变物体,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体验吹泡泡的.乐趣,萌发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有洞洞和缝隙的工具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物体,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钥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树叶、泡泡液、盆、毛巾等。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激趣导入:

  出示泡泡液,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感受吹泡泡的乐趣。

  师:泡泡是怎么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特点。

  1.猜想

  出示钥匙、雪花片、牙刷、梳子、毛根、树叶,幼儿认识并大胆猜测哪些工具能吹出泡泡,教师与幼儿共同记录猜测结果。

  2.验证

  (1)提出操作要求:

  五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液,不要对着同伴的脸吹泡泡。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小结

  (1)观察对比记录表,讲述操作结果(对有异议的工具请幼儿现场试验。)

  (2)交流:为什么有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材料吹不出泡泡呢?(幼儿交流原因,教师引导发现钥匙、雪花片上都有洞洞,所以能吹出泡泡;而牙刷、梳子上虽然没有洞洞,但有缝隙,所以也能吹出泡泡。)

  (3)教师小结:只要有洞洞和缝隙的物体都能吹出泡泡。

  (二)尝试改变物体,动手制作泡泡器。

  1.激发幼儿制作泡泡器的欲望。

  2.交流方法(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观察,给予有困难的孩子帮助。

  4.交流分享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小结: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工具吹泡泡,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洞洞、有缝隙的东西都能吹出泡泡;还知道了有些材料本来不能吹出泡泡,但经过小朋友动脑筋,也能变成好玩的吹泡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能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找一找,试一试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蔬菜都有种子,初步了解种子会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2、能积极的运用自己的经验选用合理的方法采集不同的种子。

  3、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进行集体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各种带种子的蔬菜实物(冬瓜、南瓜、茄子、黄瓜、西红柿、芸豆、丝瓜、毛豆、土豆、山芋、大蒜、等)

  2、采集种子的工具(勺子、一次性手套、剪刀、刀、盘子)

  活动过程:

  1、《生日快乐》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今天是谁的生日呢?是你们小朋友?(不是)

  那是?

  哦,记得今天是种子国王的生日,他高兴送给我们许多蔬菜,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送给我们哪些蔬菜呢?(打开种子王国背景图呈现各种蔬菜幼儿观察实物蔬菜)附:各种实物的蔬菜图片

  2、请幼儿观察实物并回答蔬菜的名称------------(幼:土豆、茄子等)

  师:那么多的新鲜的蔬菜想叫他们在我们的幼儿园的菜地里也长出那么多的果实那怎么做呢?

  幼:要有种子

  师:那种子从哪里来呢?这些蔬菜都有种子吗?种子藏在哪里了?

  那叫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每种蔬菜的种子藏在哪里?

  你觉得在哪儿?那怎样把它们采集出来呢?

  你用哪些工具来采集种子呢?(幼:用勺子挖、用夹子夹,用手摘等)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采集蔬菜种子并把自己采集到的种子放到圆盘中自己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并分别说明。

  种子剖开的食物图:

  师:土豆、马铃薯、大蒜、他们的种子藏到哪儿了?

  幼:他们的种子就是他们的本身,把他们的本身出芽的.地方切一小部分放到土里就可以生长。

  3、感受大自然采集的乐趣。

  师:这些种子都是种子国王送的,我们到我们的小菜地里采集我们自己种的种子去。

  幼儿自带工具到菜地采集种子(芸豆、辣椒、茄子、丝瓜、等)

  幼儿介绍自己采集的蔬菜并详细说明他们的种子,并谈谈在户外采集种子的感受。

  4、师总结幼儿采集的种子。

  活动延伸:

  (1)将幼儿财界的种子制作成标本,展览在教室里供大家观赏,并相互交流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6

  教学重难点:

  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 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 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知树的多样性。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挂图18号;幼儿用书。

  2、 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树在秋季来临后发生的变化。

  3、 事先寻找一块有各种树木的场地。

  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兰花树、梧桐树。

  ①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②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

  ③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2、 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秋天多美好》第18-19页“各种各样的树”的画面。

  ①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②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 幼儿进入树林(幼儿园的操场),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各样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①(教师出示几种树叶)提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② 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呢?

  ③观察树妈妈:这棵树妈妈长什么样?

  ④游戏“摸摸××跑回来”,巩固对各种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如“摸摸桂花树跑回来”,让幼儿跑去,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4、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教室,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5、 绘画:我眼中的树。

  ①幼儿绘画。

  ②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18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ppt及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主要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师:你们都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朱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二、观看绘本,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有一个小胖猪叫"胖脸儿",在吃木瓜时把木瓜的种子全吃到了肚子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顺势引出绘本故事。

  老师结合PPT讲述《籽儿,吐吐》的故事内容。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三、播放图片,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3)还有哪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幼儿讨论后,出示PPT)动物的种子四、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回去后你可以亲手一起种下一颗种子,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好不好?那让我们再到外面找找我们幼儿园里面还有什么的种子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0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开展过程中进入站点“多彩的民间活动”,在孩子们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提到了“京剧脸谱”,说到了“喜欢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喜欢京剧脸谱夸张的,画得比较有特色的五官”……。为了将个体幼儿的经验更好地传递给全班幼儿,激发幼儿对中国国粹的兴趣,我预设活动“京剧脸谱”。活动环节一和二:以京剧和脸谱欣赏导入,让幼儿感受中国国粹之精彩,了解京剧脸谱的特征;环节三:讨论和演示京剧脸谱的画法,幼儿尝试创作;环节四:欣赏交流,幼儿戴着自己制作的脸谱演演京剧,更加深对京剧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重难点:

  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蜡笔。

  2、画有一半的脸谱若干,京剧视频,脸谱的欣赏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京剧欣赏

  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京剧)它是哪个国家特有的?

  2、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二、脸谱欣赏

  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

  出示四种颜色的脸谱

  1、这些脸谱是什么样的?(从颜色、图案等讨论)

  2、京剧脸谱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

  3、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图案的颜色、外形、位置是一样对称的。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三、联想创作

  1、京剧脸谱真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呢?

  2、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示范

  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师提示: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请幼儿观察后再示范)。

  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刷上你喜欢的水彩颜色。

  3、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能力差的幼儿选用一半的脸谱完成作品

  大胆尝试用夸张的线条表现五官。

  四、展示交流

  1、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2、京剧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4-09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2-12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