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1-25 06:56:1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技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采集土层。

  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

  室内活动。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

  △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

  △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

  (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3.做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5)教师提示:

  (三)延伸活动:

  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科技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

  (二)学习新课

  1、建立“杠杆”的概念

  2、认识“杠杆的作用”

  3、探索研究杠杆工作规律

  4、小结: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费力的,这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人们一旦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小黑板)请你举例,说说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并把所做的经过等记入日记,向大家汇报。

科技活动教案3

  教学设计:

  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科技活动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科技活动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科技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习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科技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

  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在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学期的综合主题教材的主题二《小问号》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铁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于是,我首先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了了解,发现内容还是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过程设计也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做调整的部分。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因此我首先将活动目标进行了调整:第一个知识目标定为——通过探索,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的特性。而原来的目标——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的目标界定。由于并没有明确指明磁铁的特性是什么,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磁铁的很多特性,比如“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一些材料吸东西”、“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等等。这样多的科学概念,让大班的孩子在一个活动中来掌握,是很难较好的完成的'。由于没有明确的核心目标,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探究不充分,孩子就无法探究出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进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第二个为技能目标——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养成实验后记录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活动中我增加了幼儿记录这一环节;第三个为情感目标——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完成,接下来我根据书上的内容对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通常要受时间的限制,但是,幼儿的探索欲望是无止境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寓科学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意识,因此,在活动的结尾处我认为需要有一个延伸,让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更多秘密,如磁铁有正负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点。

科技活动教案8

  教学目标:

  认识海绵垫,了解海绵垫的神奇本领,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海绵垫的用途

  教学难点:海绵垫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本领。

  课前准备:玻璃杯、海绵、棉线、橡筋、重物(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为了探究海绵垫的奥秘,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看你能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1、橡筋的妙用。

  2、有惊无险的玻璃杯。

  实验结果分析:在上面的两组实验中,______和_______有效地延长了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减轻了冲击力的'大小,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

  二、想一想:

  1、除了海绵垫,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2、你能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如海绵、泡沫、棉花等,设计一个保护装置,使一只生鸡蛋从高处落下而不碎吗?

  三、探究交流:我的保护装置简图。

  四、广角镜,生活中的缓冲现象。

  五、总结:

  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环保海绵、慢回弹海绵、高密度海绵、防火海绵、阻燃海绵、PU海绵、海绵条、海绵密封条、聚氨酯海绵、海绵垫、空气过滤棉、抗静电海绵、波峰棉、波浪绵、吸音棉等。

  特性:保温、隔热、吸引、减震、阻燃、防火、防静电、防尘、透气性能好。

科技活动教案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教学过程】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科技活动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制作万花筒的实践活动,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万花筒。

  课前准备:长条小镜子、卡纸、铅笔、剪刀、胶带纸、彩色小纸片、胶水、透明玻璃纸、半透明塑料纸。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教学

  问:老师这儿有一件玩具,很多同学都玩过,这个玩具的外型是圆筒,透过它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停地转动圆筒,可以发现许多许多不同的花型,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万花筒

  出示万花筒,让学生尽情玩赏。

  这么漂亮好玩的万花筒,我们自己动手也能做出来呢。

  2、折开万花筒,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构造。

  现在老师将这个万花筒拆开,大家看看万花筒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外表:大花纸、小花纸各一张②外壳:马纹纸卷成的圆筒

  ③内芯:三块镜片、闪光片等。

  3、引导学生制作

  问: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万花筒里仅有一些闪光片,为什么能转出千变万化的花型呢?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三块镜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万花筒,首先要做好三棱镜。

  ①三块镜片组成一个三棱镜,每块镜片要对齐,每一头要对齐,三个角度要相等,用胶带固定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别被镜片划破手。

  ②用透明纸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放入十粒闪光片,再用透明胶固定另一端。

  ③用马纹纸卷成一个圆筒,筒的大小要调整到恰当大小,刚好能放下三棱镜,用胶带固定。

  ④在小花纸的中间挖一个洞,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

  ⑤下面将要给万花铜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用大花纸把万花筒外表装饰好,装裱时要做得光滑平整。

  4、归纳总结

  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作品归纳万花筒的制作步骤。

  5、评析作品

  同学们都完成了万花筒的制作,大家互相看看,哪些同学的作品外表漂亮、平整。再转动万花筒,看看花型变化怎样。

  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里没做好,自己修改。

  通过制作万花筒,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动手动脑能创造美丽的世界。

科技活动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五:课堂小结及交流分享

  同学们小结出本节课了解的内容,月亮不同形状的名称,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并尝试在生活中坚持长时间地观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变化。

科技活动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

  2、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二)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了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

  从而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凸透镜片、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种物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板书),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都知道些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新课讲解:

  (一)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谈话:相机是怎样把景物拍摄下来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先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出示相机,观察相机构造。学生猜想相机的工作原理。

  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眼睛的构造

  1、眼球的构造

  (1)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照相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其实在我们的`人体内也有类似照相机的器官,你知道是哪个器官吗?

  (2)出示眼睛模型。谁愿意说一说眼球的构造?

  (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组成。

  2、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是什么让眼睛看见了周围的物体?

  (1)用眼球模型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2)小结: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

  拓展活动

  课下感兴趣的同学查阅资料,来了解一下动物眼睛的构造,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科技活动教案13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小草区别

  常见的植物根茎叶

科技活动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2.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4.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5.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6.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1.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2.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4蘑菇

  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作业设计:

  填空:

  1、蘑菇是()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也不属于()的另一类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等。

  4、细菌对人有()两方面的作用。

  简答:

  请介绍3-5种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颜色、形状等。

科技活动教案15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第二课时: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具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教具:幻灯、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英雄赞歌》配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

  二、表演节目

  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

  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

  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2、交流

  四、采访计划

  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

  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第二课时: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学目的:

  1、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采访身边的英雄

  教具: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选择采访对象

  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和他联系方便吗?

  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

  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

  2、采访地点

  3、采访时间

  4、记录工具

  5、采访内容

  要知道:

  1、英雄的读书经历

  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想一想(幻灯出示)

  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

  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

  三、归来话英雄: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第三课时: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教学目的:

  1、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问卷

  教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立调查内容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

  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

  二、设计问卷

  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x,共x人。其中,小学生有xx人,初中生有x人,男生有x人,女生有x人。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三、想一想:怎么发放和回收问卷?

  问题是否简单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回答这些问题?

  四、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1、我们一共回收了

  份问卷。

  2、我们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制作了“英雄人物榜”。 3.还把男生和女生对英雄的看法分别作了整理。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家乡河流生态探察

  教学目的:

  1、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2、对保护家乡的河流提意见。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幻灯

  教学重难点:

  设计探察方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探察方案

  1、导课引出课题。

  2、幻灯出示探察方案。

  3、了解探察目的、时间、内容。

  准备不同的记录卡。

  二、探察大行动

  在探察活动中一定要几个人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拍摄小河环境照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三、总结发现

  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资料进行总结。

  小河的`水

  小河里的植物

  小河里的动物

  四、保护小河的建议:

  我们从长辈那里得知:十多年前,这条小河的环境情况是:

  我们认为,可能是人们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小河里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呼吁:

  第二课时:科学施肥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农田施肥的现状,了解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比例;

  2、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破坏土壤的肥力。

  教学重难点:

  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二、师生交流,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

  1、观看幻灯(课件出示:乡村农田的施肥现状)

  2、师生交流课前所查找的图书资料。

  3、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合理施肥的要点。

  三、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自由论谈。

  四、调查农田用肥现状

  1、开展实际走访活动。

  2、师生交流,小结我国农田的用肥现状

  3、了解农户的一些困难和希望。

  五、编写广播稿

  根据对科学施肥的学习收获和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确定广播稿中要写的内容。

  六、思考:农户对目前农田用肥的收效是否满意?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第三课时: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内容:

  我是环保特使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教学重、难点:

  针对村民随意丢垃圾的现状,分析并制定出现实的解决措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录象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象,了解垃圾堆放、处理的现状

  发现垃圾的地点

  垃圾的主要成分

  1、通过看录象,记录村里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

  2、了解村民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

  (1)剩饭菜用来喂猪,有的直接丢到路边;

  (2)烧掉麦秆和稻壳。

  二、针对目前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改变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状,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1、每户设一个大的垃圾桶;

  2、把已有的垃圾集中填埋,让地面变干净。

  三、走访村委会

  分析措施:

  1、不现实的措施:

  建立垃圾填埋场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村里建造不大可能,可考虑改建垃圾中转站。

  2、可以进一步考虑的措施:

  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四、做预算

  将可行的措施综合起来,做一个预算。

  垃圾桶:单价

  元,本村农户总数:

  户,总费用:

  元。

  清运垃圾山:人工费:

  元,运输费

  元。

  建造垃圾中转站:

  元

  宣传费用:

  元

  总计:

  元

  五、填写申请书(略)

  教师指导写申请书:把村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你的改善措施、预算都写进申请书!

  六、课后思考:

  1、如何使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做更多的事?有没有节约的余地?

  2、哪些措施相对更重要、更迫切?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塑料

  教学内容:

  认识塑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塑料,了解什么是塑料、塑料从哪里来、塑料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种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找找家里的塑料)

  二、说说的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1、将塑料和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不容易碎;更轻便;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方便携带;

  2、有什么缺点?

  有的塑料有毒;塑料的应用范围不广;不够结实。

  三、进一步认识塑料

  1、塑料的定义:

  2、塑料的种类:

  3、针对塑料的缺点,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作一些改进:

  四、展示交流

  1、观看幻灯,展示生活中的塑料

  2、宣传和交流:

  (1)把有关塑料的知识作成网页,供大家浏览;

  (2)出一期以塑料为主题的板报,供大家观看。

  五、全课小结:

  填写学习单

  第二课时:自制泡沫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动手制作泡沫盆景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

  二、绘制盆景草图

  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

  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三、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

  3、主要制作步骤:

  (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

  (2)制作房屋;

  (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

  (4)确定摆放位置

  (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四、美化盆景

  五、展示、欣赏成果

  六、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第三课时:“限塑令”有效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教学重难点:

  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教学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活动要求

  二、开展活动

  1、向顾客调查,了解顾客对这项环保措施反应冷淡的原因。

  2、针对原因,列出解决措施:

  (1)不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措施:把本月定为超市的科普节;在超市里广播有关知识;购物送知识宣传图册。

  (2)不知道超市在卖这种塑料袋的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3、整体策划:

  经过谈论交流,确定措施。

  4、填写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形式:

  详细说明:

  经费预算:

  三、活动小结(略)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调查、采访、交流介绍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你们见过农民是如何翻田地、播种子、收谷物、晒谷物的吗?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帮忙完成这些工作,也许你们对农具还比较陌生,现在就分组到村里开展采访活动,认识各种农具,然后在班上作一次介绍交流。

  二、确定要采访的问题

  三、走访农户

  采访记录单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四、补充收集信息

  整理获得的信息,补充收集信息。

  五、汇总与交流

  经验介绍交流会

  六、活动小结

  第二课时:农事谚语知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季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搜集了解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点:

  搜集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作用分类、归总。

  教学准备:

  日历、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认识二十四节气

  1、请教科学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完成表格:

  阴历月份

  节气

  阳历日期

  节气含义

  三、搜集农事谚语

  用哪些办法可以搜集到谚语呢?

  1、可以上网查。

  2、可以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

  3、还可以从节气、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等掌握农谚。

  四、整理归类

  介绍交流各自找到的农事谚语及其具体的含义,然后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总。

  1、预告天气类的:

  2、预告农事类的:

  五、“实战”体验

  现在恰巧处于(

  )节气,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看如谚语所说的饿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

  第三课时:野外观蛙记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制定观蛙计划;

  2、通过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为拯救可爱的绿色的小青蛙开展一些宣传保护活动,向社会发出倡议书。

  3、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制订出观蛙计划,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发出保护青蛙的倡议。教具准备:

  录象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课

  青蛙有“庄稼卫士”的美名,你也许书上、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有关青蛙的介绍,可是却未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过青蛙吧?不如趁着青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节,开展一次野外观蛙活动,走进小青蛙的生活世界吧!

  二、想一想

  1、在哪里容易找到青蛙?什么时候观察青蛙比较合适?进行野外观察要注意什么?

  2、观看录象

  3、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三、制定观察计划

  1、要全面认识青蛙,应该观察青蛙的哪些方面?

  2、制定观蛙计划:

  观察目的: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方法及装备:

  观察内容:

  组员分工:

  安全准则:

  四、观蛙去

  进行野外观蛙活动,并填写观察记录

  地点:

  日期和时间:天气情况:

  参加人员:

  观察到的情况:

  五、观蛙归来

  回顾、整理好野外观察的情况后,在小组交流后,谈收获和感受。

  六、思考

  1、从可行性、方便性等角度,选择观察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2、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分工和需要做的准备吗?

【科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技活动教案05-29

小学科技活动教学计划05-15

科技活动教学工作总结04-24

科技活动教学工作总结12篇04-24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