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07 21:41:3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教案汇总九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可真好,谢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给你们,期待吗?那就闭上眼睛吧!(播放海浪声和大海图片)

  听着这声音看着这图画你是什么感觉?(高兴、舒服……)今天我们继续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学习这篇课文,读课题。

  2.大海想问大家生字宝宝都掌握好了没,我们来开火车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3.各请一位小老师带读词语。

  二、诵读一段,感悟大海之美

  (一)数句子

  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有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3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或者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练习。

  4.找找,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美美的景物?

  5.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一句

  1.读第一句。交流:你看到过大海吗?谁来夸夸大海?

  2.课文是怎么夸的?

  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导学,并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海水很蓝很蓝的感觉来呢?老师范读“蓝蓝的”,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4.引入:大海有多宽,又有多远?学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手势来比一比。教师带读:大海无边无际,看不到头,真是“又宽又远”,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5.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又宽又远”?

  6.再读,读出“又宽又远”

  (三)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交流:你知道这一句在说什么吗?

  2.理解并指导朗读。交流:哪些东西软软的?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

  3.提问: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吗?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者多了不起啊,写出了两个“又宽又远”,我们来跟作者比一比看能不能说更多这样的词语又()又()

  (四)学习第三句。

  1.引入:请同学读读这个长句子。教师反馈。

  2.你喜欢句子中的浪花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3.浪花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诗歌,看!它让这句话变成了一首小诗,谁想读读看?

  4.你最喜欢三句话中的第几句?喜欢第几句的就站起来读。

  过渡:看到这样美的海螺和贝壳,你最想做什么?

  三、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一)第一句

  1.海螺是哪里来的?你学会了联系前面的内容来读课文,真了不起!我们把这个方法学起来吧!

  2.读者读者,你读出了小娃娃怎样的感情呀?

  3.我们四个组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快乐。

  (二)第二句

  1.瞧!小娃娃把项链挂在胸前多快乐呀,还有一个伙伴也挂起了美美的项链呢,知道是谁吗?谁想带小朋友们去看看?读第二句。

  2.让我们说说这串项链是什么样的吧!(金色的、脚印形状的……)

  3.这串项链是由什么穿成的?它是谁的?它挂在谁的胸前?所以,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4.挂着这串金色的项链,大海是什么心情?(快乐)让我们读读大海的快乐吧!

  5.男生读第一句小娃娃的快乐,女生读第二句大海的快乐。

  四、语言运用

  1.小娃娃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词语,大家看,这些词的后面可以搭配哪些伙伴?

  2.还可以搭配哪些呢?说说吧!

  3.大海呀说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要送一份礼物给大家,你们看!生字——“白”、“的”

  4.你们的字写得跟课文一样美,让大海再听听你们美美的读书声吧!

  5.小朋友读完会发现,课文中的词语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一样美,你们可以说说自己从项链这篇课文里收藏了哪些词语吗?

  6.看,我们把词语串成项链,挂在胸前,走到哪里都是最美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学会亲近自然,享受用爱营造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学生发言)

  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小组同学帮忙。

  2.指名读。

  3.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小组内学习生字。

  5. 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然后进行开火车抽测。

  6.写生字:

  重点讲解三点水旁的写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如果还不能很好掌握,教师进行示范。

  “样、妹、提”这个几个字的左边部首,都有横竖相交,注意竖笔出头要长些。

  7. 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8.生字测验

  考本课生字,针对问题及时补救。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学生瞬时记忆,在读中强化对字整体感知,从而达到正确认读。

  注意复习学过部首的写法,对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补课。

  利用充分发挥遗忘曲线的作用,让学生在最佳记忆时间巩固掌握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 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理解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随机板书:快乐)

  1.学习诗歌第一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诗歌,边读边想:读了这节诗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学生自由读文体会。

  (3)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一片海洋”要读得宽广辽阔,“嫩绿的树梢”要读得轻柔,“闪着金光”要读出动感的美。

  (5)师:大家通过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出了这么美丽快乐的雨后景象,同学们,请把你的赞叹、惊喜、高兴之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齐读第一节诗歌。

  (6)小结:这一节诗歌冰心奶奶从整体上写出了雨后的美丽景色和一群孩子在广场嬉戏的快乐。下面我们去看看小哥哥和小妹妹是怎样玩耍的。

  2.学习诗歌第二、第三节。

  (1)(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诗歌第2、3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小哥哥玩得很快乐,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第2、3节诗歌课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如:“使劲地踩”“溅起多高”写出了小哥哥踩水时的快乐。

  “妹,小心,滑!”写出了小哥哥关心小妹妹的快乐。

  (3)指导感情朗读诗歌第2、3小节。

  (4)师:小哥哥在广场上踩水摔跤真快乐!(出示小妹妹图片)看,小妹妹来了!

  3.学习诗歌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诗歌课件)请同学们读诗歌,体会小妹妹的雨后玩耍的快乐。

  (2)师问:小妹妹怕摔跤为什么又希望自己摔一跤呢?如果你是妹妹,看到哥哥摔跤了,你会怎么想?(学生发言)

  (3)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节诗歌,读出小妹妹既矛盾又快乐的心理。

  加强生字的记忆。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快乐的情景,使诗歌语言活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激发他们的情感。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通过同桌交流,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总结与理解能力。

  在角色转换中体验小妹妹的爱哥哥的情感,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背诵课文

  1.教师总结:同学们,多么美丽的雨后景色,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读了这首诗歌,老师仿佛也回到了那快乐的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再次回味孩子们嬉戏的快乐。

  2.男女生对读全诗,回味雨后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3.背诵诗歌。

  通过男女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

  (四)拓展延伸

  雨后的小哥哥和小妹妹玩得那样开心。雨后给你带来过什么呢?和同学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落实到写上,培养写话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齐读。

  3、提问。学生答后,板书: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

  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

  (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的景色是美丽的。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五、比较欣赏。

  出示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练习说绕口令:

  1.课件出示绕口令(一):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

  3.课件闪烁难读字:平、盆。

  4.点击分别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5.自由练读。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6.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7.课件出示绕口令(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玩。 因为,所以。 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蜂》。自由读。

  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落实背诵。

  五.我的采集本:

  1.课件出示题目中的成语,自由练读。

  2.观察思考:词语中都有什么共同的字?

  3.圈出表示动物名字的字。

  4.熟读词语。

  5.课件出示缺少动物名字的词语,指名填空读词。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7.布置作业:通过多种方法(问、查、摘等)积累这样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喜欢观察吗?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1.自由读,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2.整体感知:日记中写的是小作者观察什么的事?

  3.指名读短文:继续整体感受:你觉得写日记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引导思考: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5.出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小蚂蚁把比它大得多的米渣儿般回家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一定喜欢动物吧?谁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1.引导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呢?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板书:整体(大小、胖瘦、颜色)外形、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吃乖巧习性、喝性格淘气睡勇敢

  3.自由练习介绍。

  4.小组交流,互相倾听并提问、解答。

  三.笔下生辉——学写观察日记: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练习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还学习了怎样把动物介绍清楚。能不能把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2.分析短文,思考:观察日记是按照怎样的格式写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题目、月、日、星期、天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部分位置的安排。课件演示。

  3.课件出示观察与思考题: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想一想:你对小动物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小组互相交流、评议。

  4.学生课堂练笔。

  5.投影展示、评议格式和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合理。

  6.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五.拓展学习:

  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谁、怕”等6个生字。

  3、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4、有搜信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猜谜、读谜,创编谜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偏旁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3、能说说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教学步骤

  一、学习导语,激发兴趣

  1、板书:“困难”,学习齐读。

  2、师问: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

  3、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4、学生齐读导语。

  5、激情:这一单元给我们讲了许多爱动脑的小故事,里面有许多爱动脑、会动脑的人,你想成为一个爱动脑、会动脑的好孩子吗?

  二、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师逐个出去谜面:

  ⑴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耳朵)

  ⑵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⑶ 1+1不是2。(打一字)(王)

  2、学生简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思路:通过猜谜游戏,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其次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猜谜的一般知识,为学习下文猜字谜打下基础;再次,谜底的揭示的同时可以随机调动学生好好地运用感官:耳和目。

  三、初读课文前两则谜语,自主识字

  看来,大家都很会动脑筋,真是一个个猜谜高手。老师这儿有几个较难一点的谜语,你们有没有信心尝试来猜一猜。请把课文打开到79页,就是这两则谜语。

  1、初读前两则谜语,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忙,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

  3、指名逐节读,教师随机点拨:

  难读的字有:量(lànɡ) 攻(ɡōnɡ) 相(xiānɡ)都是后鼻音;团(tuán)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生字:

  ⑴ 出示带拼音的词读读:

  ① 齐读。

  ② 男女生读。

  ⑵ 去掉拼音读词语。

  抽生领读。

  ⑶ 生读:

  ① 同桌拿出字卡互相认读。

  ② 同桌相互介绍你早已认识了哪几个字,怎么认识的或用什么妙法记住的?

  ③ 开火车读字卡。

  ④ 说说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四、小组合作,发现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谜底,想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请代表发言,汇报交流:

  第一则:

  ⑴ 说谜底“众”。

  ⑵ “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可以看出这个字是由3个人组成。(教师板演)

  ⑶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人多,团结起来力量大了,表示人多。

  ⑷ “众”,有3个人合成,表示人多,所以是“众”。

  第二则:

  ⑴ 说谜底“秋”。

  ⑵ “左边绿,右边红。”“秋”字械边“禾苗”是绿的,右边“火”是红的。(教师用双色粉笔板书)

  ⑶ “左右相遇起凉风。”“禾”和“火”合起来是“秋”,秋天会吹起凉风。

  ⑷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禾苗”喜欢雨,特别是春雨过后,禾苗长亢,“火”最怕水,着火了,人们总用水去扑灭它,所以是“秋”。

  ⑸ “秋”符合以上条件,所以猜“秋”。

  4、说一说,我们刚才猜字谜的方法,先由学生说,教师随时点拨补充:

  ⑴ 把谜面读顺。

  ⑵ 一句句感悟谜面里的含义,先字形分析,再体会含义。

  ⑶ 然后两者结合起来,猜出字谜。

  5、再来读读这两则谜语

  思路: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

  五、实践活动,巩固生字

  1、游戏:交朋友

  方法:

  一生拿字卡“团”上台说:我是“团”,谁愿意和我交朋友?

  另一生在白纸上写“长”,上台迎上去说:我是“长”,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合:我们在一起,就是词语“团长”。

  集体说:棒棒棒,“团长”就是好朋友。

  思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体现主动学、玩中学,增强扩词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积累词语的目的。

  2、看句子举卡片:

  ⑴ 教师出示句子:

  ① 8:00了,上课快来不( )了。

  ② 我们从小要不( )苦,不( )累,( )到困难时,同学之间要互( )帮助。

  ③ 敌人来( )打中国时,中国人民紧紧( )结在一起,把敌人赶出中国。

  ⑵ 小组派代表上台举字卡填一填。

  六、指导书写

  1、出示4个左右结构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⑴ 左右结构。

  ⑵ “谁、怕、凉”都是左窄右宽。

  ⑶ “ ”中把“足”的“ ”变成“ ”。

  2、同桌相互提醒书写细节。

  3、书写、自评、互评、展评。

  4、选一个字,组个词,说个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体验自然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关注自然生态的现状,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训练学生阅读、写作、采访及制作课件的能力。

  4.学会在合作中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

  二.活动重点

  1.欣赏、体验自然

  2.树立环保意识。

  3.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活动地点及主持人

  地点:最好是微机室(灵活安排)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

  四.课前准备

  全班分成三个组 准备时间:两个星期

  第一组:进行主题为“崂山之美”的采访

  要求:学生到崂山相应的景点进行拍摄,并就此景点的特点、游客流量,水土植被,开发保护,发展前景等问题,对景点管理者及崂山风景管理处负责人进行采访,或者咨询身边的知情人,以便获得更详尽准确的资料;组员合作,制作精美生动的Powerpoint课件,并利用文字资料做简洁生动的画面解说。(技术问题可请教学校信息中心的老师)

  目标: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了解,热爱美丽的青岛。

  第二组:写题目为《我家住在 》的想象文

  要求:教师应做示范指导,如填上草原上、森林里等词语,引导学生构思自己向往的自然家园,内容要具体,防止写大写空。学生自选角度,自选文体,想象合理,字数500字左右。学生可利用美术特长,绘制相应图片附以说明。

  目标: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美的世界,美的自然。

  第三组:办《人与自然》的手抄报2份

  要求:收看中央台的《人与自然》节目,并就感兴趣的问题做简单记录;阅读杂志《人与自然》上老师推荐的文章,例如《20xx年生态事件回顾》、《中国沙漠化对策与反思》、《对人与自然的再认识》等。第一份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生态的某些现状进行描绘和记录,如沙漠化问题;第二份手抄报就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的问题做一些摘抄和整理,并能针对第一份手抄报提出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份都可附上相关图片以及准确的数据。

  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的征服和破坏。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主持人:冰心老人曾经在《繁星 春水》中这样来描绘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我们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其实,大自然不仅以它博大的胸怀哺育了我们,还以它澄清、透明、不需要雕琢的美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欣赏并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种种美的愉悦。下面我们先来欣赏第一组同学带来的崂山风光。

  (二).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活动结果

  第一步:风景篇(2名代表)

  第一组一名同学操作演示过程,一名同学随着画面的解说词可做适当的解释和补充。因为崂山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主持人可在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崂山,描绘自己喜欢的崂山风光。

  第二步:想象篇(3名代表)

  在欣赏崂山风光之后,我们再来想象和描绘我们心中美丽的家园。第二组的同学事先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优美文章,描绘美丽的自然图景。有图片的可进行简洁生动的说明。主持人可让另外两组同学来评价作品及作者的朗诵。

  第三步:关注篇(2名代表)

  在感受到现实、想象中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后,第三组的两名同学将两份手抄报分别进行展示和介绍。主持人可让其他组的同学就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内容、书写等进行点评,或者结合关注的具体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师进行总结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是关键。因为每位同学都是尽己所能,而且各小组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所以有了今天这节生动丰富的交流课。主持人的.主持也很精彩。大自然的美应该是永恒的,大家在欣赏之余,也应该从我做起,去关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为维护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献出一份力量。

  活动案优点说明:

  1.本活动课在选题上较为丰富,角度多。没有机械的执行教材列出的选题,而是将自然的美和它的现状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一些反思和更深刻的关注;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了本地的语文课程资源。

  2.本次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师的“教”向辅助学生的“学”转变,学生收集到了比课外书更多的资料,同时增强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点评:

  此综合性活动案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选题,而是结合地方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总活动下设若干个子活动,让学生根据条件和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又体现了新课程的开放性。另外,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取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学生的说与写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课件)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课件)

  补充段落提纲:

  (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

  (第自然段)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

  (第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

  (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

  (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

  (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

  (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

  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字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

  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

  3.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分三层。(8)(9)(10-14)

  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3.交流感悟

  (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

  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

  (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

  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

  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

  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六、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本文讲述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赞扬了李时珍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精神。

  2.总结写法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七、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着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说)

  (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

  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己练习读一读。

  (1)学生自己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

  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

  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

  3.读第3自然段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相练读。

  (2)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

  (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练背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

  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

  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

  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

  ④读读前半句。

  (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

  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

  (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

  (6)练习背诵。

  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是难度比填空背诵大。

  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农民种玉米收玉米

  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

  (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

  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

  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

  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己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

  板书:农民种花生

  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

  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

  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

  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

  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

  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

  4.练习背诵课文。

  (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

  (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

  6.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

  (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

  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

  ②所以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

  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

  (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

  (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

  ③小鱼怎样繁殖?

  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