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0-04 07:57: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10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绕口令的基本内容,练习发清“醋、布、兔”等混淆字音。

  2.通过朗读,初步感知饶口令的韵脚。

  3.乐于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念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

  活动重点:

  理解绕口令的基本内容,学习朗诵绕口令。

  活动难点:

  感知绕口令的韵脚,发清“醋、布、兔”等混淆字音。

  审美元素:

  诗歌情节有趣,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朗诵的兴趣,体验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有一个老爷爷上街打醋买布,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小朋友想不想听呢?

  二、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

  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一首绕口令,念给小朋友们听。

  三、结合图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你听到老师说了些什么?

  有位爷爷姓什么?上街干什么?

  打了醋,买了布,回头看见了什么?

  老爷爷做了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

  师小结提问的内容。

  四、幼儿学说绕口令。

  1.幼儿跟读。

  2.集体练习。

  3.分组练习。

  五、朗诵绕口令,进一步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1.教师指图片,大家一起念绕口令。

  讨论:你觉得这首绕口令中,哪些字音相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绕口令。

  3.教师带领幼儿快速念绕口令,让幼儿体验,感知饶口令的趣味性。

  六、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活动难点: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虽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但内心都是充满了爱,加强与父母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2.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慈母严父》

  2.vcd《让爱住我家》录像

  3.妈妈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谈话活动

  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情景表演,体会不同父母之爱

  2.讨论:妈妈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爸爸是怎样对待孩子的。

  教师:谈谈爸爸妈妈这样对你大声说话吗?为什么?

  3.请幼儿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

  教师: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做。

  4.集体听录音,了解爸爸妈妈批评孩子后的想法。

  教师:看完这段录像,其实爸爸妈妈的是无私的,伟大的,所以在心里是爱我们的,虽然每次批评我们的声音大了点,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的爱。

  5.幼儿讨论:你们看了之后感觉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6.教师小结:

  爸爸妈妈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也知道了怎样去爱爸爸妈妈,可以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家里,没有不开心的事,时时充满了爱,充满了笑声,一家人和和睦睦,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里吧!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欣赏《让爱住我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虽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但内心都是充满了爱,加强与父母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2.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慈母严父》

  2.vcd《让爱住我家》录像

  3.妈妈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谈话活动

  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情景表演,体会不同父母之爱

  2.讨论:妈妈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爸爸是怎样对待孩子的'。

  教师:谈谈爸爸妈妈这样对你大声说话吗?为什么?

  3.请幼儿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

  教师: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做。

  4.集体听录音,了解爸爸妈妈批评孩子后的想法。

  教师:看完这段录像,其实爸爸妈妈的是无私的,伟大的,所以在心里是爱我们的,虽然每次批评我们的声音大了点,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的爱。

  5.幼儿讨论:你们看了之后感觉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6.教师小结:

  爸爸妈妈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也知道了怎样去爱爸爸妈妈,可以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家里,没有不开心的事,时时充满了爱,充满了笑声,一家人和和睦睦,让爱永远住在我们的家里吧!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欣赏《让爱住我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表现出父母的爱。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一棵树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技能目标 了解植物对人类、动物生存的重要性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热爱植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知道一棵树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活动难点了解植物对人类、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物质准备

  指偶

  活动过程导入:

  1、教师有声有色的讲故事。

  提问:故事中有谁?小蜜蜂采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吗?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树公公、梨花姐姐、树叶哥哥、树干大叔)2、教具演示,串讲故事,启发幼儿说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进一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提问:

  (1)蜜蜂采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吗?在什么地方采到的`?

  (采到了,在梨花上采到的。)(2)梨花为什么开的又香又美丽、(树叶哥哥每天用阳光和水分制造成养料送给梨花,所以梨花开的又香又美丽。)(3)小朋友能摘梨花吗?

  (不能。要爱护树木)(4)梨树怎样才能结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农叔叔给梨树浇水、施肥、捉虫、梨树才能结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活动延伸课后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

  2、通过表演、讨论学习故事,并能简单复述。

  3、感受故事人物形象和情节创造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

  故事:《鸡婆婆找假牙》录音、鸡婆婆头饰、动物杯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情景表演《鸡婆婆找假牙》的故事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好,知道我是谁吗?(幼儿回答)对了,我就是大老远来看你们的鸡婆婆,你们想我吗?本来是给大家说相声的,可是遇到了一些。大家仔细看哦,到底鸡婆婆我今天都发生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了解牙齿对说话很重要

  1、问一问,说一说

  提问:A、鸡婆婆说的话你们都听得懂吗?

  B、为什么动物们听不清楚鸡婆婆说了什么?

  C、牙齿掉下来后有什么影响?

  D、请快要掉牙的.小朋友讲讲自己吃东西时的感觉。

  2、忆一忆,想一想

  提问:A、小朋友们家中有没有人装了假牙的?

  B、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装了假牙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要是不装会怎么样?

  总结:牙齿除了帮助我们咀嚼食物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说话说得更清晰。如果掉了牙,会不漂亮,说话别人也可能听不懂,吃东西时不方便,所以要爱护好自己的牙齿。

  3、完整倾听故事《鸡婆婆找假牙》

  师:提出倾听要求(小朋友可要认真听哦,听完后要请大家来表演。)

  4、指导幼儿使用杯偶以及动作表情的掌握

  三、演一演《鸡婆婆找假牙》

  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那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台演一演呢?

  附故事:

  “咕咕噜!咕咕!”今天鸡婆婆要去说相声。她最爱漂亮了,又吹头发又梳毛,照着镜子一直笑。“鸡婆婆,快点!”兔小弟在山上叫:“大家都在等你呢!”鸡婆婆穿着高跟鞋,急忙赶上山,一不小心踢到石头上,咕噜咕噜滚下山。风儿哈哈笑,鸭子呱呱叫,小狗汪汪,小猫喵喵,羊儿咩咩到处跑。

  兔小弟大声问:“鸡婆婆!你还好吗?”鸡婆婆摔成鸡窝头,嘴歪歪地回答:“哑爷尿呢,老胡闹……”“什么?”大家在山上问。鸡婆婆又伸长脖子,用力喊:“两鸦跳啦,讨福料……”

  大家还是摇头,只有小兔听懂了。“我知道!鸡婆婆是说‘假牙掉了,找不到!”啊!牙没有了,怎么说相声呢?大家赶快跑下山,帮忙找假牙。天黑以前要找到哦!不然呢,鸡婆婆很害羞,要兔小弟帮她说,兔小弟露出大门牙,帮鸡婆婆说:“明天请早,别迟到!”

  反思:

  通过语言《鸡婆婆找假牙》这节活动孩子们明白了牙齿的另外一个功能,知道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在这节活动中我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扮演故事中的鸡婆婆,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让幼儿知道鸡婆婆的假牙掉后说话不清楚的感觉,孩子们当即就愣住了,然后就跟着学起那些较为难得话来。对于牙齿对说话发音准确的作用已开始为孩子们了解。接着我有进行了一些追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回忆:当你掉牙时有什么感觉?(讲话不清楚,不好吃东西等)最后请孩子们再想一想:家中有没有人是装了假牙的?爷爷奶奶要是不装假牙,会有哪些不方便?通过一步步引导、巩固,孩子已有的经验,最后孩子们知道了牙齿除了帮助我们咀嚼食物外,还可以帮助我们说话说得更清楚。如果嘴里缺了牙,会不漂亮、说话别人也可能听不懂、吃东西时不方便,所以更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牙齿。在表演时由于之前交代不是很清楚所以表演的比较混乱。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每个环节之间有这必然联系,而这联系如果不交代清楚,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图片,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围绕诗歌内容,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究自然界奥妙的`愿望。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小风车;幼儿自带可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气筒等;幼儿已认识过空气。

  活动过程

  1.小实验:风是怎样产生的。

  ①幼儿用手在脸旁扇动,产生风,从而知道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②利用小风车的转动,让幼儿了解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就越大,反之风就越小。

  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如用扇子扇,压打气筒。

  ④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

  2.户外观察。

  ①指导幼儿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水的变化,并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学习用诗歌的语句描述出来,如彩球说:“当我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那是风在吹过。”

  ②鼓励幼儿回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风来时引起的变化画出来,教师要布置一个“风来的时候”小画展。

  层次三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抒情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诗歌内容,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

  2.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诗歌共有几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结构相同,句子的数量也相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然后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4.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①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②请一二名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正确仿编。③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④请部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

  (建议: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幼儿水平做适当调整,如可看图仿编,也可三人联合仿编)

  评析:

  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观察画面,再聆听诗歌朗诵,使幼儿对诗歌内容和画面有了基本的认识。讨论、配乐朗诵、诗歌表演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又帮助幼儿理解了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符号以及它们的涵义,避免了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同时,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幼儿学习作品后,安排一系列有关风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作者笔下的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将文学作品内容加以整合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完成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

  前两层次的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三层次再重点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就使得幼儿的仿编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

  纵观整个活动,目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网络性,体现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要求。每一层次的目标既是前一层次的延续,又是后一层次的前奏,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铺设了阶梯。

  附诗歌: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会游动的小岛》是一则典型的排图故事,故事内容可根据图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而改编成不同情节的故事,因此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开展排图阅读。通过排图更能激发大班幼儿连贯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我灵活的运用图片的特点设计教学流层,使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运用语言进行讲述,获得“说”的快乐。这则故事很好的`利用图片前后变动的特点,让幼儿灵活的掌握阅读图片的方法和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通过自读、共读、同伴读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图片的阅读,在讲述与倾听中感受运用语言的快乐。

  活动目标

  (一)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二)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挂图。

  经验准备:了解海龟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彩虹的七彩与拱形的特点(猜谜导入: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二)听故事,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分析欣赏: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产生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倾听。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2.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小青鱼又是怎么回答的?

  3.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呢?

  4.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经验提升: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组织讨论: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进行诗歌的纺编活动。

  3、积极参与纺编活动,体验纺编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诗歌内容图片

  抒情乐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二、学习作品

  1、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3、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句子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幼儿表现、创作

  1、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让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孩子观察和想象。

  我们的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色彩让孩子们喜爱,更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红彤彤的太阳、黄澄澄的梨、蔚蓝色的天空……在秋天迷人的季节里,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的多姿多彩的,让他们感知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玩玩色彩的游戏,摸摸秋天的水果,拾拾秋天的落叶……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相信孩子们的语言、空间、想像、交际等能力都会得到发展。现在,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入"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一起去发现、去探讨、去想像吧!

  从多彩的秋天联想到美丽的春天,寻找春天的秘密。迎春花象喇叭,小草变绿了,白玉兰悄悄地开放了。"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春天天气真好,燕子飞来了";"春天天气真好,青蛙呱呱呱叫";还有的说:"春天天气真好,小蝌蚪呀找妈妈""杨柳树儿对着我们弯弯腰""小朋友呀去郊游,真呀真高兴";"小草长出绿头发,痒得咯咯笑";"大狗熊呀睡醒了,出来找吃的"春天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景色的美、小朋友服装的美、动物有趣的变化和小朋友快乐的郊游。

  于是大家又想到了四季中的夏天和冬天。四季诗歌的欣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四季的美,从而激发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创编,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并展开想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活动特色和创新之处:多媒体课件的画面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充满感情的朗诵,钢琴《秋日的私语》的伴奏,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文学作品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展现的四季的特征。增长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幼儿理解感知诗歌"四季"结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用诗歌语言表述个人经验和想像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难点——感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

  1、关于四季景色的课件。(分春、夏、秋、冬)

  2、绘有草牙、荷叶、稻穗、雪人的四幅图。(上面有许多空白,分别钉在泡沫做的"四季树"上。)

  3、四季的头饰。(草芽、荷叶、稻穗、雪人)

  4、音乐。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欣赏多媒体课件四季的美——幼儿创编,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表演四季,愉快跟诗歌做动作。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四季的4幅图,最后定格)师:我们的大自然可美丽了,你们看,四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多媒体课件欣赏《四季》

  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二、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作品(教学重点)幼儿欣赏诗歌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诗歌里的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孩子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三、尝试仿编诗歌。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伴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孩子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孩子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根据幼儿的想象仿编诗歌,如:鲜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柳叶绿绿,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知了叫叫,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树叶黄黄,他对大雁说:"我是秋天。"菊花香香,他对落叶说:"我是秋天。"雪花白白,他对人们说:"我是冬天。"腊梅花开,他对小朋友说:"我是冬天。"水仙花开,他对天空说:"我是冬天。"

  四、表演四季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中青蛙先生的愿望。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续编故事,并给童话故事取名字。

  3、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感受。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红色可移动的枫叶书签两片,自制的大书。

  【活动过程】

  一、初读故事,启发想象。

  1、教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部分内容。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先生,小朋友,你们猜猜我喜欢干什么?

  总结:(青蛙先生喜欢做那么多的事,它最喜欢做什么呢?)瞧,青蛙先生它在干吗呢?

  教师和孩子一起边观察画面边讲故事至“真抱歉,我睡着了,一点儿都不知道,谢谢你的好心”处停下。

  2、启发幼儿猜测和续编故事情节。

  提问:风娃娃把红枫叶吹到小溪里去了,一条小鲫鱼顶着它游走了。青蛙先生还能得到红枫叶书签吗?

  3、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使幼儿了解完整的故事内容。

  提问:

  (1)刚才故事里有些谁?青蛙先生最心爱的东西是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2)开始,青蛙先生得到红枫叶书签了吗?为什么没得到?

  小结:原来青蛙先生发现小蜥蜴在睡觉,它不愿意惊扰它,没拿走红枫叶。

  提问:后来青蛙先生得到了红枫叶书签了吗?它是怎样得到的呢?

  总结:原来小蜥蜴找了一片更鲜艳、更漂亮的枫叶送给它。

  二、再读故事,整体感知。

  1、启发幼儿围绕故事的`主要线索和核心内容,尝试给故事取名字。

  提问: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一起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小结:名字取得真好听,真优美,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遍吧!

  2、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提问:青蛙先生终于得到了自己喜欢的枫叶书签,他高兴吗?他说些什么?

  小结:那我们也学着青蛙先生一起来说说“谢谢你——红枫叶!谢谢你——好心的小蜥蜴!”

  三、组织讨论,感悟关爱。

  提问: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总结:青蛙先生很喜欢枫叶书签,可是为了不影响小蜥蜴休息,他没有拿走枫叶,小蜥蜴知道了这件事,他想办法为青蛙先生送上了更大更鲜艳的红枫叶,青蛙先生很高兴。他们既关心别人,又得到了别人的关心,成了一对好朋友。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呢?你又是怎样关心你的好伙伴的呢?

  总结:我们小朋友象童话里的青蛙先生和小蜥蜴一样都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伙伴。青蛙先生有了小蜥蜴送的枫叶书签很高兴,你们想不想也有一张美丽的枫叶书签呢?那儿有许多红枫叶呢?让我们也把它变成一张美丽的枫叶书签吧!

  四、活动结束。

  青蛙先生,小蜥蜴你们的枫叶书签在哪儿呢?带上心爱的书签,我们做个爱看书的宝宝吧!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01-13

大班语言童话教案02-18

大班语言春教案02-15

大班语言叶子教案03-26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03-26

大班语言雪花教案03-26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3-31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