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1 10:26:0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7篇(必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7篇(必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教学方法

  依纲自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

  板书设计

  29 我的老师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四、作业设计:

  1、继续写作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会认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方式,理解作者为什么称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劳苦的品质。

  3. 体会蟋蟀建造住宅一部分描写的条理性和细致性。

  4.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5.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紧扣文本,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感受蟋蟀的耐心和勤劳。

  2. 通过补充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昆虫、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文章条理清楚,文字明白易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

  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和大胆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也能发自内心的喜欢昆虫,喜欢探索自然。

  课前准备:

  1. 学生了解法布尔的资料,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晤作者,了解法布尔。

  (一)从“蟋蟀”两个字的字形与字音出发,了解这种昆虫的特点等情况。课件展示资料、播放视频资料

  (二)由“住宅”一词引入认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互相交流法布尔的资料。课件出示法布尔资料

  (三)介绍法布尔的昆虫园和法布尔关于昆虫的'论述,学生读文字后谈感受。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言论

  二、初读课文,走进蟋蟀。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预设: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建造住宅两方面。

  三、细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

  (一)小组合作,阅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勾画具体的语句总结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既要说出蟋蟀住宅的特点,又要对课文中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课件出示重点词句

  注意点:

  1. 理解“暴雨”的意思,从中体会蟋蟀住宅位置的优势。

  2.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侧重描写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第三自然段侧重描写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 抓住“二十七厘米深”、“一尺宽”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通过和蟋蟀二三厘米的身长的比较,理解住宅的舒适。

  4. 结合蟋蟀弹琴的句子想象蟋蟀弹奏怎样的乐曲。

  (三)体会蟋蟀居住在这样的住宅中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四)角色变化,化身蟋蟀,带着自豪和愉快的感觉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理解法布尔把蟋蟀的窝称为“住宅”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积累精妙语句。

  摘抄把蟋蟀当做人来写、把蟋蟀的巢穴当做住宅来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进入学习情境。

  (一)听写词语:向阳、倾斜、隐蔽、简朴、清洁、干燥、隧道、光滑、暴雨、精细、蟋蟀、奢华。

  (二)说说蟋蟀的住宅位于何处,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修建住宅部分,了解这项“伟大的工程”。

  (一)自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

  1. 引导学生注意第四、第五自然段的过渡效果,这两个段落起到了衔接前后文的作用。

  2. 在交流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有序性,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学生的叙述过程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

  3. 在解决“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对于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的认识和思考,把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同一种情境下进行理解。

  4. 教学中要关注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子

  (1)我看到这位“矿工”用前足扒土,用大颚的钳子拨掉地面上较大的小石砾,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前腿将土推到后面,后腿将土斜倾地铺开。抓住动词体会蟋蟀的工作方法。

  (2)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还比较暖和,太阳晒在住宅的门口时,也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抛出泥土来,说明它的施工还没有停止。从本句中体会蟋蟀的勤劳。

  (三)面对用柔软的工具建造伟大工程的蟋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它的赞美和敬佩。

  三、了解写法,拓展阅读,亲近自然。

  (一)回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抓住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蟋蟀的住宅交代得如此清楚,为什么作者写的文章受到了那么多读者的喜欢。

  (二)体会作者情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蟋蟀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三)出示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的论述,学生朗读、谈感受。课件出示语句

  (四)推荐阅读《昆虫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并能书写运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体会其景色优美。

  2弄懂谚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其物产丰富。

  3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教学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带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内容:从课题入手,弄懂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体会其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诵读有关的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谈对北大荒的了解情况。

  2.激发兴趣,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

  3.谈谈草塘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要求。

  2.学生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开始自学。

  三.汇报自读情况,领悟“草塘”的'可爱

  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的尝试,因此,

  不能和以往教学一样,学生按部就班的跟老师走,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汇报中,教师根据需要采取的引导作用如下::

  1.在汇报中指导朗读,以文章的第5、18自然段为朗读重点,体会出草塘的景美。

  2.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内容,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3.在汇报中可要求背一两句优美语句。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塘可爱的两个方面: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及作者的心情。

  四.整体回顾,与作者产生共鸣

  1.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摇,倾听着小丽的介绍,欣赏着清凌凌的小河,此时此刻的你想干什么?

  2.小结:是啊,美丽的景色人人爱,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美好环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机动的处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②把握本文的主要情节,感受鲜明的语言特色。

  ③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口技》吧?想必你们也和我一样,对那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暗暗称奇吧?想不想再认识一位奇人呢?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冯骥才走进他的《俗世奇人》吧。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认识一下这位奇人。

  1.听课文录音。

  2. 读准下列加点字:擅长 吃荤 绰号 难堪 褒贬 发蔫

  3. 回答下面问题,理清故事情节。

  ( )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 )师傅,人称(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 ),徒弟( )次跟师傅去干活,便由对师傅的( )变成佩服得( )。

  三、 细读课文,把握刷子李形象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刷子李被称为奇人,他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 请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评价刷子李的话。

  四、品味语言。

  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仿照句式: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体验与反思。

  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拓展练习。

  请用你那生花妙笔,为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写一段话,并介绍给同学。要求:

  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②语言形象、生动。

  ③不超过二百字。

  七、教师结语。

  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手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幽默传神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读这样的作品,就如夏日饮冰荼,爽口又爽心。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呢?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章中,想必你已经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25

小学语文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