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面积的含义》教案

《面积的含义》教案

时间:2023-12-19 08:02: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积的含义》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的含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的含义》教案

《面积的含义》教案1

  教材分析:

  《面积的含义》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后续认识面积单位,探究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们具备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了解面的存在,能找到相关物体的面,但对面积的表达不够清晰,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系统化。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体会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理解封闭图形也有面积。

  教学准备:

  苹果实物、卡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面”并提问: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时候认识的?看到“面”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很早就认识,并说出与“面”相关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二、结合实物,理解“面积”

  活动一:看看面,感知面有大有小

  大家刚才提到了桌面、墙面等物体的面,你能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面地大小吗?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 )的面大,( )的面小。

  活动二:摸摸面,感知平面与曲面

  1.们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了很多面,请大家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和长方体盒子的每个面,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些面都是平平的,光滑的。(平面)

  2.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请同学们再摸摸苹果的表面。

  预设:苹果的面是弯曲的。(曲面)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都有面积。

  3.出示PPT,引导学生判断数学课本封面面积的大小能否随着摆放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预设:不会变化。因为是同一本书的同一个面,所以无论怎样摆放它的面积的大小都不会变。

  活动三:画画面,感知平面图形的面

  教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找到了很多物体的面,知道了它们的面积有大有小,你能选择一、两个你看到的面并尝试画下来并给这个面填充上颜色吗?

  预设:学生会选择桌面、课本封面、钟面等教室里能看的物体的表面画下来并在面上涂上颜色。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活动四:辨析面,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如果是不封闭图形呢?

  出示PPT 【马文辉专栏】《面积的含义》教案这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确定吗?

  预设:这个图形没有面积,因为它不封闭,它的面地大小不能确定。

  小结:像这种不封闭的图形的面积大小无法确定,我们就可以说它没有面积。

  三、巩固练习,深化“面积”

  1.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辨析它们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2.通过观察地图,比较省市面积的大小。

  3.出示两张卡纸,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四、回顾全课,交流所得

  教师从课堂表现、课堂收获、知识获得的过程等方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教案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4—77《面积的含义》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5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数学书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课本封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课桌面和凳子面的面积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⑴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教师把刚才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画在黑板上,出现一个正方形,也就是一个平面图形。

  ②提问:这个正方形有面积吗?

  ③指名一位同学用粉笔画出它的面积,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画一个平面图形,用水彩笔涂上它的面积,然后继续画一个面积比刚才更小的图形。

  学生在前面的例题里已经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由具体的面过渡到平面图形,知道了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这样,他们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⑵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①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

  ②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

  ③动手操作之前,提出几点说明:这些小纸就代表题目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不会的话,就看看周围同学是怎么比的,相信你会受到启发的。

  ④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三种方法:看、叠、量。

  ⑤举反例。用两根毛线分别围着它们的边围了一圈,然后比一比这两根毛线的长度。学生判断这是比的面积吗?比的是什么?

  使学生经历从直接观察比较面积大小到用其他方法来比较大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同桌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比较方法。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①分辨面积和周长。用动作表示面积和周长,老师口述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判断和什么有关。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来比较。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启发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

  ④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这是一道开放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比较,对于其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几种面积比较的方法的理解,体会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5、课外拓展,升华认识

  游戏名:猜一猜。游戏规则:全班分两组,这边的同学看图形时,那边的同学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第一组看的是4格的,第二组看的是6格的,让学生在不知道格子大小的情况下根据格子数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

  通过讨论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在用数个子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格子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否则就不好比较,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个课时面积单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面积的含义》教案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借助直观,领悟新知

  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西省和四川省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的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说过面积?

  生1: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2:水库的面积。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摸粉笔盒表面的。(教师示范用手掌摸粉笔盒的表面)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师: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

  学生活动。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像刚才那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吗?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

  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

  师: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出示一块黑板和一面墙的实物图)这里有一块黑板和一面墙,让小白兔刷黑板的表面,小灰兔刷墙的表面。如果两人刷得一样快,你认为谁会先完成任务?为什么?

  生1:当然是小白兔先完成任务,因为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

  生2:小灰兔要想先完成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墙的表面太大了。

  师:是的,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我们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墙的面积小得多。你能上来指一指黑板的面积表示的是什么吗?墙的面积呢?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黑板的表面和墙的表面。

  师: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生1: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2:我家床面的面积比地面的面积小。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大些,第二个小些)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长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分别指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

  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小。

  (2) 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1: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可以使用。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

  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生1: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

  生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

  师:你有办法把这两个长方形重叠起来吗?

  生:先在纸上把这两个长方形描出来,再把它剪下来,就可以重叠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 出示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

  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面积的含义》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资源:

  情境图、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卡片,你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学生自主探索比较。

  3、提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

  4、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说到的办法:

  (1)用眼看出来。讲述:用眼观察是常用的办法,但有的图形不容易看出来,这种方法不太可靠。

  (2)把两张纸片重叠在一起比。(投影出示)

  (3)用同一张纸条去量。(指名演示)

  5、师小结: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

  三、教学“试一试”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两个图形,如果直接看,我们很难比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想办法比一比。

  (2)、学生尝试进行比较。

  (3)、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自画图形,比较大小。

  (1)、学生画图,比较

  (2)、指名交流。

  四、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别摸摸练习本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和直尺的面,再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比较再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比较再讨论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描一描,涂一涂。

  (2)同桌互查。

  (3)提问:图形中蓝线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小组合作并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五、总结应用

  1、说说本课的收获。

  2、作业:练习册。

《面积的含义》教案5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白板出示狮子大王和两块菜地。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兔子和狐狸,善良的兔子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课桌的表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数学书的表面和文具盒的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桌表面的大小是课桌的什么?数学书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课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启慧提供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4、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启慧提供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启慧提供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面积的含义》教案6

  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教科书第60、61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

  2.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渗透数学建模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演示法、猜测验证法、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直尺、黑板上画小正方形、大长方形、菱形、心形各一个,4张白纸和磁铁覆盖;每组苹果、橘子各一个;彩色粉笔、课件、切换笔,教案。(手提电脑、连接线、充电器、照相机)点赞心形50个。

  学具准备:学习纸60张,彩笔每人一盒,橘子、苹果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面积(5分钟)

  1.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是一首儿歌,想不想听?(想)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学唱好吗?(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

  师:儿歌欣赏完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们瞧,粉刷后的墙面多漂亮!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着粉刷匠的样子,用粉笔将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

  2.涂色比赛

  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涂色,女生涂正方形,男生涂长方形。比一比谁涂得快?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不公平,正方形小涂色快;长方形大涂色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正方形小、长方形大,其实它的大与小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面积的含义有关。(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和涂色比赛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以及不同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

  二、探究新知认识面积(18分钟)

  1.认识物体的面积(7分钟)

  (1)摸数学书封面的面、桌子面。(平平的面)

  师:下面,我们拿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课桌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课件出示: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摸橘子的表面、苹果的表面。(弯弯的面)

  课件出示:

  橘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苹果表面的大小,就是苹果表面的面积。

  (3)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师:生活中的每个物体都有它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面,有的是弯弯的面。你能找到一些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并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能)学生找并摸,教师巡视指导摸。

  师:你摸的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 生 1:我摸的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摸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摸。 师 :谁还想说一说? 生 2:我摸的是文具盒盖的面。 生 3:我摸的是课桌的面。 生 4:……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体会物体有面,为后面学习“面积”建立感性认识。)

  师:由此可见,物体的表面无论是像桌子面那样平平的,还是像橘子表面那样弯弯的,都是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4)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 )的面积比( )的面积小。

  (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

  (5)摆一摆 想一想:

  同一本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8分钟)

  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用红色的线条画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然后将数学书封面平移到右边,左边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请比较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我们用红色的线条再画出树叶的周长,树叶消失后,留下一个什么图形?(不规则图形)看完这段视频,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树叶的面积是不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是)

  师:那么,请你们再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呢?

  课件出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演示)

  给一个圆形和有缺口的'三角形涂成红色,结果圆形可以涂成红色,有缺口的三角形涂不成颜色,补上缺口改成三角形以后才可以涂色。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没有封闭的图形,它其实只是一条线,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

  出示封闭图形,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

  3.总结面积的含义(3分钟)

  师:同学们,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请用自己的语言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

  或 }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三、巩固应用,对比理解(8分钟)

  1.说一说(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出示中国地图)在我们国家xxx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有这样四个省份,你能说出它们那个面积最大?那个面积最小?

  (2)出示平面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辨一辨(2分钟)

  下图生活中的小事,想想它与周长有关还是与面积有关。

  (1)体育课上,同学们围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

  (2)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

  (3)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

  (4)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

  (5)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擦黑板。

  (6)农民伯伯给菜地围上了篱笆。

  3. 画一画(4分钟)

  在学习纸上用红色表示图形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它们的面积。(两名学生上黑板涂色)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5分钟)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给咱们全班同学点个赞!

  五、抛出问题 课后延伸(4分钟)

  课件出示:女生问 男生答(男生转后)

  小丽家

  小华家

  女生读题:“小华家的厨房地面用了30块砖,小丽家厨房只用了25块砖,男生请回答,谁家的厨房地面面积大?”(男生回答:小华家的厨房地面面积大;转身看图后又回答:小丽家厨房地面面积大。)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格的大小一定要统一才能比较大小。)

  师总结:看来,我们必须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用数格的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格的大小一定要统一。这个统一的规定是怎样的呢?它在计算面积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下一节课将继续研究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

  最后,送大家一句学习名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面积的含义》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含义》说课稿06-29

面积的含义的说课稿12-20

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04-22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4-01

面积的教案11-19

圆的面积教案11-17

梯形的面积教案03-09

圆的面积教案09-20

圆的面积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