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18 08:56:0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手指的用处。

  活动准备

  关于手指的图片豆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观察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老师身体的什么部位在动?

  幼:肩膀在动,胳膊在动,膝盖在动,脚在动,腰在动,手指在动……

  2、老师伸出一根大拇指——很棒

  老师伸出两根手指——耶

  老师伸出三根手指——OK

  老师伸出四根手指——切切切切切

  老师伸出五根手指——拍拍拍(你好你好)

  3、在屏幕中出示六张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让幼儿说一说有几张图片?(六张)

  六张图片中有一张不是用手指做的事情,是哪一张?

  幼:是第三张,用脚在走路。

  (2)哪一张是用手指在动的?在干什么?

  幼:第二张图再用手写字(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

  第四张图再用手拿筷子(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第六张图再用手搭积木(五个手指都用到了)

  第一张图再用手开门

  第五章图是在用手按铃

  4、让幼儿自己表扬自己(唱歌的方式)

  5、老师讲小故事——五根手指的故事。

  提问:幼儿喜欢哪根手指?

  6、游戏:抓豆子比赛(白芸豆)

  老师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抓豆子,让幼儿看看能抓出几个豆子,然后用多个手指头去抓,看能抓几个豆子。

  让幼自己体验抓豆子,哪些手指合作能抓的最多?(手指全部合作,会抓的更多)

  活动延伸

  老师讲解我们的手指合作能做更多的事情。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过程:

  1听听说说:

  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

  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

  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打电话游戏:

  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难点:

  认识灾害性天气。

  四、活动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变化比较关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气象方面的'内容。自绘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课题: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说的?”

  “平时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天。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看图讲述:(出示图片,有晒衣服、开运动会、发黄的树苗、滑雪、渔船出海)“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2)幼儿讨论:“怎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灾害性天气?”

  (3)小结: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很长时间过冷、过热、过旱、过涝就会给人们造成危害。

  3、介绍天气预报的:

  (1)对天气预报的认识:

  “既然天气和人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怎样知道天气情况呢?”

  “你是不是经常关心天气情况?你从哪里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2)看图了解预报天气的仪器:“出示图片,有百叶箱和气象卫星)

  “百叶箱里的仪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气怎么办?”

  (3)小结了解天气的多种途径和观测天气的工具。

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小朋友,请看图片,这是一幅什么画?指生说:……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生答:……(角、鼻子)

  3.哪你试着画画看?指三位学生上来画。师讲评

  4.牛的头还可以画成哪些几何形状?生说师画。

  5.师:现在朱老师这里就一头牛,它非常孤独,所以啊我们今天就来再添一头牛,揭示课题:《老牛和小牛》

  (1)先我们来看这是俩头什么牛?它们在一起干什么?(牦牛、在寻找食物……)

  (2)我们再看这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奶牛、学挤奶……)

  (3)我们看第三幅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水牛、学游泳……)

  (4)我们看第四幅是什么牛呢?它们在一起干什么?

  6.师:出示老牛和小牛图片,你猜哪头是老牛,哪头是小牛?你是从哪里发现的?指生说: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7.师: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指生说并上来摆:在逃,在想问题、在跳舞、在休息……)

  8.好,今天啊我们就要通过你的画笔来体现牛的快乐生活啦!

  9.学生作业(音乐)

  10.作业讲评(1).师生贴画!(2).师生共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头牛画的最好,最幸福?指生答:(3).你的牛最幸福,你来说说看你画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指生讲)讲得非常好,画的'也非常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11. 教师小结:这节课呢我们了解了老牛和小牛,它们在长相上有很多的不同,并且尝试了用不同的手段来表现不同的牛,使同学们画出了许多有趣的牛的作品,牛的家里还有许多趣事,让我们回去通过你们的观察,我们下次再把它画出来。

  教学反思:

  整个这节课幼儿兴趣高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把幼儿带到绘画的过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画大牛和小牛,并且也体会到了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感,在熟悉的歌曲中结束一节课。如果我们每位美术美术教师每节课都能这样的话,长此以往,处在萌芽状态的幼儿的想象力和美术潜质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进而美术教育的目的也便能达到了。

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剖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尝试使用工具来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将使幼儿得到莫大的愉悦,并对其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有益。”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这个活动恰恰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当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从而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

  [学生分析]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也认识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事物开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同时也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创新分析]

  原本一锤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却充满着无尽的探究余地,为使这个活动构成一个渐进的整体,使幼儿的经验逐渐加深,我首先请幼儿竞猜可以砸开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各种工具成功与否的假设,无论他们的预想怎样,我都支持鼓励他们去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在尝试统计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

  同时,我鼓励、引导幼儿间交流、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在观点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并引发深入探究的欲望。那么,猜想、验证、统计、交流、表达的.过程,会使幼儿的感受在相互传递中得到丰富与完善!

  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自由的选择工具,这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想去发现的要求,他们因此而怀有很高的热情,并及其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实验。

  [教学目标]

  1、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使用工具砸开核桃,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动画出现小核桃卡通形象,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动画出现小核桃卡通形象)

  小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

  幼:“好!”(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小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幼:“能!”

  (2)出现小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其中前三种争议比较大,后一种方法赞成的比较多,而通过小漫画的演示,更加生动的证实了幼儿的想法。)

  漫画内容: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这个办法可不行!”用工具砸——“这个办法太好了!“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幼:“锤子”、“石头”、“钳子”……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积极调动了自己所有关于工具的原有经验,去交流、去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使用工具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孩子们猜想出了十余种能砸开核桃的工具,包括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石头、扳子、锁头、菜刀、锯等。)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动画演示预想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小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幼:“工具。”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预想表格中选择了八种意见比较集中的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自由选择成功符号。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工具能否成功进行设想,并用符号记录,小组间交流。这一环节给予了幼儿极大的创造和自由选择的空间,24名幼儿的记录符号花样繁多,达十五种,有太阳、星星、月亮、小房子、花朵、小草、几何形体、帽子、手套、叶子、树等等。由于是预测过程,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不一致,因此预测结果有很大分歧,但在锤子的预测结果上基本保持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木头、螺丝刀、剪子、镊子等几种工具上。)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卡中的工具,一会儿你们就可以动手验证一下自己猜得对不对?但是在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为了保护地板,请小朋友在小木板上来砸。”

  幼:“老师,我砸开了!”

  师:“真棒!你是用什么砸开的?”

  幼:“锁头。”

  师:“快把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中,有三名幼儿尝试了所有工具;大部分幼儿尝试了四至五种工具;少数幼儿尝试了一至二种工具。)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交流中发现,有的幼儿用钳子没有夹开核桃,可其他同伴用钳子头砸开了核桃;有的幼儿用螺丝刀头没有撬开也没有砸开核桃,而小伙伴用螺丝刀把儿砸开了;有的幼儿和同伴使用方法一样,可结果却不同;还有的幼儿发现了工具可以配合使用,例如:用锤子砸开后,再用螺丝刀撬……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幼:“我们第一组用钳子成功的有两个,用锤子成功的有五个,用钣子成功的有三个,用锁头成功的有三个……”

  统计结果是:使用锤子、扳子、锁头三种工具尝试的基本都成功了;使用钳子、螺丝刀两种工具尝试的出现了不同结果,存在分歧;使用镊子、剪刀、木棒尝试的没有人成功。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幼:“钳子要用钳子头砸”、“螺丝刀要用把儿砸”、“锁头要用底儿砸”……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幼:“砸中间的缝儿!”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幼:“用力砸!”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这是用核桃壳制作的画框,这是用核桃壳粘贴的画,还有什么作品呀?”

  幼:“这是小乌龟!”、“这个萝卜真像!”、“这是小金鱼!”、“这是小蜻蜓!”……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

  幼:“好!”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理解故事,懂得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学会赏识别人。

  3、愿意尝试着去赏识身边的每个人。

  准备:

  教具:木偶牛牛,幻灯片“小心眼的牛牛”

  学具:每人一颗5心,共40个。星星盒(10---15个/2人组)共20盒。

  过程:

  一、直接引出课题

  出示木偶

  T:“你想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牛牛吗?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欣赏故事

  1、欣赏1—3

  “故事中的牛牛怎么样?”(小心眼的牛牛)

  “为什么说牛牛是个小心眼?”

  “你喜欢牛牛的做法吗?”

  “牛牛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你觉得牛牛该怎么办?”

  2、欣赏第二部分

  过度:“接下来看看牛牛是怎么做的?”

  欣赏。

  “牛牛还是小心眼吗?”(牛牛改正了,他学会看到同伴的优点。)

  “牛牛学会了一句什么话来祝贺同伴?”(学说:你真棒!)

  3、完整欣赏

  过度:“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小心眼的牛牛’。”

  完整欣赏。

  “小心眼的'牛牛什么地方进步了?”

  (会看到同伴的优点;那我们就把牛牛名字前的小心眼给去掉吧。)

  三、讨论:夸自己、夸别人

  1、T:“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赏识别人,向他们学习。这样你的优点也会越来越多,朋友会越来越多。”

  “你能来说说说自己的优点,再夸夸别人的优点吗?”

  请个别幼儿尝试讲述。3—4人

  2、幼儿分组进行。

  介绍“优点心”

  “我还为大家准备了星星盒,2个伙伴结成一组。这个星星盒是为你的同伴准备的。请你夸夸你的同伴,仔细回忆他的优点,不能重复。每说出一条优点,请你从星星盒中取出一颗小星星为他贴上。”

  “最后看看你能帮你的同伴找到多少优点?小伙伴帮你找到多少优点?”

  幼儿相互夸优点,贴星星。

  3、小结

  “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同伴帮你找到了多少优点。”

  *颗星星举手……

  集体帮助星星最少的小朋友找优点。

  “今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那么多优点,还学会了赏识别人,看到他们的优点,我们的伙伴会更多,将会从同伴那里学到许多新的本领。让我们去赏识身边的每个人。伸出你的大拇指说‘你真棒!’也对自己说‘我真棒!’这样你的朋友会更多,也会有更多的朋友对你说‘你真棒!’”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12-15

大班教案12-15

大班教案12-19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