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08 11:39:3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 蚕豆 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中班教案 篇2

  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一和去掉一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此活动前,已经感知过5以内数量的多少,本活动我们再次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5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尝试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活动中,我首先采用生活中情境——排队做操导入,让孩子们看看两组小朋友是不是一样多,答案是肯定的“不一样多”。让孩子们想办法让两边的小朋友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其实就已经是新授环节了,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添一或去一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接着我又出示了本次活动的操作纸,让孩子们也用添一或者去一的方法使一组内的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最后一环节是一个提升环节,让还利用添二、去二或添三去三的方法把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变成一样多》第二课时打基础。

  活动的优点:

  1、第一环节中以排队做操导入,让幼儿想办法把两边人数变成一样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把本次活动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孩子们更有兴趣,学得也快。

  2、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地提醒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孩子们在提醒后,都能在操作纸上尝试运用两中方法进行操作。

  3、教师的回应比较积极,追问也比较有效。

  活动中的不足:

  1、在操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不动笔,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于是我走过去对他们进行指导,指导时我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一个或添一个,孩子们之前没有去或添的经验,所以在第一环节新授时要告诉孩子怎么去怎么添。

  2、在交流操作环节时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不要打断他们说话,打断他们的思维。

  3、在新授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的思维不够清晰,语言有些啰嗦。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

  3、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精细动作的控制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难点: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

  活动准备

  小熊玩偶,筷子每人一双,勺子,一碗面条(橡皮泥) 练习夹物用的材料:小木块,纸团,糖块,纸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熊妈妈煮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小熊用勺子怎么吃也吃不着,怎么办啊?

  1、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小熊吃到面条。

  2、出示叉子,筷子,让幼儿尝试使用这些餐具喂小熊吃面。教:小熊又拿出叉子,筷子,可它都不会用,让来喂喂它啊?

  3、请幼儿说说使用餐具的体会,哪种好用。

  (教: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的餐具喂小熊吃面,你觉得哪种更快更好用?)

  二、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

  教:小熊也想自己用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怎样用筷子吧。

  1、请幼儿自由尝试使用筷子的方法。

  教:小朋友们,你们会用筷子吗?你们怎样拿筷子呀?

  1 请幼儿自己拿好筷子,老师检查拿筷子的方法。

  2 请拿法正确的幼儿上前展示,并说说他平时怎样使用筷子。

  2、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教全体幼儿拿筷子。

  1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跟学,纠正拿法不正确的幼儿。

  2 通过拿法一起来编儿歌,通过儿歌规范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3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练习正确拿筷子。

  三、通过游戏,练习使用筷子

  1、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2、游戏名称:(看谁夹得多)

  1 介绍规则: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夹出来的物品多,哪一组获胜。

  ○2 提醒幼儿使用筷子时的安全事项:

  a、筷子不能指到别人脸上

  b、不拿筷子跑,走动。

  c、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玩。

  d、不用筷子时用放在桌上。

  3、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

  (1)比赛时,你觉得盘子里的物品,哪种容易夹?

  (2)哪一种最不好夹住,为什么? 四、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整理好各组物品。

  活动延伸:

  在用餐时间时,提醒幼儿注意筷子的正确拿法及安全事项。

  活动总结

  中班的幼儿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通过游戏环节让幼儿多练习,多尝试使用筷子去夹各种物品,既让幼儿多动手练习了,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活动开始我设置了给小熊喂面条的环节,让幼儿一下子就进入了进餐的游戏情景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到筷子与其它餐具的不同,感受的`筷子的优点比老师单纯的通过说教或图片的更加直观更加容易接受。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游戏环节也是紧密的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结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学习正确的使用筷子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孩子们在尝试使用筷子后再由老师引导幼儿一起把自己的使用筷子的经验编成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再加上 PPT 的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儿的喜爱,更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就感。在有了一定的握筷基础后,让幼儿通过游戏来练习巩固正确使用筷子,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关注个别幼儿,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让他们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巩固,让所有的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语言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要以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特别喜欢小动物的扮演,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动作都非常感兴趣,《换一换》是个有趣的动物故事,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动物们的叫声,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能用"象声词"模仿动物的叫声,发音清晰。

  在游戏中学习并逐渐练儿歌,理解交换含义,体会同伴间交流的乐趣。

  乐于与老师创编。

  活动准备:

  猫、狗、鸭子、小鸡、老牛等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

  能清楚模仿动物叫声,并且熟练儿歌活动难点:

  乐于与老师创编活动过程:

  小鸡来了--教师:今天我们都来扮演小鸡了,小鸡们好!(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鸡,鼓励他们大声学习小鸡的叫声,用的.小鸡的叫声跟老师问好;练习"叽叽叽叽"的发音)--教师:小鸡们,你们还认识哪些小动物们啊,他们是怎样叫的?(引导幼儿回忆各种动物的叫声,学习一些常用的象声词)--教师:你们看小猫也来了,我们和小猫问声好。(教师出示小猫的图片,幼儿用"叽叽叽叽"的声音问好,教师扮演小猫"喵喵喵喵"回答)--教师出示狗、鸭子、牛、青蛙等动物图片,鼓励小鸡们跟他们问好。

  我和你,换一换--教师:小鸡要和这些动物做游戏了,他们做了什么呢,请你仔细听(教师朗诵儿歌前面部分,引导幼儿仔细听)--你们听了什么?小鸡的叫声怎么不一样了?他和谁交换了声音了啊?(引导幼儿发现歌词后面两句中小鸡和小猫交换了叫声,帮助幼儿理解"交换"的含义)--交换叫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也来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和其他动物换一个叫声,体会交换的乐趣。请幼儿想一想交换时该怎么说,换了叫声小鸡会怎么叫)来了一只大狐狸--引出狐狸角色,教师边表演边完整朗诵儿歌,用夸张的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情节。

  --小鸡们,狐狸要来吃我们了,怎么办呢?我们赶紧和小狗交换叫声,吓跑狐狸吧!(教师请幼儿选择一种动物交换叫声,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如果交换的是鸭子和猫,小鸡会被狐狸吃掉;反之叫唤声音的是狗、老牛狐狸就会被吓跑-)--根据幼儿的兴趣,该语言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复习儿歌《小兔吃了笑哈哈》,把小兔换成小鸡,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我们把萝卜换成毛毛虫,你觉得哪个动物会吃了会笑哈哈?(小鸡)我们来换个小鸡来试一试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创编,一起感受童谣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不常仿编儿歌,如果选择的儿歌太难会让孩子对仿编儿歌望而却步,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选择了这一首,易于幼儿理解,给幼儿很大的创编空间,易于幼儿模仿创作,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我不觉得轻松。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改进,如准备教具,讲故事时怎么与幼儿互动,每一个动作等等都需要考虑清楚。对于怎样上好一个活动实在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今后我会更加的努力,仔细的分析教案,思考活动中会碰到的问题,与老师们多交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2种野生动物,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横幅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哪些动物?

  二、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动物,观看的时候要找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1、播放视频《大象的命运》,观看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视频里是大象,它有着小山一样的身体,粗粗的腿,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2)大象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

  (3)他们在用鼻子卷树叶,洗澡还有王身上喷土等等。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它属于厚皮动物,目前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它们有的生活在大草原上,有的生活在雨林里,是群居动物,和人类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它们是食草动物,喜欢吃草、树叶、树皮、树枝等植物,它们的鼻子特别的厉害,可以往嘴里送食物、喷水洗澡、喷土保护皮肤、取物还有保护自己。大象还是寿命最长的野生动物,它脾性温和,非常珍贵。另外,大象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习惯,那就是站着睡觉,因为它的内脏承受不了它身体的`重量。

  2、接下来要和我们见面的动物十分凶猛,同样要在视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视频《凶猛大白鲨》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播放完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视频里是大白鲨,它长着黑黑圆圆的眼睛,尖尖的牙齿,身体特别大。

  (2)它生活在大海里。

  (3)它在捕食小鱼还有海狗。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它长着乌黑的眼睛,尖锐锋利的牙齿还有大大的鱼鳍,是用来在水里掌握平衡的,它生活在大洋沿海地区,因为它的身体温度比海水高15度左右,所以它可以在很冷的海水里生活,它可不像大象一样喜欢群居,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捕食海狗、海狮、海豹等一些海洋动物,它的平均身长有6米,体重1200多公斤。

  3、归纳野生动物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野外),是自己捕食,没有人工喂养。教师小结:像这种生活在野外,没有人工喂养,靠自己捕食生存的动物,叫做野生动物。

  (2)师幼讨论:自己还见过哪些野生动物?

  三、激发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

  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现在却濒临灭绝,很多都遭到了杀害,到底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广告)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大自然才能和谐,我们的生态才能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在那里安全、舒适、自由的生活。

  那我们可以为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

  四、出示横幅,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全体师生签名。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横幅“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上面签上我们的名字,共同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伤害它们”,不会写名字的幼儿,画一颗爱心。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十分感兴趣,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本次活动的准备当中,和爸妈了解了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多段视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讨论,认识了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和海里最大的食肉鱼类,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很容易就接受了,结尾时在横幅上的签名活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全体教师也参与到了其中,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觉得这样的科学和社会的渗透课程更有益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25个孩子在活动中全部聚精会神,效果十分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设计描画冰淇淋,能从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大胆想象并创作。

  2、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范画一张;冰淇淋的图片若干张;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用小猫开商店引出课题

  天气渐渐变热了。小猫咪咪开了一个商店。我们看看,她开了一个什么商店?(出示范画)

  (二)引导幼儿观察冰淇淋,认识各种各样的冰淇淋。

  1、你们喜欢冰淇淋吗?

  2、你最喜欢哪个冰淇淋?它是什么样子的?

  3、小猫咪咪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很特别的冰淇淋,你们想看吗?

  教师放图片问幼儿:你喜欢这个冰淇淋吗?这个冰淇淋上有什么?

  4、小猫咪咪说:“她商店的.冰淇淋都卖完了,想请小朋友来帮忙一起制作一些冰淇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咪咪这个忙吗?”

  5、问幼儿: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冰淇淋?

  (三)教师示范作画

  1、老师也想帮咪咪的忙。我也来制作一个冰淇淋。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3、注意提醒幼儿给冰淇淋涂上漂亮的颜色。

  (四)幼儿练习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冰淇淋。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给冰淇淋上色。

  (五)讲评。

  【活动反思】

  冰淇淋是幼儿都很喜欢的一种甜食,冰淇淋漂亮的颜色也是幼儿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冰淇淋,让幼儿在观察中知道冰淇淋的特点及基本形状,再根据经验发挥想象,设计、创造出自己的冰淇淋,幼儿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效果较好。

  小百科: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乳、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食品。

中班教案 篇7

  装饰画:

  围巾

  活动目标:

  1、了解围巾花饰的多样,及色彩的丰富。

  2、学习用花纹,格子或图样对围巾进行装饰。

  3、对装饰画有兴趣。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案的围巾,水彩笔,纸(长、正方形的围巾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冬天来了,天气非常寒冷,请小朋友说说,我们怎样来防寒呢?

  二、出示各式围巾,让幼儿欣赏;

  这是什么?(围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花纹不一样)

  花纹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围着围巾四周一圈,有的'两边有花纹,有的有图案;或是图案不一样,有的是动物,有的是花,有的是格子……)

  三、装饰围巾,幼儿作业。

  1、我们今天也来装饰围巾,你喜欢什么样的围巾?你会用什么画案来装饰你的围巾呢?(幼儿讲述)。

  2、看看我们有什么东西呢?(水彩笔)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能够自己大胆装饰围巾,注意不和别人一样,能自己想方法设计。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设计。

  四、评讲幼儿作品

  1、我们看看这些围巾颜色怎么样?

  2、你是怎么设计围巾的?用了什么方法?(线条,图案,色块,花纹)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特征,结合新纲要要求,让幼儿正确使用量词及完整表述存在着一定难度。在平时生活中和自由游戏中,幼儿仍然会将量词混用或乱用,因此通过情景剧及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熟练并巩固量词的使用。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表述。

  活动准备: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免子头饰1个、猴子头饰5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表演。

  旁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铺子。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开了一家铺子,欢

  迎大家光临。

  师 :哇!小兔子家开了铺子,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转身向兔子,指着袜子)这是什么东西?一共有多少?

  (请幼儿回答,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三双袜子)

  (再指着一排瓶子)这一排是什么?共有几个?(请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习:四个瓶子)

  (教师转身对兔子)小兔子,这桌子也卖吗?

  小兔子:卖,当然卖咯!

  师:哎,我看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们看看铺子里有几张桌子?(指导幼儿正确运用量词:张)

  (师拿起两把塑料椅子)你们看漂亮吗?我们来数数一共

  有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指导幼儿学习量词“把”)

  师:还有些什么?(老师寻找别的东西,突然发现)瞧,这些

  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几顶,我

  们来数数。一顶、两顶、三顶、四顶、五顶,一共五顶

  帽子。(幼儿练习量词“顶”)这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旁白:突然来了五只小猴子。

  猴爸爸:小兔子,我要买五顶帽子。

  小兔子:啊?是几顶?我没听清楚。

  师:小朋友,小猴子要买多少帽子,告诉小兔子。(幼儿齐答:五顶帽子)

  猴妈妈:小兔子,我要买四个瓶子。

  猴哥哥:小兔子,我要买一张桌子。

  猴姐姐:小兔子,我要买三双袜子。

  猴宝宝:小兔子,我要买两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二、引出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理解儿歌内容:

  (1)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铺子?(幼儿完整讲述)

  (2)铺子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三、幼儿学念儿歌

  1、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分组练习,加快速度。

  四、游戏

  1、引出。

  师:小朋友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好,小兔子的铺子又要开了,如果你像小猴子一样,说清楚你要买什么,你一定买得到。

  2、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用“小兔子,我要买××”的句式,并能正确运用量词来参加活动。过程中如果有幼儿没能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3、东西又卖完了,小兔子说:“我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师幼:小兔子,明天再来开铺子。

  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来了一群小猴子,

  买走一张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双小袜子,

  四个小瓶子,

  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

  明天再来开铺子。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发挥想象力讲述艾玛奇妙的旅行经历。

  2.喜欢艾玛乐观开朗的性格,并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人物,引起兴趣

  (1)出示封面,介绍花格子大象艾玛。

  师:这是谁,你们认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是大象?

  艾玛和普通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其色彩、(花纹)图案的不同。)总结:它就是大象家族里最与众不同的家伙,你们知道什么叫与众不同吗?与众不同就是和其他大象长得不一样。它的身上都是五颜六色的方格子,它的名字就叫方格子大象艾玛。它还是大象家族里的开心果,所以大象们都很喜欢它,你听了这个故事,你也一定会爱上艾玛的。

  (2)引出故事主题。

  师:到底是艾玛和谁的故事呢?听听声音,这说的是艾玛和谁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乐趣

  (1)出示第2页:虽然是春天了,可是外面仍然刮着好大的风,大象们都躲在山洞里不敢出去,听艾玛的弟弟表演口技。

  师:你知道,山洞里哪个是艾玛的弟弟吗?(也是格子的,只是他的`颜色和艾玛不同,是哪两个颜色的?)艾玛的弟弟在山洞里表演什么呀?口技就是学各种各样的声音,学得很像很像。你会学谁的声音,请你来学一学。

  第2页:艾玛的弟弟是个口技高手,大象们在山洞里听得可有趣了。可是小鸟说了,这天气真不好,真想出去走走,飞一飞,可是一出门,准会被大风吹跑的。大象说,别说你们小鸟了,就是我们出去也会被风吹走的。这时艾玛心里有了个有趣的主意,他带着他的弟弟说:"走,我觉得那是件挺有趣的事。"第3页:说着,他就带着弟弟走出了山洞,弟弟心里有点害怕,问:我们真的要在这个大风里走吗。

  (2)出示第4页:

  提出问题:他们真的会在大风里走吗,看看,艾玛到底带着弟弟去哪了?那个山洞离得远不远啊?

  讲述故事。艾玛说:我们和他们开个玩笑吧,开个什么玩笑呢,我们想办法说点话,说的话要让朋友们以为我们已经被风吹得很远很远了。

  师:这个玩笑有趣吗,那我们小朋友们帮艾玛想一想,说些什么呢,别的大象就会以为他们已经被风吹走了。

  (3)出示图片5。师:你们觉得被大风吹走了真可怕,可是艾玛可不这么想。这张图片代表了艾玛的心情,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啊。

  总结:大家都觉得被风吹得很可怕,可是艾玛不这么说,艾玛说:哦,被风吹起来的感觉太快乐了,真凉快,哇塞,我飞得比山还要高,这个风还让我打转转了,就像在坐转椅一样。

  (4)出示第6页:大象朋友们听了,原来被风吹走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啊,他们也很想出去看看。可是他们真的很怕被风吹起来。

  师:你们觉得他们该不该出去看看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象不被风吹走,又能看得到。

  出示图片7:

  师:看看,他们用了什么办法呢?

  后面的大象用他们的长鼻子勾着前面朋友的尾巴。可是他们才走出山洞,才发现艾玛和他的弟弟就躲在山洞里。哪儿也没去,大家都哈哈哈得笑了。天哪,这是艾玛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真有趣。

  出示图片8:哦!大家都很快乐,小鸟说:这真是一件好笑的事情,我就知道这么大的风,没一个人敢出去,艾玛看了看小鸟说:不,我敢。说着,艾玛就走了出去。

  (5)出示第9页:不久,就传来艾玛的声音,同伴们都听到了,"真的被风吹起来喽,这真是奇妙的旅行。(.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哈哈,真是太有趣了,小鸟,我比你们飞得还高。朋友们,再见我旅行去喽。"师:你觉得,这次艾玛是真的被风吹走了吗?为什么。

  你觉得艾玛不会被风吹走,这个是玩笑,请你站这边。如果你觉得大象真的会被风吹走,你就站这边。

  (6)出示第1 0页:

  师:到底谁对了?这回,艾玛真的被风吹走了,风儿带着艾玛开始了奇妙的旅行。会被吹到哪儿去呢?

  总结: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艾玛被风吹的吹过了大海,吹过了小河,翻过了山坡....不停得往前飞,你们希望艾玛回来吗?为什么?看看,艾玛会回来吗?

  艾玛又从沙漠那头,穿过了鳄鱼大桥,越过了鳄鱼岛,飞过了大海...

  (7)讲述故事结尾: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大家的开心果又回来了,朋友们都在欢迎它。

  艾玛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是个快乐的大象,它不仅自己快乐,还会把快乐带给大家,是大家的开心果,你可以把快乐带给谁。(除了...还有更多的人吗。)小结: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反思:

  一阵奇异的大风足以让所有的动物感到害怕,但艾玛却不害怕,他永远期望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当他顶着大风,走出山洞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奇思妙想不仅为自己带来一次奇妙的旅行,也为同伴们赶走了恐惧、带来乐趣。与此同时,艾玛的冒险精神和乐观态度也感染着每一个朋友。

  整个故事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主人公花格子大象艾玛本身就是吸引幼儿的,他的外形、色彩、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乐观开朗的个性更是让有趣的事频频发生。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我拓展了图画书本身的内容,让幼儿根据视觉提示有序地讲述"风先把艾玛带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

  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更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