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力的教案

力的教案

时间:2022-01-07 12:10:5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力的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力的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力的教案5篇

力的教案 篇1

  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

  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学生讨论并举例

  例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例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开始下面的实验: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后边用一块白纸板衬托.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伸长一定的长度,其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笔在白纸板上标上记号.换用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实验前让同学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示的位置.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可配合将实验过程制成图,用投影打出.如图所示

  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说明这个物体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将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这两个物体分别对弹簧施加了力 和 .弹簧伸长说明了什么?

  说明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挂一个物体和挂两个物体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弹簧的伸长量相同,说明一个力作用在弹簧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弹簧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和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和 )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讲解中要求同学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学们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事例,前边举过的事例也可以重复.(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便于分析)

  【例1】 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例2】 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顶上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线的拉力.

  以上这些事例如果要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

  有两个力互成角度的,也有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这些事例中,最简单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另一种是同直线方向相反.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猜想一下,这两种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关系?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猜想的大意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上两个实验示意图和相关说明,看完后亲自完成这两个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看书,然后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这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两个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个人都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大人一个人提一桶水,她对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效果相同.

  [老师]两个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与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小孩所用两个力的和?

  [学生]不等.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 和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力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了解学习-些保护视力的有关常识,逐步养成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提供一本可供教师讲故事用的大图书《倒霉的大近视限》

  2.提供做游戏用的眼罩。

  3.“幼儿看电视时间”记录卡。

  4.与幼儿共同制作保护视力安全图或“公约”图。

  提供有关材料:现成的可剪剪贴贴的画片、作底版用的`旧挂历(反面)胶水、剪刀、彩色笔。水粉颜料等等。

  活动流程

  感知讨论 操作实践 强化巩固

  1.引导幼儿感知、讨论有关“近视眼”的问题。

  建议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以下-些活动。

  活动-:在图书区内摆放一本自制的大图书《倒霉的大近视眼》,并提供录音,供幼儿阅读。

  活动二:启发幼儿观察、了解周围一些“近视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哪些不方便,有哪些困难,以及形成“近视眼”的原因。

  活动三:带领幼儿共同访问几位“近视患者”,或请他们来到幼儿园,讲讲自己的“苦恼”。

  活动四:择时开展讨论活动:

  设问:你周围有哪些人也是“倒霉的近视眼”?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时有哪些不方便?碰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遇到哪些困难?“近视眼”不能干哪些工作,为什么?他们怎么会变成“近视眼”的?“近视眼”能不能从小预防?怎样预防?

  2.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开展操作实践活动。

  活动一:《学学、做做》

  结合-些用眼要求较高的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看书、写字、绘画剪纸等活动中保护视力的常识,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实践。看书、书写或绘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眼睛离视物30厘米左右。(可让幼儿坐在桌前学学、做做棗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

  不在过强、过弱的光线下看书、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可与幼儿共同看一看、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开展上述活动)。

  看书、书写及绘画等活动的时间,每次约30~45分钟,进行这些活动后,最好能向远处望一会儿。(教幼儿学习用定时器。闹钟,或看时钟来控制时间)。

  不躺着、走着,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可演个小小哑剧)。

  活动:《看电视和玩游戏机》。

  在组织幼儿看电视、玩儿童电脑游戏机前介绍保护视力的常识,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尽可能坐在电视机的正前方,距离不小于2米。

力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实验报告单。

  2、教师准备:拉力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老师请二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1、拉拉力器

  (1)谁的气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生:弹簧的长度)

  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吗?(生:不能)

  (2)聪明的.人们利用弹簧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1、 学生分组观察

  2、 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指针:(在“0”刻度左右)指示弹簧伸长了多少,结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方便读出力的大小

  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用伸缩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1、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分别有多大

  2、慢慢地用力拉弹簧,增大拉力,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3、慢慢减小拉力,看弹簧的长度又有什么变化

  4、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实验三:你还发现了什么

  1、介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1牛≈100克力

  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应用读数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同学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2、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3、估力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求:

  (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

  物体的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一个钩码

  一个钢球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4、分析数据

  小组

  测量物体重力(N)

  一盒橡皮泥

  一辆小车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1)师:为什么测量同一种物体时,各小组的数据会出现偏差呢?

  (2)生提出可能:没调零;读数时没平视指针;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准;测量物体本身存在偏差等。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板书设计: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

  弹性限度内,

  受力大,伸长长

  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弹簧 弹簧测力计

  1N≈100克力

  注意:调零、平视、估力

力的教案 篇4

  【学习目标】洛伦兹力、圆周运动、圆心、半径、运动时间

  【学习重点】 确定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

  【知识要点】

  一、基础知识:

  1、洛仑兹力

  叫洛仑兹力。通电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洛仑兹力的。

  2、洛仑兹力的方向

  用左手定则判定。应用左手定则要注意:

  (1)判定负电荷运动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应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方向。

  (2)洛仑兹力的方向总是既垂直于又垂直于,即总是垂直于所决定的平面。但在这个平面内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却不一定垂直,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应用左手定则不可能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方向的同时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这时只要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即可。

  3、洛仑兹力的大小

  f=,其中 是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1)当 =9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垂直时,f=,这种情况下洛仑兹力。

  (2)当 =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平行时,f=最小。

  (3)当v=0,即电荷与磁场无相对运动时,f=,表明了一个重要结论:磁场只对相对于磁场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而对相对磁场静止的电荷没有作用力。

  4、如何确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及运动时间?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圆心找到以后,自然就有了半径(一般是利用粒子入、出磁场时的半径)。半径的计算一般是利用几何知识,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及圆心角等于圆弧上弦切角的两倍等知识。

  (3)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确定。利用圆心角与弦

  切角的关系,或者是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计算出圆

  心角 的大小,由公式t= ×T可求出运动时间。

  有时也用弧长与线速度的比。

  如图所示,还应注意到:

  ①速度的偏向角 等于弧AB所对的圆心角 。

  ②偏向角 与弦切角 的关系为: <180°, =2 ; >180°, =360°-2 ;

  (4)注意圆周运动中有关对称规律

  如从同一直线边界射入的粒子,再从这一边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

  【典型例题】

  例1、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点。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离l,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e与质量m之比。

  解析:粒子初速v垂直于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圈周运动,设其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

  有Bqv=mv2/R

  因粒子经O点时的速度垂直于OP,故OP是直径,l=2R

  由此得

  例2、一个负离子,质量为m,电量为q,以速率v垂直于屏S经小孔O射入有匀强磁场的真空室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与离子运动方向垂直,并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所示。如果离子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t到达P点,则直线OP与离子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跟t的关系式如何?

  解析:做出OP的中垂线与OS的交点即为离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轨迹如图示:

  方法一: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①

  周期T= ②

  运动时间:t= ③

  解得: ④

  方法二: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⑤

  半径为r,则qvB= ⑥

  弧长:l=r ⑦

  线速度:v= ⑧

  解得: ⑨

  例3、如图,在某装置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Oxy所在的纸面向外。某时刻在x=l0、y=0处,一质子沿y轴的负方向进入磁场;同一时刻,在x=-l0、y=0处,一个 粒子进入磁场,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不考虑质子与 粒子的相互作用。设质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

  (1)如果质子经过坐标原点O,它的速度为多大?

  (2)如果 粒子与质子经最短时间在坐标原点相遇, 粒子的'速度应为何值?方向如何?

  解析:①质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其圆心在x= 处

  其半径r1= ⑴

  又r1= ⑵

  ⑶

  ②质子从x=l0处至达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为

  t= ⑷

  又TH= ⑸

  ⑹

  粒子的周期为 ⑺

  ⑻

  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

  由几何关系得: ⑼

  又 ⑽

  解得:

  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

  【达标训练】

  1.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带电的宇宙射线向地球射来,地球磁场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些宇宙射线中大多数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它们不能到达地面,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假设有一个带正电的宇宙射线粒子正垂直于地面向赤道射来,(如图,地球由西向东转,虚线表示地球自转轴,上方为地理北极),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它将(A)

  A.向东偏转

  B.向南偏转

  C.向西偏转

  D.向北偏转

  2. 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3.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质量和电量均相同的正、负离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均与边界成 角。若不计重力,关于正、负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同

  B.重新回到边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不相同

  D.运动的时间相同

  4. 如图,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x0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不计重力的影响。由这些条件可知(D)

  A.不能确定粒子通过y轴时的位置

  B.不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D.以上三个判断都不对

  5. 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受到的冲量大小为mv,不计重力,则这段时间可能为(CD)

  A.2 m/(qB)

  B. m/(qB)

  C. m/(3qB)

  D.7 m/(3qB)

  6. 质子( )和 粒子( )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的电势差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则这两粒子的动能之比Ek1:Ek2=,轨道半径之比r1:r2=,周期之比T1:T2=。

  1:21: ;1:2

  7.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1.0×107m/s与x轴成30°的方向从原点出发,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磁感应强度B=1T,那么圆运动的半径为m,经过时间s,第一次经过x轴。(电子质量m=9.1×10-31kg)5.69×10-5,5.95×10-12

  8. 在图所示的各图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带电粒子的速率均为v、带电量均为q。试求出图中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

  F=qvBF= qvB0F=qvB

  9.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透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入射方向夹角30°,则电子的质量是。

  2qBd/v

力的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课题 力 (教案)。

  ⑵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⑶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⑷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⑵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⑵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难点: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5分钟)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刚才的宣誓中,大家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又有谁见过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方的?圆的?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来探究学习力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认识它了。(课件出示力的课题)(这样的设计,语言幽默风趣,也能一下子激发学生认识力的积极性,上课伊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五、自主学习(5分钟)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利用携手助学中刚刚学过的Freemind,制作思维导图服务教学,脉络清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学生对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合作交流(5分钟)经历了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不太清楚的问题,先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物理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向组长提交问题,然后组长安排会的学生进行帮助学习,教案《课题 力 (教案)》。(这一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指导,毕竟中学生爱动。学生可以借助手边的学习用品等进行简单实验,对本节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学生的思想学生很容易沟通,学生的语言学生更容易接受)

  七、师生(共同)释疑(15分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会再次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提交到班级进行交流,对于这部分问题,我则采用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别的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同时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间竞争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

  1、对力的概念的`认识通过大屏幕举多个例子,

  ⑴ 手拍桌子

  ⑵ 人推车

  ⑶ 磁铁吸引铁钉

  ⑷ ……让学生对照屏幕进行总结体会,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然后引领学生总结: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⑵要有力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必然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⑶有力产生时,物体不一定互相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和身边的物品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难点在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此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补充钟表的摆运动情况、小孩荡秋千、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等图片,强化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对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的认识,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计划采用让学生过来推教室门的方法,先让学生清楚力的作用点的含义,然后,学生亲自体验来感知,效果应该会好一点。再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扳手拧螺丝的现象,帮助理解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让学生解释大力士不敌小孩童的幽默漫画的原因,轻松化解难点。

  4、力的相互作用原来没有打算讲,可是作为本节课比较重要的知识还需要强调,用课件展示书中插图和补充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鸡蛋碰石头总是鸡蛋受伤引入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为后续对比平衡力做好准备。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神奇的力教案05-09

力的图示教案02-15

《神奇的力》教案04-03

神奇的力教案02-25

关于力的教案02-10

力的教案范文02-20

精选力的教案八篇01-16

《力》物理教案06-15

力的教案5篇06-20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