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4 09:36:3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7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中班科学: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秋天的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给树叶分类或排序,体验玩树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在室外进行。活动前选择有许多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草地上积满了许多落叶。

  2、人手一个小筐、分类盒。

  3、电教设备:电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观赏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引发幼儿拾落叶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有多种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上,观看地上的落叶。

  教师:小朋友的脚下都有些什么?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落叶?(秋天来到了。)引导幼儿观察秋风吹过的落叶景色: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小树叶怎样啦?它们是怎样落下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二、幼儿边拾落叶边观察。

  教师:在场地的四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树,它们的叶子一样吗?

  教师:你喜欢这些落下的树叶吗?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小筐和同伴一起去收集自己喜欢的、不同的.落叶。

  三、互相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树叶。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捡来的落叶。

  四、利用落叶进行分类、排序和拼贴等有趣的游戏活动。

  教师: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打算怎样玩呢?

  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玩”树叶。

  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讲述自己的玩法。比如:给树叶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排序(从高到矮或从大到小等),用树叶拼贴图画等。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的创新玩法,进一步增强幼儿在玩树叶中产生的积极感受。

  活动延伸:

  1、日常活动:利用散步等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捡各种各样的落叶。

  2、区角活动:将树叶放在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多种分类、排序等游戏。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果实的多样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学习区分干果与水果的不同及对人类的作用。

  3、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等能力,培养初步探索兴趣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子美食节的展览会场及动物图一个

  2、盛有鲜桂圆与桂圆干等同种植物的两种不同果实形态的盘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丰收景象,感知果实的多样性以猴子大婶的形象出现,邀请幼儿参加森林。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在果子展览会上有哪些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生长在哪里?(带幼儿参观果子美食节)

  请你选两种果子,然后坐下来。

  二、布置展览会场,学习分类(一)运用原有分类经验,尝试多种分类方法1、猴子大婶第一次举办果子美食节,开展览会,不知该怎么放这些果子,所以很乱。请小朋友帮忙,想想怎么放,才能做到既整齐又能方便参观者。(集体商量分类方法)2、根据幼儿人数及意愿,自由结为若干组,将所选果实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教师启发、支持幼儿不断探索、创新,想出多种分类方法。3、交流探索操作结果,师幼共同归纳分类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生长地方、气味、味道、软硬、吃法等分类)。

  三、了解干果与水果的主要特征。1、出示个别组幼儿或教师按干果、水果分类的两堆果实,请幼儿寻找不同之处,猜猜分类方法。2、请幼儿用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反馈交流感知结果。 教师小结,引出干果和水果的主要特征: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实,都能吃,都有丰富的营养。

  四、区分干果和水果的不同。

  让幼儿讲述干果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水果有水分,干果没有水分,水果外面是一层软软的皮,干果外面比较坚硬。

  五、迁移应用“干果”、“水果”概念,进行干果和水果的分类。

  幼儿合作,用多种感官,将这些果子放在合适的展览处(按干果、水果分),并说出:你们是怎么分的?哪些是干果?哪些是水果?为什么?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作用。

  你知道水果和干果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同时让幼儿运用已有感知经验,帮猴子大婶想想,果子美食节上还可进哪些果子(水果、干果)?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主动参与探索实验活动,体会探索菠菜的乐趣。

  2、了解菠菜叶的组成、叶子里面含叶绿素及其作用,学习用正确方法操作实验发现菠菜叶里面的秘密(叶绿素)。

  3、能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方法探索菠菜叶(叶柄、叶脉、叶肉)的构成。

  活动重难点:

  叶绿素操作实验,把菠菜叶撕得非常小,与酒精搅拌融合产生叶绿素。

  活动准备:

  1、菠菜叶、酒精杯、棉签、白纸幼儿人手一份。

  2、 菠菜叶结构图。

  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菠菜”,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它是一种蔬菜叫——菠菜。

  2、谈话引出“闯关游戏”。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勇敢的小朋友。那你们想接受挑战玩闯难的游戏吗?今天的闯关就和菠菜有关。

  3、闯关游戏第一关——感知叶子的结构。

  (1)给每一位幼儿分发一片菠菜叶,引导幼儿发现叶子的结构。

  师:第一关就请你们用火眼金睛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菠菜叶身上有什么?

  (2)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4)教师出示挂图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叶的小柄叫“叶柄”。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4、闯关游戏第二关——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下面我们加大难度,挑战第二关。请你们来猜猜看,菠菜叶里面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1)介绍材料。。

  师:我需要一个好朋友的帮助(拿出酒精) 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给所有小朋友闻闻 (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闻)。

  (2)讲解做法与要求:首先要把菠菜撕的非常非常小、然后放到杯子里面,再加入酒精然后用棉签搅拌30圈。

  (3)教师操作实验,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酒精的帮助把菠菜叶里面的秘密找了出来,杯子中这些绿色的汁,它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的本领很大,它能够制造出氧气,让人们呼吸;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5)幼儿操作实验。

  重点指导:叶子要适量,撕得非常小后,再倒入酒精。引导幼儿和同伴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5、叶绿素作画,评价及欣赏作品。

  (1)教师引导幼儿用叶绿素作画。

  师:这些叶绿素还可以用来画画。我们一起用棉签来画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吧!

  (2)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欣赏。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找生活中的叶子是不是也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不同的叶子里面是不是也有叶绿素?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一块草地。

  过程:

  一、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三、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四、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一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一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四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一张,磁带、录音机各一,手电筒五支,白纸若干。

  过程:

  一、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二、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①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一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快来堆沙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沙石的不同特性。

  2、发现沙石的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1、堆沙堡的图片。

  2、砾石、小沙石、沙子、塑料大碗三个。

  3、玩沙用具:铲子、钉耙、水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堆沙堡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二)活动一

  1、出示玩沙用具:铲子、钉耙、水桶,引导幼儿一一观察。

  2、教师先将三个大碗分别装入砾石、小沙石、沙。但是先不让幼儿知道是什么,然后分别请三位幼儿上台,让三位幼儿闭上眼睛分别摸一摸、闻一闻它们。

  3、教师提问:说说看那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味道?摸起来如何?请三位幼儿分别发言。

  4、教师将沙石轮流给幼儿们看一看,闻一闻。并说明它们都是由石头变成的。但颗粒大小不同,颗粒最大的叫砾石,颗粒较细小的叫小沙石,最细小的'是沙。

  (三)活动二

  1、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砂石玩的游戏,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沙子可以雕塑作品、粘沙画和做沙包等。小石头和粗沙则可以放在空瓶里当乐器或彩绘等。

  3、教师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带领幼儿念唱儿歌《快来堆沙堡》,然后提问:大家有没有玩过沙?有没有堆沙堡?你最想用沙堆成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4、请幼儿说说堆沙堡时要注意什么?

  5、带领幼儿去玩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