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

时间:2024-04-04 10:18: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1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

  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画图激趣。

  1、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师边画生边猜。

  2、认识坦克的各个部分,学习“坦、履”,理解“炮口、履带”

  3、说说坦克的作用(学生介绍查到的有关资料)。

  4、理解“大显神威”,出示学习第5段的2、3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大显神威”的?指导朗读这两句。

  (二)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威力无比的坦克是怎么发明的。

  2、根据回答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抓住“合二为一”理解:

  (1)盾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优点和不足)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固然、自卫”等。

  (2)矛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句子理解。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等。体会用词的正确性。

  4、这次矛和盾在一起,为什么不自相矛盾了呢?发明家是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5、再读课文1到4段,理清发明家的`思路,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小组合作。

  6、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吗?

  (三)深化明理。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空调、带橡皮头的铅笔、取长补短等)

  (四)课外拓展。

  1、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吗?你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把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不便和解决的方法写下来,作为“我的奇思异想”,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改进,收入自己的“资料袋”。

【三年级语文教案:矛和盾的结合】相关文章:

矛和盾的教案06-07

矛和盾的教案02-06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08-30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03-04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热]11-07

《矛与盾》教案09-07

矛与盾教案09-13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1篇09-02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9篇03-07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1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