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03 10:23:0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实用5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肌体能力,促进身体更好的成长。

  2、培养小朋友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呼啦圈若干、跑道场地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下楼之前,先在操场布置好游戏场地,选择合适的两条途径。

  2、小朋友下楼后,老师带领小朋友来到跑道上,平均分成2个队,都站在跑道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今天玩的游戏叫做套圈圈。然后拿出一个呼啦圈放在跑道中间示范如何套圈圈,讲明游戏规则,由一边跑向另一边,经过呼啦圈时,将呼啦圈套过整个身体后再跑回原来的队伍与下一个小朋友击掌。

  3、第一轮比赛只设一个圈圈,第二轮再增加一个,加长路程,依次类推。

  活动提示:

  1、两组小朋友需间隔适当位置,以免在活动中发生碰撞。

  2、圈圈要从头上往下套。

  3、与下一个队友接力时不要忘记击掌。

  活动反思:

  情景描述: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场地较小,小朋友不易混乱。但有些小朋友出现不会套圈圈的现象。

  活动分析:

  对于一些规则复杂多变的游戏有些小朋友会无法适应或适应较慢。

  反思调整:

  1、在讲解完规则以后,可以让小朋友试套一下呼啦圈,熟悉规则。

  2、游戏结束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评。指出小朋友好的地方,也要说出不好的地方。多以鼓励为主,加深小朋友的印象,为下一次游戏做准备。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练习在桌子上滚球,成长手眼协调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三张桌子,一个大球。

  【游戏过程】

  将三张桌子并齐,两名幼儿别离站在桌子的两头,一名幼儿从桌面上把球滚向对于面的幼儿;对于面的幼儿接到球后,再从桌子底下把球滚回去。没有接到球或球从桌面上滚沉落来的幼儿要下场,由下一名幼儿替代。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建议:

  提示滚球的`幼儿掌握好球的滚动标的目的、接球的幼儿手眼要共同好。

小班教案 篇3

  [教材简解]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妙的声音、丰富的节奏,小班的幼儿在倾听音乐的方面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寻找容易让幼儿接受的形式来提高幼儿表现音乐的技巧和能力。《大猫小猫》音乐表现了大猫和小猫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结构简单,节奏工整,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活动。

  [目标预设]

  1.欣赏乐曲,对比感受大猫和小猫强弱不同的音乐性质,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重点、难点]

  对比感受大猫和小猫强弱不同的音乐性质,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谱:大猫和小猫图片一张,大圆5个,小圆5个,6条蝌蚪线

  2.大猫和小猫家各1个

  [设计理念]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纲要》中指出:“幼儿阶段是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音乐活动《大猫小猫》正是从发展幼儿的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出发而设计。基于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大猫和小猫的图片,吸引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运用多次音乐欣赏进行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还通过多种演唱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音乐。

  [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律动、练声”,此环节主要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旋律,并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初步学唱歌曲。”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分三个步骤解决。步骤一“完整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角色。”;步骤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在这个步骤中运用完整欣赏音乐和分段欣赏音乐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步骤三“学唱歌曲,完整演唱”运用合唱和轮唱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音乐强弱的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大猫小猫”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演唱,鼓励幼儿配合动作进行。

  [教学过程]

  活动组织

  一、律动,练声

  1.《大猫小猫》伴奏,律动进场。(配合猫步以及手做猫咪状)

  2.练声:《动物怎么叫》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初步学唱歌曲。

  (一)第一遍完整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角色。(教师配合伴奏、动作,完整演唱)提问:是谁来了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大猫小猫图片)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

  (1)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

  师:听听看哦,他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哦。

  (2)根据幼儿回答,分段欣赏歌曲,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

  (如果幼儿先说出大猫的声音大大的)

  A.欣赏理解大猫段音乐

  1.提问: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鼓励幼儿初步讲述大猫声音的`特点)

  2.教师清唱(再次欣赏,配合动作,感受大猫声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小结: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

  4.师:那我们用大圆来表示大猫的声音。

  5.师:你猜猜看,刚刚大猫喵喵叫,叫了几下?(幼儿猜测)

  6.教师再清唱一遍,帮助幼儿数一数喵喵叫了一下

  7.师:大猫叫了几下啊?

  师:是五下,那我用五个大圆来表示吧,看这里的大圆一样吗?

  师:最后一个大圆后面带了线线,那我们要把这个喵要唱的长一些哦。

  (通过倾听、提问和图片,帮助幼儿感受并学习喵喵叫的节奏,同时为学习完整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8.师:我们来试试吧。(教师带领幼儿练唱一边,伴奏较轻)

  B.欣赏理解小猫段音乐

  1.提问:小猫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鼓励幼儿初步讲述小猫声音的特点)

  2.教师清唱(再次欣赏,配合动作,感受小猫声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小结: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

  4.师: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小圆表示小猫的声音。(教师语速放慢,引导幼儿说出“小圆”)

  5.师:那小猫叫了几下啊?(幼儿猜测)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教师再清唱一遍,帮助幼儿数一数喵喵叫了一下

  7.师:小猫也叫了5下。(出示小圆图谱)

  (小猫喵喵叫的节奏与大猫一样,可以较快速的与幼儿熟悉一下即可)

  8.师:我们来试试吧。(教师带领幼儿练唱一边,伴奏较轻)

  (三)学唱歌曲,完整演唱。

  1.师:这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猫小猫》

  2.复习巩固

  师: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

  (在幼儿选定角色后,对前面的演唱方式在进行巩固,同时可以让幼儿对选定的角色做一个自我判断)

  3.幼儿跟唱第一遍

  师:我们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跟唱)

  4.幼儿跟唱第二遍,听清前奏。

  师:听好哦,是有前奏的,前奏我们不要唱的,是准备的。

  师:我们来听听前奏是怎么样的。(幼儿听一遍前奏)

  师:宝贝们前奏不要唱哦。(幼儿学唱第二遍)

  5.轮唱

  第一遍轮唱:男生大猫,女生小猫。(教师做适当点评)

  第二遍轮唱:女生大猫,男生小猫。

  三、游戏:大猫小猫

  (一)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家

  师:这是大猫家,这是小猫家,你想和哪只小猫做朋友呀,就轻轻的走到他家去做客吧。

  (二)幼儿大胆演唱,鼓励幼儿配合大猫和小猫的动作

  1.歌表演第一遍

  师: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你们想一想大猫可以做什么动作,小猫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歌表演第二遍

  师:你还想去谁家做客,轻轻的走过去吧。

  (三)我们和大猫小猫出去做游戏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食用方式。

  2、学习儿歌并尝试编出新句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吃水果》;

  2、香蕉、甘蔗、橙子、杨桃等水果图片及各种水果实物,如香蕉、葡萄、哈密瓜、橘子、香瓜、苹果、梨、水果刀等。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吃法。

  1、你们平时有吃过什么水果呢?咦!看这是什么水果呢?对了香蕉,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吃香蕉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跟大家分享下他平时是怎么吃香蕉?你们都说的很好,那我们在来看一看,那个水果宝宝也来了,哦!甘蔗宝宝也来了,那你们跟它熟悉不,平时你们是怎么吃呢?谁来表演一下,哦!你们表演的可真好哦!再来看一看杨桃宝宝也来了,那你们觉得你们吃杨桃的时候是怎么吃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吃法。)

  2、对了刚才你们都说出了你们吃你们熟悉水果的.方法,那现在林老师也来吃一吃跟你们一样的水果,瞧一瞧我们用的方法一样吗?我吃起香蕉来,拿起了香蕉先把香蕉的衣服脱了起来,剥起了皮,它的衣服就脱起来了,我来吃一吃甘蔗,把甘蔗皮给啃起来,我吃起了橙子把它切一切,吃起来比较容易多,我吃起了杨桃来挤一挤多快啊!

  3、现在林老师也让你们自己来吃一吃,等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感受。

  二、学一学水果的儿歌。

  1、今天林老师的大手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手指谣,我们来听一听里面有什么呢?

  2、现在也请你们能干的小手也来学一学,小手动起来,那小嘴巴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这首手指谣。

  三、编一编水果的儿歌。

  1、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的水果,请你们根据你们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要用什么办法来吃这些水果。

  2、请你们你们按照吃的方法给水果宝宝进行分类。

  3、我们来表演一个小小游戏,现在请你们去找你们自己的好朋友,找好了好朋友,我们要来帮水果宝宝在起个好听的名字,进行仿编歌谣。

  四、大家一起吃水果。

  等一下林老师请你们吃水果。那在吃水果之前请你们先去洗小手,在把袖子卷起来,帮一帮林老师把水果洗干净。你们吃到有皮或者有籽的水果就把皮或者籽扔到垃圾桶。

  活动延伸

  美工区:提供各种水果图片,让幼儿开展涂色练习。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物品数量

  2.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3.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4个(可请幼儿自带)

  2.椅子4把

  3.欢快音乐一首(教师自备)

  4.幼儿每人一张"小兔吃胡萝卜"操作卡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园长老师通知我,我们班会有4个玩具朋友来做客,小朋友先为他们准备好椅子吧。

  教师请4名幼儿每人搬出一把椅子。

  2.感知多少

  另一位教师拿着3个毛绒玩具在教室门外等候,教师打开门把它们请进来。

  教师:我们的玩具朋友已经到了,热烈欢迎他们进来吧。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毛绒玩具并点数玩具数量。

  教师:咦?为什么只来了3个玩具朋友呢?他们刚才跟我说,有一个朋友临时有事情要晚来一会儿,我们就先请这3个玩具朋友坐下吧。

  教师请3名幼儿上前将3个毛绒玩具分别放在椅子上。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是不是有一个椅子是空的啊?你们觉得是玩具朋友的数量多还是椅子的数量多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玩具朋友的.数量比椅子的数量少一个。

  3.感知一样多

  另一位教师拿着1个毛绒玩具在教室门外等候,教师打开门把它请进来。

  教师:迟到的玩具朋友终于来了。我们快请他坐下吧。

  另一位教师扮演玩具朋友:小朋友们,对不起,我迟到了。

  教师:我们的4个朋友都到齐了,他们都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空的椅子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玩具和椅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4.抢椅子

  教师首先为幼儿准备若干把椅子,全班幼儿做游戏(椅子的数量比幼儿的数量少4个)。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椅子排成一圈。

  教师:当音乐响起时,小朋友们开始绕着椅子走圈圈,当音乐停止时,你们就抢椅子,然后坐在抢到的椅子上。

  当幼儿坐好后,教师向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提问椅子的数量和小朋友的数量哪一个多。

  此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发生激烈碰撞。

  有效提问:1.玩具朋友的数量多还是椅子的数量多?

  2.这次椅子的数量和朋友的数量一样多吗?

  3.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

  有效词汇:对应、4、一样多、多、少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一张"小兔吃胡萝卜"操作卡,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对一连线的方法,观察比较得出小兔和胡萝卜是一样多的。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引导幼儿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物品的多少。

  教学反思:

  从选材上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小椅子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接触的物体,而且孩子们也特别喜欢玩椅子,他们玩椅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所以,在活动中,选择这个器材是便于准备,且孩子很熟悉的。

  从活动目标的设定来说,比较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目标表述比较准确。在活动中也三个目标也都较好地得到了体现。突出了活动的重点,突破了活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