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07 07:16:0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汇编3篇)

中班教案 篇1

  音乐活动:凤阳花鼓

  活动目标:

  1、在学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锣等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案,丰富演奏内容。

  3、继续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通过反复练习,能协调配合地进行打击乐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欣赏过乐曲。

  2、幼儿已经学会身体动作。

  3、乐器若干。

  4、演奏图谱。

  活动过程:

  1、复习身体动作。

  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2、组织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在教师放慢速度,同时面向不同小组做不同的动作的条件下,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1)、教师指挥,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对教师的身体动作暗示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2)、个别幼儿轮流担任指挥,集体徒手练习。

  3、幼儿练习乐器演奏。

  1)、启发幼儿徒手练习锣、拨的演奏方法。

  2)、看教师指挥,六名幼儿分别演奏鼓、拨、锣,其余幼儿拿小铃、铃鼓、圆舞板,集体演奏全曲。

  3)、幼儿轮流演奏锣、拨,拿不同乐器的幼儿可自由交换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

  4、与幼儿共同收拾乐器,整理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乐器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演奏。

中班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

  2、课件PPT。

  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2、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3、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4、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情节,体验故事情感。

  2.认识乐器小提琴,感受故事的温馨、柔美的情境。

  3.尝试用舒缓、轻柔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柔缓、祥和的意境。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彩带(幼儿每人条)、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出示梨子(果盘、刀)。

  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梨子)

  你们想知道梨子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

  那我们来切看看。看,它的样子像什么?(教师将梨子纵剖面,及时给于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有只小松鼠它也捡到半个梨子,它把半个梨子当成什么呢?我们起来看看吧!

  2.观看故事课件,分段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欣赏第段,提问:小松鼠把半个梨子当作什么?

  提问:森林里有了小提琴之后会变得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来看看(欣赏第二段)。

  小松鼠用半个梨子做成小提琴后,小狐狸怎么做啊?它对小鸡说了什么?小狮子对小兔子说了什么?小动物们听到琴声,都跑到哪里去了啊?拉呀,拉呀,天上谁也来听了啊?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完整地说:“拉呀,拉呀,星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

  正当大家都听得很高兴的时候,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粒东西。你们猜猜掉下来什么东西啊?(幼儿自由猜)

  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们起来看看。(继续欣赏第三、四段)。

  欣赏后提问:小提琴上掉下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种子在泥土里很快长成了什么?(长成大树)。大树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梨子,这些梨子被小动物做成了什么?

  森林里有了这么多的小提琴,会变得怎样呢?(越来越快乐,到处是音乐)

  3.配乐完整地欣赏故事。

  ⑴听小提琴曲

  嘘,听什么声音响了?(小提琴手慢慢拉着小提琴出场)

  ⑵小提琴手出场介绍,认识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这么好听的音乐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小提琴)

  简单介绍小提琴:我们起来看看小提琴长什么样子?(这是小提琴的弓,用来拉的,教师做动作;这上小提琴的弦,我们起来数数小提琴上共有几根弦。 四根)。

  听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啊?

  小提琴演奏的音乐是怎么样的啊?(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是慢慢的,很悠扬的,很缓慢的)

  ⑶教师配上音乐完整地将故事讲遍。

  现在许老师跟小提琴合作,小朋友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再把故事听遍。

  我的故事配上好听的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啊?

  ⑷教师带领幼儿用梦幻般的朗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我要来学拉小提琴。我把中指变成琴弓来拉呀拉。(教师边拉边念“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丽又安静。” )语气抒情。

  你们和许老师起拉拉小提琴吧。我们起边拉边说

  我的故事配上音乐是不是更好听了呢?

  4.迁移提问 :如果你有把小提琴,你想把音乐送给谁?

  请几个幼儿详细回答你想把音乐送给谁?为什么?再请几个幼儿简单回答想把音乐送给谁。

  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回答,教师可先示范:我要把小提琴送给***,因为***。

  5.听音乐律动。幼儿手拿丝巾,教师引导其听着音乐做柔美的动作。

  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老师也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助教分发丝巾,伴有音乐)。

  我们起听着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好听的音乐,拿着漂亮的丝巾来跳舞吧!(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自己窗边出来的动作,教师也及时自己示范:我有个漂亮的动作,你们看)

  请小朋友们跟我样,我们起来拉拉小提琴,把音乐送给这些老师们吧。(音乐起)

  《梨子小提琴》反思

  设计分析:

  这是堂选自《建构式幼儿园课程》中的堂以语言为主的整合课程。《梨子小提琴》是赵冰波先生的篇优秀的美文,我们的课堂设计没按原来语言课的基本程序,而是加进了音乐律动的环节,让幼儿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充分的互动起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舒缓、温馨、柔美的意境,整个课堂气氛上下来觉得很轻松,比较活泼,与孩子们的互动较好!原本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加深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们设计了课堂中真人表演的环节,但由于表演者受伤而取消。

  策略分析:

  1.如何帮助幼儿进入柔美、温馨的故事情境。

  我选择海顿的《小夜曲》,首小提琴曲来进步帮助幼儿体味祥和、安静的情景。小提琴的声音比较悠扬,这首音乐烘托了整堂课的'气氛。在表演故事时,整个故事的处理与表达都选择了优美、安静的气氛以及较慢的速度来表述。

  2 .如何提升幼儿情绪感受。

  故事完整欣赏后的迁移提问:“你最想把音乐送给谁?”让幼儿们体验到了分享与友爱的气氛以及加深这种美好的情绪感受。包括讲故事时,每个环节的神态和不同的语言状态,都是为了引领幼儿体验不样的情感。

  自我总结:

  在设计环节及备课时有个矛盾的地方,即第个环节出示半个梨子。这是个引导的过程,只是整堂课的个引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可这有个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它(半个梨子)像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多:象门,汤匙、琴、船、爱心、锅等。开课时我匆匆结束这个话题的讨论,当时主要是为了不让第个环节影响本堂可主要内容的及时开展以及目标的完成,我停止了孩子们漫天自由的想象。这种行为不知道可不可取。

  通过这次“课多研”公开棵的观摩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备课很重要。备课时是要把每个环节都详细的记录在案,每句话包括提问都精心设计,并且要熟记每句课上想要表达的话,以及你的教态和每个动作都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在试教中,我暴露的缺点多多,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都是我平时上课时没有意识到的,如:环节过渡时口头禅太多,讲故事时与幼儿的眼神交流,脸上表情要丰富,学会用语言吸引幼儿,以及提问的内容范围太大等等。经过黄老师等许多老师对我认真细致的指导以及对个别环节的修改,我才变得自信许多。想上好堂课需要不断地集众人的力量探讨、修改以及自己认真的备课才行。这堂课让我获取了许多课堂经验,也端正了备课的态度:我认为只有认真详细的准备,才能上出质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精选)08-02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精选】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