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11:27:5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 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情境导入

  三、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 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 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 探究学习

  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 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 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教案 篇4

  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下面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板书: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 雨点

  板书: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巩固练习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jìn shuì jiào sàn bù

  ( ) ( ) ( )

  bēn pǎo hǎi yáng tiào yuè

  ( ) ( ) ( )

  2.照样子,加上偏旁再组词。

  包 跑 ( 奔跑 )( )

  羊______( )( )

  每______( )( )

  井______( )( )

  洛______(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雨点在( )( )里睡( ),

  雨点在( )溪里( )( ),

  雨点在( )( )里( )( ),

  雨点在( )( )里( )( )。

  四.迁移练习。

  小朋友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只要去看一看就会发现:

  雨点滴在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洒在树梢上,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5

  学 习目 标

  1、认识本课生字,熟练的读课文。

  2、掌握这8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多情。

  学 习

  重 点 :读懂课文,了解春天来临时,大自然中的小溪、小鸟、花草,以及孩子们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1、听音乐《春之声》导入。

  你们听,这是什么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板书课题:春天来了。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我们就来读读课文,读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拼音,大家还记得吗?

  2. 复习拼音

  板书声母,认读:zh ch

  板书韵母,认读:ing ong an

  板书整体认读音节,认读(追问读的方法): ye yuan

  4.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二. 带着问题学课文。

  第一节:理解什么是小溪(可画图或看录像),了解春天天气暖了,小溪解冻了,发出悦耳的流水声。

  第二节:了解春天天气变暖,适合植物生长,小草发芽、长叶、变绿,花儿也开了。通过画图、看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野中的生机与色彩的美丽,读出感情。

  第三节:知道春天来到时,许多候鸟从南方飞回来了。通过听鸟叫感受鸟的`叫声的清脆,理解“动听”。小鸟们高兴地鸣叫着,启发学生想象它们说了些什么。(如:“春天来了,我们回家了”)

  第四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心情和活动,(如: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穿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笑?唱么?…….)从而理解“欢声笑语”。感受春天校园里孩子们的欢乐。

  朗读全文。按儿歌的结构问答读,感悟儿歌每一节的相同句式和顺序:春天来了;来到了什么地方;那里怎么样。

  三、本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齐读课题。

  3.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抽读字卡片:溪、着、田、野、满、听、的、园、充、京、双、色、尽。

  抽读词卡片:小溪、欢快、田野、动听、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5. 指名读课文,思考:春天都到了哪些地方?有什么不明白?

  6.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小溪、田野、小鸟的家、校园。

  7. 学生质疑。

  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出欢快的语气。

  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背诵课文。自由练习,指名背,互相查。

  配乐朗读或看录像背诵。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小溪、田野、小鸟的家、校园

  声母认读:zh ch

  韵母认读:ing ong an

  整体认读(追问读的方法): ye yuan

  通过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开火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深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语文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

  了解知识点: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认识冷暖色调的基本特征。

  创作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讨论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 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色调表现夏日的特点。

  难点:抓住对夏日景色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日。

  三 课前准备

  课件、绘画用具、纸。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感官体验

  A 听—— 课件播放“蝉、青蛙、蟋蟀、海浪、雷”声。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联想。(夏天来了…)

  B师: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的?(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生:很热、叶子很茂盛、小昆虫很活跃…

  (三)探究学习

  A 揭题——缤纷夏日

  B 课件出示红、黄、蓝、绿四色

  问:你会选哪种颜色表现“夏日”?理由呢?

  生:红色。因为夏天的太阳特别热。绿色。因为夏天的植物特别茂盛…

  师小结。

  C 课件出示学生作品(红色、蓝色)

  讨论画面的内容和所用的色彩,认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基本特征。

  D 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

  简单讲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创作训练

  提出创作建议:●突出“夏日”的主题,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

  ●选择能表达你对夏日情感的色调。

  ●画面内容饱满,作画大胆。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有创意的.。

  (五) 评价

  开放式评价:多方参与,教师和学生都来评评;多元标准,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评价,尽量找出每张作品的闪光点。(时间机动)

  (六) 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追求的好奇心。动物避暑法——来了解世界各地动物的避暑解热绝招。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词卡: 振 欲 蝉 忽 闭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 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了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

  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教案点评: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所见》,语言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本课教学从内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观的的图画,让学生边看边想,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袁枚的资料。

  2.想象牧童捉蝉的样子,看图联系课文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8

  一、设计理念: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会写、会认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了解文中小鸡的表现,从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1、体会小鸡出生后见到世界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电教平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2、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蛋壳外面是不是也黄乎乎的?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

  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看见------------------,-----------------,-------------。

  小鸡来到-----------------,看见------------------,-----------------,-------------。

  世界多美呀

  小鸡来到-----------------,看见------------------,-----------------,-------------。

  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小结;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请你们仔细观察身边事物会有更多发现。

  后记: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2:这节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时,不断发现基本思路。

  3:情境体验,美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欣赏朗读,巩固识字。

  1、复习旧课:躲在蛋壳的小鸡原以为世界是什么样的?钻出蛋壳后,小鸡才发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的?

  2、指名发言,评议。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引言:小鸡眼里的世界这么美丽,其实还有更美的,他还没发现。小朋友们,赶快把你们收集到是美丽世界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小鸡好好欣赏。

  5、学生出示图片,欣赏交流,感受世界的美好、神奇。

  6、教师消极:欣赏完这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来识记文中的生字。

  7、开火车抽读本可课生字,并练习扩词。

  二、练习巩固,积累词汇

  1、从课文中画出表示色的词语,读一读。

  2、想想,还有那些东西也是这些色的?

  3、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4、引导学生选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

  5、读一读文后“词语花蓝”中的四个词语。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指名认读并纩词。

  3、弄清各个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

  (1)、独体字:乎用

  (2)、左右结构:鸡站地

  (3)上下结构:空高

  4、学生逐字书空,教师强调关键笔画:

  乎:第一笔为短平,第四笔要写长。

  5、逐字指名说说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6、教师逐字范写,学生防写。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世界,还学会了书写文中的七个汉字,真是收获不少,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努力,用心地写字,用心地去发现世界。

  板书设计:

  5、世界多美呀

  天空(湛蓝)

  世界多美呀树木(绿色)

  小河(碧清)

  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去理解文本及识记生字积累词汇,但今后还应注意铺导学生的书写。

  2: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给一个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在组成词语这样的练习,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同时渗透一种学习生字的方法。

  2、通过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3、通过为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4、排列错乱句子的练习,训练学生读懂一段话,并且知道按照先后顺序这段话应该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懂得说话要通顺连贯。

  5、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6、通过这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对身边的一些事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认识到平时应该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本次的习作,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空白的第2幅图的图意补充完整,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培养学生看图写话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以及阅读训练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给一个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在组成词语这样的练习,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同时渗透一种学习生字的方法。

  2、通过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使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3、通过为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4、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渗透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据词定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给字加上一部分变成本单元学过的新字。

  1、读一读这些字。

  2、思考,看看本单元都学过哪些和这些字相近的字。

  3、独立完成。

  二、选词填空。

  1、出示:希望 愿望 盼望 问: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区分用法。)

  2、指名读句子,口头填空。说明理由。

  3、独立完成。

  4、根据此法,分辨乖巧和灵巧,并进行填空。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深”选择恰当的解释。

  1、指名读“深”在字典中的解释。

  2、根据词义,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排列错乱的句子。

  1、自由读一读短文,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那么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么?

  3、那么你能不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一下。

  4、独立完成。

  5、集体订正。

  五、作业:在课堂练习本上抄写本单元的字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