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密度》教案优秀

《密度》教案优秀

时间:2023-11-30 07:03: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密度》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密度》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密度》教案优秀

《密度》教案优秀1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密度》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的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

  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7.5密度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

  (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碑心石的长、宽、高算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花岗岩的密度;由=/V,得=V可算出它的质量.

  让学生根据图7—8的数据,求出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请二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提问:(1)不用量筒或量杯能测出这个零件的体积吗?(2)谁能想出求这个铝制零件体积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4.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指出: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三、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5、8.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时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V、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密度》教案优秀4

  1、了解密度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质量、体积。

  2、了解密度单位。

  3、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4、会用托盘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测定固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密度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

  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块体积不同的规则的实心铁块。

  设问:哪块重?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两铁块的质量)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只要体积大就一定重呢?请举例。

  学生讨论后举例。

  设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讲授:

  活动一: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项目

  对象长

  (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 cm3)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交流与合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物质的密度

  板书: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

  备注

  度。

  单位: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

  g/l读做“克每升”。

  单位换算:1g/cm3 =1000kg/m3 =1000g/l

  设问:在《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中,我们已学习了哪些关于密度的知识?

  学生回答:

  活动二:学生阅读小资料:常见物质的密度。

  讨论: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质和密度最小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2、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否相同?

  3、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怎样?

  4、铁的密度为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1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

  设问: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后,你还想了解密度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选择性挑选一些问题进行解释、补充。

  备注

  板书设计:

  4.1密度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3、常见物质的密度

  教学

  后记

  (反思)

【《密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02-18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04-04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2-29

《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教案08-26

《密度》说课稿12-07

《密度》说课稿03-11

《密度》教学反思02-0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05-26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