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25 12:12: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7篇[精品]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2、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教学准备:

  北京一些着名景点的图片、中国地图、绘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大家也有一个大家,它叫中国。

  2、培养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小朋友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吗?

  小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

  3、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此环节幼儿自由回答并讲述。

  小结:有些小朋友去了好多地方,可是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去过,那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北京吧!

  4、认识首都北京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幼儿在地图上找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做上标记。

  5、集体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1)出示天安门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天安门是什么样的?

  小结:天安门广场是我国最大的广场,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2)出示长城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长城是什么样的?

  小结: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是骄傲。

  (3)出示现代化的建筑图片:

  北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有大大小小的立交桥、地铁和很多高楼大厦。

  6、游戏:我当小导游请小朋友自己当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玩北京。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旅游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旅途中了解了解北京的名胜风景及现代化建筑,最后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北京名胜的了解,不足的地方是,可能了解建筑物名称有点多有一少部分孩子记得不太清楚,在提示中还能说,通过这个活动我感觉给孩子记得建筑物不宜过多,防止混乱。在幼儿讲述环节,幼儿还需要教师的提示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扮演外星人的乐趣。

  2、感受到创作外星人语言和动作的快乐.

  3 、充分感受乐曲的旋律。

  活动准备:

  1、课件1,课件2

  2、录制歌曲《外星人,你好!》

  3、美术用纸、油画棒

  4、数字粘贴若干,地垫若干。

  5、音乐:向前冲。

  活动过程:

  一、 师生互动,播放音乐向前冲。

  师:地球小卫士们!

  幼:到!

  师:你们知道神秘的外太空吗?想不想看一看?

  幼:想!

  【音乐起】

  师:那就一齐准备好,向前冲吧!

  二、 幼儿感知外星人

  A、 播放外太空课件1.。

  师:小卫士们找一个和你编号一样数字和它做朋友吧!【幼儿找到地垫坐好】神秘美丽的外太空,马上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看…….

  幼:星星、飞碟、太阳、地球

  师:我们还可能会遇见谁?

  幼儿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B、 播放有关外星人的课件。

  师:小卫士们,我们还会遇见谁呀!

  幼:外星人

  师:为了帮助我们记住它,我们地球人给外星人取一个名字,叫它 ET。

  幼儿:ET

  师:对了,小卫士们,刚才看了那么多ET,那现在老师就要请你们把你想象的ET画出来,并且把你画的ET编上和你一样的数字符号,明白吗?

  幼:明白了!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

  三、 创编外星人,幼儿各自画出自己想象的ET【音乐旋律循环播放】

  四、 介绍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

  1我设计了一个外型和机器人有些相似的ET,它的头上有两个触角…….

  2我设计的ET和我喜欢的小白兔一样,有两个漂亮的长耳朵………

  3我设计的ET像奥特曼,它会………

  五、 创编外星人的语言和动作。

  师:小卫士们的.作品都很棒,我想请小卫士们看看老师的作品

  演示课件2。

  师:ET和我们挥挥手,他好像说了什么?

  小卫士们,你们开动脑筋,想想ET说了什么?

  幼:自由想象

  1它说:“小朋友,你好!”

  2它说:“我是可爱的小精灵”

  3它说:“再见了,我要回家了。”……

  师:你们想知道ET说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六、 播放歌曲《外星人》

  A、老师完整演唱歌曲《外星人》

  B、让幼儿说说歌曲中的外星人的样子

  1脑袋大。

  2长长手。

  3小脚丫

  4只会说一句话:“ET要回家,要回家。”

  C、边唱歌曲边学做动作

  七、道别,幼儿离开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2、了解简单的串联电路。

  3、知道加速空气流通产生风。

  4、幼儿通过完成风扇的制作,体会成就感并提高动手能力。

  5、激发幼儿自主制作风扇意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 。

  幼儿材料:

  小马达、风叶、电池(电池属于公共材料,留下或下次带两个)

  双入电池盒、风扇纸模

  教师材料:

  同上

  实验步骤:

  1、将电扇图片抠下

  2、将图片有线处折叠

  3、将电池与电机相连接

  4、将电池盒粘贴在图片后部

  5、将电机如图安装在图片上, 将图片上面固定

  6、将扇叶与电机连接

  7、完成

  8、安装电池和叶片,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猜谜语:冬天不用夏天用,有风不用没风用。插电扇叶转起来,凉风快快跑出来。谜底(电风扇)

  2、电风扇有什么用途及原理

  电风扇有什么用?它为什么能使人感到凉快?(能使人感觉凉快,加速空气流通产生风,)

  3、吸引幼儿制作兴趣:小电扇真有趣,,我们大家一起制作一个电风扇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认识各种材料,知道其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小马达、扇叶、开关、电池、双入电池盒、风扇纸模,并进行说明和提问。依次说出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名字、材质、颜色、形状等)

  再让幼儿猜想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扇叶要怎样安装?马达的作用是什么?开关有什么作用?

  (2)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如果想让电风扇转起来,怎么办?一定要用电。那么我们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怎么装?电池的`安装:正极和负极安装正确才能发电。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教师组装步骤:先将电池装入电池盒,扇叶插入马达,将红线和黑线分别插入马达的铜口内系住,然后将与马达连接的红线与电池盒上的红线连接,与马达连接的黑线与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池盒上的黄线与开关另一端连接,组装好后,开关电源,风扇会相应开关。

  (2)引导幼儿组装电风扇。

  (3)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幼儿一起来快乐做风扇

  3、总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促使空气流通产生风,

  (三)互动课堂

  1、根据互动课堂问题进行提问

  (1)小朋友们想一想,手指能放在电风扇里吗呢?(不能)

  (2)莱克和波波在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吹电风扇,可以吗?(可以)

  (3)身体出汗时能吹电扇吗?(不能)

  (4)电风扇在转动时,能直接拔插销吗?(不能)

  2、游戏: 脑筋急转弯:有个人一直对着风扇吹,为什么还热的大汗淋漓?答案:因为风扇没转,而那个人在吹它。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和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促使空气流通产生风,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电风扇转起来后能感到凉快?

  (五)总结延伸

  什么事物会用到串连电路?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小百科: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奶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于是我将奶箱进行简单的加工:刷上银粉,穿上松紧带,就可以钻进奶箱将松紧带挂在肩膀上当碰碰车玩了。自制的碰碰车既前卫、时尚,又实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体验碰碰车有趣的音乐。

  2.能听音乐做动作。

  3.在游戏情景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活动准备

  1.1~10元面值的人民币每人若干(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投币箱一个。

  2.碰碰车音乐、开汽车音乐。

  3.用奶箱自制碰碰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带领大家到游乐城去玩碰碰车,请问你们准备好人民币了吗?

  2.你身上有多大面值的人民币?(请个别幼儿说说)

  3.小结:噢,原来是1元、2元、5元、1O元的人民币。1元和2元合起来是多少?1元和5元合起来是多少?(教师随意将两种人民币合起来让幼儿认识、巩固)

  二、坐车买票

  1.听,大汽车来了,让我们坐上大汽车出发吧,上车每人交费6元,谢谢合作。

  2.幼儿从口袋中拿出6元塞进投币箱,教师检查幼儿拿的是否正确。

  3.放音乐:开汽车。师幼搭成一列火车状,幼儿根据音乐做出发、上坡、下坡、拐弯、到站的动作。

  三、买游乐城门票

  1.师:游客们,游乐城到了,请排队下车,门票每人8元,请游客们准备好零钱开始买票吧!买好门票的游客请选一把小椅子坐下休息一会儿。

  2.幼儿从口袋中拿出8元人民币,教师检查幼儿拿的是否正确。

  小结:你们真是文明的游客,知道排队买票。

  四、探索碰碰车的玩法

  1.你们玩过碰碰车吗?(玩过)碰碰车是什么样子的?(圆形的、有天线、有方向盘、周围有胶皮保护,开起来很好玩)为什么叫碰碰车?(开的时候能互相碰撞,一碰就分开了,碰不坏车,也伤不着人)

  2.谁想上来试一试怎样玩碰碰车?(请3-5名幼儿试一试)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3.碰碰车左碰右碰开的速度太快会怎样?(方向失灵)谁想上来试试碰碰车失灵的动作应怎样做?(请3-5名幼儿试一试)

  4.听,那边传来了玩碰碰车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师幼一起欣赏)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等)

  5.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前面几句反复,教师可哼唱一下让幼儿感受)

  6.反复的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原地开一开碰碰车,再互相碰一碰)一起来开开碰碰车,做做碰一碰的动作。

  7.中间有一段音乐很急,表示碰碰车怎么了?(失灵)可以做什么动作?(原地转两圈)

  8.最后音乐停了,表示碰碰车怎样了?(停下)怎样用动作表示刹车呢?(身体停下,双手使劲握住方向盘,用右脚踩刹车)

  五、玩碰碰车

  1.想玩碰碰车吗?那边停放了许多的碰碰车,每人交费3元后就可以选一辆你喜欢的碰碰车了。

  2.幼儿按教师口令做动作:

  钻进碰碰车,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

  3.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开一开,碰一碰;开一开,碰一碰;

  开一开,碰一碰;开一开,碰一碰;

  方向失灵转两圈,握紧方向盘紧急刹车。

  4.玩碰碰车除了用胯碰一碰,还可以怎样碰?(屁股碰一碰,肩膀碰一碰,后背碰一碰,三人碰一碰等)放音乐,幼儿换一种碰法玩碰碰车。

  5.碰碰车除了原地开,还可以怎样开?(转圈开,走着开,两人面对面开等)放音乐,幼儿换一种开法玩碰碰车。

  6.放音乐,幼儿随意创编动作开碰碰车,但要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院子里开碰碰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自制的碰碰车,由于前卫、时尚,对孩子们来说很新奇,都特别想玩。整个活动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将人民币整合在其中,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正确使用人民币。二是在玩碰碰车的过程中将动作和要求编成了简单的儿歌,孩子们容易掌握。三是活动中孩子们开动脑筋探索出了玩碰碰车的不同方法,主动学习的欲望很高。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会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兰开花》。

  2、材料准备: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视频,小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二)通过游戏,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皮筋,请你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幼儿围成圆圈,单脚撑皮筋,另一只脚练习跳)

  3、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尝试双脚交替绕圈跳。

  (1)幼儿看视频,分组练习。

  (2)请一组幼儿示范。

  (3)跳皮筋比赛。

  4、现在我们要进行跳皮筋比赛了,看哪组的小朋友跟着老师的.节奏,跳的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学生自编的跳跃方法的跳皮筋,学会基本的双起双落动作,加强同伴间的合作。在练习前的准备活动中,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跳,充分活动学生的各关节部位,避免因活动不充分,导致跳跃时扭伤踝关节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本课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时特别注意了学困生,尽量将不同素质的学生分布到各个小组,达到互帮互学的教学效果。

  但在练习中,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合作,表现出排斥同伴、强占练习次数、不架皮筋等不良行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细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励学生,更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共同进步,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快乐。

  跳皮筋是一项民间传统的游戏活动,较为普及。经常参加跳皮筋游戏活动,不但能够提高跳跃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以及单脚跳、双脚跳.花式跳等。还可以自己创编一些跳跃方法来跳皮筋。

  小百科:皮筋是一种塑料制的,有弹性的,供孩子娱乐的物品。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初步知道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初步知道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初步知道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水、鸡蛋若干、一次性碗、糖、盐、味精、抹布、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

  3、死海PPT,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鸡蛋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鸡蛋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

  (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鸡蛋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碗、一个鸡蛋、一把勺子、三碗清水、每桌放置三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不同的碗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鸡蛋,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小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

  (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

  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鸡蛋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鸡蛋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PPT。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鸡蛋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反思:

  对于科学实验活动,孩子的兴趣永远是那么高涨。在教师演示环节,孩子们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对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是因为他们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索实验环节中,表现得很认真。但由于教师在交代注意事项时,有些幼儿已经被实验材料吸引,听不清楚注意事项,使得在操作实验时出现了把三种调料倒在一个碗中的情况。今后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教师应该把全部幼儿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确交代,让孩子在正确的方法中去实验探索。但换一个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他们前面的出错,后面会更加认证努力。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

  小百科: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选]大班教案08-14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