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7 08:17:4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应歌曲的固定拍。

  2、通过打击乐活动引发对节拍及节奏演奏的兴趣。

  3、能看着图谱和伙伴一起演奏拍子** * ** */ ** ** *-//。

  活动准备:

  1、蚂蚁、螳螂等昆虫图片。

  2、乐器:沙蛋、铜铃。

  3、ppt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通过ppt引出故事,昆虫音乐会

  教师:看一看这里啊哪里呀?哦,我们美丽的花草地上要召开昆虫音乐会咯,大家猜猜看谁会来啊?

  基本部分:

  一、认识小蚂蚁的节奏型

  教师:你们刚刚说了那么多的小昆虫,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谁来了?

  看PPT出示小蚂蚁图片相应的音乐及图谱。

  教师:小蚂蚁是怎么一拍一拍的演奏自己的旋律的?你们能把他的节奏打出来吗?

  看节奏谱,教师哼唱慢的旋律,逐一打出来。

  教师:我们用手来演奏一下他的旋律吧。用头试试吧。

  二、认识螳螂的节奏型

  1、教师:除了小蚂蚁还有一个小昆虫也等不及的要出来了,他会是谁呢?

  看PPT出示小螳螂图片相应的音乐及图谱。

  2、教师:小螳螂是怎么演奏自己的旋律的呢?

  老师哼唱旋律,幼儿看图谱打节奏。

  3、教师:谁已经能模仿小螳螂演奏的节拍。

  请个别小朋友上来带着大家用刚才的`办法演奏

  三、分辨小蚂蚁和小螳螂的节奏型

  1、播放音乐,大家一起说一说哪一段是小蚂蚁在演奏,哪一段是小螳螂在演奏。

  教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咯,我放音乐,你们来告示我是谁在演奏哦。

  2、找一找小蚂蚁和小螳螂他们的演奏拍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我们刚刚听了小蚂蚁打的节拍是·····小螳螂呢?

  小结:那我们发现小蚂蚁是快快的拍还是慢慢的拍?小螳螂呢?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爱惜粮食》(礼仪)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三、活动准备:

  1、水稻、麦子、农民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3、怎样爱惜粮食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活动反思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着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弯腰半蹲走;

  2、锻炼运动的持久性;

  3、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幼儿打扮成小老鼠,纤维袋20个,不同高低的`隧道两条,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学习弯腰半蹲走活动难点:能加快速度通过不同高度的隧道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做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动作入场,共同游戏"机灵鼠小弟"

  (二)练习弯腰半蹲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隧道,自由发挥过隧道的不同方式师:今天鼠妈妈要带孩子们去外面运粮食,看,这是我们要经过的一条隧道,孩子们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经过这条隧道,大家都来试试看。

  2.集体演示

  ①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过隧道的不同方法。

  ②教师根据幼儿的表演引出弯腰半蹲走。

  师:刚才孩子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可是我们小老鼠在运粮食时很容易被小猫抓住,我们要想出一个能很快通过隧道的方法。

  3.幼儿集体尝试练习"弯腰半蹲走"。

  4.集体讲述:

  你在练习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蹲才能更快的通过隧道?

  5.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意见,讲解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示范。(示范可由幼儿也可由老师)6.幼儿集体鱼贯式练习一遍,要求慢速通过高隧道。

  7.增加难度,引出另外一条稍底的隧道,幼儿尝试练习。

  8.再次提出要求,请幼儿加快速度通过不同高度的两条隧道。

  (三)游戏:运粮食

  1.过渡语:小老鼠这么棒,妈妈寻找到了一些粮食,可妈妈老了,有点搬不动,请你们帮妈妈去运粮食,好吗?

  2.游戏要求:小老鼠经过这条高一些的隧道,走过独木桥,运一包粮食,再从矮一些的隧道回来。

  3.幼儿游戏。

  (四)游戏结束

  1.围着粮食庆祝胜利,同时放松身体。

  2.带着粮食高兴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反思:《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没有留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创编。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撕出牙齿形状,并按意愿合理的添画。

  2、初步了解保护牙齿的有关知识。

  3、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准备:

  1、每人自带牙膏、牙刷

  2、幼儿用书、胶水、作品范例

  过程:

  一、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师——“每天晚上睡觉前,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干什么呢?”

  2、请幼儿拿出自带的'牙刷在自己的牙齿上练习刷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共同探索正确的刷牙方法。

  3、深入讨论,全面护牙

  (本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来吸引幼儿,谈化了幼儿自己说自己刷牙等环节。尊重幼儿的认识基础,从初试刷牙方法到师生共同探索,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意识)

  二、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1、出示范例,介绍作品的名称:——这幅作品叫“满口的牙齿”,它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2、演示操作的步骤——“这些材料该怎么用呢?”

  三、幼儿运用材料进行操作

  1、——提示幼儿将“牙齿”排列整齐

  2、幼儿作品欣赏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用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

  反思:

  虽然是一节美工活动,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幼儿进行粘贴,幼儿的兴趣等诸多方面肯定是被动的,受老师压迫的,在导入活动中我先渗透了让幼儿爱护自己牙齿的观念,让幼儿通过回忆—讲述—图片等各种形式构起幼儿的回忆的时候,拿出并出示作品,“满口的牙齿”这个时候的实际已经成熟幼儿对完成这幅作品的欲望是很强烈的,通过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到指导别人的作品,其实也是幼儿一个提高的阶段,在今天的美工活动中虽然简单但幼儿的能力发展发挥到了无限大。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家是什么》,并尝试创编儿歌。

  2、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的形式: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

  二、展开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

  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

  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

  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并尝试创编儿歌。

  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附儿歌: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房,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

  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在一次和孩子们的谈话时,有个孩子给我讲他看到抖音里变魔术,能变出真正的小蝌蚪,他的小脸装着满满的惊喜、神奇、期待的表情。《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指南》在科学教育建议中指出“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和小实验”。于是就设计了这节《会漂动的小蝌蚪》,以满足孩子想探索,想求知的需求。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白板笔在镜子上作画后,放在水中抖动,所画的图案能剥离镜子漂动在水面上的神奇现象。

  2、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能正确记录实验猜想和实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2、能正确记录实验猜想和实验结果。

  难点:

  在镜子上会出小蝌蚪后,要尽快的放在水里,并轻轻抖动镜面,

  使小蝌蚪从镜面上剥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做记录的经验。

  物质准备:水性笔、记号笔、白板笔、小镜子、白纸、抹布等物品幼儿每人一份,水池 4 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

  1、出示水性笔、记号笔、白板笔,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三支笔宝宝,小朋友们看一看,你

  们都认识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师:小朋友认出了老师经常用的水性笔,还有两支粗粗胖胖的笔宝宝不认识。粗粗胖胖穿黑衣服的是记号笔,粗粗胖胖穿白衣服的是白板笔。

  2、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笔在白纸上画一画小蝌蚪。二、猜想

  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想

  师:这三支笔宝宝发现你们都会画小蝌蚪,它们好开心。它们请你们猜一猜,哪一支笔宝宝画出的小蝌蚪最神奇,能离开画面漂动在水面上?

  2、引导幼儿将不同的猜想记录到记录表上。

  3、教师将幼儿的不同猜想进行总汇,引出实验操作

  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一样,那么这三种纸遇到水到底会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动动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三、实验操作

  1、出示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师:请小朋友分别用水性笔、记号笔、白板笔在镜子上画小蝌蚪,再将画有小蝌蚪的镜子放在水里,轻轻抖动,观察哪一支笔宝宝画出的小蝌蚪能离开镜子,漂动在水面上。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画出一支小蝌蚪后快速的将镜子放在水中抖动,并仔细观察。

  四、交流、记录

  1、 引导幼儿讲述、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把镜子上的小蝌蚪放在水里轻轻抖动后,你都发现了什么?

  2、教师鼓励幼儿将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师:哪支笔宝宝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不见了?哪支笔宝宝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还在镜子上?哪支笔宝宝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漂起来了?

  3、总结:请把小朋友的记录表打开,猜想的结果和实验得出的结果,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那说明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对的, 我们要亲自动手来做一做,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是不是啊?

  五、验证

  鼓励幼儿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师:如果我们用白板笔画出别图案,这些图案会离开镜子漂在水面上吗?。

  六、讨论

  师:为什么三支笔宝宝画出的小蝌蚪在水里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水彩笔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不见了?记号笔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还在镜子上?白板笔画的小蝌蚪放在水里漂起来了?

  总结:水性笔、记号笔和白板笔的.墨水都经过了不同的特殊处理,画在镜子上的小蝌蚪就会不一样。藏在墨水里的科学秘密,老师相信你们长大以后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七、组织幼儿,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此次的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探索。在第二环节中运用了猜测的方法,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让他们猜一猜,哪一支笔宝宝画出的小蝌蚪最神奇,能离开画面漂动在水面上?极好的激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念,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实验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探索操作,寻找出哪个笔宝宝能变出“会漂动的小蝌蚪”,让幼儿带着任务实验,使他们的专注力更集中。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表现,及时给予支持,幼儿的记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活动通过猜测—实验—交流分享—验证四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活动目标,让幼儿体会到探究答案的快乐,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活动中也还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幼儿做完实验后手上是湿的,很容易浸湿纪录表,影响幼儿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应在活动前提醒幼儿用抹布擦干手再做记录。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9-25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精选)中班教案08-14

【经典】中班教案08-15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