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4 07:53: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识记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事情自己能完成?哪些事情要让父母帮着完成呢?

  师:现在就靠自己的能力把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复习一下吧。

  双轨小火车读生字卡片(组词、说句子)

  2、进入课文

  ①导入:

  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出示鸭子,老鹰的图片)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呢?(了解鸭子和鹰的本领)

  你们现在知道他们的本领了吧!

  今天老师就讲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你们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里的鸭子和小鹰在干什么?(师背读课文)。

  说的真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并指读)

  ②学文:

  师: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并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

  谁愿意读读课文(你想请谁跟你一起读,为什么只请一个小朋友?)

  (生:因为只有两个自然段)

  师:大家对读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吗?你们对听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吗?

  好,开始读吧。(读后评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1: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来到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散步,小鸭子可开心了,清清的溪水哗哗地流着,小鸭子这时会想到什么呢?(自由回答)

  那他是怎么跟妈妈说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找出小鸭子说的话。(读后指名回答并贴句子)

  当时小鸭子是什么心情,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后面是什么符号(?)

  (体会语气:高兴、商量、恳求)

  他应该用什么语气和妈妈说呢?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读说话)

  鸭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出示鸭妈妈的话)

  鸭妈妈多狠心啊,她明知道小鸭子还不会游泳,还让他自己去,你们恨鸭妈妈吗?为什么?

  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读鸭妈妈说的话呢?(和蔼、关爱、信任)。

  谁能用这种语气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

  小鸭子有没有听妈妈的话自己去游泳呢?小鸭刚下水时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克服困难学会游泳后又是什么心情?

  你们喜欢这个勇敢的小鸭子吗?那你们还想读读他吗?现在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课文。

  现在又有一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组带着问题表演读。

  (合作读)自选学习方式

  ⑴ 小鹰对妈妈说了什么?

  ⑵ 妈妈怎么回答的?

  ⑶ 最后小鹰怎么样呢?

  ⑷ 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⑸ 分角色读读第二自然段。

  最后小鹰和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本领,那谁说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都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学习写字:

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写写字吧。

  学生观察自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汇报。

  师范写,生仿写,展示,评价。

  五、作业

  1、 把小鸭和小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 制作小头饰演一演。

语文教案 篇2

  一、简介李白

  (音乐、图片)

  师:同学们,半个多月来,我们携手一起围绕着“走进李白”的主题,读李白诗,品李白文,领略了一代诗仙的风采。这里有李白的磅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里有李白的潇洒,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里有李白的大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有李白的豪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有李白的大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这个大诗友,和各位小诗友一起来开展这样一个阅读交流会,来交流我们学习李白的感受,好吗?

  二、我的小诗友——请你来吟诵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李白的诗,你最欣赏的是哪一首?选出你最欣赏的一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吟诵给大家听,你可以独吟,也可以合作,好吗?

  生1:我们同桌合作为大家朗诵《千里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2:我给大家朗诵

  生3:我和我的'伙伴为大家朗诵〈早发白帝城

  (配乐)

  生4:独坐敬亭山

  生5:春夜洛城闻笛

  生6:行路难

  生7:将进酒

  ……

  三、我的小考题,请你答答看

  师:吟诵诗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李白的诗才。在“走进李白”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考问,你来我问,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下面一起走进“我的小考题——请你答答看。”

  生:自由相互出题考问。

  师:看大家你问我答,不亦乐乎,我也想考考大家。我说名句上句,请你来说下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我的小发现——请你诗为证”

  师:你问我答,问得巧,答得妙,你们真是智慧的小诗友啊!在走进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品味,我们发现,下面走进“我的小发现——请你是为证。”(出示范例)比如:我发现李白爱喝酒,有诗为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生1:李白也慕虚荣,有诗为证:〈清平调〉,李白醉酒,为贵妃作诗,极尽赞美之词。可见诗人也有虚荣一面。

  生2:李白是侠客,“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拔剑四顾心茫然。”剑乃侠客之物,可见李白是个侠客。

  生3:李白多愁善感,听,“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4:李白爱钓鱼,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生5:李白爱鸟,在他文中,多次出现各种各样的鸟“白鸥闲不去, 争拂酒筵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生6:李白爱寻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生7:李白多次写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生8:李白重情重义“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我的小网页,请你来跟帖

  师;走进李白,让我们感受很多,同学们都在网上“走进李白”专栏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网上留言。请留言同学朗读,并介绍心得。

  李白,中华骄傲 [By: 三(1)班 ]

  盛唐的土壤培育了李白,庄子的灵魂孕育了李白。李白——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矛盾的李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李白,何等潇洒、豪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花钱如流水的李白,多么糊涂!真是矛盾李白!唉!

  嫦娥奔月! By: 欣欣兰 ]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嫦娥奔月”的直播,你们猜我想起了哪句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奔向诗仙梦中的地方吧!

  李白之死 [By: 跳跳糖 ]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想象一下,诗仙乘着酒兴,把伟大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化成了琅琅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李白永远在青天明月间向我们微笑!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

  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1)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2)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3)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4)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5)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6)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7)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8)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

  (1)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2)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①景色美。

  ②面积广。

  ③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

  (2)面积广。

  “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3)作用大。

  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

  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

  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

  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5、情感升华。

  (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指导朗读。

  (3)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业。

  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

  ①颁布了《森林法》

  ②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

  ③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

  ④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

  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

  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

  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

  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

  (二)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

  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

  ②同桌互背,速记练习。

  (三)拓展练习。

  ①仿写句子。

  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

  仰望夜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人只知道……哪里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好写在“小本本”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妈妈感情变化的句子,理清课文层次;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给予树,我们都知道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中是——给予————吗?(学生自由说)

  1.同学们理解的不错,让我们再一起用心地读一读课题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说)

  3.是啊,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呢?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好吗?

  二.整体感知

  那就请你打开语文书,翻到31课,去读一读,同时找一找课文中写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注意,用笔划一划。

  1、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2、交流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结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担心”,体会妈妈的爱。妈妈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

  自己再读一读,又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妈妈特别担心?(只、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把妈妈的这种担心放进你的朗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自己孩子)

  4、是啊,妈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化作了一种担心,把你现在理解到的放进这句话里,肯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5、学生读,指名读(适当点评)

  (二)品读“生气”

  但是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了20美元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买完礼物,该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表现又怎么样呢?赶紧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学生自读,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兴高采烈呢?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呢?(学生回答)

  2、对啊,确实应该兴高采烈,但是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沉默不语”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沉默不语呢?(学生自由说)

  3、看到这个情形,妈妈会怎么样?(生气)请你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觉得已经读得像妈妈一样生气了,就举手,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从XX的朗读声中,除了很生气,你还听出了什么?(疑惑)在疑惑什么呢?说一说

  把你现在有的体会,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能读得更有味道!快试试吧!

  4、那么金吉娅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四自然段,请你反复地读读,肯定能找到答案!

  5、课件出示:后来……礼品区

  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再去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6、是啊,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却只给佳人买了棒棒糖,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从这段话里找到理由吗?(能)那就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我的钱就……只够…………却什么都没有

  多读几遍,读懂的就更多了!(学生自由说,主要是小女孩和金吉娅的对比)

  把你的体会放进这句话里,一定能读的更好!试一试吧!

  7、金吉娅给可怜的女孩买了洋娃娃,就没有钱去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了,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再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而难过

  重要的句子再读几遍,就能读懂更多了(学生自由说)

  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却使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

  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得到的同时,还会放弃、失去一些东西,这真让金吉娅为难呀,把你理解到的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也能读得非常好!

  8、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说)

  (三)品读“感动”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怎么做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妈妈已经激动的说不话了,你能代妈妈跟她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2、是啊,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还……以及……

  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的小女孩,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3、说的很好,表达了小女孩的心声,请你把最后一段有感情的'多读几遍,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4、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一棵树,一个问号?)

  课件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学生自由说)

  结合板书,随机选择词语

  三.拓展

  是呀,援助中心有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贫困、战争、闹灾害的地方,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这个世界会有许多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同学们,这么一棵美丽的心灵之树应该种在哪里呢?

  我们的心里!是呀,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爱做阳光,精心地栽培这棵给予树吧,让她在我们的心里开花,结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问题贯穿始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课文里的饱含的对同情、善良、仁爱、体贴的美德的赞美之情。我认为,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就是有效性提问!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尽管······还是······”、“尽管······但······”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听写词语

  几辆扯上板凳敲锣爆发嗓子土腔土调

  倡导熟悉二凤过瘾新颖自娱自乐

  二、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过去农民对乡戏非常热爱?

  (用笔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1)第1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清闲”、“张罗”

  “清闲”可以换个什么词?(空闲、闲暇)

  “张罗”在词典中有3种意思:1、料理2、筹划、3、应酬、接待,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选2筹划)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乡戏的喜爱?(张罗、热闹热闹)

  指导朗读

  (2)第2自然段

  A、引的第一层:

  过去演戏很简单。戏台就搭在。几辆,铺上,栽上,扯上,戏台就。唱戏的大多是

  他们农忙时,农闲时。

  B、自由朗读第二层,边读边体会人们对乡戏的`喜爱

  理解重点句:

  尽管带点土腔土调。看戏的人还是听得很过瘾。

  理解“土腔土调”: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这些唱戏的人大多是(农民),他们是不是专门唱戏的?(不是)所以他们唱的戏听上去怎么样?(土腔土调)

  乡戏听上去土腔土调,看戏的人有没有不满足的?(没有)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过瘾)“过瘾”指满足很深的爱好。

  乡戏虽然没有专业的好听,但乡亲们已经很满足了,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非常喜欢乡戏)

  指导朗读这句话

  理解重点词语:

  人山人海:形容人太多了(结合看图理解)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的拥挤,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喝彩:大声叫好

  兴致勃勃:兴致高,情绪热烈。

  从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人们对乡戏喜爱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C小结:过去的戏虽然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细读3、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出示句子:

  如今,尽管电影、电视已经普及,但乡戏并没有因此而退出舞台,反而越唱越红火。

  (2)结合看图,联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第一是舞台与过去不同了,更有气派了;第二是有专业剧团送戏下乡,老百姓更喜爱了)

  (3)为什么有了电影和电视人们还依然喜欢看戏呢?

  (一是能看到名角儿的演出,二是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和城里来的演员同台演出,感到挺开心)

  (4)指导朗读(把乡亲们开心的心情读出来)

  (5)小结:虽然电影、电视已经普及,但乡戏在农村越唱越红火

  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自娱自乐”

  3、齐读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农民清闲时都喜欢看戏,过去演戏虽说简单,却深受农民的喜爱;如今,虽然有了电影和电视,但乡戏却在农村越唱越红火,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想丰富一下文化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过去尽管·····还是·····

  9、乡戏{(过瘾)}深受喜爱

  现在尽管·····但······

  (越演越红火)

  六、作业设计: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土()土()人()人()自()自()

  眉()色()水()不()兴致()()

  (2)、造句

  尽管···还是···

  尽管···但···

  七、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三、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3、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三)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四)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四、第二课时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五、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六、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什么是友情?意识到生活中需要友情即友情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寻找友谊。

  教学重点

  生活中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生活中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阅读法、电化教学

  复习提问

  1良好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2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

  导入新课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性格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才会和睦相处,才会交结一些朋友,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体现的朋友之情我们称之为“友情”。友情是我们所渴望的,朋友少了会感到寂寞,缺少了朋友会感到被冷漠。我们呼唤友情,一旦拥有我们就应该珍惜。

  一、生活需要友情(板书)

  友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因为友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板书)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归纳为5个层次。

  (投影)

  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提问:这些需要哪些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哪些是心理需要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些需要中,生存的需要属于物质方面的需要。因为生存是需要衣、食、住、行、空气、水等物质因素,而安全、爱、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属于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在这个最高层次里,人被社会认可,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充分施展。要想实现并达到这个层次,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连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不可能满足这些心理需要。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

  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下面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当你最要好的朋友取得成功时,你会做什么呢?是向他祝贺同他一起高兴呢,还是嫉妒他,暗地里说他的坏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显然,同学们都选择第一种方案。如果选择第二种方案的话,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了。真正的朋友会因朋友的成功而向他祝贺,为之高兴。可以说,原来的一份成功可以换来多个人的欢乐。

  这正是友情的一个特性。

  友情可以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板书)

  那么,当出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友情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当我们烦恼忧愁的时候,如果有朋友的帮助,我们会感到增加了自信心,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力量。可见,友情有助于排除烦恼和忧愁。(板书)

  我们遇到烦恼或忧愁时,希望获得朋友的帮助。那么,我们通过心理换位法想一想,如果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伸出友爱之手,去主动地帮助他们。这样,你们之间的友谊就会更深,友情就会更浓。同时,在你付出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思想、能力的一种锻炼。

  可见,友情可以使朋友双方都有收益。

  就拿学习来说吧。同学之间形成真正的友谊,就会避免“封锁”、“保密”、“怕人超过自己”的错误想法。学习上需要的是一种互相启发、互相教育,这样,才可以达到共同提高,通过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能使我们学习的更好。思想上也可以互相启发、提高。

  有一位著名的英国作家,曾作过么一段比喻:

  (投影)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请问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段话可以告诉我们相互交流思想可以使我们开阔思路,使自己思想上有所提高。人往往局限于某一种思路之中,打不开思路,可谓:“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经常听到“旁观者清”的说法,如果我们能够请朋友从旁观者的角度你分析一下,相互交流一下思想,会让你清醒许多。

  友情可以使同学们学习得更好,思想进步得更快。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班级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进步,那么对于集体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自然,集体也会有所进步。因此,可以说,友情也是集体进步的保证。

  同学们之间相互真诚的友爱、关心与鼓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既能推动个人进步,又能推动集体的进步。(板书)

  巩固新课

  本框题讲的是生活中需要友情,也就是在分析培养友情的重要性,那么在生活中友情为什么很重要呢?

  因为友情可以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使人分享欢乐和幸福,可以帮助人排除烦恼和忧愁,可以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课后作业

  请课后寻找事例来说明友情能给人带来欢乐,能替人分担忧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蕴涵哲理。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 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2. 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

  一、导语设计(1)

  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么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导语设计(2)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二、资料助读

  1、诗歌文体常识简介:

  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 种新的诗体。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一般用于歌咏、朗诵。

  2、作者简介:

  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三、诵读感知:

  1、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

  痴( )想 隐( )秘( )

  凝( )成 诱( )惑

  喧( )腾 瞬( )间

  几( )乎

  痴想: 入迷的想。

  隐秘: 隐藏,不外露。

  凝成: 凝结而成。

  诱惑: 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差点。

  2、听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

  朗读要求:

  1、读出感情。

  2、注意语气、语调。

  3、读准字音、不读错别字。

  4、要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语音适中、能让人听清楚。

  播放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1、诗分两节,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时间不同了,长大前与长大后

  ——没找到海/找到了海

  2、请你概括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了——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节写了——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3、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1)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 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2)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 第二节写 我长大以后

  (3)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 第二节写我的感悟与信念

  (4)从方式看:第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 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

  (5)从写作角度上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

  4、作者小时候有一个愿望:看到山那边的海,在当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哭着回来了/依然是山

  5、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请描述出来。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碧水红花、水天一色

  6、作者说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呢?

  信念凝成的海。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

  1、课题

  (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一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也就是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因为大大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这里就涉及到了这首诗的作者王家新,他在童年的经历。

  (3)、作者: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你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就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句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含义。

  2、 诗中“山”、“海”的 象征(蕴含)意义。

  山—重重艰难险阻 海—理想世界

  3、你知道“海”和 “山”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

  山:

  巍峨、高大、雄伟、沉稳――成熟、稳健

  曲折陡峭、封闭堵塞――愚昧狭隘、贫穷落后

  海:

  海纳百川而不言――大度、宽容、谦虚、渊博

  动荡莫测、狂暴不驯――残暴、凶恶

  4、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请尝试找出来。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即能体现出文章中心的词或句子. 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

  答:本文的文眼:“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5、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研读赏析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

  范例1: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幻想破灭

  范例2: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飘来”是说童年的认识毕竟肤浅,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也并非确指理想;“种子”比喻信念。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说后来“我”不懈努力: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范例3: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强调失望次数多。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诱惑”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强调 “我”的努力,不灰心。

  范例4: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

  一次次漫了我枯干的心灵 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六、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的探 索一定早己打打动了成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个人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七、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我们知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八、拓展延伸

  1、如何划分诗的节奏:

  所谓诗,是指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古代诗歌的节奏划分可以从音节和意义的角度来划分如:“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自由诗的节奏,由句意和语法规律来确定,或停于主谓之间,或停于谓宾之间,或停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灵活性较大。

  如:父亲的/身影,像个/问号,多少年/一直把什么/寻找;紧弯的/腰身,弓成了/小桥,

  驮着儿女/走向 明朝……

  2、比较两首诗在写法与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相似处:都表达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抒发了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心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预感 王家新

  此诗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显示了诗人与时间与生命抗争的冷静和沉着,同时包含了作者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一夜风吹 风哐哐地扑打门窗

  风从远方而来,

  转瞬把一座座城市裹进宇宙的大气流里

  这时房子在漂流,你的灵魂开始漂流

  你干脆熄了灯,

  不再写诗 回到黑暗中 让诗来写你

  让风把你随便带到一个什么地方

  你听到无数声音,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世纪最后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在自己的肋骨深处,

  听到风在拔着树木的根 一下,又一下

  你躲不开了

  秋天终于找到了你

  第二天,醒来

  推门见满地簌簌的落叶

  你已形同老人。

  (1)风 象征了时间飞逝。

  落叶随风凋零 喻示了青春衰老,生命流逝。“风”象征了什么?“落叶”喻示了什么?

  (2)诗人用“夜晚”、“早晨”在全诗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诗人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预演了整个生命的历程。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2题。

  山 民

  韩 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为加点字注音。

  疲倦: 遥远: 遗憾:

  (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答案:(1)pí juàn yáo yuǎn yí hàn?(2)C (3)A

  4、仿照例句扩写句子

  例: 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_树在风中向我点头→ 我看到树挺立在风中向我点头.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 (困难)

  海 (理想)

  取群山和大海寄寓哲理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随课文情境认识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对动物的尾巴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读问句

  难点:读好问句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读生字。

  1、徐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想听吗?(想)那同学们坐端正。今天呀,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正在进行一场非常特别的比赛,需要我们班的`小朋友给它们当裁判,可是它们不比跑步,也不比唱歌,它们到底在比什么呢?谁来猜一猜?(出示课题)赶快拼拼。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除了尾巴,谁还会用“巴”说词语?(嘴巴、下巴)我们的身体上的“嘴巴”、“下巴”,这时“巴”都要读轻声。但是它单个字的时候又读作“巴bā”。仔细看看这个巴字,你在哪个字里见过它。出示“爸”,那谁的数学学得最好,能用减法来记住巴字。

  3、导学:同学们仔细看“比”:这个“比”字可有趣啦,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老师小结:比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不能比赛的,两个人才算有对手,这个“比”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它组词吗?(比较 相比 比赛 比美 比一比)

  4.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指 和我一起来书写比尾巴这三个字。

  二、创设情境,认读生字。

  1、这样特别的一场比赛,你们想去观看吗?好,那就请同学们坐好了!我们乘着小火车一起向森林出发了。森林里都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同学们猜一猜,出示谜语。

  2、小动物们已经排好了队, 瞧,有两位小动物已经迫不及待了,它们是谁呢?(认读“兔”和“公”。)

  他们两个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认识新偏旁八字头)

  3、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想出来和大家打一下招呼,咱们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

  ①出示生字。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指导’把”字:咦,看着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巴—爸、把”,看,巴可喜欢交朋友了,它和不同的偏旁组合就变成了不同的字,而且听听,他们的读音还差不多呢。

  ②出示词语。有些生字宝宝还藏在词语里呢,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③出示句子。老师把这些生字放在了句子里,你们还会读吗?(注意问句的读法,师指导。)

  同学们看,谁字总是和小问号在一起,表示问别人问题,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声调要上扬。(同桌互相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评读)

  课间休息: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听听。

  好听吧,要想把这首歌学会,就得先把课文读好了。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2页。

  三、初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1、谁来试着把这一篇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它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读书要求。) 及时纠正读音。

  2、师范读。

  3 谁想和老师比一比读课文。(找四名同学,每个人读一小结。)

  你们几个是最勇敢的,老师要奖励你们。

  4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吗?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短、伞,弯、扁。

  6、比赛中谁得到了冠军?(孔雀)

  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你最喜欢他们当中的谁?为什么?(用“最”练习说话)

  四、小结:

  动物的尾巴真漂亮,其实每个动物的尾巴都各有特点,想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到森林里去寻找、去发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