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21 08:26: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2、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歌曲《小螺号》,掌握了音乐知识:弱起小节、附点音符,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熟练了歌曲的吹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本课有效地把器乐教学与唱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大胆表演,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大关键。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密切联系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才能开心地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因此,教师注意挖掘课外资源,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本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作创编、综合表演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教学时,教师虽然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但没有给学生明确责任,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体验、创编、集体练习的时间,导致了部分小组的配合不够默契、表演比较拘谨。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还有待优化。明确学生自己应负的责任,合理提供空间和时间,加强调控与指导等等,都得合理设计,达到最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积极探索、紧密配合、大胆创编,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螺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uó hào,意思是用海螺壳做的号角,其声音响亮悦耳。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都把他们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他们开口,大人们想尽办法给予满足。这样就使得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坏脾气。如:小气、自私等。就如故事中的小猫,他的漂亮房子是通过大家的帮忙而盖成的。作为房子的主人应该热情地招待给他帮助的好朋友,而不是怕朋友们把自己的房子弄脏。更何况他的朋友们都是非常懂礼貌的。知道小猫怕他们弄脏房子,他们特地准备了新的、干净的鞋子。可小猫还是那么得小气、自私,还要朋友们洗干净了脚,光着脚才能进他的房子。所以到后来,谁也再没到小猫家做过客,谁也不愿再找小花猫玩,每天和小猫做伴的,只有他的那座新房子。

  设计意图:

  一、通过看课件,并讲述课件的内容,使幼儿知道小猫的新房子是通过大家的努力而盖成的。

  二、教师讲故事,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小动物想到小猫家做客而小猫为什么不让小动物到自己家来玩的整个过程。体验小猫从开始的开心到后来孤单单一个人的心情变化。

  三、通过对小猫行为的讨论,使孩子们懂得我们不能像小猫那样小气、自私、不懂得感恩。我们要学做一个热情、大方的`孩子。

  四、通过情景表演,使幼儿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客人、学做一个热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小猫从开始有很多的朋友到后来孤单单一个人的过程及小猫的情感变化。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小气、自私,要做到和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3、通过情景表演使幼儿学会做一个有礼貌地客人和热情招待朋友小主人。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大家一起盖房子

  1、(出示小猫的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座房子漂亮吗?你们猜这是谁的新房子?(幼儿通过看新房子的外观猜出是小猫的新房子)

  2、小猫有很多好朋友,他盖新房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你们看!他们是谁呢?

  3、幼儿看课件。

  提问:1、谁小猫盖房子了?(大象、山羊、小狗、小熊、小公鸡)

  2、大象帮小猫干什么了?(运木头)

  3、山羊和小花狗在干什么?(把圆木锯成一样厚的木板)

  4、小熊、小公鸡帮了什么忙?(用木板钉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5、漂亮的房子终于盖好了,可大家都累得怎么样?(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

  6、看到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和自己的好朋友,小猫开心吗?

  7、小猫的新房子是大家共同努力盖成的,如果你是小猫的话,你会怎么做?(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二、小动物们来做客

  小猫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讲故事小花猫在墙上贴了一层奶白色壁纸开始到最后。

  1、好朋友想到小猫家做客,小猫是怎么样说的?(不行,不行,现在正下雨,你们会把新房子弄脏的。)

  2、过了几天,天没有下雨,小动物要到小猫家做客,小猫又是怎么说的?(不行,不行,你们没看见天正在刮风,你们来会把新房子弄脏的)

  3、后来小猫请小动物来他家做客了吗?(请了)那为什么小动物都不愿进小猫的家玩?

  4、现在这只小猫快乐吗?

  三、小气的小花猫

  1、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猫吗?为什么?

  2、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小气、自私、不懂感恩的小猫)

  3、如果你的好朋友想到你家来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四、情景表演《做客》

  幼儿通过表演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客人、学做一个热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想像设计结婚的房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3、感受创意绘画的乐趣,能够大胆讲述自己所画得故事老鼠结婚房子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房子”

  1、老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你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出来吧。音乐与小老鼠同时放。

  二、

  2幼儿:小老鼠

  3、老师:咦,你们知道这首是什么音乐吗?

  4、幼儿:结婚音乐老师:‘老鼠新郎和老鼠新娘今天要结婚了,可是我们没有结婚的新房,老鼠新娘和新郎有一个困难的问题。教师说: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老鼠有什么困难吗?想,我们今天要结婚了,可是我们没有结婚的新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帮我设计结婚的新房吗?

  幼儿讨论。

  老师:你们的想法都很不错,梁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结婚房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二.观察房屋图片,了解房屋结构(出示房屋图片):这里有几张设计师设计造好的结婚房屋图,看看房子的顶有什么?(平顶、尖顶、圆顶、斜顶)门、窗怎样?(方形、圆形等)房子周围有什么?(花、草、树。说说图片房子结婚有什么要准备的。

  今天请你们做一次房屋设计师,请你给小老鼠设计一幢漂亮的结婚房子,(请幼儿先讨论)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我们设计的房子要大,想想你设计的房子有几层楼,房子的门、窗、屋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的周围有些什么,要设计的和我们现在住的幼儿园的房子不一样,也不要和图片上的房子一样。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大胆讲述自己画得故事。对构图造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讲讲自己画了什么。(可请个别幼儿介绍)我是结合我们的主题来的。房子,是幼儿从小就熟悉的,是他们喜欢画而且又画的'很多的题材之一。本节活动是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力,对房子的外形特征作出大胆的构想,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独特造型的未来房子。本次活动是一次生成活动,意在通过绘画的形式,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体现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画纸20张、画笔、20盒蜡笔、4张桌子,4张垫子、10支铅笔,许多小动物。

  观察和效果分析活动调整

  活动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以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兴趣和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句大胆地集体面前讲述。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日愿望,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说一些祝愿朋友的话。

  3、让幼儿体验过集体生日的乐趣。

  准备

  1、环境布置:一块空白墙,作为幼儿的许愿墙。

  2、课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日,知道自己是在几月份过生日的。

  3、生日蛋糕一盒。

  4、《生日快乐》的磁带,录音机,照相机。

  5、白纸、蜡笔。

  过程

  1、听歌曲《生日快乐》,引出课题。

  (1)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2)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我们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唱这首歌呢?

  2、讲述过生日的情景。

  (1)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是几月份过生日的?

  (2)你是怎样过自己生日的?在哪里过的?和谁一起过的?那天你的心情怎样?(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讲讲)

  (2)你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都是谁送你的?(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下一个生日的时候你最希望收到一件什么礼物?(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幼儿许愿。

  (1)你想实现你的生日愿望吗?让我们到许愿墙旁来许愿吧!只要你是诚心诚意的,相信你的生日愿望一定能实现。

  (2)刚才你许了什么愿呢,能告诉我们吗?(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心愿)

  5、画生日愿望。

  (1)我们把这些愿望画下来,然后贴在许愿墙上,让所有知道我们的人,都来祝愿我们早日实现这个愿望,好吗?

  (2)幼儿画生日愿望,教师指导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

  (3)请先画好的小朋友与你身边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生日愿望。

  (4)请小朋友带着你画好的愿望上来讲讲。(老师把幼儿画的愿望贴在许愿墙上)

  (5)想看看杨老师的生日愿望吗?(出示我的愿望卡)我画了一颗心,真心地祝愿小朋友都能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

  6、过集体生日,体验集体生日的乐趣。

  (1)你们知道吗,九月份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谁呢?请这位小朋友上来,xx小朋友是我们班九月份的小寿星,今天我们一起为xx小朋友过生日,好吗?

  (2)出示蛋糕,插上生日蜡烛,xx小朋友过生日啦,我们该对xx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祝愿朋友的话语)

  (3)xx小朋友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4)让我们把这开心的时刻永远留下来吧!(师生拍照留念)

  (5)xx小朋友许愿,吹蜡烛。

  (6)放《生日快乐》歌,师生一起唱。

  (7)师生一同享用生日蛋糕。

  (8)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大班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

  (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

  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

  (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

  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年龄段

  序号

  活动内容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大班

  1我知道的端午节

  语言、社会

  集体

  2包粽子

  艺术

  集体

  3自制香包

  艺术

  分组

  4折纸粽

  艺术

  分组区域

  5热闹的赛龙舟

  语言、社会

  集体

  6龙舟竞赛

  健康、社会

  集体

  7一起过端午

  综合

  大带小活动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三)大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端午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相关经验。

  2.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活动二:包粽子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

  ★指导语: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过程,怎么包呢?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2.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指导语: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

  3.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听音乐自由匹配动作。

  (2)交流随音乐表演时的经验与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动作。)

  (3)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活动三:自制香包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乐。

  3.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等)。

  2.幼儿已有刺绣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

  活动过程: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指导语:什么叫香包?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骤。

  ★指导语: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2)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

  ★指导语: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四:折纸粽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探索折纸粽的方法,尝试用长条纸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制作粽子。

  2.在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活动准备:

  1.各色长条纸若干。

  2.已经折好的大纸粽。

  3.折纸粽步骤图。

  活动过程:

  1.观察大纸粽,激发折纸粽的兴趣。

  2.探索折纸粽的方法。

  (1)猜测纸粽的制作方法。

  (2)展开纸粽,观察折痕,讨论折纸粽的方法。

  (3)借助步骤图,整理折纸粽的经验。

  3.折叠纸粽。(引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看图示、观察小朋友制作等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

  4.将幼儿制作的纸粽用针、线串在一起,布置环境,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热闹的赛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活动,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氛围。

  2.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过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赛龙舟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自由结伴交流赛龙舟的情景。

  ★指导语:你们看过赛龙舟吗?请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观看赛龙舟的录像,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1)观看赛龙舟录像,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气氛。

  ★指导语: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觉?

  (2)观看录像片段,讲述参加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情。

  ★指导语:人们是怎么赛龙舟的?他们的姿势、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3)观看录像片段,讲述两岸观众呐喊助威的热烈场面。

  ★指导语:现场的观众是怎样为选手们加油的?

  (4)交流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指导语:看到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怎样才能在赛龙舟中取得好成绩?

  3.拓展讲述,了解赛龙舟已由传统民俗活动逐步变成国际性的体育文化活动。

  ★指导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赛龙舟?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赛龙舟?

  活动六:龙舟竞赛

  主要涉及领域:健康、社会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着地并能与同伴共同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2.体验多人用身体组成“龙舟”进行游戏的快乐,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观看过赛龙舟的场面。

  活动过程:

  1.回忆赛龙舟场面,激发活动兴趣。

  2.探索多人组成“龙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1)探索两人结伴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①自由探索两人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②交流经验,讨论两人合作组成“龙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龙舟”前进。

  (2)探索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①迁移两人合作经验,尝试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

  ②交流经验,讨论使“龙舟”加快速度前进的方法。

  ③再次尝试,体验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3.游戏:《赛龙舟》。

  活动七:一起过端午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通过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端午节的相关经验。

  2.在“大带小”活动中,增进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体验与弟弟、妹妹共度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3.才艺展示及游艺竞赛活动。

  (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

  (2)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①端午还有哪些名称?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③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④端午节挂“五端”,是哪“五端”?⑤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⑥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如:包纸粽子比赛、拼龙舟竞赛等)。

  (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

  4.“大带小”端午美食品尝活动。

  六、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教学资料。

  (1)故事。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2)童谣《拍手歌》参见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3)歌曲《包粽子》参见许卓娅主编:《韵律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81页。

  (4)自制香包的步骤。

  ①在纸上画出想做的香包形状(心形、叶形、三角形等)。

  ②剪裁出相应的纸样。

  ③按照纸样剪出两面布形。

  ④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注意留一开口。

  ⑤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

  ⑥由开口处放入干花、艾草等。

  ⑦将口缝合,绑上绳结。

  ⑧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香包。

  (5)折纸粽的步骤(如图所示)。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经典)大班教案07-29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