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1:26: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 ) 渲染( ) 闲暇( ) 奢望( ) 呵责( ) 蹂躏( ) 猝然( ) 眺望( )

  3、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致力:

  专心致志:

  盛名:

  蹂躏:

  呵责:

  逆来顺受:

  迷醉:

  沉醉:

  四、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五、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⑴ 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⑵ 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⑶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⑷ 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⑸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⑹ 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2、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3、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

  (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六、拓展延伸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七、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八、巩固训练

  1、完成思考练习二。

  2、课后练习二。

  【课后记】

  本文内容比较散,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的外延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古代诗词优美的意境。

  2.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3.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

  解决办法:

  1.古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朗读比赛。

  2.背诵比赛。

  3.唐诗宋词知识竞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的诗人如满天的星斗一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另外还有一首明朝夏完淳写的《别云间》。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

  2.初步理解绝句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笔下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另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诗人在远贬至蓝田关时,写下的七律,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明快,风格沉郁,《明云间》作于作者在云间被捕之际,悲壮、豪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南)人。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世也称他为韩昌黎。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任监察御史时因上书请免徭役而贬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文学上既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又是著名诗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浮华文风,力倡古文。在诗歌创作上,笔力雄健,气势雄伟,力求新奇,自成一家。有《韩昌黎集》。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人。9岁能诗文,15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之后,其父、师先后死难。夏完淳复人吴易军中,参谋军事。军败后,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为抗清奔走。后为人告发被捕,解送至南京。洪承畴以其年幼,欲为他并脱,夏完淳痛骂不止,凛然就义,年仅17岁,他的诗歌表现出悲壮激越、高亢雄壮的风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少年英雄和诗人。有《夏完淳集》。

  2.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整体感知: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设计问题:

  (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人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的欣赏起来。他举日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本诗的写作背景: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部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城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当韩愈到达离京城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讲读前两句,提问:

  (1)这两句点明了什么?明确: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获被贬亦无怨无悔。提问:

  (2)开头这两句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明确:“朝一夕”说明了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外。

  (3)诗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明确: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韩愈刚直不阿的性格。

  (4)诗的五、六句是什么描写?作者借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是描写环境的。云彩浓重横在秦岭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家,也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险阻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

  (6)诗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明确:“朝奏”“夕贬”“九重天”和“路八千”。

  (7)诗中有没有对偶句,请找出来。

  “云横秦岭家何在”与“雪拥蓝关马不前”。

  (8)诗中“横”和“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明确:“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

  (9)说说你最欣赏哪句首,为什么?

  《别云间》

  (1)创作背景:《别云间》一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当年夏季,作者在家乡被捕,此诗写于解往南京、告别家乡之际。本诗除对故乡表示依恋之外,着重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屈的顽强斗志。

  (2)诗句分析。

  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三、四句言志,面对山河破碎,而自身已无用武之地,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至死不屈,希望复仇再起,反映的是一种激昂慷慨的壮美风格。

  (3)关于诗歌的`一些知识。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格律诗。格律诗中有绝句和律诗之分,绝句中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本课三首诗都属于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前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尾联是对偶句。

  译文参考: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早走进古老的寺院,

  刚刚升起的太阳已经高高地照在树林之上。

  弯曲的小路一直通到幽静的地方,

  见那禅房正藏在花木丛生的深处。

  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

  水潭中的影子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自然的所有声音到这里都沉寂下去,

  只能听到鸣钟敲磬的声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

  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

  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

  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别云间

  三年当中做了奔走他乡之客,

  今天又做了俘虏。

  大好山河使人流下无限之泪

  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

  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

  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

  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的抗敌的旗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绿线里的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该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法:

  1、创设情景,读演感悟。

  2、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读读、演演、悟悟、说说,明白道理。

  第三课时:联系实际,发展课文,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认识它吗?介绍一下。师补充。

  2、(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大翅膀,好可爱。

  3、看了图片,有什么问题要问?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蜗牛的奖杯》。学习:“奖”理解“奖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解决疑问。

  1、读三遍:一、读准字音

  三、标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找问题答案

  2、学生自学

  3、检查

  (1)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理解词义

  (3)解疑,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

  自由

  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惟恐

  天长日久

  勉强

  翅膀

  蜻蜓

  蜜蜂

  生怕

  坚硬

  (1)读准字音。

  (2)把第一行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找出一组近义词(惟恐――生怕)

  二、情景体验,品读课文。

  1、(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

  (1)这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找出文中描写这只蜗牛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也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的心情怎样?

  (4)读第一小节。

  2、(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和以前的蜗牛比比,有什么不同?

  (3)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中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4)指导读句。

  3、过渡:这奖杯是怎样得来的?课文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指名读。讨论:哪些词说明蜗牛能得冠军?

  (3)指导朗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①今天,你获得了冠军,心情如何?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4、课文中的蜗牛是怎样想的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蜗牛得了飞行比赛冠军,反而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变得只能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师出示填空句,生小组讨论,交流。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2)齐读这句话,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蜗牛从能在空中飞行变得只能在地上爬行?)

  (3)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可以在哪些词语句子里得到答案?用笔划下来。

  (4)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读有关句子。

  (5)现在你就是那只得意洋洋的蜗牛,跟你的朋友一起演演,想想蜗牛当时想些什么?它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6)指名一人戴上头饰,背上奖杯演。

  师:你们是评委,看看演得像不像。

  师读,生演。

  提问:①你为什么得意洋洋?

  ②你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到了晚上,你又为什么睡在奖杯里?

  (在谈话中比较“惟恐”与“生怕”的不同。)

  ④你还能飞吗?为什么?(奖杯很大很重)

  (7)评价。

  (8)读好这一段。

  5、结果蜗牛怎样了?

  (1)指名读句:天长地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2)师接读后一句。

  (3)现在你知道蜗牛为什么不会飞了吧?你想对它说什么?

  三、回顾课文,深化体验。

  1、故事后续: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去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蜜蜂、蜻蜓……叹了口气……

  2、思考讨论: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小蜗牛又会怎样说?

  小蜗牛:您看,它们飞得多高,我要是有一对翅膀该多好。为什么我们蜗牛就没有翅膀呢?

  老蜗牛:孩子,以前我们蜗牛也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后来……

  小蜗牛:我懂了……

  3、指名对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对话。

  板书: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遥遥领先

  捧

  蜗

  牛

  的

  奖

  杯

  背

  退化了

  爬行

  慢慢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填空:

  蜗牛原来长着一对(),能在空中(),曾经在飞行比赛中()。可是,他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它()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天长日久,翅膀(),只能背着()变成的(),在地上慢慢地()。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续编故事。

  四、采访班级中比赛获过奖的同学。

  你得过什么奖?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得了第一名你会怎样?

  五、课外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为救人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认识一些动物是人类值得敬重的朋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4.学习根据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军鸽奥斯卡为救人类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鸽子的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导入

  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理解和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同桌互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集体解决。

  3.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按照理解给短文划分段落。

  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要放两只军鸽去送信?

  学习第二段

  两只鸽子在送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哪些语句感到了你,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能打动你的语句。

  这件事是实际发生的故事,还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作有什么好处?

  学习第三段

  他们为什么要隆重安葬这两只鸽子,碑文写的是什么?

  你此时有什么感想,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升华

  作者加进合理想像使文章生动感人,你还能加进自己的合理想像吗?两只鸽子在送途中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请说一说或是写一写。

  五、总结作业

  读《向动物致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流程:

  一、感情朗读

  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一段。

  二、字词教学

  在小组内学习字词,不理解的全班进行交流。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本上。

  3.把两只鸽子送信途中再进行合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四、迁移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

  惑 载 蜓 披

  域 栽 挺 疲

  2.仿写

  水上飞机被北极风压得离不开水面,犹如一只掉在海中的死蜻蜓。

  ……犹如……

  五、语文实践

  课外收集一些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在班级开一个故事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五、精揣细摩,品味学习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六、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七、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配套教材──《济南的秋天》。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澄清( ) 镶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⑶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⑸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