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27 07:54: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折纸扇的方法,掌握对边折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发展其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色彩手工纸。

  2、油画棒、胶棒。

  3、两片长条形竹片,或木片(冷饮木棒)。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炎热的'夏天要到了,扇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今天老师带了自己制作的扇子,请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扇一扇。

  (二)展开部分。

  看过了老师的扇子,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制作一把自己的扇子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制作扇子的材料,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动动手~

  1、将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彩色手工纸对折。

  2、在刚才折叠的基础上进行同方向的对折,使对折的两部分均等。重复进行,直到整张纸被折完。

  3、再将对折的纸完全打开。

  4、将纸完全打开后,将第一条折痕向上翻折,第二条折痕向下翻折,第三条折痕再向上翻折,第四条折痕再向下翻折……依次重复下去,使整张纸形成一个“纸条”状。

  5、将“纸条”从中间对折。

  6、将对折面用胶棒粘住,依次将折痕打开。

  7、将两片木片分别用胶棒黏贴在纸条的最外侧两条边缘,注意在扇形顶部留出足够的长度作扇柄。

  这样小扇子就做好了。(如扇面不够拉伸成圆形,可多加一个折叠好的“纸条”)

  (三)结束部分。

  幼儿手拿自制的扇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作品展示在美术角。

  五、温馨提示

  1、教师教折扇子的过程要慢,让幼儿仔细观察。

  2、幼儿折的时候教师要求幼儿一定要对齐。

  3、对折的较不规范的幼儿进行指导。

  4、鼓励幼儿将做好的扇子给同伴看,并试着说“你好”等礼貌用语。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队形:四散(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队形:四散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听觉、节奏训练

  (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花园,花园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在孩子的眼里,都是会说话的,有生命的。通过让孩子亲自去花园观察、感受。使孩子有直接的感受去表现、创造。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孩子能更好地表现。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花园的美丽。

  2尝试用水粉画表现花园的一角。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水粉材料、笔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园吗?为什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美丽的花园,请你们把花园里的美景,用眼睛当照相机把它拍下来。等一会儿,请你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二幼儿观察

  1把幼儿带入花园

  2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的花、草、树、等。它们的形状、颜色等。

  三讨论再现

  1刚才你在花园里,看到了什么?(互相讨论)

  2把你所看到的讲给大家听。

  四幼儿创作。

  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所看到的。

  ⒉幼儿画面的布局、色彩的使用情况。

  五创编故事

  ⒈请幼儿把自己的画编成一个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⒉把自己的绘画工具整理好。

  预设结果:

  让孩子亲自去花园感受,他们会有很高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观察、再现提高了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创作。最后让孩子自己创编故事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小学生座谈,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初步认识田字格的结构和整理文具、书包的基本技能。

  2、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田字格纸若干、1—10数字若干、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书包(图书、本)等。

  2、课前与小学老师沟通,邀请部分小学生及老师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与小学生及小学老师座谈

  1、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白老师把谁请来了?我们应该说什么呀?”“现在我们请他们来自我介绍一下好不好?”

  2、“前些天,我们小朋友都参观了小学校,回来后小朋友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小学生,我们就请他们帮我们来解答问题吧。”

  3、幼儿提出问题,小学生做解答。

  (二)与小学生共同游戏

  1、田字格游戏。

  教师指导语:“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小学的事情,现在请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这是什么?”、“为什么叫田字格?”“一个田字格有几个小格组成?”、“他们都叫什么?”

  请小学老师给小朋友提出要求,幼儿玩拼图游戏。“请把苹果放到左上格”……

  2、田字格里摆数字

  “下面一共有几个田字格?我们来数一数”。“请把数字摆放到田字格里,数字要放到左上格和左下格。数字10要占满一个田字歌。”请小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并指导幼儿完成游戏。

  3、整理文具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我们的铅笔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来和哥哥、姐姐一起学习整理文具盒吧。”

  整理书包。“我们来背上书包,看看我们象小学生吗?”

  (三)请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唱小学生的歌,我们要做小学生了!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12-19

大班教案12-21

大班教案12-25

大班教案12-25

大班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