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12 07:41: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科学活动:

  认识电子计算器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数学——学习7的减法①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按物体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及其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

  学习7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教具:大图例:一颗大树,树上有7只小鸟,1只大的,6只小的;2只红色的,5只蓝色的;3只停在树上,4只即将起飞

  活动过程:

  一、复习7的`组成

  1、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

  2、问答游戏:3条小鱼前面游,4条小鱼后面游,河里一共有几条小鱼游?、、、、、、

  二、学习7的减法

  1、观察大图例

  小朋友,图上有谁?有几只小鸟?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呢?(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大小、颜色、动态不一样)。

  2、请幼儿编减法应用题

  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的鸟,6只小的鸟;有2只红的,5只蓝的;有3只小鸟停在树上,4只小鸟即将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想一想,想好了先两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

  3、集中交流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的不同编出减法应用题,请幼儿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你们会根据鸟颜色的不同编出减法应用题吗?都可以怎么编

  呢?(请个别幼儿示范编减法应用题,集体列出算式)

  ③用同样的方法根据鸟的不同动态编减法应用题。

  ④在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用到一个词“还剩下”,为什么要用“还剩下”提问呢?(引导幼儿体会减法应用题一般是知道总数和一个部分数要我们求另一个部分数)4、这些算式都是7的减法算式,小朋友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5、列出7的分合式,引导幼儿交流,说说算式与分合式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

  1、交代活动要求:现在,老师来报应用题,小朋友,口头说出算式,并得出答案。记住当老师报第一遍的时候要仔细听。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回答。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初读绘本《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教学素材点“千头万绪”“多姿多彩”:可以感悟人与动物的友好相处,感受集体智慧多、人多力量大;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还可以了解有眺望台的建筑物、设计房屋的步骤(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动工兴建)……这些都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审美意识、社会性等。再次细细品味作品,故事的开场白“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位脾气很坏、手艺却很棒的小矮人:德沃夫爷爷”,非常形象、直观地把德沃夫爷爷的人物特征传递给了读者:这是一个有手艺、个性倔强的爷爷,这为作品最后爷爷坚持不懈、实现心愿埋下了伏笔。接着,爷爷又在自言自语:“这个又狭窄又阴暗的洞穴我可是住够了!我要在一个有眺望台的新房子里生活,从这里看风景,一定会很开心。”虽然爷爷没有提及“心愿”两个字,但是作品从开始就毋庸置疑地告诉读者,德沃夫爷爷的心愿就是:要在一个有眺望台的新房子里生活。于是从围绕“心愿”的产生到如何实现“心愿”,展开了故事情节,最后德沃夫爷爷为了实现“心愿”又开始努力……作品通篇没有出现“心愿”两个字,但我认为这是一条“串联”整个作品的关键线索,也是这个故事的灵魂主线。

  从解读作品到分析幼儿,对面临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而言,我觉得不仅应该鼓励幼儿要有自己的'心愿,更要懂得心愿需要通过一番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实现心愿有助于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发展自我认同感。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思考,有时候虽然努力去做了,但也有可能实现不了,那就需要以平常心对待。如果不能实现心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抗挫力,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以为这才是这个故事对大班幼儿未来发展的“最近的价值”和“最大的价值”,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确立了活动的主要目标(显性目标)。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更多地感知体验、积极思考、分享交流、主动表达,首先,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段讲述”的方法,引导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判断推测,以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依据思维转折点,有目的地让幼儿由倾听进入讨论,在作品情境中打开思维的“闸门”,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讨论问题,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随后再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继续倾听故事。再次,依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活动从了解爷爷心愿→猜测心愿是否能实现→感知实现心愿中遇到的问题→讨论是否要实现心愿→体验实现心愿的快乐,层层递进,因此,本次活动中的“讲述停顿点”“问题讨论点”都是围绕“心愿”步步深入而设计的,为的是让幼儿能充分体验、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推进目标的达成。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初步感悟实现心愿需要不断努力。

  2.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积极思考,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有成为小学生的积极心愿。

  2.材料准备:配乐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名称,引起好奇心理

  二、主要插问:

  (一)(出示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书的封面,故事叫什么名字(感知文字)?

  (二)看了这个故事的名字,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事(观察想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让幼儿通过认读故事名称、认识角色、猜测故事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获得语言、思维、想象能力的锻炼。】

  二、听听、议议故事,理解角色心理

  (一)“造房子”的内容:

  主要插问:

  1.德沃夫爷爷的心愿是什么(想造一间有眺望台的森林小屋,眺望台就好像阳台一样,是可以看到远处风景的亭子)?你认为爷爷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吗(大胆猜测)?

  2.大熊向德沃夫爷爷提出什么要求?你们认为德沃夫爷爷会答应吗?如果是你,你会愿意吗(敢于表达)?

  3.树上的猴子们会对德沃夫爷爷说什么呢(迁移经验)?

  4.德沃夫爷爷愿意让这么多小动物和自己一起住吗?为什么(分析判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让幼儿了解爷爷的心愿,感受爷爷造房子的辛苦与艰难,初步感受动物与爷爷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情节与心理变化,体验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德沃夫爷爷受伤”的内容:

  主要插问:

  德沃夫爷爷受伤了,动物们会对德沃夫爷爷说什么(体验表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感受故事中动物关心爷爷、照顾爷爷的善良之心和美好情感,以及运用各种不同的安慰语来进行表达。】

  (三)“新屋造成”的内容:

  主要插问:

  1.森林小屋终于建成啦,看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描述)?

  2.德沃夫爷爷现在快乐吗?为什么快乐(自主表达)?

  3.现在,德沃夫爷爷的小屋变成了什么样子(学习表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让幼儿随着情节的发展,仔细观察画面,积极表达,从中感受动物们和爷爷齐心协力建成森林小屋、共同居住生活的成功喜悦。同时,进一步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习语言表述。】

  (四)“实现心愿”的内容:

  主要插问:

  1.到了晚上,德沃夫爷爷又在想什么呢(记忆再现)?

  2.德沃夫爷爷的心愿是什么?德沃夫爷爷的心愿实现了吗(回忆理解)?

  3.你认为德沃夫爷爷要不要继续努力实现心愿?还是放弃心愿(自主表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将幼儿思绪再次引回“心愿”,回到教学目标。通过“选择性”问题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通过讨论,使幼儿初步懂得人的心愿需要努力去实现,如果努力了还是不能实现那就可以选择放弃,以养成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说说自己的心愿,感悟实现心愿需要不断努力

  (一)最后,德沃夫爷爷的心愿实现了吗?是怎样实现的(理解归纳)?

  (二)德沃夫爷爷说,我的心愿实现了,小朋友你有自己的心愿吗(自信表达)?

  (三)结束语:有心愿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我们要像德沃夫爷爷一样,努力去实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将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着地”,回归幼儿的实际生活,鼓励幼儿产生美好的心愿,乐于将自己的心愿大胆地表达出来,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心愿需要不断努力。】

  附故事简述: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

  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位脾气很坏、手艺却很棒的小矮人:德沃夫爷爷。

  德沃夫爷爷想住在一个有眺望台的新房子里。于是,他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开始建造他的森林小屋。可是,木材好重啊,德沃夫爷爷怎么都搬不动。这时,森林里的大熊、猴子、野猪、小松鼠、野兔……好多动物们都来帮忙,不过它们都想要一间自己的房间。

  德沃夫爷爷看见这么多动物要房间,心里有点着急,一脚踩空从房子的上面摔了下来。德沃夫爷爷的腿受伤了,动物们让爷爷躺着养伤,安慰爷爷,并继续造房子……大家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森林小屋终于建好啦!大家一起快乐地歌唱、跳舞、游戏……

  德沃夫爷爷和动物们在一起愉快地生活。动物们都很关心德沃夫爷爷,在动物们的照顾下,德沃夫爷爷的腿伤终于好了。

  有一天,德沃夫爷爷想:原本想造一个有眺望台的新房子,现在还要不要继续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