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2-06-27 22:16:1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水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水教案八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

  【活动准备】

  1、情景排练,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兔,表演无论谁给他吃菜都摇头的情景。

  2、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给“小兔”吃蔬菜。

  1、一名幼儿扮“小兔”,幼儿给“小兔”吃蔬菜,并说:我给你吃XX。

  2、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办法让小兔喜欢吃蔬菜吗?

  二、欣赏故事。

  1、提问:故事里有一只怎样的小兔?它不爱吃什么?

  2、爸爸想了什么办法让小兔什么都爱吃了?

  3、露水蘑菇是什么?

  三、看挂图欣赏故事。

  1、爸爸让小兔做了哪些事?

  2、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样?

  3、为什么小兔原来不爱吃的.菜现在变得真香、真好吃了呢?

  (帮助幼儿理解劳动后会有饥饿感)

  四、谈话: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1、你有不爱吃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爱吃?

  2、通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体更棒。

  【活动延伸】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引导家长多带幼儿参加劳动,如洗菜、拣菜等,使他们对吃蔬菜产生兴趣。

  附故事:露水蘑菇

  吃饭的时候,小兔这也不爱吃,那也不爱吃。妈妈问:“吃蘑菇好吗?”小兔说:“不喜欢。”妈妈问:“萝卜呢?”小兔说:“不喜欢。”妈妈又问:“吃青菜吧?”小兔子说:“我不爱吃。”爸爸说:“露水蘑菇爱吃吗?”露水蘑菇是什么样的?小兔从来没见过。他赶紧说:“露水蘑菇,我想吃。”爸爸说:“露水蘑菇要到菜园子里去吃。”

  第二天清早,爸爸拿着大篮子,带着小兔来到菜园子里。小兔看看大篮子,里面装着蘑菇、萝卜和青菜,可是没有露水蘑菇。小兔说:“哪有露水蘑菇呀?”爸爸说:“等一会儿就有露水蘑菇了。”说完,就在菜园子里松土、拔草,劳动起来。

  小兔玩了一会儿,也跟着爸爸去劳动。早晨的雾散去了,小兔的肚子咕咕直叫,他问爸爸:“可以吃露水蘑菇了吗?”爸爸带着小兔来到大篮子那里。咦,大篮子里的蘑菇、青菜、萝卜都沾满了露珠。小兔拿起露水蘑菇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真香、真好吃。吃了露水蘑菇,又吃露水萝卜、露水青菜。小兔对爸爸说:“真好吃呀!”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哪里想去吗?走,打好背包,让我们出发吧!

  (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里是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神奇的'民族文化。

  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浓郁的民族风情更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这里是老师刚接到的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批、泼水节呢?想参加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巡视(姿势好)

  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

  (指导读 高兴一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来进一步体验一下欢乐泼水节,请读§2,标出共几句话,量出指数。

  第① ②句

  泼水节就要开始了,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请自由朗读§2前两句话。

  你准备了什么?(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 提、端、滴、撒,随机闻一闻,看一看)

  让我们提好捅、端好盆赶紧去大街上,我们会看到些什么?出示:这一天……

  请一个方阵来读

  其他方阵看能听懂了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这一天……第③④句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我们都看见了:开始……齐读

  你们书上有泼水节的场面呢!同位的两个小朋友说说图上内容吧!同位汇报。

  这是一个泼水节的广场,来,咱们泼水吧!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动起来,跑起来。

  能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怎么泼水的?有什么感受吗?

  自读 那么高兴,咱们来很高兴地读读才行吗?

  好,很高兴的,自己练练看,表情,多高兴呀!

  我们请3个方阵各派一名队员参加,看你们泼得那么开心!你脸上笑开了花吗?

  范读 老师也想泼,能把这句话让给我吗?我读得怎么样?

  好该你们了,老师为你们喝彩。

  疑问 多美呀,读到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⑤句

  因为清…… 吉祥如意 指名读,你笑开了花吗?

  听老师读这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

  愿意学哪一种?好,预备起 怎么

  好,把整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同桌你听我读。如果他读得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一起来,美美地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泼水节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族行了呢?请你自读§3,用笔勾画出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来,谁来说,女同学,拍打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快来参加吧!(女生齐读)

  男同学,别光看,也一起参加吧!(男生齐读)

  ②跳《金孔雀轻轻跳》

  让我们都唱起来,跳起来吧!

  ③感悟

  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少用书上的那句来表达呢?

  比赛,看谁最能把依依不舍读出来?指名读,读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

  ④回归全文

  把你们的欢乐传递给每个人吧!

  三、拓展作业

  今天你们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欢乐泼水节,如何将欢乐进行到底?我们四人小组讨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到其他民族过过欢乐的节日。

  教学板书 :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教学反思:

  此课教学,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齐读太多,指名读太少,朗读水平有待指导。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请学生用简短的话描述画面。

  问:同学们,这是一湾怎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齐读课题吧!

  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风景美,文字更美。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并自己想办法记住。

  2、小组内学习并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组成词语的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形式是学生间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聘请小老师领读。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读准了这些生字的字音,现在我们就随着小洁划舟湖上,去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三、细读感悟,欣赏、发现美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看图边朗读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2、请学生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结合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山石的奇特、湖水的平静、小鱼的活泼。指导学生了解此时此景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试着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出这美丽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

  3、风景是美的',在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更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4、小洁正在欣赏美景时,突然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5、小洁对小孩的破坏美景的行为有什么反映?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齐读,注意读出小洁生气的语气。

  6、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小洁,她手中拿着什么?她可能在想什么?

  7、她把面包纸丢到湖里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8、我们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扮演小洁,其他的同学朗读这句话吧!

  9、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应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10、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小洁的感情变化过程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四、拓展,深化主题:

  假如你是小洁,会对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什么?

  五、合作小结:

  1、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总结: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的呵护。小洁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自己的正要撒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六、课外延伸,创造美:

  课后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词展评:

  1、学生将自己写的保护自然的广告词读出来,集体评价。

  2、将自己写的广告词张贴到展示台上,课后自愿参观|、评价。

  二、自主学习、背诵课文:

  说说你喜欢课文那部分,把它背诵下来。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观察,看看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学生个体交流。

  3、小组讨论同结构、同偏旁、同部件的各有哪几个字?

  4、学生个体交流,并介绍自己识字的好办法。

  5、师重点讲解以下几个字,并范写。

  (1)复习提手旁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扔”“掉”二字。“扔”字的右边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2)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3)“觉”字要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引导学生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4)以旧带新识记生字:

  则——侧电——龟奶——扔

  6、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写字展示、评价:

  五、合作小结:

  1、学生说说本节课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中交流背诵。

水教案 篇4

  【设计内容】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记叙了小洁面对着清澈的湖水,自己手里的面包纸由“想扔”到“攥着”的变化过程。景色美和和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刚想、生怕、攥着”等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抓重点、析对比、攻关键、就能很好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镜头再现。而学生已经形成的阅读能力也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并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

  【设计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体会自然之美。

  3、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图片(配以美妙的轻音乐),师导入:“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孩子们,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清澈的湖水》。

  2、板书课题,师:这是一湾什么样的湖水?(读出“清澈”)

  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哪个生字难读的打上记号多读几遍。

  2、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就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在小组里合作着学习,大家共同解决困难。

  3、检查学习情况。

  4、利用课件,开展读字词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读出字词,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配以美妙的轻音乐)。

  2、自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汇报交流,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四、深入感知

  1、(出示课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么美的景物,书上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指读,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4、尝试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5、启发小组讨论:这样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小洁的感觉如何?

  6、引发想像: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

  7、小结:

  师:小洁在企盼什么呢?她手中的面包纸会扔在何处呢?她为什么那样做呢?让我们下节课来进行学习。

  五、写字练习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强调重点字的写法。

  3、各自连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评议,把写得不好的多练习几遍。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 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水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3.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五、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水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

  二、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写字指导。

  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此外,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挂图;调查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搜集一些水污染的图片。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特性和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在此基础,我们来学习主题活动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水与陆地所占面积

  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2、探讨地球上可饮用的水的多少

  (1)师:我们地球上的水很多,是否都能饮用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讲述: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这里边讲解边用图表示)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

  3、调查研究

  (1)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2)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

  (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结果)

  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行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5、出示水污染的图片

  三、明理导行(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1、结合课本第45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

  3、学生交流。

  四、活动延伸

  用手抄报、板报、宣传画、义务劳动的形式,做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水》教案01-22

水教案模板11-16

《奇妙的水》教案04-08

《水》大班教案06-13

《水的用途》教案04-04

奇妙的水教案04-04

水的净化教案05-25

流动的水教案05-25

《认识水》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