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0 09:22:5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9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雪儿》,(课件展示雪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雪儿飞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

  2、假如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俺”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同学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体验作者情感。

  2、(问读得好同学)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读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俺”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从此,俺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让同学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①“俺”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只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最好的同学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俺”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同学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3、文中的“俺”的心情和俺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谁能找出来?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同学在“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姿态的'优美的飞姿)

  6、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7、看到雪儿终于飞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飞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当“俺”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俺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俺”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照顾。俺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俺们之间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0、“俺”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俺”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从而体会人鸟情深。同学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总结全文,兴趣练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俺”协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把它写下来吗?(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雪 儿

  救雪儿 伴雪儿 知雪儿 送雪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4、从故事中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

  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考虑,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同学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维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身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考虑”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掌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考虑去理解课文内容。

  [评: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同学课外查询资料情况,了解到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缺乏。)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维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身。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同学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身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维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同学的学习规则,放手让小朋友自身考虑,留足了空间,让同学自主学习,受到教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并梳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能力目标: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语感;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学习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的语言特点,注意在诵读中积累语感。

  2.讨论秦王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练习法

  2.学法:朗读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分析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授课文,领悟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教学准备

  朗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翻译,课上组织竞赛;

  搜集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识记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做着千秋万代掌权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惫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可以请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上课时相互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二、整体感知

  (一)播放课文朗诵,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腴(yú)轸(zhěn)镞(zú)万乘之势(shèng)

  恬(tián)比权量力(liàng)藩(fān)孝公既没(mò)

  笞(chī)召滑(shào)俯首系颈(xì)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

  牖(yǒu)瓮(wèng)朝同列(cháo)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一夫作难(nàn)

  (二)读全文后回答,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三)默读,分组讨论: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四)请各小组讨论文章结构,用列表的形式划分并展示。

  明确:

  三、翻译课文

  (一)翻译竞赛:请各小组代表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地方,请本小组成员及时纠正补充,看哪一组翻译得更准确、通畅、优美生动。

  (二)指导要点:

  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高考中要求“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有一定的翻译题,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一般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词语或遗漏的词语。

  2.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

  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四、小结

  学习古文要注重积累。从实词、虚词的用法到各种句式,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翻译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五、作业

  整理归纳全文文言语法现象,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二课时

  研习新课

  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采用竞赛法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一)“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指出导致秦亡的过失,这充分体现在第⑤ 段议论中。请学生朗读第⑤段,思考以下问题:

  1.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陈涉四种力量用数学符号“〈”连结排列起来。

  2.“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

  3.说明作者是如何在对比分析中归纳出结论的。

  点拨:作者议论秦的过失,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变,接着采用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层层推进。最详细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从各个角度对比,极言陈涉弱小;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对比中,不够明显,但从课文第2 段“秦人开关延敌”等句中已经明确。不能忘记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诉我们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课题“秦之过”。当然,“秦之过”主要是“仁义不施”而非“攻守之势异也”。这一段议论是全文的重点,需要反复朗读与全面理解。抓住对比即抓住了重点纲目。

  (二)“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①-④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 先从第⑤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攻”与“守”的史实,然后读①-④段, 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从各段中找一句表明“兴”或“亡”史实的句子。

  点拨:“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依靠权谋武力,扩张土地,夺取天下,吞并六国;“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采取种种措施巩固政权, 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第③段第一层的七字排偶句, 写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统一六国的巅峰。“兴”指秦国强大起来,不能用表达措施的句子来表明,而要选择能够表现一个阶段强大的句子。

  3.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找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 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1)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反而变本加厉,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是借秦作鉴,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

  点拨:“仁义不施”,换种说法是“施行暴政”,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现, 在固守天下中表现得尤为厉害。主要体现在治国措施中。

  小结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业

  (一)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叙多于议、理寓事中的特点。

  (二)细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地方,如语言、写作特点、表达特色等,在班内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种鱼》是一富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语言流畅。全文共3段,前两段均为一句话,句式相同,只变动其中几个字,揭示春种秋收的规律。全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要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

  设计理念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轻松、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有所体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初步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认识本课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不一样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课前谈话:你听说过种鱼吗?种鱼能有收获吗?

  2.揭示、板书课题《种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标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你能帮他改改吗?)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感悟内容,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农民伯伯春天在地里播种、秋天收获的情景。

  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植物的生长规律。(春播秋收、春种秋实)

  2敝傅佳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表现出农民的喜悦心情。

  3.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小猫看见农民伯伯春种秋收后,是怎样做的?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4.出示课件:小猫种鱼动画。

  教师旁白第3自然段内容,提出问题,谁能告诉小猫,它错在哪里?(动物和植物不一样,玉米和花生种在地里可以有收获;而鱼是动物,不能用播种的'办法收获小鱼。)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汇报收获,谈感受、体会、想法、懂得的道理。(明白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

  6.出示课件: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7.学生填空,读句子。

  (让学生了解第1、2段的句式相似,有利于熟记课文。)

  8.用上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在具体说话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9.男女生以分组比赛形式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10.阅读《小学生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木棉树的种子》。

  四、巩固识字,全文

  1.学生提出较难认读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2.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做趣味组词小游戏。(游戏规则:学生拿着卡片上台读字音,找朋友,如:我是“农”、我是“民”,“农”和“民”是朋友,“农民”“农民”。)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小组争第一。

  5.教师。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读全诗,体会诗的风格。

  重点难点:

  1.朗诵全诗,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体味语言特点。。

  3.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学会分析诗歌

  2.品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学法指导:

  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字词注音,解释成语:

  田圃( ) 喧嚷( ) 洗礼( )

  温声细雨:

  润如油膏:

  2.积累——古诗中的春雨:

  (1) ,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2) ,客舍清清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出西》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郭张十八元外》

  (4)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 ,吹风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熟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内容:

  4.思考:雨“说”的说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5.副标题为什么取为“为生活在中同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6.、朗读指导

  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对春雨的企盼之情;

  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达“雨”的关爱;

  第五节应读得欢快,传达喜悦之情;

  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出全诗之品;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1.仿照画曲线的句式和修辞,仍以“她”开头补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11人,年龄和智力上的差异性很大。

  王思文,女,1995年11生,家住如皋集贤公寓202幛407室。该生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对语文的教学内容理解能力较强,但说话时口齿不清,别人很难听懂。她表现欲望强烈,好胜心强,有管理别人的欲望。喜欢用左手书写,右手也能书写。

  王婷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品德较好,语言发展较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不能表达较复杂的意思,语言的逻辑性不强,叙述内容的时空跨度较大,让人不知所云。性格内向,害羞,记忆和观察能力较差,写字时添画减画现象较多,经常出现笔画的方向反向现象。

  陈佳林,性情憨厚,感情丰富,喜形于色,做事缺乏耐心和恒心。动作迟钝,走路动作有时不太协调,憨态可掬。能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发音标准。缺点是做事速度太慢,写作业时常常一节课只写两三个字。

  陈书梅,小儿麻痹症,言语和行动方面严重障碍,接受能力差,写字不按笔顺,不按格书写。通过近在三年来的训练,在语言发展水平上进步显著,但由于记忆力较差,说儿歌时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才能顺利接下去。

  陶星,调皮捣蛋,常常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些鬼点子来玩,动作协调,机灵活泼。语言发展严重障碍,有异食癖现象,喜欢打扰他人,好胜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陈森,语言发展严重障碍,发音系统不完善,很大程度地依赖手势表达自己的愿望,缺少恒心和耐心,不能长时间地坚持写字,脾气倔强,有时会摔东西和自虐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吴迪,语言表达能力尚可,但语话做事无意识现象严重,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缺少思维的成份。

  黄炜,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做事不考虑后果,能清楚地表达,但不会说普通语。写字能力较差。

  肖小芳,身材矮小,思维发展缓慢,动作迟钝。语言发展水平一般,不会主动表达,不会按要求写字。

  曹欣,多动症倾向,注意思维很难集中,手脚少有安份的时候。写字依赖教师一刻不停地敦促。生活经验丰富,语言词汇量较其他同学宽。

  康诚,脑瘫,行动不便,说话口齿不清。有一定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性格较外向。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班继续使用浙江省达敏学校的校本教材《实用生活》教材套。本册(第五册)教材内容详实,语言浅显,形象生动,贴近生活,适合我班学生的身心特点。

  教材以口语训练为主,不进行拼音教学,直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本册共分四个单元主题:好习惯、爱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迎新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首都、中国地图等。

  2、认识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

  3、知道国庆节、元旦节和春节。

  4、了解首都的标志性建筑,了解北京奥运的相关知识。

  5、认识雨具及一元人民币。

  6、会说文明用语。

  7、认识生字(粮、错、做、脚、晚、洗、卫、生、华、民、共、和、国、祖、红、旗、全、庆、节、都、首、安、北、京、穿、雨、伞、鞋、旦、请、客、钱、买、

  认识部首(米:米字旁、厂:厂字头、钅:金字旁、月:月字旁、氵:三点水、礻:示字旁、十:十字底、纟:绞丝旁、方:方字旁、囗:口字框、彳:双人旁、阝:双耳旁、穴:穴字头、

  认读词语(粮食、厕所、习惯、道歉、接受、批评、努力、改正、洗脚、卫生、祖国、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国旗、我国、我们、国徽、国家、标志、尊敬、国庆节、全国人民、北京、天安门、首都、雨衣、雨鞋、雨伞、元旦、祝贺、热情、打招呼、问好、影响、谈话、客人、节日、做客、买东西、

  8、会背古诗及儿歌:(《悯农》、《五星红旗真美丽》、《小雨伞》、《做客》

  能力目标:

  1、会自己独立吃饭,不丢粒,不浪费。

  2、会自己上厕所大小便、自己洗脸洗脚、,并做到定时有规律,养成便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脸洗脚、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的好习惯。

  3、会哼、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立正敬礼姿势正确。

  4、能在地图上找出北京的位置,会画天安门、纪念碑、国旗等。

  5、会自己使用雨具和一元钱人民币。

  6、会接待客人和到别人家作客。

  语言方面有所提高,能连贯说一句话。

  情感目标:

  1、懂得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2、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的公德,大小便时注意卫生

  3、初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做错事要道歉。

  4、懂得热爱祖国。

  5、遵守社会公德。

  6、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和意识。

  四、重点难点:

  1、生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依然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2、写话训练和生活技能的培养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措施:

  1、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坚持每小周讲一则故事,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天写一页硬笔字,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写一句话,锻炼学生的思维。

  2、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实践技能,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3、利用博客网页,锻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最适合与学生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 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 练一练。

  1、照样子,填一填。

  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温暖 暖和 寒冷

  愉快

  同情

  保护

  弱小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在集体订正。“同情”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难说,要适当的引导,如近义词“怜悯”,反义词“冷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幸福 温文尔雅 耐心 一向 奇异 温和

  二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四字词语。

  首先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反),再组织不同形式的读,最后达到会运用。

  这些词语都是与“同情弱者”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阳奉阴违 彬彬有礼 感恩戴德 宽宏大量 扶危助困

  表里如一 咄咄逼人 忘恩负义 小肚鸡肠 落井下石

  2、名言警句是文言文,先给学生讲清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除了书本上的外,类似的名言警句还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对联与律诗

  对联也称对仗,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一般不能用重复的字;

  2、仄起平收。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用平声;

  3、平仄相间,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用仄声,反之亦然;

  4、句式一致,上下联相对,应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词性相对;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

  律诗和对联有着密切的联系。律诗分为五言与七言律诗。律诗共8句,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与颈联中的上下句为对偶关系。

  二 让学生背学过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 读“日积月累”的.第3题。

  1、多读几遍,若能把诗句所在的原诗背下来更好。

  2、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如“三山”对“一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3、读下面的诗句,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唐)杜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唐)崔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唐)李商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怀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

  四 知识窗。

  本次“知识窗”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安徒生及其部分作品,让学生读一读,再据事前查阅的资料补充一些。

  五 大家一起来。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设计出新颖、别致、有创意的读书卡片,填写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