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4 09:11: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教案10篇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教案:

  小河马的大口罩

  寿光文家街道西城幼儿园:袁上茹

  活动目标:

  1、通过挂图,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感冒的一些症状,懂的预防感冒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挂图、手偶(小河马)、录音机、健康歌磁带、预防感冒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请大家猜一猜会是谁呢?让我们把他请出来,出示(手偶)。跟他打个招呼吧!

  2、小河马见到小朋友很高兴,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作为礼物,让我们快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二、出示全部挂图

  先让幼儿观察,猜一猜故事内容,并看图讲故事。

  1、观察图上都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最后一幅图:

  提问:

  (1)、你觉得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在医院门口排队?他们怎么了?猜猜它们得了什么病?

  (2)、小朋友都认为小动物生病了,所以来了动物医院,那小朋友能猜出它们是如何得病的吗?请幼儿根据挂图讲述故事!

  小河马请老师把故事将给小朋友,故事讲的就是小河马的病的过程,请小朋友坐好认真听!

  三、教师根据挂图完整的讲述故事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们最后都得了感冒?(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河马的大口罩上面有感冒病毒,别的小动物捡到拿来用,就把病毒传染给他们了。所以感冒是会传染的'。

  提问:小朋友的口罩能互相带着玩吗?带完口罩应该把它放在那里?

  这就是小河马带来的故事,你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回忆故事内容

  1、故事中的小动物都得了感冒,小朋友也得过感冒,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感冒了你的身体会有哪些感觉呢?(头疼、咳嗽、发烧、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浑身无力等)那猜一猜小河马是怎样感冒的呢?

  2、现在你是小医生,请你为小动物们提一些建议吧!告诉他们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

  小结:多喝水、多吃蔬菜、勤晒太阳、注意增添衣物、还要多运动等。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感冒的图片,请小朋友看一下,出示图片。

  活动结束:只有多运动才能让小朋友更加的健康,那我们现在跟随音乐和小河马一起做运动吧!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通过语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散文诗为切入,利用优美的配乐朗诵形式,使幼儿感受到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同时萌发创作的愿望,培养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文学作品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绘画方式表现散文诗“七彩的风”。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使幼儿了解单色版画创作技巧。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幼儿大胆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学具:音乐《春野》;线描画;图画纸、彩色笔;单色版画工具材料;

  知识经验:幼儿对成语词汇有一定掌握;部分幼儿有单色版画创作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讨论,导入活动

  猜谜:“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打一自然现象”(风)

  “风有颜色吗?”“为什么?”

  “现在,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听听儿歌中的风有没有颜色?都有哪些颜色?”

  教师配乐“春野”,朗诵散文诗,同时出示诗歌挂图。

  提问:“这幅图画漂亮吗?为什么?”

  “看着这幅图画,回想一下,这首散文诗中都有哪些颜色的风?”

  “为什么说他们有颜色?”

  “散文诗中都用哪些成语描述了风带给大自然的色彩?(引导幼儿重点理解:鲜艳夺目、一片金黄、清脆欲滴、碧波荡漾等词汇)

  “你喜欢这些有颜色的风吗?为什么?”

  二、讨论绘画创作的内容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周围,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彩色的`风?它给哪些事物带去了美丽的色彩?”教师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想象一下,冬季的风会是什么颜色的?它把北方的大地和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怎样的颜色?”“秋天呢?夏天呢?”

  三、幼儿绘画创作(配乐),教师指导

  “今天,小朋友可以通过版画、线描画、蜡笔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请你们先想好,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选择哪种绘画方式效果最好。”

  教师引导幼儿用鲜艳的色彩表现不同季节中“七彩的风”。对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引导,并对有创造性作品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

  (部分有单色版画创作经验的幼儿,可主动教授没有经验的幼儿,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四、评价活动

  教师请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随机的引入恰当的成语,帮助幼儿作品增加美感。

  延伸活动:

  安排一节语言活动,展示幼儿作品,帮助幼儿以散文诗创编的形式,记录画面主题内容。

  附:七彩的风

  假如风有颜色,我认为它是七彩的。

  春天到了,风姐姐来到了田野,用手一挥,田野上嫩绿的秧苗就翻起了波浪。风姐姐飞过花园,五颜六色的花便纷纷张开了笑脸,而小树也冒出了新芽。当风姐姐在小河边上散步,抚摸着冻成冰的小河,小河不一会儿就有了生机,哗哗地流向海洋。

  夏天渐渐地走来,风姐姐换上了碧绿的舞裙来到农田里,农民伯伯们的满身大汗就舒爽多了。秋天,风姐姐带着金黄金黄的颜料,把田野变成一个金色的海洋。冬天悄悄地来了,风姐姐便捎来洁白洁白的雪花,为怕冷的大地妈妈做了一床厚厚的棉被盖上。

  下雨了,雨水轻轻地打在窗户上,发出“滴!滴!滴!”的响声,风姐姐又赶来了,这时她穿上了一件七彩的公主裙,她哗——哗——地吹着,给小雨伴奏,雨过天晴,风姐姐又飞过天空,留下一道美丽的七色桥!那就是彩虹呀!

  谁说风没有颜色?我觉得风就是七彩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表现金钱豹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的花纹。

  2、对线描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8K黄色印尼纸。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并能分辨豹和老虎的区别,观察两种动物的花纹。

  3、教师自身经验准备:熟悉上课用的谜语、豹和老虎的特征区别。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起兴趣。

  师:老师讲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个动物。说它是虎它不像,金钱印在黄袄上,站在山上吼一声,吓跑猴子吓跑狼。它是一个非常凶猛的动物,猜出来了吗?

  二、幼儿跟画。

  1、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

  2、一边听故事一边跟画。

  (1)跟着老师的手指把金钱豹大大的头、强壮的身体和翘起的尾巴画到纸上去。再画上黑眼珠,别忘了鼻子、嘴巴和耳朵。

  (2)画完金钱豹的身体,接着就要装扮它华丽的'衣服了。金钱豹花纹是圆形的,有的是一个黑黑的点,有的一个圈里面套一个圈,中间的小圆圈没有涂颜色。涂色时候,要注意做到不留小白点。

  第二课时

  幼儿作画

  作品展示

  展示所有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3.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4.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那种纸条提的水最多?

  5. 师幼小结:每种纸的材质不同,他们的力气也不同,报纸和宣纸比较薄,容易破,做购物袋不合适,牛皮纸最坚韧,力气最大,那么,最适合做购物袋的是牛皮纸。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最大力量的纸的兴趣。教师实验前的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单到位,促使幼儿养成边实验边记录、从少到多逐渐递增等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并在集体分享孩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三、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

  1. 如果老师想用废旧的报纸做购物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报纸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放入更多瓶水。

  3.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提了几瓶水?

  4. 师幼小结:纸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把纸条叠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纸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 教师演示自己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能放几瓶水。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最先想到多拿些纸条的方法来增加纸的力量,在讲述理由的过程中,难点得以突破:重叠加厚可以增强纸的力量。经验提升内化后,幼儿又想到扭转纸条的方法也能增强纸的力量。最后,教师利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进行演示,不仅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而且回归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纸,它们做成的物品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们见过吗?

  2. 下次请你们老师再用其他不同的纸跟你们做实验吧!

  (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做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促进在生活中发展与成长。)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2、在交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各种符号设计“节水宣传画”。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了解了有关3月份的一些节日信息。

  2、世界水日等的文字、世界水日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忆各种节日重点提问:

  1、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你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的节日是世界性的,有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的是大节日,有的是小节日,每个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今天也是一个节日哦,知道什么节吗?

  小结:今天是愚人节,这是外国人的节日,可以和好朋友开开玩笑的节日。

  二、了解“世界水日”

  重点提问:

  1、3月份有哪些大节日和小节日呢?(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图文)

  2、师出示3月22日几个字,提问: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吗?

  3、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根据广告内容知道322是“世界水日”。

  4、你在哪里见到过水?

  5、水有什么用处?

  6、为什么我们要制定世界水日呢?(在观看一段水日的视频)小结: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极其有限的'。定出这样一个节日,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都能节约用水。

  7、中国的水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水越来越少了;一张是水越来越脏了。)

  活动反思:

  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是一节关于环保的活动《世界水日》。活动开头以“摸箱”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从春天里众多的节日中过渡到“3月22日——世界水日”。孩子们对这个节日非常的陌生,没有一个人能猜到这是一个什么节日。说明这个学习活动非常有必要进行,通过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有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防患于未然。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还是能讲出许多怎样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方法,也能小组合作完成“倡议书”,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口语发展和会合作的年龄特点。但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我在个别环节还有点操之过及,讲得有点多,还代替幼儿讲了一点,事后想想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讲出来,不用急着去代替他们。还有就是出示的图片可以再增加一些,让幼儿能更多地进行直观感受,这样可以促使幼儿说得更多、更深入。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小朋友们想要了解祖国,就先得了解四大发明,那么我们就从我们最亲密的纸(造纸术)开始说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二、思维发散: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纸还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在平时,我们怎么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小鸟,还有好多好多。我们自己就是这么用的。妈妈每天给我一个本子,我都写字写完了。”

  三、讨论: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应该是工人叔叔制造出来的。”

  (听故事,出示造纸图片及蔡伦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吗?(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利用率又十分的高,浪费也很大,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纸的浪费呢?

  (小朋友分组讲座老师巡查)

  龙俊杰说:“我们可以用废纸折飞机,不浪费纸又很好玩。”

  熊逸夫说:“废纸可以再收上去,再做成纸啊?”

  李颜奇说:“我们可以少写点字,就可以节约纸了呀!”

  李思宁说:“可不可以拿废纸做衣服?”

  小朋友说出办法,引出回收再利用。

  五、实际操作。

  我们去找一些已经报废了的纸回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养料、桶、剪刀,看看你们怎么再用这些废纸,分组活动。

  六、点评。

  有的小朋友把养料染在废纸上,变成一张漂亮的彩色纸,又可以利用起来。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完意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单脚跳和爬行动作,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2、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3、通过玩轮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及扩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自行车轮胎每人一个。(有大小)

  2、课前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活动过程:

  1、火车律动进场。

  (1)幼儿用轮胎一个套一个,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2)自编轮胎操。

  2、通过轮胎练习单脚跳跃。

  (1)通过故事《龟兔赛跑》引起幼儿练习单脚跳的兴趣。

  我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谁得了第一?兔子很后悔在半上睡觉,决定和乌龟在比赛一次,它们都在为比赛积极的准备着,我们也来学学兔子和乌龟的本领,也象它们来比试比试。

  兔子是怎么跳的?

  我们今天增加点难度用轮胎来练习单脚跳

  (2)让幼儿自由探索用轮胎单脚跳的方法,请做得好的'幼儿示范。

  (3)教师小结。

  (4)练习行进单脚跳 。

  3、练习模仿乌龟肩胯轮胎手脚着地爬并探索手脚协调快速爬的方法。

  (1) 幼儿尝试、讨论,总结出背龟壳的方法。

  (2) 请做的好的幼儿示范动作,幼儿互相学一学。

  (3) 教师小结。

  4、游戏“龟兔赛跑”

  (1) 根据意愿选择游戏角色。

  (2) 讲解游戏规则。

  (3) 游戏两次交换角色,鼓励表扬在游戏中坚持到底的幼儿。

  5、好玩的轮胎游戏。

  其实轮胎还有好多种玩法,我们一起来玩玩看。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

  1、在“运粮”的游戏情景中,练习用脚控制“粮食”(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重点双腿夹“粮食”即沙包连续往前跳),锻炼腿、脚部力量。

  2、探索多种用脚“运粮”的方法,增强脚、腿动作的协调性。

  3、体会玩沙包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

  重点:学习用脚控制沙包。

  难点:用双腿夹着沙包(即“粮食”)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教学准备 :

  足够量的沙包;四只小筐;四辆小推车:音乐(3首)。

  教学过程 :

  一、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腰部、脚部的热身及跳跃动作。重点进行脚部、腿部训练。

  二、练习用脚控制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1、自主探索用脚“运粮”的多种方法。

  (1)分散探索。

  出示沙包。师:这是小蚂蚁的“粮食”。小蚂蚁要把“粮食”储藏起来,我们来帮忙运一运。但这次我们不用手,而是用脚来运。

  (2)集中交流,分享不同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用脚运粮的?运给大家看看?

  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交流、示范的顺序进行)重点引出:

  A、单脚运跳:把沙包放在离地的.一脚的脚背上,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B、单脚夹跳:用离地的一条腿膝盖弯曲夹住沙包,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脚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腿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3)分散练习上述四种运粮的动作,找找能用脚把“粮食”运得比较远的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那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会运得比较远呢?大家都去试一试。

  幼儿练习时,教师鼓励幼儿每种方法都去尝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交流分享(根据幼儿交流的顺序进行),教师规范动作。

  你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后运得比较远呢?

  A、单脚运跳时,要非常小心,否则,跳几下沙包就要从离地脚的脚背上掉下来。

  B、单脚夹跳时,沙包要夹紧,夹得离膝盖越近越好,就会运得比较远。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要把沙包放到两脚中间的脚窝。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把沙包夹在两膝盖中间,不太会掉下来。

  2、练习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

  (1)通过对比,发现比较快而安全的“运粮”方法--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

  分散探索。师:你自己或找朋友去试一试这四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

  幼儿练习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四种方法都试试,鼓励幼儿与朋友比一比。

  交流分享。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重点:双腿夹“粮食”连续往前跳。

  师小结:双脚并并拢,用膝盖弯曲夹住“粮食”,一二一二往前不停顿地跳,跳得越远本领越大。

  (2)为小蚂蚁运粮,重点练习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全体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适时提醒动作要领。鼓励幼儿用较规范的动作跳跃,对比较胆小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于挑战。

  3、游戏《运粮忙》,体会用脚“运粮”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放有沙包的筐;与小推车相距5—6米)

  (1)师:谁先来运一运,从筐的地方开始,运到对面的小车里,每人一次运一小袋。

  (2)分四组进行比赛。

  师:帮小蚂蚁运粮的时候,要一个接一个,运好了排在队伍的后面,每人运了一次没有运完的话,还要运第二次哦。看哪一队先把筐里的粮食全部运到小车上,哪队就获胜了。

  (3)进行表扬、小结。

  三、播放音乐,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最后,四位幼儿推着小车,其他幼儿跟在后面。师:我们一起把粮食送到小蚂蚁的家里去。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以及三段体的结构,初步学习演奏乐曲。

  2、根据模仿动作,学习设计打击乐的配乐。

  3、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熟悉乐曲。

  (1)边听音乐,边欣赏老师表演热情欢快的'新疆舞。

  (2)随乐曲每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

  2、做整体模仿动作。

  (1)看教师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学做整体模仿动作。

  (3)教师边唱第二段乐曲旋律,边与幼儿做第二段身体动作,以强化第二段动作中的休止时值。

  3、分声部练习动作。

  (1)教师规定各小组做某种固定的动作,并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按各自声部合作表演。

  4、乐器演奏。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及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2、 培养幼儿动手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兴趣与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各种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手电筒、中粗软管、暗室。

  活动过程

  1、 通过开展户外游戏“踩影子”和室内游戏“有趣的手影”,引导幼儿思考:

  1) 为什么在阳光下我们会有影子?

  2) 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会使我们出现影子?

  2、将孩子们带入暗室,利用手电筒和中粗软管做小实验“光不会转弯”,教师适时帮助幼儿确立“直线传播”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方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拉住软管的两端,一名幼儿用手电筒从管口向内照,另一名幼儿观察软管在拉直和弯曲时,看到的光有何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说一说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活动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自制“阳光时钟”。

  家长参与

  1、在室外、向阳的窗台、室内分别种植菜苗,幼儿观察菜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通过比较使幼儿感知植物的向光性。

  2、教师利用铝箔纸、塑料水管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模型,请幼儿做“冷水变热水”实验,以此了解光能转化为热能的用途。

  3、创编儿歌“光的用处大”。

  五、体会与思考:

  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因此要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在 本次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本课教师给 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 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在记录过程中安排了“玩影子”等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好探究物体和影子奥秘的兴趣。

  孩子以自己探究过程的发现做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分享,能培养孩子对物体的客观描述,对事实的尊重,使结论和观点建筑在事实之上。本次活动也让孩子逐渐地懂得科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而做人也一样,凡是都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有人说《科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进行实践、观察、交流,并尝试着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通过自身的经历去理解事物,把握真实具体的东西,从而让孩子发现世界的奥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经典)大班教案07-29

【经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