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时间:2024-03-30 06:57:02 教案 我要投稿

《牧童》教案15篇(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牧童》教案15篇(热门)

《牧童》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

  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

  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们成为朋友。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

  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出示:我想对戴嵩说:我想对牧童说:我想对围观的人说: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能向牧童那样勇敢,而当我们成功时,也不要忘了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下课!

《牧童》教案2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7、8单元教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的)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读好带生字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1、一幅能明显表现"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种技巧的国画;

  2、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21课,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2、指读课题,"牧童"是什么意思?

  3、你猜猜老师为什么把"画家"两字写得那么大,"牧童"两字写得那么小?(画家和牧童的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

  4、.是啊!一个著名的大画家和小小年纪的放牛娃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走进故事。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画家?怎样的牧童?师巡视学习情况。

  2.检查生字词: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词语们都跑来祝贺你们了,瞧!

  出示词语

  我会读:gòuǎi pīping cán kuì

  购买和蔼批评惭愧

  gǒng yíng qǖ

  拱手牛蝇驱赶价钱

  qiào mòmǒmiáo

  翘起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①自己试试(生自由读词)

  ②师:下面请你当当小考官,同桌同学相互读,读得好的夸夸他,读得不好的帮帮他。

  ③师:小考官们,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刚才你们在听、读时,发现哪个词很难读,但是通过努力,你也把他读好了。

  重点:惭愧("惭"前鼻音、平舌音,"惭愧"两个字都是竖心旁,表示跟心情有关)

  牛蝇("蝇"为后鼻音,牛蝇是一种专门叮牛的蝇子)

  浓墨涂抹(声调难读准,师领读时可以示"墨""抹"的生字卡片)

  轻笔细描("描"第二声)

  ④指名读:解决了这些拦路虎,读起来一定更正确了,谁敢一个人站起来读全部词语?

  ⑤齐读

  ⑥小游戏:师动作演示,生猜词

  a翘起来b拱手

  师:什么时候要拱手?生回答师小结:道别致谢问候祝贺

  师:拱手是古代人民文明礼貌的一种表现方式。文中哪位古人向谁拱手?

  板书:戴嵩(齐读)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你知道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画技和人品两方面回答)

  师: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夸赞画画水平好的词语板书:画技高超(齐读)

  三、精读感悟1-4节

  1.师:你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戴嵩画技高超)来呢?请同学们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课件随机示句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①指名读句

  ②课件示句"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比较异同(这样读听不出戴嵩的画特别的好,也许挂出时间很长了,才有人上去看,用上"一…就…"说明刚挂出来就有人观赏,可见戴嵩的画非常受人喜爱,教案《第6、7、8单元教案》。)

  ③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①指名读句

  ②师: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出他的画特别好?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说明每个人看了都会夸戴嵩的画好;(这句话的意思不变,你还能换个说法吗?)

  "争着""花大价钱"说明花了很多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③师:怎么样才能把这层意思读出来呢?

  试读、指名读(师点评:你把"没有"读得特别重,让我们觉得每个人都在称赞戴嵩的画;是啊!花了大价钱还不一定买得到呢!)

  C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①指名读句

  ②师:"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画中国画的两种基本技法。

  展示一幅山水画,指出其中的两种技法。

  师:你愿意当一回大画家来演示一下吗?(师读句,生演示。)

  ③师:是啊!当时大画家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真是挥洒自如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如果把句中的"一会儿…一会儿"省去可以吗?比较读,读中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

  ④试读、指名读(点评:我好象真的看见大画家在那儿挥洒自如呢!)

  小组读

  D"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①指名读句

  ②师:这么好的画老师也想夸一夸(故意漏去一个"画得太像了")

  比较异同(生口答)

  师小结:实在是太像了,商人忍不住从心底里夸了一次又一次,谁再来夸一夸?

  ③师:是啊!像这样的画,一般的画家画不出来,所以称之为绝妙之作!谁能加上动作来夸夸这绝妙之作?生加动作读句(师评价:你这位商人都打算花大价钱买下这幅画了,是吗?)

  ④男生齐读(师: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

  E"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①指名读句

  师:是呀!只有马良的神笔才能画出活的画来。

  ②女生齐读(师:这样就是"赞扬"别人。)

  F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①师: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看!你想怎么夸呢?让我们先到词语加油站去加加油吧!

  ②课件示词语和《斗牛图》

  ③指名读词(绝妙之作、上乘之作、神乎其神、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④指名用上词语夸《斗牛图》

  ⑤想夸的站起来夸

  ⑥师:这么多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夸戴嵩的画好,这就叫纷纷夸赞(示句F)

  句FDE组合

  ①生齐读词语:夸赞赞扬称赞

  ②师: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同学们,作者真能干,同样的意思却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③师生合作读句子。

  四、精读5-6节

  1、师: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是呀!这幅《斗牛图》和书上的《斗牛图》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2、生口答:书上的牛尾巴翘起来,真正的《斗牛图》上的尾巴是没有翘起来的。

  3、师:是呀!书上的画是戴嵩第一次画的,而这是后来重画的真正《斗牛图》。是谁先发现了这个错误的呢?谁来做一做小牧童,告诉大家"画错了"。

  生读"画错啦,画错啦!"

  师:小牧童,你为什么喊得这么重呀?为什么喊得这么急呀!谁还想读?读出迫不及待的语气。

  4、师:在大家的纷纷夸赞声中,小牧童却说画错了,这声音就像炸雷一样,让围观的人都呆住了,看!

  5、课件出示插图及句式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有的_,有的_,

  还有的_。

  6、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大家为什么都呆住了?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怎么想呢?

  师:真正的戴嵩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指名读(评价:读出和蔼、虚心的语气)板书:虚心

  师读戴嵩的话,指名生读牧童的话:小牧童,你能告诉我吗?生读牧童的话师接读最后一节

  7、你觉得小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直言不讳(齐读)

  8、师:小牧童非常有勇气,而大画家对小牧童提出的意见又是如此虚心地接受并拱手感谢,真让人敬佩啊!我们再一起读读整个故事,好吗?

  五、总结,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正是由于戴嵩的虚心,所以他这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归牧图》,《乳牛图》

  (有条件可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戴嵩作品)

  3、师: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牧童的直言不讳,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希望大家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六、作业

  ①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②课外收集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

《牧童》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智慧树乐园挂图。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 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

  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拱 翘 抹

  体验识字── 一个人常常因为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思考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牧童》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案5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一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第三,识字写字。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的教学方法。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挤”、“拱”,努力做到字迹工整、美观。

  3.通过读书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3至5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具:生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出词卡)请你读读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课本)。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在上面做个记号,并且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帮助纠正字音。

  2.识字

  (1)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难读或是拿不准的字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说,结合字卡,领读。

  (3)自己练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4)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卡,开火车读词语,如果他读对了,就请你跟着他读,读错了举起小手帮助他纠正。

  (5)大家把生字读的又对又好,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纠正“夹”的读音。

  师:像我这样把拼音标在它的头上,就不容易读错了。

  生:标拼音,齐读句子。

  (6)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师:难读的句子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也能读好,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争取做到一字不错。

  生: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好课文纸认真听。(遇到问题停下来全班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著名)。

  师:(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①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②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③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④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①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②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③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④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四)复习生词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还记得吗?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

  出示词语,齐读。希望你能在记住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当中去。

  (五)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六)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戴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课题吧,生齐读。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著名 夸奖

  出名 表扬

  有名 赞扬

《牧童》教案6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 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 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感受、学习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读本课生字

  1. (课前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一课的画家是指的谁?他画什么最出名?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真聪明!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你还知道什麽?

  4.知道吗,这位有名的大画家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

  5. 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学得怎么样。这是本课的生字,你们认识其中的哪些字呢?

  6.送汉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牧童》教案7

  教材内容:

  《牧童之歌》选自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课,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2、过程与方法:本课运用弹舌的方法来创设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的情境,并通过节奏对比,感受附点八分音符的音值,再通过听听,唱唱、跳跳等多种方式,表现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与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体会小牧童的快乐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2、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难点:

  歌曲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学方法与手段:

  律动法、模仿法、对比法、赏析法、听唱法、感受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欣赏导入:观看《我们新疆好风光》视频,了解新疆风光。

  2、师:说到新疆,你会想到什么?(生回答)

  3、师:在新疆呀,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人们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骑马的动作吧,想不想让你们的马儿跑的更快一些那就扬起你们的马鞭跑起来吧!

  4、师:同学们模仿的真像,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新疆风光及新疆歌曲的韵律美,并引出新疆草原上的马蹄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节奏练习

  1、师:新疆民族众多,除了我们熟悉的维吾尔族,还有一个民族叫做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一个生活在毡包的游牧民族,他们终日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大草原上,他们放牧,他们骑马,马在哈萨克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学们听,哈萨克族的小牧童骑着骏马从远处跑来迎接我们呢!(敲双响筒)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马蹄声的节奏吧。2/4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出示节奏)下面老师换一种方式来模仿马蹄声,同学们听一听这种形式是不是更像马蹄声(弹舌)

  2、师:刚才老师用弹舌的方法模仿马蹄的声音,用的.就是我们学的节奏,下面,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运用弹舌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模仿中体会骑马的愉快心情)

  3、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老师再来模仿一组马蹄的声音,听听,发生了怎样变化?

  节奏x x x、x| x x x、x | x x x、x| x x x、x |

  生:附点

  4、师小结: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圆点,叫做附点,这里的附点在八分音符后面,叫做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加了以后,附点前面的音要念的长,后面的音要念的短促些,并且轻一点,先听老师来念一念1、(手势划拍x、x),2再念x x x、x|,3再完整念,4、下面我们用欢快的马蹄声,(哆哒哆·哒)来表现这组节奏。

  5、师:这群小马跑的真棒,同学们,马儿从遥远的大山向我们跑来,又奔向远处,你能从老师的马蹄声中听出来么?请听,老师的马蹄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从远处跑来越来越响,奔向远处越来越小。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双响筒也来模仿一下。)

  6、师:小牧童骑着马越跑越远,远处传来了他们嘹亮的歌声,请听。

  7、师:歌曲中唱到了一座山,谁来告诉我是什么山?(天山)天山是新疆著名的一座雪山,在天山脚下是辽阔的大草原,看,草原上马儿,牛儿我,羊儿在欢快地奔跑。出示乐句: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摊。刚才老师有节奏的读了一下歌词,我们也来试一试吧。(出示节奏和歌谱)

  8、师:我们加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吧。(注意老师圈出来的地方)(出示歌谱、和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对比,认识附点八分音符,感受连续的附点音符的演唱特点)

  三、歌曲学习

  1、师:小牧童玩的多高兴啊,他们的歌声也变得更加嘹亮了,听!(完整再次播放)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小牧童一起学一学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歌谱。(开始多遍教唱歌谱,唱到八度音地方提示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聆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3、师:小牧童的生活环境多么令人向往,他们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吧!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词,注意有颜色的地方该怎么读(连续教读两遍)

  4、师:我们一起加入歌词来唱一唱吧。找一找刚才我们学习的乐句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熟悉的旋律,激发学生回忆刚学过的难点句子,巩固难点)

  5、师: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接龙唱。(出示不同颜色的句子,分角色)(2遍)

  6、师:下面,我们把歌谱完整地唱一下。

  7、师: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来,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让我这两句呀我们要唱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摊。唱上一首歌呀,心花开放。这两句我们要唱出小牧童放牧时的快乐心情。(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

  四、歌曲表现

  1、师:你们唱的累不累(不累),你们不累小牧童放牧可累了,他呀来到山坡上,向山下眺望,发现草原真辽阔啊,他的心情也变得特别舒畅,这会,小牧童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唱一唱,想象一下。(播放慢速音乐,学生跟唱,感受情绪。)师总结:刚才歌曲的速度变慢了,情绪变得更优美抒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速度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演唱速度的改变,可以改变歌曲的情趣,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

  2、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动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老师也想在草原上放声高歌,下面听一听,这次,我来唱,你们听一听,音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师跟音乐唱)老师增加了什么?(生:加入双响筒,弹舌)刚才老师还加了一段新的旋律,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放牧歌。请同学们看一下放牧歌的歌谱,歌谱很简单。(出示歌谱)前面八小节的节奏就是我们刚才模仿的马蹄声,后面是一段新的旋律,我们来学一学。(多唱几遍)

  3、跟着音乐来一遍《放牧歌》。(播放《牧童之歌》伴奏音乐)

  4、师:现在老师想把放牧之歌和放牧歌和在一起唱一唱,请同学们看一下哪里是要两句一起唱的?(第三句)我们把他们和在一起试一下,我们来分个组(分组练习演唱)。

  5、学会以后把两首歌和在一起唱,分组演唱。加入双响筒,请一个同学上来一起演奏双响筒。

  (设计意图:通过加入打击乐器和弹舌,模拟马蹄声,喝着二声部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多样性。)

  五、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最后,让我们骑上骏马,在音乐中离开教室。(《牧童之歌》音乐)

《牧童》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4.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2.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教学内容

  1.引入:

  教师请学生先看下面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

  学生阅读课上,教师指出古诗的重点,在讲解诗句的同时,注重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古诗解读

  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教学方法

  1.视觉化教学法

  2.朗诵教学法

  3.情感化教学法

  4.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牧童》的诗意;

  2.要求学生通过古诗《牧童》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简约、洁净、高尚生活的思想。

  七、教学评价

  1.课前测评

  2.课堂练习

  3.口头表达评价

  4.书面作业

  5.课后综合评价

  八、教学设计

  时间:1课时

  1.引入:教师先请学生看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和感悟。

  3.古诗解读: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作业布置:请学生跟读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在生活中体会简约、洁净、高尚的生活情趣。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个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味到了人文情怀的美妙,听取学生关于生活的想法,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从中感悟生活之美。本次课程以诗歌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气息,追寻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内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牧童》教案9

  活动目标

  ⒈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⒉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⒈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⒉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⒊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⒈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平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⒉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⒈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⒉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平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平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⒈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⒉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大一些)

  读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2、出示:戴嵩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直到什么叫“著名”)

  3从哪儿可以看出戴嵩的画很著名?

  二、学习课文体会戴嵩画得很好

  1、自由读读1——2小节,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戴嵩是位大画家,画得很不错?

  2、自由读交流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说说你的理由——抓住了“一……就……”来体会的。

  (2)“一”在自然数中表示最小,但在语文中的本领可大啦,他和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可丰富了,不信再来看这句

  b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抓住这个“一会儿……一会儿”你又读出了点什么?

  (2)看图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

  (3)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作品的,看来这句也是在说他画得好。

  (4)让我们一起来读。

  c看画得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1)“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是——:?

  (2)“花大价钱”就算了,还要——?

  是啊,花大价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他的画,看来戴嵩确实是当时很著名的大画家。

  d相机学习(夸赞称赞赞扬称赞)作者多能干啊!用词多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齐读

  3、大家都是怎么夸他的画的呀?

  出示:“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你也选一句来夸夸吧!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3)可以试着让学生念出不同年龄的商人、教书先生会怎样说这两句话的。

  (4)齐读

  4、才两个人夸他怎么能叫纷纷夸赞呢?能不能多来几个夸夸?他的亲戚朋友会怎么夸?围观的人会怎么夸?——指名(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才叫“纷纷夸赞”)

  5、戴嵩为好朋友画的《斗牛图》都到了这么多人的称赞,他会怎样想?

  三、体会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1)就在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也觉得比较满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谁来读他的话?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2)出示图画,你看看,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是怎样的表情? _____指名说

  你觉得他们回过神来后会说些什么话呢?

  (3)戴嵩又是怎样做的呢?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谦虚、虽然你是个大画家,可是你说话很和蔼、你很虚心,希望自己的画越画越好……)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指名读——什么叫“连连拱手”?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听到你对牧童发自内心的感谢——指名读

  一个大画家在众目睽睽下被小孩指出画错了,还是很虚心的请教,让我们感到佩服。让我们再来读他的这两句话。——齐读

  四、深入感悟戴嵩、牧童的优秀品质

《牧童》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出示插图,指出里面的重要人物: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以结合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辅助进行。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画,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继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三、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以结合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辅助进行。

  四、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牧童》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牧童呢?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游戏识字。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理解观赏,用一就说话练习。

  ⑵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换种说法说句子: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的,有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说说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⑶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理解沉思片刻,教学多音字斗

  ⑷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师用简笔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练习。

  ⑸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说说夸赞的近义词。

  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抓住绝妙之作、活、神笔,让学生明白戴嵩的画技超群。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⑵ 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抹、挤、拱、批:都是提手旁的字,重点指导抹。

  2、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1、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如:写戴嵩谦虚的句子:

  ⑴ 这时,戴嵩吧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

  抓住表情、称呼,可以看出他的虚心。

  ⑵ 戴嵩挺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

  同样抓住表情、动作体会戴嵩的虚心。

  写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句子:

  画错啦,画错啦!

  3、分角色朗读。

  4、人们听了牧童的话和戴嵩的表现,会说些什么?

  5、学了课文,练习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向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牧童说:

  三、自由诵读课文

  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再表演朗读评议。

  四、拓展

  我国还有很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

  五、写字指导

  商字要跟摘字的右半边区别,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写,然后作点评。

《牧童》教案13

  一、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图、画家戴嵩。

  2、课外搜集大画家戴嵩的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教师出示插图)同学们,你们认识画中的两个人是谁吗?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个新的故事。

  板题。

  2、激发体验: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众人面前你发现了别人的画中出现了问题,你会怎样做呢?如果那个画画的人是你,你又如何面对呢?

  (2)组织学生交流,创设学文情境,相机引出课题。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轻读课文,划出生字,争取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合作识字。

  (3)组织全班交流识字成果。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等。重点挖掘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

  (4)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及读文是否通顺。

  以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扎实巩固识字成果,为学文扫清障碍。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抹、挤、拱、批评、决。

  2、引导学生从字的部件组成、结构形式上观察体会,找出字的特点。

  3、教师范写学生确认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问题。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字的书写指导,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三)细读。

  1、指读课文,师生评议。重点解决生字正音,长、难句子的阅读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2、细读,思考: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在读文中思考,发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读书指导的层次,目的性。在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吸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

  (四)研读。

  1、思考:戴嵩你了解吗?在课文中对于他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料和文中大家的.表现认真体会。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图文对照,激发想像。除了文中的描写,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练习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挖掘学生的读书体验。如: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说说自己的理由。

  4、启思:正在大家盛赞戴嵩画作的时候,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画错了呢?

  引导学生多形式的练习感情朗读,体验文中的情节变化和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书交流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回顾。

  (1)指读字词,练习听写。

  (2)指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再现课文情境。(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

  (二)品读。

  1、结合课文5、6自然段指导读书:听到牧童的异议,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戴嵩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

  2、多形式(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有感情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和心理。

  3、师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课文内容。

  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拓展。

  1、营造情境,教师当记者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进行采访,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整个故事进行评论。可以采取我送给( )一句话的形式。

  变换读书理解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启思。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

  (四)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引导观察,交流发现。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五)伴教锦囊。

  1、词语解释。

  (1)纷纷:(许多人或者事物)接二连三地。

  (2)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3)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4)指教: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等提意见。

  (5)观赏:观看,欣赏。

  2、相关链接。

  (1)戴嵩:唐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师韩晃,笔致精细入微,山泽水牛尤为著名。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2)注:《画家与牧童》就是根据这篇故事而来的:

  戴嵩画牛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字词注释:① 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嵩(sōng)。

  ② 囊(náng):袋子。此处指画套。

  ③ 拊(fǔ)掌:拍手。

  ④ 搐(chù):抽缩。

  ⑤ 掉尾:摇尾巴。

  ⑥ 然:认为对。

  ⑦ 婢(b@):女佣人。

  诗文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3、阅读在线。

  小学生的大发现:蜜蜂有发音器

  近日,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聂利说。

  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后得出的。

  20xx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 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她向老师求证,老师的观点也同书上一样。

  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 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牧童》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咙慌谎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贯”的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惊慌失措说谎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1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谎话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无人前来

《牧童》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 x 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歌,老师先考考你们,老师弹一首歌曲,你们能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带学生唱《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

  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今天老师教你们一首新的歌曲,好吗?

  在教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看完后,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个地方的呢?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最后总结:优美的新疆。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天山。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二、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看!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 x x、x| x x x、x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x x x、x| x x x、x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手圆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节奏x x x、x| x x x、x |(慢速)

  师小结: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范读)像这样:x、x来:生跟读两遍加上前面的.节奏x x x、x一齐:生跟读两遍(慢慢地逐渐加快速度)用哒哒来练习用舌头来练习。

  师:太棒了!那谁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呢,最好能加上刚才学习的节奏!(1—2学生)情况预设:如果学生不太会,老师及时引导拉缰绳甩马鞭等动作

  模仿得真好,老师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师综合学生动作并表演)大家一起来试试。

  你们也来试试!(师生一起表演)

  和老师一起去草原上骑马吧!播放《牧童之歌》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PPT出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一听,说说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怎样的?情绪:欢快~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听到了哪些词(生畅所欲言)出示PPT

  2、师小结:是呀,小牧童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生:想)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出示歌谱

  看好歌词,跟老师说唱歌词

  看好歌谱,先用说悄悄话的声音用“啦啦啦”来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歌曲旋律、跟着老师来唱一唱歌谱。

  解决高八度:出示PPT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完整唱一遍)~解决难点乐句

  师: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PPT出示:(连续附点处)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那我能不能把附点去掉呢?听老师唱一唱(教师范唱9——12小节)再听一听没有去掉的(教师范唱9——12小节)!

  学生肯定会说:不能去掉。说一说为什么呢?(引导生回答:加上附点更能体现小牧童的可爱和欢乐的心情)好,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

  四、歌曲表现

  1、师:你们动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高歌。下面听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和速度上与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范唱

  (1)“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表现出那种舒展

  (2)“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3)“唱上一首歌呀”稍慢

  (4)“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

  2、加节拍学生齐唱。

  3、加肢体学生表演。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牧童之歌》伴奏)学生在《牧童之歌》音乐中离开教室。

【《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牧童》教案03-31

《牧童短笛》教案04-13

牧童之歌教案08-20

牧童优秀教案03-05

《牧童》音乐教案10-14

《牧童短笛》教案02-28

《牧童》优秀教案05-25

《牧童》教学教案07-10

《牧童》教案优秀02-19

《画家和牧童》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