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3 07:53: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并能书写运用。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体会其景色优美。

  2弄懂谚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其物产丰富。

  3 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教学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从课题入手,弄懂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体会其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诵读有关的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全文。

  1. 学生谈对北大荒的了解情况。

  2. 激发兴趣,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

  3. 谈谈草塘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要求。

  2. 学生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开始自学。

  三. 汇报自读情况,领悟草塘的可爱

  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的尝试,因此,不能和以往教学一样,学生按部就班的跟老师走,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汇报中,教师根据需要采取的引导作用如下::

  1.在汇报中指导朗读,以文章的第5、18自然段为朗读重点,体会出草塘的景美。

  2.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内容,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3.在汇报中可要求背一两句优美语句。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塘可爱的`两个方面: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及作者的心情。

  四.整体回顾,与作者产生共鸣

  1.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摇,倾听着小丽的介绍,欣赏着清凌凌的小河,此时此刻的你想干什么?

  2.小结:是啊,美丽的景色人人爱,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美好环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机动的处理)。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1.课外阅读写人的作文,积累好词佳句。

  2.再次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思考每个主人翁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

  3.列举你熟悉的人的名单(不得多于四个),并思考你熟悉他(她)的什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要写第二篇作文,怕吗?

  生:不怕!

  师:声音够响亮,有胆气!告诉我为什么?

  生:因为上一篇作文得了“优”。

  师: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不怕。

  生:因为这篇作文很简单,所以不怕!

  师:好一个自信的小伙子!

  生:因为有黄老师您教我写作文所以我不怕!

  师:(笑)这么相信我,好我得好好教呀;不过,要想真正把作文,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好这篇作文?

  生:(大声)有!

  师:好,有力量,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够写好。来,齐读课题,找一找关键的词在哪儿?

  生:熟悉!

  生:人

  师:认为是关键词是”熟悉”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同老师想的一样,老师在课前曾经布置过一个任务,叫你写出四个熟悉的人,写了没有?写了就说说看。

  生:爷爷

  生:妈妈

  生:爸爸

  师:都是说的自己的亲人,问一下,你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师:她是怎么样勤劳的?

  生:她每天做家务都做得很晚!

  师:你爸爸呢?

  生:我爸爸很喜欢抽烟。

  师:他是怎样喜欢抽的?

  生:妈妈不让他在家里抽,她就躲进洗手间,打开抽风机,在里面偷偷抽,害得我妈妈还以为里面起火了呢。

  师:(笑)看来你爸是真的喜欢抽烟,而且很聪明;还有哪些熟悉的人,接着说

  生:同学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家都只有一个,但同学就有很多了,所以应该说具体一点,我熟悉的.人是“某某”同学,说上他的名字比较好,别人才知道,你再说一次好吗?

  生:我熟悉的人是罗威同学。

  师:接着往下说。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老师。

  师:没说准确,姓黄的语文老师很多,又没有骂我,可以说出我的名字,重新说一次。

  生:我熟悉的人是语文老师黄兴刚。

  师:(笑)考考你,你熟悉我什么,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你很严厉!

  师:(笑)同意他的说法吗?你们看我的笑容多灿烂,哪里严厉?

  生:(笑)很严厉。

  生:(一部分)不严厉

  师:你哪里感受到我的严厉的,口说无凭,拿点事实出来,不然的话我可要严厉地批评你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1、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1、生字的学习要注意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2、教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比如:喜欢哪个动物就读哪个动物说的话,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在受到别人称赞后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意向不到的结果。

  3、抓住课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

  4、注意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刺猬、小獾相互称赞带来的欢乐。

  3、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重点:能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准备:刺猬、小獾头饰,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播放课文录音并配图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谁因受到称赞而非常快乐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体会、感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出示重点语句并配有图片进行品读、体会)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2)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受到称赞而树立了自信)

  (3)“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好心情带来的奇效)

  (4)略。

  4、找榜样:

  在这个故事中,小刺猬和小獾谁是你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那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谈一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称赞时的心情及受到的意外收获)

  三、学一学、夸一夸。

  1、我们也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一学,称赞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你看看你要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指名发言)

  2、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3、在家里,我会这样称赞家人。

  当妈妈做了我喜欢的菜时,我想说——————————

  当—————————时,我想说——————————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四、课堂小结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要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消除疲劳)刺猬---称赞----小獾(自信)

  教后小结: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觉还是不错,尽管很多内容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处理不到位,有很多废话,很多细节的处理出现了问题,好的课件没有应有等等。总之,问题很多很多。但是,自我感觉整节课我还是都和学生紧紧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探讨问题,师生融为一体,一起走进了教材。

  重建: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总的思路不变,我会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上下功夫,多读、多体会、感悟,体会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带来的收获,从而懂得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即使问题较多的人,我们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或朗读全文后,提出质疑,全面理解全文内容。

  衷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强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阳光下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记住记叙的要素。

  2、记住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知道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记住记叙的要素;

  2、知道课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记叙的要素,学会分析句子。

  教学准备

  预习,解决不会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

  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题

  (二)

  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

  原名鸿杰

  ,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

  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检查预习

  1、

  褪色tuì

  磕头kē

  卜问bǔ

  纠纷jiū

  2、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四)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

  朗读,再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章最后一节的段意是什么?

  (六)再读课文,

  默读、勾画:看看共写了几件事,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对详写的事件要画出起因、过程和结果;思考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布置作业:

  1、字词抄写两遍

  2、试着填写表格

  事件

  表现的内容

  老师假装发怒

  蔡老师的温柔、慈爱

  同学们,昨天是教师节,那在教师节的时候,你一定有想到以前教过你的你喜欢的老师?(嗯)你们为什么喜欢他们?点两三个同学回答,导入。

  补充其他生字词

  (四)学生自由探讨

  细读课文并说出你读到了什么?(生说师梳理)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大致划分文章段落,并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板书文章结构)

  (六)段落作用分析

  思考:

  1、文章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最后一节的段意是什么?

  (四)换成(七)来讲,并布置学生找出两件详写的六要素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第一节:交代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是蔡芸芝先生,总领全文。

  最后一节:写与老师的分别,呼应开头。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语文教案 篇9

  创意说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课文——语言美、意境美。这篇教学设计的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读美文,品美点,背美句,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教学的目的。

  教学步骤

  导入:美文需要美读。今天我们从“美”的角度来学习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用探求的眼光来发现课文中的美。

  第一个教学板块:读美文。

  1.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下面请同学们从“美词、美句、美段”的角度,自由选择内容朗读。

  第二个教学板块:品味美点。

  第一层次的活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课文中的美词:(略)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的课文中的美句: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3.请同学们推选课文中的美段:(略)

  教师略作点拨:(略)

  第二层次的'活动:

  1.请同学们品味课文中的美点,每人自选内容,只要言之成理,各个角度的内容都可以说。

  2.同学们准备,同学们活动,老师的评点穿插其中。

  ·美在叠词的运用。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美在短句的运用。好读,不拗口。如“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美在按句排列。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美在句意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美在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美在画面、意境。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

  第三个教学板块:背美句。

  1.学生在书上用笔勾画出美句。

  2.进行背诵美句比赛。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