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13 07:51: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4篇【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4篇【优秀】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2、 能声情并茂的表演故事。

  3、 体会“外表美是暂时的,心灵美才是最美的。”

  活动准备:

  麦苗、彩虹、向日葵、苹果树、太阳等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语--了解彩虹的主要特征。

  谜语:"有座大桥真稀奇,七种颜色在一起,要问它是谁造的,太阳公公笑眯眯。"为什么谜底是彩虹?

  2、欣赏与讨论--了解彩虹桥色彩排列顺序

  (1)彩虹桥是怎么排列颜色的?画面上哪些是按彩虹颜色排列的方法画的?哪些不是按照彩虹颜色排列的方法画的`?

  ★(2)两种涂色方法看上去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看上去会发光?为什么?

  (3)彩虹宝宝接龙:红--橙紫;青--蓝绿等。

  3、创作要求--提出要求,引起幼儿的作画构思

  今天彩虹宝宝要过彩虹桥了,画一张会发光的图画。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了解彩虹桥的合理布局。

  (1)提醒幼儿按颜色顺序画桥,注意不要把桥画得过宽。

  (2)注意桥在画面的位置:空中留出画彩虹宝宝,下面留出画房屋和其他的图象的空间。

  (3)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变化彩虹宝宝的位子与动作,变化不同配色方法。

  5、引导评价--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

  找一找画面上发光的部位在哪里,说一说为什么会感觉发光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提问: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旋律,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鱼高兴、欢快的情绪和动态。

  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3、喜欢伴随歌曲游戏,体验并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歌曲《捉小鱼》。

  2、环境布置:水草上的家。

  3、鱼缸一个、小鱼若干条。

  4、纱巾若干条(要用双面胶粘好)。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

  1、看看它们是谁?

  2、看看他们是怎么游的?指导幼儿随音乐学一学小鱼游的样子。

  二、游戏:捉小鱼

  (一)教师扮成鱼妈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玩法。

  玩法:所有的'小鱼宝宝站在家中(地面预先设计好的水草后面的小石子上),音乐开始时,小鱼们和妈妈一起随音乐旋律游出来玩耍,游时不要碰到小水草,注意唱到“快快捉住”的时候,渔夫就过来捉小鱼了,(另一位教师扮演渔夫)请小鱼快快回到水草后面小石子上躲起来。被渔夫捉到的小鱼上岸休息。游戏可反复进行。

  (二)创设情境,集体游戏

  1、教师扮成鱼妈妈和幼儿用道具扮成小鱼来游戏。

  重点指导幼儿能随音乐节拍、节奏,表现小鱼游动的姿态。同时注意听音乐,唱到“快快捉住”的时候,迅速回到水草上的家。

  2、拓展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创编兴趣

  新玩法:教师和几名幼儿扮渔夫,手拿渔网,小鱼随音乐做小鱼游动作,钻过渔网,当音乐唱到“快快捉住”时,鱼网就会落下来捉小鱼。

  重点指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认真听音乐,能快速地躲闪并逃出渔网。

  3、变换角色,体验游戏的快乐

  选择被捉到的小鱼和渔夫一起撑鱼网,游戏可依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最后渔夫和小鱼们一起数一数今天一共捉了几条鱼宝宝。

  三、结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小鱼宝宝们随音乐回家休息吧。

  附歌曲:《捉小鱼》

  1=C2/4

  5654︱345︱234︱345︱

  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

  5654︱345︱25︱31.‖

  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捉住。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碟片。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看看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名气,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什么? 把你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怎么画的呢?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按老师画面上的脸谱画出一样的纹样。(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

  把幼儿设计的京剧脸谱都放到主题墙里,让幼儿可以欣赏到更多同伴的作品。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精选)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7-26

大班的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