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8 11:57:3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六、总结:

  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三峡的风光片,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由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简介。三峡具体指什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是以课文,然后作汇报。)

  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

  补充解释:

  重岩叠嶂:即“重岩叠嶂”。嶂:治理向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绝:断。

  或:“有”,不能做“有时”。“或``````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有``````(则)有时``````”。

  其:这

  虽:在这里表假设,应译为即使。

  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不如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于:从。

  其:它们,指怪柏。

  漱:冲荡

  “清,荣,峻,茂”前皆省主语。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肃:寂静。

  故:所以。

  两句诗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得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声:几声;三步是确数。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 朗读

  分段朗读,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把握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讨论: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情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归纳:

  山:“七百里”(长)

  “相连无缺”“略”(多)

  “重”、“叠”“隐蔽”(陡,高峻)

  “自非“江面狭窄(高峻-——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急)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对比

  春冬景色:俯视:“素湍绿毯,回清倒影”

  仰视:“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秋:三峡秋景:“晴初霜旦之时”林、涧、猿啸、回声。

  渔民的悲惨生活:情景:悲寂,凄凉(与前面对比)

  联想:当地渔歌

  激发学生联想:

  1、“泪沾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合理联想)

  2、从文中两句渔歌,你还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他们的意境相同吗?

  三、引导学生领会全文的艺术特色。(投影打出)

  (一)抓住特点写景

  1、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二)语言特点:

  1、动静结合。找出一两处动景和静景

  2、有张有驰。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那些地方平静舒缓,那些地方激烈紧张?

  四、介绍《三峡》中的其他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诵比赛,可是当配乐

语文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南国风光。

  (一)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积累、运用语言。

  (二)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搜集鸟的天堂的图片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鸟的天堂》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鸟的天堂》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鸟的天堂的画面,感受南国风光,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惊醒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 教学方法

  课文的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开展拓展性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中。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天堂应该是什么样子?交流,那鸟的天堂呢?你想象一下鸟在那里会怎样生活?今天,老师带带大家去鸟的天堂游览一番,好吗?

  2. 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

  3. (出示图片)

  4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鸟多 自由)

  二、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1. 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小组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3. 读得正确流利的组长画星

  4. 教师检查预习,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

  5.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二)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把这些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读,看他们字音读得准不准?

  边听边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课文第6、7、8段的有关段落

  (三) 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认真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天堂里生活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生汇报。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2.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四)看图片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正因为这棵枝干茂盛的大榕树,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同时,这里的人们与鸟儿和谐相处,所以,这里成为了鸟的天堂。

  那小鸟在这里怎样生活的?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的 ?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再回到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

  再次指导读6、7、8自然段

  (五) 交流 朗读感悟

  过渡:是呀,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一读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指导感情朗读,并体会领悟作者在表达中饱含的感情

  (2)走近作家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六)拓展阅读

  鸟的天堂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的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鸟的天堂时即兴而作。

  (七)巩固检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对大榕树的称呼。

  2.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教学总结】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

  理解:著名、桥梁专家、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

  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导语揭题:

  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

  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那时,我们中国很贫穷、很落后,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把机会给中下生)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专家、设计”

  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总结)

  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

  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

  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

  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中国人争气。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你有什么志向吗?请你用“立志”说一句话。

  6、小结:

  我们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不仅可以造成更另结实美观、更现代化的大桥,做成更多连外国人也无法完成的事。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使钱江大桥架设在我国的钱塘江上。这些内容,我们下一堂课再学。

  七、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会田字格中上面的六个生字。

  1、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个生字,扩三个词语吗?

  2、指导写“梁”

  3、质疑:学了一、二节。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或者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八、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茅以升设计建造

  让钱江大桥冲志来(替中国人争气)

  结实、美观、现代化

  课后评析:这堂课整体效果不错,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处理教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原义师的缪银芳老师对这堂课给予高度评价。美中不足的是用“立志”一词练习说话时,引导不当,学生的思维有些受阻。从这里也说明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还欠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孙悟空、脑血栓、血浆、编故事、慑子、恭恭敬敬"等词语。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儿童歌曲《孙悟空},配以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画面。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那么,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因为孙悟空神通广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一一《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板书课题:神通广大的"小孙悟空")

  2.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

  "栓"是左右结构,左边"木"的最后一画是"..",不是"~"。

  "慑"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耳",右下边是"双"。

  "液"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写成"小"。

  (3)学生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再指名开火车头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孙悟空"神通广大?

  (因为它治好了爷爷的病)

  3.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爷爷得的是什么病?(脑血栓)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脑血栓的资料)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好病的'?(及时清理了堵塞脑血管的隶奇主桨

  .教师小结。

  "小孙悟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全文公有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小海鸥发现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问个究竟。第27自然段通过写小海鸥与水上飞机的对话,写出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的作用。第8自然段写水上飞机听到警报后立即前往救援。

  学情分析:

  水上飞是一种能在水上起飞,也能在水上降落的并能完成特定任务的飞机。水上飞机是受到飞船的启发而发明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上飞机越来越先进,水上飞机不但可以用于海洋巡逻、反潜战、布雷和海上救援,还可以成为雪上、冰上、泥上、草地上的飞机,用于交通渔业久远及灭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迅速渐渐地造句。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孩子们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哪些词语已经读懂了,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四、再读课文要求:

  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1、自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出示幻灯片。

  (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看到它,你想知道什么?是啊,小海鸥和我们想的一样。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哪个词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物又是怎么回答的?

  (5)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6)句子训练。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的自豪的语气。

  (8)小结。

  3、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

  (1)自渎课文,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写水上飞机出发的句子。再读给大家听。

  (2)想象:海上救护机可能怎么样救护遇险的船只呢?

  (3)谈谈读了这段后的感受。说说渐渐地的意思,并用渐渐地练习造句。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水上飞机》一课,听了还上救护机的介绍,知道了水上飞机是一种特殊的飞机,它们有很多种类,各自够有舍弃的本领。

  五、作业

  1、造句------

  2、渐渐地-------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难忘的启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章写了那几件事。

  2、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童年的启蒙老师更使人难忘,他们更能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因为是他们打开了我们知识的大门;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能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板书课题)师提问学生对“启蒙”的理解。

  二 认真学课文,理解内容,展开联想。

  1、师述:启蒙老师为什么使我难忘呢?他有什么优秀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作者从哪些事中悟出了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呢?默读课文后和同学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

  三 教师小结:

  1、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正是因为启蒙老师们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在孩子们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你们同意老师的看法吗?(同意)那好请大家在学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指名两位学生朗读九、十自然段)

  2、大家想想:这些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四 延伸:

  师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说明了大家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你们还不懂事,老师的'一次次表扬可能对你的帮助特别大;老师的一点关怀可能使你感到特别温暖;老师的一次批评可能对你的触动特别大;当然有时老师也可能让你受了委屈,联系实际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呢?(指名交流)

  五 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紧紧围绕“难忘的启蒙”这个题目,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分别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勤勉、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这样写的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 布置作业:

  标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启蒙

  组织演讲 —— 爱国

  启蒙老师 老师的批评(两次) —— 正直 诚实 勤勉 难忘

  对日语课的宽容 —— 爱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专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比较沈从文和富兰克林的风格异同。

  4、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谁能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补充:富兰克林生平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听完了老师的关于富兰克林的介绍与你们预习时的感觉相比较一下这是同一个人吗?(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原因的兴趣)

  二、情感激励

  1、用一句话给幸福下定义。幸福是什么?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

  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

  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对白:

  “什么是幸福,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幸福呀,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天冷了,看到别人身上穿件皮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在哪来,那你就比我幸福。”

  4)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促使从市场到居民住处的路上铺上石头;

  让居民一起支付费用清运垃圾;

  策划城市铺路,并改良路灯;

  想办法有效地清扫道路。

  2、根据刚才的分析,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不作重点,简单带过)

  3、富兰克林做了这几件小事,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所做的是小事,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巨大的,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

  4、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5、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三、鉴赏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2、《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和《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都是自传,这两篇文章在文风上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再拓展一些向研究性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明确:关于差别答案是开放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传主的个人经历;2)作者的写作风格;3)作者所处的国家情况等等。

  四、拓展探讨

  沈从文和富兰克林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有太少,有时便有的发愁。……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从文自传》)

  1749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威廉,我被点击了!”这便是著名的风筝实验。

  明确: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遇到有疑问时,都比较注重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这点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

  五、作业

  1、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2、明天上课前10钟交流大家的作品。

  作业设计的意图是:

  1、再次熟悉课文,达到复习课文内容的目的

  2、感受富兰克林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