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24 07:53: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精选【3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小班:感受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主动、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愿意参加活动。

  2、大班:感受作为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会主动找弟弟妹妹交朋友。体验交好朋友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关爱同伴的情感。

  3、中班:感受当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参与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能主动找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朋友。

  4、通过大带小水果快乐串活动,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小二班教室前)

  2、切好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西瓜、菠萝、小番茄等)、小竹签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相互介绍、聊一聊

  教师带各班孩子到操场集合,引导大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做朋友,中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做朋友,相互介绍,认一认、聊一聊。鼓励小班幼儿大方地与哥哥姐姐交谈。

  二、尝一尝

  1、品尝切好的水果:请哥哥姐姐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品尝好吃的水果。

  2、自由交流:相互讲讲自己最爱吃哪样水果?味道怎么样?

  三、串一串

  1、出示小棒签并交代串水果的要求:

  一手拿棒签,一手将自己想吃的水果慢慢地串在棒签上,象个“糖葫芦”一样,成了“快乐水果串”了。

  哥哥姐姐串给弟弟妹妹吃:弟弟妹妹喜欢吃什么,哥哥姐姐就串什么。使幼儿懂得与小年龄同伴一起玩时,要谦让,有礼。

  好朋友(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一起串:先给弟弟妹妹串一串,尝一尝;再以同样的排序方法为自己串一串,尝一尝。

  四、结束活动

  快乐水果串串串,串一串给爸爸和妈妈吃,要求哥哥姐姐帮助有困难的弟弟妹妹。

  活动观察记录(一)

  午睡起床后,小中大三个班的小朋友都聚集到了我们小(2)班的教室前,只听见大班的仲昱培对刘琪说:“刘琪,你的鞋子穿反了,你看,你先把鞋子放在地上分清左右放好,再把两只脚穿进去就对了。”刘琪照着姐姐教的方法做,结果穿对了。刘琪说:“谢谢姐姐。”仲昱培说:“不用谢!”,孩子们不光学会了穿鞋的方法,同伴间友情也增进了一层,还培养了孩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活动观察记录(二)

  在操场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找好朋友了,我们就让大班的哥哥姐姐要找两个朋友(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和一个中班的'弟弟妹妹),很顺利,孩子们很快就手拉手地在一起了。“老师,没有小班的弟弟妹妹了。”大班的吴越走过来说。原来是只剩下几个中大班的小朋友了,所以她就不知所措了。于是,我就提醒她说两个也可以结伴,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快乐地去品尝水果了。

  活动观察记录(三)

  品尝水果时,中大班幼儿始终忠于自己的责职,照顾好弟弟妹妹,边吃还能向弟弟妹妹介绍水果的名称。濮晓娴对小班的夏佳奕说:“你要吃什么?我帮你去串,多吃点!”她从教室走到操场,一次又一次的帮妹妹串水果,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细心周到。夏佳奕乐滋滋地品尝着姐姐的劳动成果。

  活动后反思:

  本次混龄活动,我们通过大带小串喜欢吃的各色水果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在活动中,中、大班的幼儿都能够带着弟弟妹妹去制作快乐水果串,他们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也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能干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自信。孩子们尝到了交往合作的成功,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快乐后,进一步激发了交往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活动中,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般都能较快的找到好朋友,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在一起彼此间的交流很少。活动开展后,有很多幼儿来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活动啊?”孩子变得越来越愿意交往合作了。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能按一定的方位观察情景图,说故事。

  2、理解加法运算(添加、合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

  3、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检验。)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看图说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看绿地中的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将情节化为加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方位看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列式计算,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去。

  教具学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书28页绿地情景图题1)

  师:小朋友,你能看着这幅图来说个故事,并列式求和吗?

  反馈:(1)、说故事 (2)、列算式求和 (3)、检验答案

  生: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2只箱子,现在有几箱?

  算式:3+2=5

  师:请大家数一数:现在有几只箱子?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3+2=5这道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3、2、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算?(合并、添加)

  算式还可以怎么列?为什么?(2+3=5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出示书29页题2、3、的图,请学生看图说故事,列式求和,再数一数情景图结果是否正确。

  反馈:(同上)

  生1:马路边原来有2个人在等车,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几个人?

  算式:2+1=3

  生2:马路边的.红绿灯路口,先开来3辆小汽车,又开来1辆,一共有几辆?

  算式:3+1=4

  小结:(略)

  二、探究

  1、引入,出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绿地上去玩,你们高兴吗?(板书:绿地)不过,老师要向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草地上,既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又要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编个故事说给小朋友听,列式求和,并请小朋友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说,好吗?(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比赛:看哪组说的故事多?再列式求和、检验。)

  2、反馈(同上)

  生1:小花园里有5个小朋友在玩黄沙,又跑来了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5=10

  生2:草地上有5个大皮球,4个小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

  5+4=9

  生3:树林旁边原来停了4辆自行车,小朋友又骑来了2辆,一共有几辆?

  4+2=6

  生4:小河里有1只大鸭,3只小鸭,一共有几只鸭?

  1+3=4

  生5:绿地里有2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休息,又来了2个小朋友要在亭子里休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要休息?

  2+2=4

  生6:草地上有3只大的鸟,4只小的鸟,一共有几只鸟?

  3+4=7

  生7:草地上有5鸟在找虫子吃,2只没有找,一共有几只鸟?

  5+2=7

  生8:有4人在等89路的车,又来了4人,一共有几人?

  4+4=8

  生9: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3+5=8

  生10: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2+6=8

  生11:背书包的有2人,不背书包的有6人,一共有几人?

  生12:穿裙子的有3人,不穿裙子的有 5人,一共有几人?

  生13: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3、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绿地的情景图来说故事,能运用组合、添加的方法编加法题,并列式求和,最后在图中数一数,答案是否正确。

  三、拓展练习:

  1、根据算式,编故事,写答案。

  (1)、 4+4= 5+5= 3+2=

  3+3= 5+4= 5+3=

  (2)、 2+6= 4+1= 2+2=

  6+2= 4+5= 7+3=

  2、同桌互编生活中的故事并列式计算,再4人小组交流,最后反馈并让学生及时评价编得怎么样?

  四、课堂总结(略)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的两种形式及其实际含义,因此本节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导,当儿童碰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加法的复习,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初步地了解,其内容也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个场景学生差不多都有切身的体验,所以整节课的环节也是较顺畅的。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较符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特别是89路车站一题,能编好几个故事和不同的算式,大部分的学生考虑的是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来了4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4+4=8。但一生举手说了不一样的故事和算式:有3个小朋友在吃冰淇淋,5个小朋友没有吃冰淇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3+5=8。这时老师给予肯定的表扬,并给这组加了分,同时适时提出:这位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老师还发现了一些故事和算式,你能发现它们吗?轻轻一句话,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热烈讨论、踊跃举手发言,为小组加分、增光,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摘苹果》。

  2.在与同伴、教师一起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境中歌唱,萌发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摘苹果》。

  2.经验:(1)幼儿知道一些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

  (2)幼儿熟悉律动《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热身:律动《小汽车》

  O教师引导幼儿听着音乐模仿开小汽车的动作。

  师:你们喜欢水果吗?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到果园去玩一玩吧。

  2.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画面(苹果园),并引导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观察。

  师:嘟嘟……果园到了吗?先休息休息,请坐。

  3.互动交流:苹果的特征

  提问:你们看到果园里结出了什么水果?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吃过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

  小结:苹果宝宝不但模样可爱,而且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师:有一群小朋友也来到了果园,还快乐地唱起了歌。仔细听听,他们唱了什么?

  二、学唱歌曲

  1.初步听赏歌曲,感受旋律和歌曲内容

  ——播放课件

  ③教师将幼儿听赏到的内容用歌曲旋律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听赏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再来听听他们是怎样摘苹果的?

  2.再次听赏歌曲,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播放课件

  0教师将幼儿听赏到的歌词内容用歌曲旋律唱出来,再次加深幼儿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1)听赏后提问:树上有许多红苹果,小朋友们是怎样把它们摘下来的?

  ③教师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乐句“一个一个摘下来”。

  引导语:一起学学他们摘苹果的样子。那边的苹果树上也有许多红苹果,一起来摘一摘。

  (2)提问: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真的是你们说的这样吗?一起再回到歌曲里找找答案。

  0教师摘句弹奏,验证幼儿的回答。

  3.幼儿根据旋律节奏拍手,巩固对歌词的理解

  师:多吃苹果身体好,如果你也喜欢吃苹果,一起动手来摘—摘。数—数果园里有多少苹果?

  ——播放课件

  引导语:我们摘到苹果了吗?(真高兴.再摘一次,把更红更甜的苹果送给我们的好朋友)没有摘到苹果,怎么回事?(旋律节奏不一致)

  ⑤可不断变换旋律节奏速度,并利用多媒体画面中苹果数量的增减,激发幼儿多次巩固歌词的兴趣。

  三、完整演唱

  1.引导幼儿轻声跟唱

  师:我们已经摘到了那么多的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这一次,苹果宝宝想要和你们一起唱歌、跳舞。来来来,把好听的歌声送给红苹果。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轻声跟唱,并以一些肢体动作为辅助,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再次演唱

  利用课件,激励幼儿唱清歌词:如果幼儿唱清楚,树上的苹果就被摘到篮子里;如果幼儿没有唱清楚,树上的苹果就没有被摘到篮子里。

  四、结束离场

  师:今天我们摘了那么多苹果,赶快装上车子,把苹果运给好朋友去吃,好吗?小司机们,准备出发喽!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车离开教室。(律动《小汽车》)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选自小班学习活动“苹果和橘子”主题,其歌曲旋律轻松、俏皮,歌词内容简单、易懂,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主题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尝试通过歌曲《摘苹果》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水果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活动环节设计注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如“开小汽车”(进场热身)、“摘苹果”)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学习观察画面中有无与歌词有联系的内容。将昕到的(歌词)转化为语言的表述,从任意歌唱到快乐游戏,在自主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参与歌唱活动,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体验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可能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面对歌唱教学,特别是新歌教授时,如何有效地教授,才能让幼儿自主、愉快地学习歌曲,演唱歌曲呢?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注重游戏情境的运用与贯穿,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乐于演唱、积极参与的活动热情,从而达到学唱歌陆的教育目的。具体表现如下:

  1.以景激趣

  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理解和记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制作了与之相关联的多媒体画面。多媒体画面的播放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消除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乏味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以法促学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尝试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帮助幼儿感受学习歌曲的乐趣,从而自然地理解并记忆歌词;教师熟知倾听旋律并配以歌词是学唱一首歌曲的关键,因此在歌词熟悉、记忆的环节中,以用旋律的哼唱再现幼儿对歌词“只言片语”的记忆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快地定入歌曲,学习演唱。

  当然,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可能过于追求歌唱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忽略了预设中果篮苹果数量减少的情况,代之以“好”、“真不错”等措辞回应。其实,教师应更关注幼儿现场表现不佳的状况,如声音的运用、与旋律的匹配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果篮苹果数量的不变或减少这一动态变化,来提示幼儿教师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与要求,从而引导幼儿了解只有在“唱响、唱好”的情况下,果篮苹果的数量才会发生变化,以激发幼儿再次演唱的兴趣,将多媒体创设的“摘”苹果的情境发挥到极致。

  活动点评

  “摘苹果”是小班的一个教学活动。小班活动的特点是经常有幼儿不愿意唱,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关键。另外,歌词记忆和理解是难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点评:

  1.有效的情境创设、形象的多媒体呈现,激发幼儿掌唱歌曲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在新授歌曲时,往往表现出没有兴趣、不愿意唱的倾向。如何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有兴趣地跟随着音乐和教师一起演唱,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了一个去果园摘苹果的情境:开小汽车——到果园——摘果子——回家。整个活动情境较为完整,使小班的幼儿能够融入其中,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与幼儿实现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唱得好,篮子里摘到的水果就会多”这一内容,对促进幼儿大声歌唱、唱清楚歌词有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因为有了它,幼儿在后面的演唱一遍比一遍好。

  2.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学唱歌曲的效率

  新授歌曲时,教师采用了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先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然后再次听赏歌曲,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接着根据旋律节奏拍手,巩固对歌词的理解;最后完整演唱,一步步让幼儿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关注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示范演唱前,教师能够提出明确的听辨要求,如听一听唱了一些什么、漏掉哪一句、这一句到底应该怎么唱等,让幼儿能带着目的去听辨,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听辨的有效性。

  3。教师的引导语言应与情境相联系,提问的针对性还需要加强

  首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自身也要融人情境之中,在提问时要尽量用情境中的语言,避免对整个情境的破坏。例如,幼儿学唱歌曲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果园摘苹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用“看肴谁能摘到最大最红的苹果”、“眼睛要看清楚苹果在哪里才能摘”等情境中的语言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演唱。

  其次,提问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从欣赏歌曲人手,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具体来说,在第二环节第一次听赏歌曲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一旦有幼儿准确回答出来了,教师其实可以直接将回答的内容唱出来,而不是用语言叙述出来。比如,有幼儿回答到“红苹果”,教师就直接用歌唱的形式接上“树上许多红苹果”(这句是幼儿要学唱的歌曲的歌词)。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更具针对性,也更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精选)小班教案09-06

【精选】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