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

时间:2024-04-04 08:18: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 具: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8页4题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平行线间的距离;理解平 行线间的距离都是相等 的。

  过程与方法:

  由情境引入,通 过动手量、同桌讨论,初步体会到能用直尺量出两条平行 线 间的距离,得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节 俭意识,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工具度量平行线间的距离,知道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例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平行现象。

  2.创设情境引新。

  这是两根互相平行的水管,由 于工程需要,现在要用一根水管把它们接通。这是设计草图,你认为选用哪根水管最节省材料。

  二、新授

  1.打 开书第5 7页第3题。

  1)量一量所给平行线之间线段的长度,并填写。

  2)比一比,哪条线段最短?

  同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直于两条平行线的线段最短,我们把这条线段 的长叫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选用 哪根水管最节省材料?为什么?

  2.两条平行线之间有多少条这样的垂线段呢?

  试着在57页的 草图上先画一画垂线段再量一量,你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个距离就是平行线间的宽。

  三、练习

  1.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就是连接两条平行线的线段的长。( )

  (连接两条平行 线的线段有两种情况垂直和不垂直)

  ②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互相平行的垂线段。 ( )

  2.画出下列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并量出其长度。

  3.火眼金睛:下图中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吗?

  用工具检验

  四、拓宽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过马路最短的路线

  2.作业本复原

  五、课堂总结

  找一找课前你所找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先认识直线直线的平行,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香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这节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平行关系不注意,通过学习能成分认识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生活场景,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画出平行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4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2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教具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尺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

  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20°、90 °、135°、180°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从左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

  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5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

  (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这个城市美不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

  说明: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板书:射线)

  (3)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

  (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的,只有一个端点)

  (5)教师介绍: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学生举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提问: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画时要先点一点吗?为什么?直线可以度量吗?为什么?

  (4)学生画一条直线。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教者根据三种线的特点板书)

  5、完成“试一试”。

  学生量一量,说说在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是否还能找到比35毫米这条线段短的线。

  6、学生动手画。

  (1)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提问:过这一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2)出示两个点,请同学们同时过这两点画出一条直线。

  提问:过这两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二、认识角

  1、导人:(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

  (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2、认识角及其名称。

  (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5)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6)学习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读法。

  3、完成“练一练”。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画线、观察认识平行线,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2、会画平行线,知道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两直线间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对于平行线你有哪些了解?

  (二)发现数学问题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平行线吗?

  指导:拓展思路:铁轨,电车,算盘,直尺。

  1、抽象出平行线。

  2、想一想:平行线的.样子。

  3、将生活实例抽象出直线。

  4、指导看书

  5、(异面直线)

  (1)观察这两条能相交吗?延长后能相交吗?

  (2)是不是一组平行线呢?为什么?

  (3)试着摆一摆这组不相交的直线为什么无法摆出?并说明理由。

  6、小练: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为什么?

  7、学画平行线

  (1)自学画法,独立试画。

  (2)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试用最佳方法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4)线平行无论怎么延长也不相交。

  (5)相邻的两边是平行的。

  2、游戏:找出图中藏着的平行线。

  (四)作业:

  画平行线;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线?

  五、教学反思:

  学生动手画线、观察认识平行线,完善平行线的概念,会画平行线,实际测量平行线间距离相等,教师在测量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操作。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7

  本课题教时数: 12本教时为第6教时备课日期12月9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和检验两

  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3.培养学生关于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直尺和三角尺,一张纸和两根铁丝,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白纸和两根铁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哪几组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投影显示)

  指出:在这里的相交直线里,有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是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课。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像上面这样有相交的关系之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况。我们今天就研究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关系,这就是平行线。(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平行线。

  (1)在投影仪上出示画的长方形。

  老师把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分别向相反方向延长,成为两条直线。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长方形两条长边延长后,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老师出示练习本说明)如果延长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得到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指出:练习本上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也不会相交。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看一看第120页上的三组直线,哪个图中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线”的概念说明第二组是相交的)

  指出:第三组的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

  (2)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第三组图中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出:它们都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成的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用手势在黑板上表示)练习本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和书上第三组中的两条直线呢?(用手势表示)

  指出:这里都是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上面每一组的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两条直线吗?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追问: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时,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下面哪几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为什么?

  ①②③④

  提问:图②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不平行?图⑧里两条直线为什么也不平行?

  在图④里,谁是谁的平行线?(注意说明直线d是直线凸的平行线,或者说直线6是直线。的平行线。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指出:只要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举例:例如,黑板面相对的两条边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双杠的两条直杠可以看做是平行线。·

  提问:平时生活里还看到哪些物体的面上的线可以看做是平行线吗?

  (4)请同学们拿出白纸,像老师这样在上面摆两根铁丝。(在投影仪上演示摆成平行状)

  提问: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再请同学们按老师做的摆。(用纸摆成异面不相交直线)

  提问:现在这两根铁丝不在同一平面内吗?看一看这两条直线相交吗?可以说这两根铁丝平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强调:平行线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看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再看是不是相交。

  2.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用投影仪出示两条平行的直线。

  提问: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怎样?

  现在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直的线段,(复合片投影)一起来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请大家看每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投影片上用直尺量线段长度)

  提问:你发现平行线间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特点?

  指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教学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

  (1)画平行线。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怎样画出平行线呢?请大家看第121页上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现在看老师来画平行线。示范画平行线并说明:

  第一步,用三角尺画一条直线。但三角尺不要离开直线,暂时先按住不动。

  第二步,用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移动三角尺不能移动。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来的一边再画一条直线。

  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请大家在自己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步骤,画两条平行的直线。(老师巡视指导)

  (2)检验平行线。

  如果有两条直线或线段,怎样检验是不是互相平行呢?请看书上第121页上是怎样检验的'。

  ①出示黑板上画的平行四边形。说明按刚才的步骤,还可以检验一组对边是不是平行。

  老师边示范边说明: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边和平行四边形一条边重合;

  第二步,把直尺贴紧三角尺的另一边;

  第三步,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这条边到这个四边形的对边。

  看一看,三角尺的这条边与四边形的对边重合吗?说明什么?

  谁来说一说,刚才按哪几步检验平行线的?

  ②画两条不平行的直线。

  现在我们按刚才的三步来检验一下,这里的两条直线是不是。

  老师示范,说明每一步步骤。

  提问:三角尺一边与直线重合吗?说明什么?

  ③请你按这样的三步检验书上左边一个四边形,看左右两边是不是平行。

  让学生一步一步做,老师巡视学生每一步做得对不对。

  提问:这个四边形左右两边平行吗?

  经过检验,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哪几组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哪几组不平行?

  请检验一下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直线,到底是不是互相平行?

  2.练习二十三第8题。

  请大家自己检验一下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看看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提问:第一个图形怎样?第二个呢?第三个图形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

  指出:前两个图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第三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练习二十三第9题。

  老师先作示范,说明第二步移动三角尺时,要使三角尺的哪一条边通过直线外已知的一点,再画直线。

  让学生在书上画平行线,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2)题。

  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题第(2)题。你能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用垂直的两条线段作长方形的两条边,画出这个长方形吗?试试看。

  老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11题第(1)题。

  课后感受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P39-4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现象。 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挂图、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相交、平行

  1.认识同一平面与不同平面

  (出示一根直的铁丝,直插在一张画有一条直线的纸上)

  师:我们把这根铁丝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你们观察这条直线和纸上画的直线是什么关系?

  2、出示例题图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一张照片。说说这些照片上的场景,分别在哪里见到过?

  (2)让学生找出照片中标出的红线和蓝线。

  板书在黑板上,问:这些在同一平面上的直线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

  3、出示不相交的'两组线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画一画,延长两条直线,看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可以延长)(同桌互相说说)尽量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为什么要说在同一平面内呢?如果没有这句话对吗?举反例说明。)

  4、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互相平行的线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准确的表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平行的两条直线应该在同一平面内。

  5、练习巩固平行、相交的概念

  ①想想做做的第1题。在图中找出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平行的?

  先独立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问:这样的一组直线也是相交吗?

  没有交点怎么也是相交呢?如果相交,交点在哪里?

  找出它们的交点。

  ②想想做做的第2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照着样子对折两次,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③想想做做的第3题

  要求学生找出平面图形中平行的线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平面图形里个有几组相互平行的线段。

  6、自主探索,学会平行线

  a) 你能作出一组平行线吗?

  用小棒、方格本或其他工具做一组平行线。最后同学间互相交流一下,完善各自做的平行线。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把不同的平行线进行展示。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1)让学生想办法,怎么画出已知直线的的平行线。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演示画平行线的方法,当学生平移三角尺不稳定时,再让学生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使三角尺不移动?

  b) 自学画平行线的方法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是怎样画平行线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平行线的方法(两把尺要紧靠,直尺不能动。)

  (a)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b)用直尺的一边与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重合;(c)平移三角尺后画出另一条直线。

  ⑵教师示范画一组平行线。

  回忆画平行线的方法:a画线b靠近(边)c平移d画线

  ⑶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画一组平行线。

  ⑷教学“试一试”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

  你能画出多少组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操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⑸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操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2)、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两条直线的平行位置关系

  1、你喜欢滑雪吗?滑雪运动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2、小明与小华一起画正方体,哪一个是不成功的?为什么?

  3、你会画运动跑道吗?画线时最关键应注意什么?

  4、你知道什么叫平行线吗?

  二、讲授新课: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为什么要强调“同一个平面内”?

  有没有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呢?

  能举个例子吗?(抓住特征,感受现实实例)

  2、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平行线吗?(P39)

  能举些生活实例吗?

  3、想一想:

  ⑴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平行线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⑵如果两根铁轨之间的宽度不保持相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⑶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同几种位置关系?

  4、做一做:

  ⑴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吗?

  ⑵你能借助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吗?

  5、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线,量一量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一点,能画出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三、完成练习与应用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怎样的两条线称为平行线。

  学生讨论回答。

  在举例和讨论中进一步明晰概念。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小组汇报

  学生先思考方法,然后画一画。

  学生通过操作、讨论。

  初步感知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过一点有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平行线”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02-22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10篇03-25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10篇)03-25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0篇03-25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03-25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03-09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03-20

初中生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框架01-13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反思03-09

初中数学平行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