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0 08:42:0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教案目标:

  1、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初步了解动词,会说动词。

  2、使幼儿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发现。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案过程。

  教案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汽球、毛绒玩具、呼拉圈、报纸、皮球、铃鼓若干

  教案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跳舞。

  2、教师提问:你都做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边边说动词。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示范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这是什么?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怎么玩?

  2、请幼儿表演玩球并提问:他在做什么?(幼儿说出动词)

  (二)幼儿自选物品进行。

  1、教师提出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玩一玩,看谁玩的花样最多,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儿自选玩具进行,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你在玩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指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打人”。

  5、指导幼儿整理玩具。

  (三)进一步学习动词。

  1、教师拿皮球和报纸问幼儿:你刚才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述并表演)

  2、教师向幼儿说明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做动词。

  3、幼儿继续表演,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汽球并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东西让汽球鼓起来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肚子疼的几种常见原因,知道肚子疼会影响我们身体的生长和健康。

  2.教育幼儿要爱清洁、讲卫生。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身体才会更健康。

  3.初步了解肚子的小常识。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熊妈妈和熊宝宝的手偶。

  2.蛔虫、姜片虫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手偶表演,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出示熊妈妈和熊宝宝的手偶)瞧!他们那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操作手偶边讲述:(放学的时候,小熊宝宝看见了路边有个卖柿子的小摊贩,他吵着要妈妈买,熊妈妈买好了对熊宝宝说:“回家洗洗干净再吃。”)可熊宝宝不听,从妈妈手里抢过来,就往嘴巴里送。到家后,小熊宝宝突然肚子疼起来了,疼得大声叫:“哎哟!哎哟!快送我上医院。”

  二、启发幼儿根据手偶表演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话。

  师:手偶剧表演完了,好看吗?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提问:小熊为什么会肚子疼?你们有没有肚子疼过?疼的时候什么感觉?

  得出结论:小熊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起了肚子疼的,肚子疼的时候要到医院去看病,让医生检查后,经过打针吃药,病才会好。

  三、引导幼儿讨论引起肚子疼的各种原因。

  1、没有把手洗干净,用脏手拿食物吃。水果没洗干净或不削皮就吃。

  2、吃了过多的'零食和冷饮。喝了没烧开的生水。

  3、食物没加罩,吃了苍蝇叮过的食物。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

  教师小结:引起了肚子痛的原因是因为吃了不清洁的食物造成的,不清洁的食物会把细菌带进我们的肚子。引起肚子痛的另一种原因是不干净的食物进了虫卵,在肚子里长成虫子乱钻后造成的。

  四、观察蛔虫、姜片虫的图片。

  让幼儿知道肚子生了虫后不光肚子疼,还会让人面黄肌瘦,个子长不高,身体不结实,经常容易生病等,影响身体健康。肚子生了虫后要配合医生治疗,吃驱虫药。

  五、教师小结

  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要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少吃零食和冷饮等。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才会更健康。

  课后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绕口令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这个时候幼儿的咬字还不是很清晰,而老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反复的让幼儿的说绕口令,这样不但幼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样一来,幼儿就完全失去了主动性。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通过手指游戏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用故事的情节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绕口令“小良救羊”,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达到熟记的程度。

  2、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手指来表示并熟记绕口令“小良救羊”。

  活动准备

  草地挂图一张,狼、羊、小良的`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草地、山坡、一个小朋友还有羊,可以请幼儿模仿羊的动作和声音)

  2、这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呢,他是谁?(羊倌、小良)他在干什么呢?

  3、这时候谁来了,出示大灰狼,并请幼儿模仿大灰狼。

  4、讨论:

  狼来干什么来了,小良应该怎么做呢?

  二、学习绕口令

  1、这个故事真有趣,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小小手来讲讲这个故事。

  2、先分别学习小良、羊、狼等动作。

  3、边做手指游戏,边背诵绕口令,反复一到三次。

  4、反应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小手放到身后,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看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5、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现在我们要给我们学过的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请幼儿回想一下故事情节,讨论故事的名字并说说看。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小良救羊”这个绕口令,我们是以手指游戏的形式来学的,请小朋友在以后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也用自己的小手来做一做。让我们最后说一遍,不要忘记了绕口令的名字。

  教学反思

  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对活动内容热情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绕口令和手指的有效结合,幼儿能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手指游戏,完成教学活动内容,师幼互动效果显着。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演演、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心情火车六列。

  2.画有圆脸的彩色纸若干,勾线笔人手一份。

  3.哭娃娃和笑娃娃各一个,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两个小娃娃家去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请小朋友观察哭笑图片,说说哭笑脸有什么不同。引出幼儿高兴与伤心的事件。

  出示笑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上翘、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等。

  2.出示哭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下、眉毛和眼睛也往下,有眼泪等。

  3.猜猜她为什么哭?怎样让她自己变得开心了呢?

  4.你们什么时候也会哭?(重点启发、鼓励幼儿帮助同伴或娃娃想办法解决她遇到的伤心事,使她高兴起来,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

  二、画画讲讲

  1.根据自己意愿画表情卡,画完后把它插入与自己相应号数的心情火车。

  2.和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的表情卡,师观察、倾听、随机引导。

  三、延伸活动

  把心情火车处作为一个"心情小站",鼓励幼儿在那里讲讲悄悄话,说说演演自己的表情、心情等。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

  本次活动的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却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露。由帮助娃娃想办法高兴起来过渡到自己和同伴,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出了谦让、共享、轮流等办法,而在画画讲讲中,孩子记录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情,又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萌发了要让好朋友快乐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及重难点。然而中班孩子对保持好心情的经验还是比较少的,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所以最后的延伸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在活动中的一点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炒、青、菜、捏等发音易混淆的字音,能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2.尝试仿编儿歌并能和同伴合作玩游戏。

  3.能仔细倾听儿歌,理解主要的内容。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了解青菜的几种做法。

  活动过程:

  一、以生活经验导入

  1.昨天老师到菜场里去买菜,小朋友看老师买了什么?(青菜)

  2.我准备用青菜来做点好吃的,你们看看我先做了什么?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我在做什么?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做做?(集体学念)

  2.“青菜洗好了,我觉得它太大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事情呢?(集体边做动作边学念)

  3.“洗好了青菜,然后切青菜,接着又要做什么呢?(炒青菜)谁来和我一起做一做。

  4.青菜烧好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包子、饺子)哦。青菜原来还可以做馅。来,我们一起来包一包包子和饺子吧。(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5.完整朗诵儿歌

  我们把刚才做的这些事一起来念一念,做一做,做的时候要有节奏。(先集体再小组等。)

  三、创编儿歌。

  1.那么你们想一想,我们除了炒青菜,我们还可以炒什么呢?(炒萝卜、炒番茄……)

  2.幼儿创编儿歌,根据幼儿创编的情况可组合成几首完整的儿歌。

  四、游戏:炒菜。

  1.这个好听的儿歌《炒青菜》还可以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呢?你们想不想玩?

  2.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玩游戏,示范给小朋友们看)

  3.这个游戏有趣吗?那你们想不想玩?那么就请你找一个边上的.好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玩一玩这个游戏。谁是玩切的你们两个人自己商量。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游戏。

  4.炒其他菜游戏。你们玩的《炒青菜》游戏有趣吗?我们也可以把刚才自己编的儿歌也来和同伴一起玩一玩。

  附儿歌:《炒青菜》

  洗青菜,洗青菜,洗,洗,洗。切青菜,切青菜,切,切,切,

  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捏包子,捏包子,捏、捏、捏。

  包饺子,包饺子,包、包、包。青菜烧好了,开饭啦!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