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时间:2022-06-26 17:00:56 教案 我要投稿

《父母的心》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父母的心》教案3篇

《父母的心》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汪洋中的船,永远惦念的是港湾;高飞的倦鸟,始终牵挂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无尽思念的是亲情。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愫!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平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父母的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2、积累字词:褴褛( )( )

  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

  如数奉还: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别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了几个人物?概括其形象。

  3、语言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本文语言细腻、深沉且蕴含深刻,文中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使你动情?

  4、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积累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互相交流。

  四、总结归纳:

  1、这篇文章讲述 。

  赞美了 的'感情。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

  2、写作特点:(○)(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文章主旨。

  助读资料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 《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

  1、复述故事 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

  送孩子 理由 神情

  送走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要回女儿时

  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

  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父母的心》教案 篇3

  级别:市级 开课时间:

  开课班级:八(1)班

  开课教师:xx

  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

  1、 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 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

  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父母的心》教案】相关文章:

《父母的心》教案03-12

父母的心教案01-23

《父母的心》教案01-26

父母的心教案01-25

《父母心》教案02-24

《父母的心》教案15篇05-31

父母的心教案(15篇)06-18

《父母的心》教案(精选15篇)06-19

《父母的心》教案15篇03-13

【精选】《父母的心》教案4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