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认识时间教案

认识时间教案

时间:2022-01-11 11:40:45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时间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时间教案锦集5篇

认识时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上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教学目标:

  1、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渗透估算等数学思想。

  3、培养时间观念、小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是谁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在干什么?(课件呈现图片)。

  1、早上她起床准备上学去。

  2、早上她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3、下午她回到家在看动画片。

  4、晚上她上床睡觉了。

  二、引导探究。

  1、起床、到校、看动画片、睡觉这四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几分呢?拿出练习纸你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桌可以交流,有困难的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生写,教师指导,请学生把四个时刻写到黑板上)

  2、反馈。

  (1)我们先来看看起床的时间。(6时;6:00)还有不同的写法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看这个钟面的?(板书: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00)写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大家以前都学得不错。

  (2)我们再来研究到校的时间。(7时5分;7:5;7:05)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怎么认的吗?

  ①时针走过7是7时多,分针指着1,就是7时5分。

  ②为什么分针指着1就是5分呢?走一大格就是5分。为什么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呢?1大格里有5小格,一小格是1分,5小格就是5分。

  ③7:5;7:05这两种写法哪一种比较好呢?我们通常都写作7:05。在写的时候先写7,在写:,最后写05。:前面的表示几时,后面的'表示几分。

  ④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2是几时几分呢?3、4、5、6、7、8、9、10、11、12呢?(模型演示)

  (3)她又是什么时候看动画片的呢?谁来说说认的方法?

  ①时针走过5,在5和6中间,分针指着6,所以是5时半。

  ②为什么分针指着6就是30分呢?

  ③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12一共走了多少?(一圈)如果再让分针走一圈,请你观察时针从几走到几?(6走到7)走了多少?(一大格)如果再让时针从7走到8 ,请你仔细观察分针走了多少?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同桌讨论)发现时针走一大格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一圈。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模型演示)

  (4)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钟面。你对哪些答案有意见?8:34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看的?(3种)8:33和8:35的同学你们的眼光也不错。

  三、小结。

  刚才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有关时间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你能说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应用。

  1、我会连线

  吃中饭时间 4时5分 快8时 7:10

  2、

  车次 始发站始发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

  K28杭州7:03上海9:31

  K59杭州5:53上海8:10

  K62杭州10:13上海12:36

  ①看了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②哪辆火车从杭州出发的时间最迟?

  哪车火车到达上海的时间最早?

  ③李老师一早就要到上海开会,坐哪辆火车比较好?

  ④如果老师乘坐K59次火车,你认为我几点钟到火车站比较好呢?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 分针

  指着6 指着12 6:00

  走过7 指着1 7:05

  走过5 指着6 5:30

  一大格 一圈(60小格)

  1小时 = 60分

  起 床 到 校 看动画片 睡 觉

  6:00 7:05 5:30 8:34

  6时 7时5分 5时30分 8时34分

认识时间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认识时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同学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考虑、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同学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公开课教案

  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身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身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外表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同学猜想。)

  有的`同学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同学尽可能说出自身的想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干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这一环节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动身,选择同学身边最常见的吃午饭的时间这一事件,让同学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想。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同学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同学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同学的“主体”意识。]

  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先让同学仔细观察,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同学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同学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认识时间教案 篇4

  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1、教具学具方面:蛋宝宝数字1-7、大写数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体星期圆盘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星期圆盘游戏:找邻居(老师操作,然后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操作结果)

  规则: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7——8次。

  (4)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六是最后一天,过完星期六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又开始)

  3、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日至星期六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七个娃娃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当老师报到星期二时,那么星期二的邻居就站立高举小手,其余幼儿蹲下,游戏继续进行。

认识时间教案 篇5

  蒙氏数学: 《认识时间(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辨别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2、尝试使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语。

  3、培养秩序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绿豆芽生长过程各阶段的图片(刚放进水里的豆子、已发出根须的、长出小叶片、长成长长豆芽的`各一种)。

  2、学具准备:彩笔、铅笔。

  3、《操作册》第4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豆芽。教师带领幼儿在线上边念儿歌边做模仿的动作。

  2、集体活动。

  ①出示绿豆芽图片,任意摆放。请幼儿按其先后顺序排列,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和这样摆的理由。

  小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有时间顺序的,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最后长出什么。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明天打算做什么。体会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练习使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

  ③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的排序作品。

  3、分组活动。

  做《操作册》第7页。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让幼儿收拾整理学具。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4册第7-8页活动。

  2、在一日活动中经常使用时间段提醒幼儿,使幼儿体验到时间的变化,如:现在是早操(游戏、活动、离园)时间到了,请大家在5分钟内收拾好物品,准备户外活动。。。

  3、每日离园前幼儿互相说一说昨天做了什么事,今天做了什么事、明天将要做什么事等。

  教学资源

  小豆芽

  小豆芽,歪歪嘴,

  胖嘟嘟儿没长腿,

  没长腿,咋走路?

  蹲在水里打呼噜,

  睡一觉,醒来了,

  伸出小腿踩高跷。

【认识时间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时间》教案06-17

认识时间教案08-25

大班教案《认识时间》04-02

认识时间大班教案11-12

关于认识时间教案02-21

大班认识时间的教案01-01

认识时间星期教案03-13

认识时间教案(15篇)03-29

人教版数学《认识时间》教案02-09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