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11 07:42: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让学生聆听歌曲《摇篮曲》

  然后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再次聆听歌曲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歌曲难点处理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8、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三、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从小到大给3个物体进行排序,并匹配相应大小的物体。

  2、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图片:游乐场:小鸡、小兔、小猫、及足够数量的食物:鱼、小虫子、胡萝卜。

  2、每人一张作业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学习将3个物体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师:瞧,今天来了好多小动物,看看有谁?(小鸡、兔子、小猫),它们今天都要去游乐园玩,可是它们乱七八糟的不会排队进去,现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由小到大排好队进去好吗?

  1、先让小鸡来排队吧:(教师示范找出四只小狗),由小到大排好队。

  2、分别帮小兔、小猫排队:(请一幼儿学着排),教师给予及时帮助和纠正。

  这样,它们一点也不乱很有次序地进游乐园了,谢谢你们呀。

  (二)喂食:

  师:玩了好长时间,它们肚子饿了,我们得让它们吃点东西。

  出示小虫,喂给小鸡吃,引导幼儿说:最小的小虫给最小的小鸡吃,最大的虫子给最大的鸡吃。同法,胡萝卜,香蕉,请小朋友分别对应地喂食给小动物吃。

  (三)分组操作:

  师:今天小动物吃饱了,也玩累了,得回家休息了。瞧,家里的床可真舒服那,出示3张床,好了,接下来,哪个小动物睡哪张床呢,请小朋友来安排好吗?

  分成四组:

  第一组、第二组:做连线题。

  第三组、第四组:做找对题。

  第五组:做对应贴纸。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这次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到各个环节中,大多数幼儿学会了从大到小的排序,从操作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完成的较好,但还是有部分未理解,希望自己在下次教学中,加以改进,做到课前准备充分,用更儿童化的语言进行表述,便于幼儿掌握。

小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蚂蚁洞,于是他们仔细观察,并提出要为蚂蚁多建几个洞。还有的孩子说看到过树洞、老鼠洞……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样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的关于洞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看幻灯片激发幼儿对各种洞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能利用自己的身体探究、搭建出各种不同的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各种洞的幻灯片、电脑。

  2、旧报纸、纸箱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观看幻灯片,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边看边提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洞吗?”“这些洞是一样的吗?”

  3、启发幼儿用手做洞。“小朋友们对洞这么感兴趣啊,但现在我们的身边什么洞也没有,怎么办呢?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做出洞来啊,拿出我们的小手试试好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使大张的报纸穿过小手做的洞。

  4、尝试发现新的洞。

  请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并演示出自己的发现。如:双手叉腰、双腿叉开、双手前交叉------

  5、分组体验: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投,然后交换。体验游戏的乐趣。

  6、提高难度,让幼儿搭建能让小朋友通过的洞,鼓励幼儿可以相互合作。鼓励幼儿创编出不一样的搭法和钻法。

  7、鼓励全体幼儿共同搭洞。

  8、师生共同坐下来休息,回忆并评价活动情况。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纸箱、报纸等工具搭建更大、更有趣的`洞。

  六、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一个兴趣点,是幼儿兴趣之所在。因此,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用肢体去探索,而且教师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幼儿的探索欲望,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还在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环保意识。整个活动易到难,层层深入,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各环节衔接紧密,自然清新。始终围绕着“洞”展开活动,并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大胆探索、想象、创造。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探究能力有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反思:

  1、小班幼儿的生活认知才刚刚启蒙,在设计综合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不以概念程式灌输,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以他们自身所熟悉的身体,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进和加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打破常规的先认知再感受后总结的教学形式,小班幼儿具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可以让幼儿先感受先参与,在获得体验后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和小结。

  3、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去感受,发现和学习,潜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以这样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参与,鼓励与引导幼儿发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与快乐。

  5、教育不是灌输和局限,而是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现和感受。在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约束和限制幼儿发现的每一处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发现的,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而我们鼓励幼儿所发现的视野也不仅仅是自己或者身边,还有更广阔的万物之间,所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推开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大胆的找寻,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寻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乐的。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经典)08-12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