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3 10:20:1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汇总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几种动物对地球的清洁作用。

  2、能用比较清晰、完整的语言介绍动物清洁工的本领。

  3、了解动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懂得爱护小动物也是保护环境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动物清洁地球的资料。

  2、故事图片(图1海鸥清洁海中剩菜、剩饭;图2鲫鱼清洁河中垃圾、水草;图3乌鸦清洁地面上的蝇蛆、地蚕;图4蚯蚓清洁地下垃圾,使之变成肥料)

  3、地球受污染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创设地球公公招聘清洁工的情景。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它是谁?(教师出示地球公公脏乱的图片)

  幼:地球公公。

  师:小朋友,那你们看地球公公是什么样子的呀?

  幼:地球公公特别的脏,特别的乱!

  师:对啊,你们看地球公公脏兮兮的,它很伤心,很难过,他今天是到森林里招聘地球清洁工的。那么谁回来应聘地球清洁工呢?

  幼:大狮子,大老虎,小老鼠……

  师:对啊,太阳公公刚把招聘的牌子挂上,就来了好多小动物。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地球清洁工的故事。

  教师小结:地球公公又脏又乱,它很伤心,不得不到森林里招聘清洁工,小动物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报名,想要帮地球公公分担一些负担。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完整讲述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听完故事,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地球公公要来招聘清洁工了吗?

  幼:知道。

  师:为什么啊?

  幼:因为地球公公很脏,要找别的小动物来打扫。

  师:那么都有那些小动物来应聘清洁工了?

  幼:海鸥、鲫鱼、乌鸦、蚯蚓。

  师:那他们可以作哪里的清洁工?

  幼:海鸥是海面上的清洁工;鲫鱼是河里的清洁工;乌鸦是地面上的清洁工;蚯蚓是土壤里的清洁工。

  师: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小动物的本领也很大。

  教师小结:在地球公公的招聘会上,海鸥、鲫鱼、乌鸦、蚯蚓,还有很多小动物都前来应聘地球清洁员,他们各有各的本领。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通过提问依次让幼儿学说故事中海鸥、鲫鱼、乌鸦、蚯蚓的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老师再回忆一遍故事内容。

  幼:嗯。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啊?

  幼:地球公公。

  师:它来干什么啊?

  幼:它来招聘地球清洁工。

  师:那么谁来应聘了?

  幼:海鸥、鲫鱼、乌鸦、蚯蚓。

  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海鸥是怎么说的?

  幼:海鸥能够吃掉大海里的剩饭。

  师:那鲫鱼呢?

  幼:鲫鱼能够吃河里的垃圾,把河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师:鲫鱼的本领这么大啊,那乌鸦呢?

  幼:乌鸦能够把地上的脏虫子吃掉。

  师:还有蚯蚓呢?

  幼:蚯蚓吃地下的垃圾,变成肥料。

  师:小朋友可真棒。

  教师小结:在地球招聘会上小朋友了解到了这么多小动物的本领,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那么小朋友呢?

  4、联系自己的生活,讨论如何保护地球,如何保护动物。

  师:小动物的本领那么大,那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样的本领来保护地球公公呢?

  幼:我们不能扔垃圾。

  师:嗯,对。那老师也来说一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小汽车吗?

  幼: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小汽车排放的尾气会污染环境吗?

  幼:知道。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幼:我们应该走步。

  师:嗯,对,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以步代车,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小朋友,小动物的'本领这么大,那我们要怎么保护他们?

  幼:我们要保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师:嗯,对我们要爱护他们,不伤害他们,让他们回归自然,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更加健康,小朋友生活在这样健康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更舒服、更快乐。

  教师小结:保护环境是每个小朋友应该做的爱护小动物,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活动延伸:

  请幼儿收集、设计环保标志、环保宣传画,开展作品展览。

  附故事:地球清洁工

  有一天,地球公共在一棵榆树上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地球清洁工报名处"。没有半天的功夫,就来了许多报名者。

  海鸥说:"我是海面的清洁工,我能把海面上飘着的死鱼和人们从船上倒进海里的剩饭、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净净。"

  河里的鲫鱼从水中伸出头来说:"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虫呀、水草呀,还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着一身黑衣的乌鸦说话了:"别看我样子丑,我专吃地面上的蝇蛆呀、地蚕呀,我把地面上的脏虫子吃掉,地面就会干净多了。"

  蚯蚓从泥土里钻出头来,说:"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经过我的消化后,就变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听了大家的话,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能为我做那么多的清洁工作,我真要谢谢你们啊!"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发幼儿学习日历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小百科: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前一段,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播放了迎“奥运”暑期全国中学生挑战杯“玩骨牌”大赛,我被孩子们的创意和智慧深深的感动了。启发了我设计本次幼儿活动课。玩骨牌,看似简单,却需要集体智慧,它的玩法五花八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多米诺骨牌颜色鲜艳,有助于环保,对孩子身心健康无害,放单线、多线、文字等各式各样多米诺外,还可充做积木、搭房子、盖牌楼、制成各种各样的拼图,做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通过玩骨牌游戏,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到后果。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骨牌,培养幼儿玩智力游戏的丰富知识和技能。

  2、让幼儿认识多米诺骨牌玩具,研究骨牌玩具的名种玩法。

  3、使幼儿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后果。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套多米诺骨牌玩具。

  2、有关多米诺骨牌挑战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师:A:玩玩具。

  B:玩游戏。

  C:画画。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新玩具,看看这是什么?

  2、介绍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师:骨牌据说起源于中国,后来以意大利传教――多米诺的名字来命名,到了十九世纪,多米诺已成为世界性的运动,爱到了男女老少的欢迎。那么,多米诺骨牌怎么玩呢?我们来试试看吧!

  幼:A:我用骨牌搭房子。

  B:我用骨牌盖牌楼。

  C:我用骨牌搭积木。

  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接下来,我们看几幅骨牌挑战图片,看看骨牌还可以怎么玩?

  3、观看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幼:A:长长的一条龙。

  B:“六一”儿童节图形。

  C:我看到了“20xx”数字。

  师:大哥哥,大姐姐们真聪明,那下面你们也来动手试试看,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图形。

  4、幼儿动手再次玩骨牌,提问。

  (1)你摆的是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出来的?

  5、体验多米诺言骨牌的乐趣。

  有的小朋友还没摆完,不小心碰倒了其中的一块,接下来的.每一块都会倒下,其乐无穷。这就是骨牌的有趣之处,我们自己试试看吧!

  6、幼儿再次玩多米诺骨牌。

  帮助幼儿分析原因,鼓励幼儿再摆。

  师:有的小朋友的多米诺推一块,就全倒下了,有的没有全倒下,为什么呢?我们要注意骨牌只有一次推动的机会。

  7、幼儿尝试合作摆多米诺骨牌(教师事先构图)

  师:我们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倒其他的,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边摆边想。

  8、表扬鼓励,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的宝贝们玩的高不高兴?(高兴)你们的挑战很成功,下次活动,我们一起动手亲自来做骨牌,看看谁是这方面的能手。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喜欢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每次喝完牛奶、豆浆,让幼儿去卫生间洗杯子时,他们都留恋往返。洗手时也要趁机玩一下水。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朋友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观察:一枚生锈的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张子依在教室里捡到的回形针)……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原来水的表面张力这么神奇……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教室四周放四个大塑料盆,供幼儿做回形针的实验。四张桌子,分别放不同的实验材料。电视,影碟机。

  2.材料准备:纸船、爽身粉、洗手液、硬币、回形针、托盘、水(供幼儿做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3.资源准备: 制作课件(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硬币和在水面上托硬币的实验,五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1.玩一玩,说一说。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1)出示回形针,交待实验要求。

  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如果把回形针托在皱纹纸上放在水里又会怎样?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大班科技活动:表面张力真神奇托在卫生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件: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3.试一试,找一找。幼儿通过实验继续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1)介绍四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有纸船、吸管、眼药水的空瓶、沐浴露,你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让纸船在水里动起来。第二组有爽身粉,洒些爽身粉在托盘里,用眼药水的空瓶吸一点洗发水,滴在爽身粉上,观察爽身粉的`变化。第三组有回形针、缝衣服的针、纸,你们想办法让它们浮在水面上。第四组有塑料杯、硬币、水,你们可以加硬币在杯子里,观察水面的变化,也可以试试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组去做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游戏,着重指导爽身粉的那一组。

  (3)幼儿互相交流谈论做实验的情况。

  4.看课件:欣赏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巩固对表面张力的理解。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平只要你仔细观察,多想想,多问问,你就会发现许多的奥秘。

  五、反思与分析:

  这是一个很有趣、选材新颖的活动,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发现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科学奥秘。幼儿在实验中,是专心的、自主地、兴奋的。当初在选材是我还在担心:幼儿能否理解?这几个实验会不会难了?经过反复的试教,实验用的材料改了很多次,最终有了现在这篇活动案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巧用收集的废旧物品。在实验中,幼儿当滴管用的就是我收集的各种空的眼药水瓶,既安全又好用;装爽身粉的小瓶子,是我收集的小药瓶,在瓶盖上扎几个小洞,幼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我拍了几组水的实验录像,又制成光盘,并专门录音,对幼儿非常有吸引力;我在电脑上找了几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配上解说,更是锦上添花。还有相关实验材料,很多的准备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最终使用的效果很好。

  3.教师的指导用语要精炼,让幼儿多做、多说。

  4.开展小组活动,以十几人为宜。

  5.充分相信幼儿,他们是有潜力的,很能干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1(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3、水滴宝宝图片、下雨的图片,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水滴宝宝图片。今天呢,水滴宝宝想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图片。哇,下雨了!我们的水滴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

  3、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变化。(水变成了水蒸汽)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2、继续试验,在烧杯上遮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汽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师小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炉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汽,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三、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循环过程。

  小结:水遇到热量后就会变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当他们遇到冷空气后就变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重时,空气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变成雨落下来了。

  四、了解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播放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雨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

  1、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

  3、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

  4、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5、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7、雨可以净化空气,雨过天晴心情爽朗。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沉船浮上来了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