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6 12:38:0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生状况分析:对于本单元的三首应该充分注意到它们图题诗这种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形式。由于这三首都是图题诗因此诗歌的形象感更强了,学生可以诗画两方面相互结合着理解,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同时可以通过诗画的共同欣赏,更加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气节。由于是古诗的学习,因此诵读的学法比较重要,训练朗读的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让学生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体会每个作者独有的个性化语言,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因此,诗的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或悲壮,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或豪迈,勇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或凄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⑷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⑸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⑴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⑵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征人无依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⑶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⑷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⑸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学生读诗。

  ⑵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⑶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⑷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

  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

  【板书】

  明月

  边关家

  征人父母妻子孩子

  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印发给学生的资料:《略述秦汉以来我国北方的边塞战争》《李广生平》《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应该说,这些资料的引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技能目标

  在对话,交流,质疑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江凡在火灾中的冷静,机智,沉着的品质。

  情感与价值观

  目标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事情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合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看着视频上这些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想来大家心里都觉得很害怕吧!生命只有一次,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即使是大人,也会惊慌失措。今天,老师就要将大家带领到一个火灾现场,而小朋友们,今天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充当小记者,来记录下这个关于火灾场上的故事。”

  师:“那么,小记者们,跟老师一起去还原这个火灾现场吧,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熟读词语

  师:“在充当小记者之前,我们有一场记者入职考试,不过关的小朋友可不能当上记者呢。”

  师:“让我们来男女分工合作。男生先读,女生跟上。看谁今天是我们班的最佳小记者。”

  生读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当一名好记者的潜质。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小记者们前往火灾现场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火灾发生的时候火势如何?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

  三、精读 第二 第四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考察的神情,老师相信你已经能将现场描述出来了。请一位小记者为我们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请他读读第二自然段。注意,阅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他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读懂文章。”

  师贴“注意逗号和句号”

  师:“这位小记者的朗读真是让老师如临其境。那让老师再来考考小记者们。阅读课文时,找出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你能圈出表示现在火势情况的词语吗?请小记者们动动小手指,拿出笔来,圈出描写火势的词语。看谁才是合格的小记者。”

  师:“有哪一位小记者画出来了?”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是啊,这可不是一场小火,而是一场大火啊!这场大火迅速蔓延,仿佛一只火龙,想要瞬间吞噬人们。人们从甜美的梦中惊醒过来,一下子,什么声音充斥了楼层。”(生:喊声、哭声、咳嗽声,以及呼呼声)

  师:“听这声音,多么的令人为之一颤。情况已经非常危及了,请小记者们带上危急的感情,一起再来读读这第二自然段。”

  抓住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火势庞大,情况紧急。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从外面看,楼层已经非常危急了,那楼层内部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勇敢的小记者们,随着老师,一起来楼道里看看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 “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处境已经刻不容缓了,行动已经受到了限制。人们都被呛得无法呼吸,因为楼道里——(烟雾腾腾),更可怕的是,眼睛看不清前方的路,已经被熏得睁不开眼睛,都是因为楼道里——(烟雾腾腾),这可怕的烟雾完全阻挡了人们逃出的步伐。多么浓的烟啊!据统计,火灾中,很多人并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呛死的。可想而知,当时,在烟的笼罩下,人们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用一个词来概括(惊慌)”

  抓住重点词句。

  3、师:“耳闻不如亲见,小记者们想不想亲自走进现场,去感受一下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播放图片)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刚刚进入甜美的梦乡,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醒了,一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在喊……有的在叫……还有的……还有的……(激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他们实在太惊慌了,所以他们挤来挤去,碰倒了杂物,撞上了自行车,却依然是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请小记者们,带着你对火灾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火灾发生时的情景。再次齐读这两段话。”

  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火眼金睛,瞧一瞧,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引出“形声字猜义法”

  三、精读 第三、第五自然段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现场,你就住在那被火和烟包围着的小楼上,你最想干什么?”

  师:“是啊,逃,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赶快逃出去,那么,年仅10岁的江凡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也和别人一样惊慌吗?

  生:“不是,他很镇静”

  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读出了他的镇静?请小记者们默读第3、第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小江凡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

  师: “江凡的本能反应也是害怕,他迅速地就让自己镇静了下来。他急忙先——(拿起一件衣服),为什么要拿衣服(为了给奶奶捂住鼻子,为了防止吸入烟雾)。是啊,这个小江凡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仍然能考虑得如此周到,照顾奶奶如此体贴,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可是要逃出火灾现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人们失去理智,挤来挤去的'时候,我们的小江凡脑筋一转,不是跟人们挤来挤去,而是——?(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这位小记者的朗读让老师都忍不住想见一见这个江凡了。是啊,他不像人们挤来挤去,而是先思索了一下,就马上()在地上,接着(——沿着墙脚一点一点摸索),用了一个动词是什么(摸索)因为烟雾已经挡住了他的实现,如果莽撞跑来跑去,只会事半功倍,所以他只能一点一点的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木板),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一下子就判断出这是什么?(楼门)可见,他平时也是个留心观察事物的人啊。摸着这木板,他一把 (推开)大门,新鲜的空气终于又回到了他们身边。这一系列的动作,一气呵成,你们觉得,这个江凡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啊?(聪明、冷静……)如果没有一个冷静、机智的思考,他能做到吗?(不能)事实上,根据后来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慌乱的人群中,有不少大人也学过火灾自救的知识,但是,最终将30多位邻居救出火海的却是这个年仅10岁的小江凡。那么,为什么江凡能将邻居从火海中救出来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该段课文,注意动词,体会江凡的机智。

  四、相机学习对比

  相机点出“对比”的手法

  师: “面对同样的火灾,人们和江凡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大人是非常的惊慌,而江凡他是非常的镇静,文章通过描写大人的惊慌来凸显江凡的镇静,这种的手法就叫做:“对比”。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对比)。当我们描写人物时,用上对比,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是最有创意的那一。”

  五、拓展延伸,充当小记者

  相机点题:这一位遇事冷静,勇敢机智的小江凡,从火海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你们喜欢他吗?(喜欢)作为一个小记者,现在需要你去采访小江凡,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出笔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赞美小江凡吧。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小段赞美的诗句。

  六、拓展延伸

  火灾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也被小江凡的冷静和机智深深的折服了。希望你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像小江凡一样,冷静、机智,因为,惊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花名歌》是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十版块”春夏秋冬”中第六篇课文,本课的十二行诗句分别介绍的是十二个月份的代表花卉。每行讲的是花的名称,开花月份及其特点。语言流畅,富有韵味,适于儿童朗读,教材配有十二种花卉的插图,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了解“初”字的演变过程,并能正确书写,认识“衣”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大致了解喜欢的花卉。

  3、在欣赏美,感受美的氛围中,了解有关花儿的知识,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识记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了解相关花卉的多方面知识。

  四、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花卉的知识,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花的资料,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1、夏天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季节。花仙子用她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现在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到花的世界去看看。(课件演示各种美丽的花的图画)

  (从鲜艳的花卉图入手,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激起了学生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2、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花之后,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的笑脸比花还美,指着学生说我记住了这朵花叫(),那朵(),说出学生的名字,那么你们又记住了图片中哪些花的名字?指名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将各种花名的字卡帖在黑板上。(贴字卡的时要贴成花的.图案,与本课的“花”的主题紧紧相扣。这一环节注意在学生回答记住的花名时,如果学生说错了,要相机给以引导:“你说的这种花是什么样子的?哦,那是……”同时,还要提示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过的名字不要再重复。)

  二、初读感知,积累知识

  1、借字卡认读二类字

  这么多花的名字,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指着黑板上花名字卡,指名认读。

  2、同学们,把这些美丽的鲜花,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首《花名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课题:《花名歌》、课件出示全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读,定位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5、小组读,交流读会的诗句和字词。

  6、班内交流,相机板书。

  如:(1)用熟字加偏旁识记“吐”“牡”学习“牛”字旁

  并指出“牛”字做偏旁时,横要变提。

  (2)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茉莉”“菊”“芙”“姿”“态”“似”

  (3)用识记成语的方式,识记数字“七”“八”“百”

  如: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一了百了,千姿百态

  (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7、运用字理识字学习“初”字

  课件演示“初”的字理演变图,使学生把字义同字形联系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的起始。“初”字是易错字,通过借助字理学习生字,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用刀剪裁衣服,从而记住是“衣”字旁。

  8、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汉字“初”,观察“初”在虚宫格内的位置,结构,起始笔。书空,范写,生练写。(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9、采用多种方法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互相认读等方式,既强化了读音,又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三、升华感悟发展语言。

  1、刚才我们学习了许多生字宝宝,看看把它们放回到诗歌中你是否还能认识?

  出示全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2、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知识?怎样来读?试着读一读,通过学生的介绍随机一边课件演示的图片,一边逐句出示诗歌。如:学生说到荷花,出示荷花图片及诗句,说到腊梅花,出示腊梅花的图及诗句。

  3、指导朗读

  如指导读“六月花花满池塘”一句时,教师可问: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整个池塘都是荷花,那我们该怎样读呢?(强调“满”字)

  (这一环节中,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查找的小资料,结合诗歌介绍每种花的特点,就可以到黑板前面摘下一张花名卡片。活动过程中结合黑板上残缺的花朵板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朵美丽的大花朵,被小朋友们摘去花瓣后,还好看吗?日常生活中,花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随便摘花。)

  4、在游戏中熟悉诗歌,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诗歌的背诵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游戏一:拍手读,配乐读

  游戏二:一组说月份,二组说花名,三组说样子。

  游戏三:报花名。教师示范:“什么花儿傲雪霜?”学生应答“正月梅花傲雪霜。”

  四、总结所学,课外延伸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还了解了这么多花。回家以后,可以讲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大家会为你骄傲的。如果愿意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画出来,同时给画配上一首小诗。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画自己喜欢的花,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更好的感悟诗歌的意思。如能再配上一首小诗,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灵性。)

  最后,全班拍手唱《花名歌》,在音乐旋律中结束本课,回味无穷。

  (总之,这首诗歌较长,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朗读识字的方法。也要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诗歌的背诵,生字的学习水到渠成)。

  五、板书设计

  花名歌

  桂花 梅花

  水仙 芙蓉 迎春 石榴

  茉莉 荷花

  腊梅 菊花 桃花 牡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

  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领学生品味继父的言行,从而让学生走近这位无私、高尚、伟大的继父。

  难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抓住“情”感,让学生在真情的激荡下,自觉地完成朗读、品悟、学习语言,获得情感的熏陶、洗礼,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

  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

  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

  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

  △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

  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话

  (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

  ※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继父看见“我”做了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继父就要死了,带“我”去看大海这“撒谎”一事,完全可以瞒着我,为何在临死前把它说出来呢?

  (4)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

  ②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

  ③全班汇报交流。

  ※一旦学生有困难,起到桥梁作用的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比如第一个问题,先是理解“欣喜若狂”和“惊天动地”这两个词语。再是想象一下我可能做了件什么事?最后是我做了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微小的事情,而继父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为了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找到一个交点。在探讨的过程中,继父那伟大的举动,使学生不难明白继父给我讲“大海的故事”的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美好的前景,让我对生活充满色彩,充满希望。是为了鼓励我独自生活,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从中学生也不难悟到,继父那美丽的谎言的用意,学生也不难看到了拥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继父。

  3、品读点:品读“我的变化”

  (1)找出原先的我和长大后了的我的一些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几句话,看到这一变化,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为了提升继父的形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现在有勇气、有能力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是继父为我所安排、所付出的一切。

  三、自由练笔,升华情感。

  1、谈谈对课题“我看见了大海”所包含着的意思。

  △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既升华情感,又是检测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2、小练笔最后一句话:“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写下所省略的内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发挥想像,创造性写话,写出内心独白。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实践,又能帮助学生深化我对伯伯深深的爱的这份情感。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注重情感体验。

  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高尚、伟大的爱。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

  2、探究人文内涵。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文章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本课中,本人引领学生用心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人文理念。这堂课的设计,无不充满深深的人文内涵,闪现浓浓的人性精华。

  3、渲染激情话语。

  整堂课,本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想像,有着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方法来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 朗诵咏梅的诗。

  ⑶ 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精品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