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05 07:29:2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4篇(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4篇(精)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纵跳灌篮的动作,提高弹跳能力与动作协调性。

  2、能遵守游戏规则,有序参与并敢于挑战不同的高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观看过相关篮球灌篮的视频,有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可调节高度的篮球架若干(教师提前设置成不同的高度)、小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持球绕场慢跑、拍球等,跟随教师做热身活动。

  二、基本游戏

  1、原地起跳灌篮动作模仿练习:幼儿在篮球架前的标志处起跳灌篮,尝试模仿做灌篮高手的灌篮动作。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高度的'篮球架,在起点处排队依次进行自主尝试练习,模仿灌篮高手一样进行灌篮动作练习。

  教师关注幼儿的分组情况,观察幼儿的练习活动,从中选择能跳起一定的高度并进行双手灌篮,动作自然、协调的幼儿作为示范资源。

  2、示范展示:邀请2--3名幼儿进行动作示范,提示其他幼儿关注他是如何跳起并进行灌篮动作的要点。

  组织全体幼儿进行集体模仿练习。

  3、助跑起跳灌篮模仿练习:组织幼儿自助跑起点处持球跑完成灌篮动作练习。

  幼儿自主选择难度尝试练习,教师关注幼儿练习情况并选择资源。

  4、示范展示:再次邀请个别幼儿进行动作展示,组织全体幼儿集体模仿练习。

  5、灌篮大赛:将幼儿分组,进行灌篮大赛,以进球个数多者为胜。

  三、放松活动

  幼儿跟随教师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上下肢。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学习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限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想象。因此,在这个活动设计里我们尝试用哑剧引入,将语言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发展其语言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配合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学词:瞧、鼓励。

  2、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创编表演动作。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投影片。

  活动过程:

  1、哑剧引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表演根据儿歌第一段改编的哑剧。

  (1)表演力求生动,着重刻画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2)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2、学习儿歌。

  (1)引入儿歌第一段。

  ①教师出示投影片并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听听老师刚才表演的是怎么一回事。”

  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③学习第一段,鼓励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2)学习儿歌第二段。

  ①提问:“小熊叫妈妈帮忙了,假如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帮助它?”

  ②请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小熊过桥。

  教师正面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③教师出示投影片并以熊妈妈的口吻朗诵儿歌第二段。

  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办法帮助小熊,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咱们来听听熊妈妈到底是怎么帮助小熊的。”

  ④学习第二段,认识并理解词语“鼓励”。

  ⑤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⑥集体朗诵整首儿歌。

  3、分角色朗诵并表演儿歌。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学唱歌曲,并尝试用常见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能分辨歌词中勤劳与不勤劳的动物。

  活动准备:

  挂图3号《小朋友的书。美工》磁带及录音机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预设):

  1、复习一组学过的关于劳动的歌曲。

  复习《勤劳人和懒人》等歌曲。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唱过哪些关于劳动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可进行集体演唱或请熟悉此歌曲的幼儿单独表演唱,演唱时,引导幼儿关注歌曲所表达的劳动内容)

  2、欣赏歌曲,了解歌词含意。

  提出欣赏要求: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新歌曲,听听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反复多听几遍歌曲)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幼儿欣赏。并在欣赏中,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听不懂的.词句,如:梳妆、说不尽、要靠劳动来创造等,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要遵照歌曲的节奏型来念歌词,可适当加入一些衬词,如:在雄鸡唱三唱后面加上“喔喔喔”在鸟儿忙梳妆后面加上“叽叽喳”)幼儿跟着教师学习朗诵歌词一遍幼儿说说喜欢歌曲中的那些小动物?不喜欢谁?为什么?

  3、继续欣赏歌曲,尝试跟唱。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向幼儿提出欣赏的要求:乐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活泼和有力。

  教师示唱,幼儿跟唱。

  4、尝试为歌曲伴奏幼儿跟唱,教师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幼儿分组跟唱,并互相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紧紧遵循《纲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的理念,紧紧抓住幼儿的“心”。“听一听,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乐趣;“学一学,唱一唱”中有自主学习的快乐;“试一试,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悦。

  在设计、组织老教材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认真解读教材、解读幼儿,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游”、“跳”、“爬”、“钻”,了解汉字组成的基本规律。

  2、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儿歌中动物出洞的姿态。

  3、在“捉迷藏”中对汉字游戏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识字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 图片:雷公公、青蛙、水蛇、小熊、蚯蚓、太阳;字卡:跳、游、爬、钻。

  2、 请6个幼儿带上雷公公、太阳头饰和动物头饰(青蛙、水蛇、小熊、蚯蚓)表演儿歌。

  3、 在幼儿的椅子下面分别放置动物头饰(青蛙、水蛇、小熊、蚯蚓)。语言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播放雷声音频,师:听!什么声音?

  2、师:原来是雷公公来了,那小动物们听到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雷公公敲门》

  1、师:轰隆隆,轰隆隆,看看雷公公在干什么,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会来呢?

  2、师与个别幼儿表演情景(边念儿歌边表演)

  3、师:你听到了什么?谁来了?

  4、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年儿歌前半句,幼儿年儿歌后半句

  (2)完整念儿歌

  三、引导幼儿阅读图夹文儿歌,初步感知动词“跳”、“游”、“爬”、“钻”。

  1、“跳”(青蛙旁边)

  (1)师:猜猜这是什么字?

  (2)幼儿学做跳的动作

  2、“游”3、“爬”4、“钻”

  四、引导幼儿开展猜字游戏

  1、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字游戏吧。

  2、介绍规则: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拿走一张动物卡片或字卡藏起来,再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看是哪个动物、汉字藏起来了。

  3、师幼游戏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19

【经典】大班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