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4 10:04:0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

  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齐读)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板书:秋思)

  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

  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生读)

  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再读)

  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你们读懂题目了吗?

  (“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zhòng”,一个念“chóng”,在这里该怎么念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读音的意思再做判断。(课件出示)重的读法和意思。

  你们认为该怎么念?

  为什么在这里念“chóng”?

  (你可真会读书,注释中有提到,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指名读)请你也来读。(指名读)大家一起正确地读一遍。(齐读)

  6、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今天咱们来一次合作,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好吗?

  (课件出示)带节奏的古诗。

  师:好,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明白吗?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有谁愿意再给大家吟诵一遍。

  二、品读古诗,探寻“思”源

  过渡语:不错,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学们,这首《秋思》仅28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让他提笔作家书呢?请大家默读古诗,快速找出原因。

  品读“见秋风”

  师: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原来是这场秋风拨动了诗人的愁绪。请你来读这一句。请你再读这一句。读着这句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谈)我也疑惑了,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独自站在洛阳街头,瑟瑟秋风中,他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1生:看到飘落的树叶。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2生: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啊。

  师: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孤独、忧伤、寂寞……)

  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

  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张籍的寂寞深深埋于心底,也请你读出来。

  师:一阵秋风,一份愁绪,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秋思》。试着把诗人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生自由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秋思》(指名读)

  三、悟读古诗,品味“思”意

  (一)品读“意万重”

  师:同学们,站在这个街头,孤独的诗人思绪万千,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呢?(板书:作家书)

  出示:欲作家书意万重

  师:诗人提笔想写封家书,千言万语便涌上了心头。他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诗人一提笔,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浮现在了脑海。你们都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那份牵挂与思念。现在,请你提起笔,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帮他将这份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小练笔:张籍提起笔,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他对年迈的父母写道:

  他对和睦的兄长写道:

  他对乖巧的小妹写道:

  ……

  师:好,同学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谁先来!

  学生指名交流。

  师:我想,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定也是诗人想说的,那这些就是诗人想说的所有的心里话吗?

  (回环读)

  这份对父母的牵挂,三言两语怎能写得完呢?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敦厚的兄长多年未见,不知近况如何呀?儿时的快乐时光怎能一一书写出来呀!这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故乡啊故乡,我是多么想回来看看你呀。一起读——欲作家书意万重

  (二)品读“说不尽”“又开封”

  1)师: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牵挂怎是几张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呀,正如他自己说的——复恐匆匆说不尽(板书:说不尽)

  师:“说不尽呀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思念牵挂问候……)

  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意万重

  师:千言万语浓缩成了三个字,这是一份多么厚重的思念呀!正是因为意万重,正是因为说不尽,诗人才会——行人临发又开封

  (板书:又开封)

  2)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封”是什么意思?(信)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信)

  “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又把信打开)

  师:把信封好,拆开;再封好,又拆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生谈)

  师: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师:知道“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行人”是什么人吗?(捎信的人)

  是专门送信的人吗?

  补充资料:古时候并没有邮政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要么由家中的仆人传送,要么就是托人捎带。诗中应该属于什么情况?(托人捎带)你们知道吗?对于游子来说,遇到一位可以捎家书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师:张籍“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大家来看这幅图。诗人将千言万语化作书信交给行人,行人收好信件刚要离去,诗人叫住了他,拆开信件,看还要补充些什么,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坐上马鞍,准备启程,诗人又大步跑上前叫住他,要回书信查看,他担心自己对家人的话没有说完呀,这正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不明白,诗人为何要反反复复查看这封信呢,他说——(模拟“行人”和张籍的对话。

  “行人”:张籍啊张籍,你怎么如此麻烦,为何反反复复拆信查看?天色已经不早,我得启程赶路了。

  张籍:)

  师:面对行人的发问,诗人会怎么说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可能不明白诗人此时的心态,他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已经十年没有回家了。如果你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有新的体会。

  补充资料:张籍简介

  张籍,中唐诗人。其文学成就极大,但仕途却并不顺利。原籍吴郡(现在的江苏苏州),后来迁到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由于家境贫寒,他很小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四处求学、作诗,也数度返回故里,一直没有找到立身之所。大约三十岁左右,得到韩愈的赏识和推荐,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功名,却又默默地做了十年九品芝麻官。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在外漂泊又已近十年。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起故乡,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儿时一起玩闹的兄弟姐妹,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深深埋藏于记忆深处了。而这一封家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送到远隔千里的家人的手中。

  师:读了这段材料,我们再联系杜甫写下的诗句“家书抵万金”,此时的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行人的发问,你会说些什么?

  (生交流)

  师:在外漂泊与家人联系,只能靠这封家书啊。这封饱含着万重意,价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书,诗人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开封呢!来,我们齐读后两句——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回,可以做我的听众吗?

  师吟诵。你们也一起来,用朗读把诗人的这份思乡情传递给远方的亲人吧。

  师:诗人因秋风而起思乡之意,欲提笔却难诉万千离愁。终于,捎信人带着这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信渐行渐远,诗人一直站着,望着“行人”远去的方向……

  这一刻,诗人的感受,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孟郊说当家书被带走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好像也被带走了。就像诗人此刻身在洛阳,心却早已回了故乡。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思乡情呀!让我们再次吟诵《秋思》(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凸显“思”情

  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与孟郊。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寄托于这封薄薄的家书了。你们看——

  课件出示:

  师:一封家书寥寥数字,却重比千金。李绅写下了——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李绅

  师:在游子的心中,大雁也是那可爱的信使呀。难怪杜牧说——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杜牧

  师:望眼欲穿的家书等得游子心都碎了,陆游曾写下——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陆游

  五、默写古诗,沉淀“思”意

  1、师:借家书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乡愁又是诗人心中难解的结啊。诗人张籍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藏到了书信的背后,就这样化作了这首《秋思》。最后,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充满诗人思乡愁绪的《秋思》默写下来,以表达我们内心的一份祝福。(生默写古诗)

  2、作业链接

  根据古诗内容和插图发挥合理想象,将《秋思》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六、板书

  秋见秋风

  作家书思乡

  思说不尽

  又开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行”,理解“墙报、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叔叔”等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读出课文中的全部生字,重点学生“墙熟报”3个生字,理解;“墙报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了谈话,揭示课题。

  1、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穿上了秋装,大地也换上了新衣服,谁记得第一册我们学过哪篇有关秋天的课文?《秋天的果园》,谁能试着背背?秋天还有哪些变化,你能说说秋天的其它变化吗?

  2、冬冬画了一张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学第8课《秋天的画》。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归纳:A、谁画了这张秋天的画?

  B、画中还画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录音。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习“墙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墙报”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划:划带有生字的词。

  2、读:读带拼音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3、记:看田字格记字形。

  4、数: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5、想:A、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B、从插图的哪些地方乍出这一幅秋天的画。

  C、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叔叔:叔父;称呼跟父亲辈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3、读准多音字:行做量词时读hang,做动词时读xing

  4、初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

  B、课文分几段来写的?指名分段读课文。

  C、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这是秋天的画?

  D、“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E、齐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3、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帮()收()闻()

  六、书写指导。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四个词语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组词。行:xing( )hang( )

  3、认读词语。

  4、课堂作业:

  二、学习第一段。

  1、为什么“我”要画这张秋天的'画呢?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2、指名回答,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3、“画什么呢?”这句话是谁问谁?像这样的句子人们哪里学过?应该怎么读?(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4、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这张画里画了什么,听录音。过听边想,划出有关的词语。

  2、用”我一()、(),还画了()和()。”来说一说。

  结合板画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图,你见过桂花是怎样的?(金黄、淡黄、五个花瓣);草坪:看图说说草坪是什么意思?(种着草的平地)果园:果园里会有些什么?板画三个小朋友和农民,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3、“我”画这些景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轻声读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我画了什么。(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画?自由读2——5段,找出课文中的词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1)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绿了。

  (3)小白杨飘下了几片金黄的叶子。

  (4)红星在闪烁。

  重点理解“成熟”一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苹果成熟了?

  5、指导有感情发朗读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丽,金黄色的桂花,金黄的树叶,闪烁的苹果,我们朗读民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丰收的喜悦。

  四、学习第6段。

  这一段讲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用“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的过程。

  3、“先……再……又……还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人们还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做其他事后顺序吗?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景色,还学会了用“先……再……又……还要……”来说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先……再……又……还要……”说一句话。

  二、指导背诵。

  1、听录音2——5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我”画了些什么,这些景色是怎样的美丽。

  2、背诵2——5段。

  3、自由准备背诵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总结。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画了这张秋天的画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变化。例如:桂花、小草……,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吗?

  2、课堂作业。

  3、你还能说哪些有关秋天的景象?(枫叶红了;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设计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设计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进而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究。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做游戏引入。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检查一下词语的认读情况。

  2. 指名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领悟玩法

  1、指名读第一段。与家长对玩的看法比较。再读读第一段,体会 “但”。

  2、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列文虎克玩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3、交流体验

  (1)玩放大镜的目的。

  (2)再玩的新发现。

  (3)指导朗读。

  四、精读课文,欣赏玩的名堂

  从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读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再读读课文,结合刚才学习的收获,做做填空练习。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围绕“”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边想象边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再读,体现为三个层面:初读,整体感知;研读,领悟玩法;再读,挖掘名堂,从而得到启示。

  具体描写玩的语句: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2、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游戏:高老头

  指读生词,接读课文。

  默读2—4段,研读描写玩的句子,重点围绕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发现

  朗读第五段,体会描写的特点。(小人国、居民 玩具)

  2、谈谈对“名堂”的理解与新认识。

  3、拓展话题: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总结成功秘诀。

  六、作业

  推荐阅读:

  莱特兄弟玩橡皮筋发明了飞机。

  富兰克林玩风筝发明避雷针。

  瓦特因为观察烧开水的水壶而发明了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二课时

  一、 交流课外阅读收获。

  二、 指导练笔

  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赶快用笔记下来吧。

  1、说一说准备怎么写。

  2、师生讨论,总结: 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整理观察日记。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升华“名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导完成练笔

  学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谁? 什么? 怎么? 名堂?)

  列文虎克 玩镜片 做放大镜 做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好奇心 观察 思考 求知欲 课后反思 本课紧扣“玩”字,把“玩”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为线索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悟得“玩”的学问,教学中既注重让学生思考交流,同时也注意点拔。在感悟的基础上,融“阅读”与“练笔”为一体,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伟大发现都是“玩”出来的,再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这样从“悟玩——拓玩——写玩”环环相扣,促使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学习内容之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作者认为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 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介绍了宇宙的基础知识。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无尽的遐想,也有无尽的思考和探索;本文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学习课文,要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到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2)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3)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2.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3.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再认识文房四宝。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

  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