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

时间:2022-06-27 00:51: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1

  一、 教学目的: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上面考点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准确的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名家灿若繁星,杰作浩如烟海。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足以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到为后人誉为诗仙、诗圣、诗魔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流,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二)、诗歌艺术形象的把握:

  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尽管创作方法及风格各具特色,但创作上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定艺术形象的创造,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的。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义相同或相近。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三种类型。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例2.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 ”(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

  2.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课时

  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4)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5)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6)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比如陆游的《书愤》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3

  [目标设定]

  ☆基本目标

  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

  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过程设计]

  △准备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

  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

  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

  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

  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

  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

  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

  第八课时:交流:“我对《XXX》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

  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

  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

  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

  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

  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

  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

  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

  △并行

  ——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

  ——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

  目前,本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到今天为止,已经实施到第五课时,学生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当然,最后效果还要等到全部实施以后。这里贴出来,征求大家意见。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相关文章: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01-26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02-23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08-04

诗词鉴赏教案(精选12篇)12-29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5篇)11-28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5篇11-18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鉴赏课教案08-30

音乐鉴赏教学总结03-09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