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2 07:43: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初步发现紫甘蓝汁遇到酸碱物质发生颜色变化的有趣现象。

  2、尝试在观察、猜测、验证中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生活中变化感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在自然探索区对紫甘蓝探索有了兴趣并初步了解一些经验。

  2、物质准备:实验材料:大记录表、紫甘蓝汁(放入小瓶中)、白醋、苏打水、雪碧、蜂蜜水、脉动、茶叶水、塑料杯若干。

  3、视频课件:

  验证视频:介绍饮料放入紫甘蓝汁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认识紫甘蓝汁。

  1、操作:紫甘蓝汁喷花实验。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红色呢?

  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材料里。

  二、第一次操作,初步探索紫甘蓝汁遇酸碱物质发生的`颜色变化。

  1、出示材料,区分苏打水和白醋的特性。

  (1)提问:它们有什么气味(让幼儿猜测)

  2、幼儿探索实验

  (1)如果把紫甘蓝汁倒入白醋和苏打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交代实验要求:一个桌子4个小朋友,把小瓶的紫甘蓝汁分别倒入白醋和苏打水里,看一看发生的变化。

  3、幼儿第一次实验,教师重点观察(饮料加入紫甘蓝汁后发生的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4、观看课件(小博士),了解紫甘蓝汁使饮料变色的原因。(感受紫甘蓝汁的神奇作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5、那么你们现在知道红色的花是怎么变出来了吗?(白醋变出来的)

  小结:紫甘蓝汁放入白醋中,会变成红色;放入苏打水中,会变成蓝色。

  三、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紫甘蓝汁遇酸碱物质发生的颜色变化。

  1、出示材料,幼儿认知(脉动、雪碧、蜂蜜、茶叶水)。

  2、提问:紫甘蓝汁倒进这4种饮料里会发生什么颜色变化?集体猜测,记录。

  3、集体探索实验。

  4、交流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集体验证。

  为什么把紫甘蓝汁倒进雪碧和脉动和刚才的白醋一样会变成红色?倒进蜂蜜和茶水会变成蓝色呢?

  5、出示小博士。

  小结:原来脉动、雪碧、白醋它们都是酸性物质,所以变成了红色。蜂蜜、茶水、苏打水都是碱性物质,所以变成了蓝色。

  活动延伸:

  如果紫甘蓝倒进有颜色的饮料中,又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去探索区再去尝试下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手语歌曲《祈祷》

  活动过程

  一、导入“会说话的手”

  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知道表达的含义。

  小结: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2、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二、手势像什么

  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教师: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2、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三、看手势编故事。

  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

  1、看手势表演故事。

  2、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3、讲述故事。

  四、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1、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

  (1)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

  (2)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

  (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2、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幼儿学做)

  五、结束部分

  1、欣赏手语歌曲《祈祷》

  2、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举手来告诉老师。

  幼:风声、树叶、等。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 ,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幼:好。(幼儿跟着老师一起一瓣一瓣的摘下来,然后在数。)

  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师:教师在一旁巡回观察,并且记录下,幼儿是怎么用自己的方法来数小叶片的。

  师:教师在巡回完之后。教师问幼儿,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幼:我是一瓣一瓣数的、两瓣两瓣的,等一起数的。

  师: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幼:(把两片、两片放在一起,然后数一数,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

  讨论分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树叶分类:

  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统计数字:

  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啊。

  幼:没有。

  师: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

  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吗?(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结束

  出示叶片数量是1~5的树叶.建构完整的单双数序列。

  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叶呢,请把它们放到单数或者双数的表格里去。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教学反思: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这个环节感觉幼儿还行,兴趣还是挺浓的。最后把树叶宝宝送回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起到层层递进的作用,首先让孩子认识黄色和绿色,然后再区别这两种颜色,这个过程中,幼儿基本能区分出黄色和绿色,但有个别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并体验树叶妈妈和树叶宝宝之间的情感。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我运用黄房子和绿房子,让孩子根据颜色找到树叶宝宝的家。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会唱歌曲,并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借助游戏中的动作,进一步加深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并能理解和记忆歌词顺序。

  3、玩"指鼻子"游戏时,努力使自己的动作与集体保持一致。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会玩"指鼻子"游戏。

  2、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指鼻子"引出活动名称。教师报名称的时候可以由慢到快,速度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任意地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让幼儿在自己的身上及时指出。

  2、倾听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2遍,随后教幼儿随伴奏念歌词,让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对反应迅速的幼儿及时表扬。

  (2)教师以常速范唱歌曲,让幼儿迅速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对反应慢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集体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幼儿随伴奏唱歌曲,教师以平常的速度弹奏。

  (2)让幼儿头发、肩膀、膝盖、脚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歌词而以指身体部位的动作代替,并让幼儿改变歌唱时的速度和力度。

  4、学玩游戏:藏起来。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

  教师;我还能用这首歌曲来玩游戏呢。现在,我玩这个游戏,你们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这个游戏怎么玩的',好吗?

  (2)教师带着幼儿一边唱歌边玩"藏起来"的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这个"藏起来"的游戏。你们不想唱身体的那个部位呢?

  5、复习歌曲。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这首歌的旋律自己创编歌词,或者改变唱歌时的速度和力度。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幼儿关注身体其他部位的名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