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

时间:2024-04-15 11:37:40 教案 我要投稿

争论的故事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争论的故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1

  一、 学习目标:

  1、 能表演哥哥和弟弟争论的经过。

  2、 领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 能恰当使用提示语说写一句话或一个片段。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已经了解这个争论的故事了。这节课,我们又该学到哪些知识呢?谁来把学习目标大声朗读一遍?

  (二)、表演

  1、哥哥和弟弟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请你认真读一读,能不能读出争论的语气?同桌能不能演一演他们争论的经过?

  2、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

  3、出示:哥哥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

  弟弟认为大雁应当 ,他的理由是 。

  4、出示填空题。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而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

  5、指名填空后自由读。

  6、师:象这样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以后在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三)、明理

  1、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指名说)

  2、书上也有四句话,先试着读一读,再分别请四位同学读出不同的语气。

  3、你最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

  4、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同学们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各抒己见。

  6、这时,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赞许”是什么意思?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哥哥和地点争论的'经过还深深地记在我们心中,尤其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提示语,请学生再次读。

  我们也要学着使用提示语,比如说,今天下午看电影,印浩岚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他一定是欢蹦着走进教室。

  出示句子:印浩岚( )说:“ 。”

  指名学生用多种表示人心情高兴的词语说。

  2、作业:

  留心周围的人物对话,如《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争论》任选一题或自己写一个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任务的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

  (五)、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争论的故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重 点 识字读文

  难 点 读通课文

  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

  讲 (1—5)盛老师

  问 (6—11)

  听 (12)

  课前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

  教学过 程

  课上(课后)心得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一、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真笨 赞许 关键 抓住 ① 认读词语② 理解词语③ 识记生字(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二、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说说“争论”的意思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听读课文适当做记号 认读理解识记读通课文 根据提示问题把课文中相关的自然段放在一起 课 题25、争论的故事本节分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前分析学生分析基本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懂得了一些的道理,但还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理解成语。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重 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难 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或教学流程 哥哥 煮 大声争辩25、争论的故事 找人评理 弟弟 烤 很不服气课前准备重点句子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课上(课后)心得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

  1、认读或听写词语: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味道 浪费

  时机 不以为然 赞许 关键 满意

  2、听说训练: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上飞过,兄弟俩很想把大雁射下来充饥。

  3、谈话过渡:兄弟俩想吃大雁肉,首先要做什么呢? 可是,他们却为大雁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

  三、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 认读或听写 听清楚,说准确理解“充饥” 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 理解:不以为然找准“然”的解释再读对话,把握语气 理解“争论不休”找准“休”字的解释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上台表演、评价。

  朗读句子,从中弄清:他们“笨”在哪儿?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谈收获演一演

争论的故事教案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论的故事。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争论的故事》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争论的故事写下来。

争论的故事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提示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争论的故事(读题),看了这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与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争论?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他们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黑板上随机写:谁与谁?为什么?怎么?结果?还有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吧。课件出示背景图)

  2、学生自读。(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课文读读看)

  3、课文一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其中第十一节是一个删节号,我请这两组的同学轮流来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剖这个字的读音。剖很难读,他读准了,请他带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剖。齐读三遍,开火车读一组。找找看,这个剖字在文中哪一句话里呢?谁来读一读?)

  4、读了课文,来看看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无影无踪

  大雁

  煮 争论不休 烤

  (他们为大雁烤着吃还是还是煮着吃而争论不休)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结果大雁飞走了。

  争论不休中的休字典上有这么几种意思(休: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你看在这儿应选第几个?争论不休是说什么?(还可以指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来看看兄弟俩是怎么没完没了地争论的?再读读课文,把他们争论不休的话找出来。

  2、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你读谁的话?谁来读弟弟?)

  出示争论的这段话: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A、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上加点

  学习不以为然(然:对;如此这样;然而)你认为不以为然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和样子?你能不能把不以为然的样子做给大家看看?你能读一读哥哥这句大声争辩的话吗?

  B、很不服气上加点

  他们把很不服气的`语气读出来了吗?谁还想读一读?

  C、(出示去掉提示语的一段话)你看这儿的这段话,大家读一读,看看和我们刚才读的有什么不同?有了这些词,你门有什么感受?(再出示有提示语的这段话)(这些词语就提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态度、说话的语气。你看一用提示语,我们就看出兄弟俩辩得多激烈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兄弟俩争论的情景。恰当地运用提示语多重要啊。)

  D、谁还想来辩一辩?把哥哥与弟弟的争论语气读出来?请一学生,让他自己找一合作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请一学生读旁白。

  评价

  4、他们这样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就请过路的老人来评理

  得出的答案是:(课件出示)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谁来做一回老人,说一说?

  但最终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影无踪)也就是飞得不见踪影了。

  5、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四人一组准备。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

  指导:要表现出争论的语气,老人的语气。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分组准备。选择一组表演,进行评价。

  6、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四人一组表演了这个故事,表演得很好,如果让你们一个人扮演三个角色,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能不能讲好呢?

  每人准备两分钟,谁愿意来试一试?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词归类)

  2、读

  3、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形声字:烤(换偏旁,注意不能多写一横)键(换偏旁)剖(换偏旁)

  4、其中这个赞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看一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

  2、摘抄本课的成语。

  不以为然,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聚精会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2、讨论争论情形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

  1、说说这个故事

  2、兄弟俩错在哪

  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

  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

  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

  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

  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

  五、教学生字词

  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

  2、写字指导

  3、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

争论的故事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同学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局部。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假如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扮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同学上台扮演。

  (3)同学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局部。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身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同学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同学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俺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同学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俺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扮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安排: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争论的故事教案8

  课文《争论的故事》出自,其原文如下:

  【课文】

  今天,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兄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觉得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前言】

  《争论的故事》一课情节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我就采用抓关键词讲故事的'办法来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接触文本,讲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所以这部分教学轻松、有趣,效果不错!教学第二部分时,我问同学们:想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还是想先听听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结果他们都选择了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于是我们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最后我出示那12个小圆点说:“这里还省略了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来补充吧。”本以为先学习了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想法后,孩子们的思路会被局限了,大概只能重复其中一些观点或语言了。没想到他们的想法却出乎我的意料。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俩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争论的故事教案9

  教学目标:

  1.运用关键词,联系插图,以读促说,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知识目标)

  2.借助课文的语境,大胆质疑,生成新问题;登台表演,把握人物争论的不同语气,并打开思路,说说感想;领悟故事的道理;(能力目标)

  3.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及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机会面前正确的处理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谈话:今天,在这特别的地方看到张老师,还在这特别的地方上课,能说说你们的心情吗?是啊,能不高兴吗?今天咱们同台亮相,尽情展示自己的丰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啊!

  一、复述课文。(9分)第3-5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故事。

  1、笛子配音,师脱稿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同时贴图片)

  2、故事讲到这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谁与谁在争论?争论什么?争论得怎么样?争论的结果怎样?)(说得真不错,可见你听得很专心!你说的很棒,看出你听得很认真呀!)

  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老师想送给你一个锦囊(点击“锦囊”)读一读课文第三节:

  (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2)自由组合演练人物的对话。

  二、分角色表演,重点学习故事(第三节)

  ①划出兄弟俩争论的话了吗?

  ②读出争论的语句,检查对错。谁先来读读哥哥的话?(点击第一板块)谁再读读弟弟的话?分别点击出示:对话板块。重点指导第二板块(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随机指导朗读:哥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板书:不以为然

  ③同桌练习讲。现在,同桌的两人成立学习小组,我们一起来练练兄弟俩争论的话,好吗?点击出示:整个板块(自由练习)

  ④台前争论:大家练好了吗?哪个小组想到台前展示一下那争论的场面呢?导演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他们哪个地方争得像?哪个地方演得妙?你还有什么小小的建议呢?评价:(语气、动作、神情)(激烈、气得脸都红了……)一组演。他们还会怎么争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理由,还可以展开想象,另一组演。(你会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刚才兄弟俩争论的场景吗?)板书:争论不休

  谁知道“争论不休”的意思?“休”呢?(点击)

  三、学习课文4-5。(分)。

  4-5节:

  1、过渡:对呀,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

  2、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3、哦,这老人一定有高招,出个什么主意呢?

  4、半煮半烤(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板书:“两全其美”。)结果呢,美吗?为什么?

  5、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四、复述故事:

  过渡:多精彩的故事啊!刚才,我们俩人合作表演了争论的场面,你想不想不与他人合作,自己独自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学着老师刚才讲的样子,我想稍作准备,你一定会比老师讲得更出色,有信心吗?(点击课件):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

  1、练习讲

  2、独自讲

  过渡:听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何感想呢?(全班交流)?

  生1:我认为兄弟俩的争论都是说空话,结果让大雁飞走了,

  生2:说到不如做到。

  生3:争论是白费时间的。

  生4:心动不如行动。要行动哦!

  ……

  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观点,谈得可真深刻,如果再遇见这样的兄弟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那么,盛老师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又有何感想呢?(打开课本读一读6-11节,汇报)(2分)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张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初步明白故事中所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好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读懂故事,感悟道理。

  2、难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视频仪、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反思所得,引导计划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场发生在兄弟俩之间的争论。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想?盛老师为什么讲这个故事?为什么12段?……)

  2、好,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自我剖析:新课伊始,让学生质疑。既促使学生反思所得,又引导学生计划所学,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学有方向,学有目标,有效的进行了元认知的训练。

  (二)读懂故事,读好故事

  1、师述:一天早上,蓝蓝的天上飞来一群大雁,这兄弟俩……(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理由)【板画:大雁板书:想射】

  2、的确,这对于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来说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那他们射了吗?听录音。

  4、你能从这段中找一个很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下?生读书并交流。【板书:争辩】

  5、其实“争辩”和课题中(争论)意思一样。【板书:改“辩”为“论”】

  6、兄弟俩想射大雁来充饥本是好事,而两人却争论起来,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争论什么,怎样争论的)

  7、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次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争论部分,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8、交流:

  ⑴他俩为什么争论?(投影)

  哦,原来,兄弟俩是为该怎样吃大雁而争论起来的。

  ⑵争论的很激烈。(“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5个?图)

  重点理解“不以为然”:说说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加动作表情读一读。

  9、指导朗读争论部分。

  从这些词确实可以看出哥俩争论的激烈,如果再抓住这些词把这样的激烈争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就更棒了!

  ⑴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哪一组争论的最激烈就最棒?。

  ⑵指名多组读,评议。(动作、表情)

  ⑶大组赛读。“哥哥”们,“弟弟”们,“旁白”们,比一比,赛一赛,好不好?[

  自我剖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自我质疑,自我解疑中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充分自学后交流成果,并相机学习课文,使理解更透彻,体会更深刻。,教师有减法意识,减掉了对课文的繁琐分析,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正所谓“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学时,让学生找词和换词来理解“争论”,看图感受“争论”的激烈,扣词说说

  “争论”的`激烈,演一演表现“争论”的激烈,读一读体会“争论”的激烈,使学生对兄弟俩这场无谓的争论从初步的、抽象的直觉转为深入的、具体的体会。

  10、师引读:

  哥俩想射大雁来充饥本是好事,可两人却各抒己见,争论不停,用书上的词就是(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跑到……【板书:不休】

  11、一半煮一半烤,哥哥满意了,弟弟满意了,真是(两全其美)。

  12、引导说话

  可是,此时大雁……【板画:大雁飞走】兄弟俩面对空白的蓝天,会说些什么?小组讨论。

  13、是啊,大雁飞走了。他俩光顾争论没有去射,错过时机,真是太可惜了。

  (三)评议故事,从中悟道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谈。

  3、大家真会思考,有这么多好的想法。我们来看看盛老师的学生是怎么说的?

  4、自由读一读。(明白省略号为什么算作一段)

  5、的确,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感想很多。如果你们是兄弟俩,又会怎样做?【生添加板书:“射”】

  6、抓住时机,先做起来,非常深刻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警句也都揭示了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7、读一读,选喜欢的一句背一背。

  坐着说,何如起来行—周恩来

  少讲话,多做事—艾治沃斯

  没有人没碰到机会,只是你是否把握。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现在是读书的黄金季节,可千万不能错过呀!

  (四)课前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的吗?

  (五)布置作业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作业。

  五、课堂作业

  1、基础题:抄一抄名人名言。(选三句)

  2、发展题:凡人名言

  把你的感想精练的写下来,并写上你的名字![

  如:做任何事要善于把握好时机——朱敏风

  六、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想射争论不休

  射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案11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争论”就是各执已风,互相辩论。你和别人争论过吗?为什么事争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有兄弟两为大雁是煮了吃还是烤了吃而争论,你猜结果怎么?结果,大雁既没煮了吃,也没烤了吃。怎么回事?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讲故事

  明道理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用来填饱肚子

  不认为正确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欣赏]

  这兄弟俩以打猎为主,射下大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以“射”非常有必要。但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飞”说明大雁不是静静地等在那里,它是活动着的,所以时间非常紧迫,不可耽误。但这兄弟俩却为着还没有射下的大雁争论如何吃法,竟然还争得头头是道,不分胜负,让人发笑。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通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不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对话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在刚刚开始学与作文时,老师就教给同学们人物对话的形式。

  ×××说:“......”。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示语放在前面。随着同学们的熟练掌握,老师又教给同学们另外两种,提示语放在后面和中间。

  “......”。×××说。[

  “......”,××说,“......”。

  提示语放在后面,点句号。提示语放在中间点逗号。一些同学在运用时有些混淆,认为说后面都应点冒号。其实提示语放后面,一句话已经结束了,当然点名号。提示语放中间,如果“说”后面点冒号,那么前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和后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就不是一个人说的了,你把它(提示语)看作句子的中间一部分,后面还有,理所当然地点逗号。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些。

  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是不是已经发现课文中的.很多对话没有提示语。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是因为话语接得比较紧凑,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点在话的内容,所以没有提示语,还有一种情况也不需要提示语,那也是话语接得比较紧凑,再加上上文的提示,没有提示语。也能分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四种形式描写了物的语言,对话,要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哦!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在“金手指”里,我们了解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容,你能否学着这篇课文中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对话片断的小练笔,可以写同学们的争论,也可以写大街上,公共汽车上,菜市场里的人物的语言。

  2、故事的兄弟俩教训了吗?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猜他们会怎么做?请你续编《争论的故事》。

争论的故事教案12

  教学要求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5课《争论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填空来说说文中的这个故事

  媒体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他们为怎样吃大雁 ,并让老人 ,老人为他俩出了 的办法,可是大雁早已飞得

  【课文内容和故事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作适当的提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结果如何呢 划出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⑴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的 (兄弟俩在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教师简笔画大雁。)追问:兄弟俩分别认为要怎么吃呢 (哥哥说要煮着吃,弟弟认为要烤着吃。板书:煮 烤

  【教师的基本功发挥得恰到好处,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⑵出示插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说出你的理由,并结合插图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⑶小结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

  ⑴媒体依次出现反问句并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反问句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⑵结合课文中的单引号,补充介绍它的用法

  ⑶找出课文中描写哥弟俩说话时表示不同神态的词语

  理解:"不以为然,很不服气",并指导朗读

  ⑷看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他们争论的激烈程度

  ⑸学生分角色表演,相机指导体会

  ⑹小结,理解"争论不休

  【这一环节,老师以读代讲,根据学生的朗读作具体的指导,然后再请学生表演,过程展开充分,训练比较扎实,课堂气氛活跃。】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结果如何呢

  ⑴兄弟俩接下来怎么办的呢 (他们找了一个老人来评理

  追问:老人怎么样说 (板书:半煮半烤

  这个建议双方都很满意,这就叫做"两全其美

  【通过语境的创设来理解词语,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⑵这是最后的结果吗 (不是的,最后的结果是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⑶小结

  过渡: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兄弟俩错在哪里 书中的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三,讲读第二段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课文中的同学提出了哪些感想

  媒体依次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指名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

  ⑴兄弟俩笨在哪里 (争论的不是时候,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说

  ⑵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 (指大雁从头顶飞过的时候

  追问: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呢 (大雁飞过时,他们却在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还要去请老人评理。等他们争论好,大雁早已飞走了

  ⑶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要注意区分"时机"和"时间"的不同;要进行合理的拓展:有时慢了机会就会错过,而有时快了,机会也会错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⑷小结。(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做起来

  请同学们认识"…………"删节号,说说它的`用处

  你们还有哪些感想呢

  听完这个故事,课文中的同学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因为盛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因为同学们听得认真;因为同学们善于思考;……

  小结,理解"赞许

  四,总结全文

  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争论的故事》学完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吗

  五,作业

  表演课本剧《争论的故事》

  附板书

  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煮 烤

  老 人

  半煮 半烤

  抓住时机 做起来

  【课堂教学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思路清晰,重点实出,层层推进,真实地展现了训练的过程。教者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

  简评:张新东

  附课本剧

  《争论的故事》课本剧

  时间:一天

  地点:大山脚下的一座村庄里

  人物:哥哥(猎人),弟弟(猎人),老人

  旁白:从前,在大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里,住着兄弟俩,他们以打猎为生。一天……

  幕起:兄弟俩无精打采地走过来

  弟弟:哥哥,你饿了吧

  哥哥

  这时,他们发现空中有一群大雁飞来了,于是争论起来

  哥哥:我们把大雁射下来煮着吃

  弟弟:不

  哥哥:(不以为然地

  弟弟:(很不服气地

  两个人争论不休,正好,这时有一个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

  哥哥:老爷爷,我们有件事要找你评评理,我说大雁煮着好吃,可他……

  弟弟:大雁当然是烤最好吃了

  老人

  哥哥,弟弟:嗯,这主意不错

  兄弟俩搭弓射箭,可是大雁早已飞走了

  哥哥

  弟弟

  兄弟俩只好叹了一口气回家了

  话外音:(盛老师)同学们,看来做什么事都得抓住时机,先做起来才对啊

争论的故事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

  争论不休

  评理

  可惜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6、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生:赞许的目光)板书:听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案14

  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大意,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

  2、读出兄弟俩争论的语气。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写古字“争”:

  1、猜猜这是什么字呀?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3、师介绍争的本义,两只手争。

  4、给争组词。

  5、揭题:争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么样?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1、自己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为了大雁的吃法争论。结果大雁飞走了。

  (板:兄弟煮烤大雁)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读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大意说一说吗?

  三、学习兄弟俩争论的四句话: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说说的的理由。

  2、动画演示:多生动的画面,可惜没有声音,想不想为这幅画配上音呀?可要当一名好的配音演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地去琢磨这些台词。

  3、学生自己读这些台词,挑一句重点研究一下。

  4、交流:随机理解:不以为然

  5、分小小组表演。

  6、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评价,再表演。

  7、师生合作分角色读这四句话。

  8、理解:争论不休写古字休,理解休的意思。

  四、齐读老人的话。理解“两全其美”

  五、小结:兄弟俩白白争论了一场,谁也没吃到大雁,这是谁的错呀?(兄弟俩)

  六、作业:

  兄弟俩究竟错在哪里?课后,同学们不妨也争论争论,看谁争论得最有道理。

  板书:争论的故事

  兄弟

  煮烤

  大雁

  教后反思:

  1、初步弄清了文章的三个主要问题后,我备课时原设想让学生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设想:如果改成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说一说,学生说的兴趣是不是更大些?

  2、学生表演,学生评价,再表演,在这样一个渐次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表演时,学生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东西,不仅要学会表面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读懂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但学生表演时由于台词背不出,自己的语言多了些。设想: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的要求中,明确台词要熟记,这种本领才最大。学生表演时是不是更精彩些?

争论的故事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争论的故事教案】相关文章:

《争论的故事》教案03-04

《争论的故事》语文教案06-26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12-14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07-01

小学三年级教案:争论的故事03-08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04-13

争论小学作文06-15

争论初中作文06-05

争论话题作文11-11

争论小学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