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

时间:2024-03-12 06:56:22 教案 我要投稿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需掌握的字词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四、书信体手法

  书信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不少考生用来写话题作文。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 合书 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在书信体话题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已出现了“两地书”形式的书信体话题作文,这些信不再是一方写给另一方的单向交流的书信,而是双方交叉着相互写来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五、文章主旨

  这篇书信通过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界定与看法,即: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六、结构分析

  正文共2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二部分(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三部分(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七、写作特色

  1、首尾呼应,对比鲜明。

  2、层层推进,起伏有效。

  八、思维扩展

  1、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2、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3、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4、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九、备课感悟

  这次备课,让我领悟了一个真谛爱情。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我想这是每个成年人都会经历过的。但能保证他们都能说出爱情是什么吗?不一定。要想知道爱情是什么?正如课文说得:“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2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说、读、唱、背、品、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爱情的崇高的审美认知。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以下要求积累:

  1、中外著名爱情诗──会朗诵。

  2、中外著名爱情歌曲──会唱。

  3、经典爱情名言──会背诵。

  4、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会朗诵精美片段。

  5、历史上真实动人的爱情故事──会讲述。

  6、关于爱情的经典小说──会品味。

  二、阅读文本,说理解的话

  1、由作者简介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2、阅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

  3、重点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情节,说说上帝从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4、结合课文,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爱,更主要是超越性爱的“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才是真爱)

  三、交流、展示积累的成果

  1、每个小组选派两名代表,准备展示成果。以爱情诗歌示例,一个学生动情的朗诵,完毕,另一个学生结合歌曲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

  2、代表激展示,教师点评。

  四、敏感话题大讨论

  话题:早恋是中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有人说,早恋就像那苹果枝头青涩的果实,不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千万不要急于摘取。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现象?请畅所欲言。

  五、写写父母的爱情

  话题:通过细小的情节,展现你眼中的.父母的爱情。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创设多种情境,理解爱情含义;通过理性思维,领悟爱情真谛。

  〖教学步骤〗

  一、激导入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秘、最温馨、最浪漫的一种情感。可以说,正是有了爱情的滋润,人类才得以延续,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更是对爱情充满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请听一位父亲对他十四岁的女儿的讲述吧,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听故事,理解爱情的含义

  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语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分三次进行朗读录音播放,每听完一层后,让学生结合所听的,说说爱情的含义是什么。

  三、寻难句,悟句子的含义

  1、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为什么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3、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四、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精彩片断,说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扫除字词障碍:

  忐忑( tǎn tè ) 麦穗(suì ) 曙光(shǔ ) 伫立(zhù)

  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 ) 繁衍 (yǎn ) 一幢(zhuàng)

  忐忑:心神不定。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宿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伫立:长时间站着。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四、课文研讨:

  1、文中的'“我”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5、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6、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7、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五、课堂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作业: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完成词语、诗句、警句的积累。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把握萌动的青春。

  教学重点:

  目标三

  教学难点:

  理解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教学课件:

  课件,学生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诗词,导入新课。

  1、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师诵读导入。

  优美凄婉的旋律,将我们引入美妙的爱情世界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乐曲就已经奏鸣。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作,已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2、课件出示“诗咏爱情”,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秦观〈鹊桥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在几十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个女孩的父亲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给了她诗一般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4、板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②思考:文章内容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讨论后交流。

  (1)出示课件“词语”。指名读词语,解释重点词“真谛、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2)交流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年后,“上帝从……力量。”——爱情五十年后,“上帝……东西。”——忠诚又过三年,“他的一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品句子,感悟爱情的真谛。

  1、 (1)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年之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又发现了什么?(忠诚)

  (2)想一想,五十年啊,爱情双方都干了些什么?

  (繁衍后代、开辟田地、建造房子、种植果树庄稼、教育子女、共同战胜困难等)

  (3)五十年啊,美丽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生活之犁会蚀去青春的活力,想一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灾害、生病的痛苦、生活中的矛盾等)

  (4)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他和她分担生活中的挫折,共享收获的喜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学们,这就是(忠诚)啊!

  (5)又三年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心灵的追念)

  小土丘上,老头的眼神忧郁悲伤,他可能想些什么?

  (妻子美丽的容颜、他俩恩爱的生活、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等)

  (6)同学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心爱的她,但她的温柔永远留在老人的心中,这就是心灵的追念啊!

  2、作者把“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为什么?

  (真正的爱情时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是人间的挚爱,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3、故事中上帝前两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1)照前两次推论,第三次应是暴跳如雷了。但第三次上帝是什么表情?

  齐读句子“上帝久久地伫立……大地上的上帝。”

  (2)大家想一想,上帝当时在思索什么?

  (为什么我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

  (3)为什么说上帝离开了,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小组讨论,交流。

  (人类创造了爱情,上帝无法使爱情毁灭,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所以,凡是闪着人性光辉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

  4、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的奶奶和作者对爱情的内涵都作了阐释。默读这两段,画出你感悟较深的句子。

  交流句子。课件出示。

  ①万物生存……真正的人。

  ②爱情,他高于上帝……纽带。

  同桌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

  (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会死,但爱情延续了生命。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忠贞不渝,爱情产生了下一代,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5、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那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播放“化蝶”,学生略述“梁祝”的故事。

  (2)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学们想一下,此时,你对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写话,交流。

  四、爱情教育,把握萌动的青春

  1、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那颗爱情的种子?

  2、课件出示名言。“人的爱情应当……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思考,谈想法。

  (师小结: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感。)

  3、 总结全文。

  (1)课件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音乐中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感悟,通过神话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女儿,文采飞扬,富有趣味。同学们今天虽说还不适宜谈情说爱,但是可以谈论爱情,可以有智慧的、精神的准备。你们在一天天成长,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但是,只有懂得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美爱情勃然大怒

  和忠诚怒不可遏

  力量心灵的追念思索、离去

  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给女儿的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09-01

海的女儿教案01-04

海的女儿教案05-23

《海的女儿》教案03-29

《海的女儿》教案03-29

致女儿的信说课稿06-25

致女儿的信教案02-23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06-24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04-22

《海的女儿》教案14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